他十年磨一劍
成為當代
個人獨立撰寫多卷文史的第一人
開風氣之先
他不愿重復自己
研究橫跨多個領域
提出重繪中國文學地圖
文學史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楊義
大家說
對中國文化精神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
越往前走就有新的風光,路總在前方。
——楊義
2017年8月19日,《大家》欄目攝制組專程來到澳門大學,在這里拜訪了我國著名文學史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楊義。
楊義差不多每十年就要轉移一個學術領域,從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中國古典小說史到中國敘事學、古典詩文等多個領域,在文學界顯露出一種“大家氣象”。
“一個人完成一個研究所的工作”
楊義第一次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還要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十年磨一劍,他向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交了152萬字的三卷本《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手稿。
當時,楊義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僅僅是一名年輕的助理研究員。在那個集體著史的年代,人們并不相信,他可以獨自完成這項大工程。
暑假期間,楊義從澳門回到了北京家中,借這次機會,我們拍攝到了他當年寫小說史的手稿。
當初為了寫好這部小說史,楊義跑遍了北京各大圖書館,并且做了上百本日記。
拍攝的過程中,楊義向我們展示了他塵封已久的卡片,5000多張分門別類的整理,凝結的都是他的心血。
那時晚間經常停電,楊義就把手電筒倒懸在窗欞上照明讀書。正是在它的陪伴下,楊義想出了許多創(chuàng)新性的點子,尤其是從文化角度來評價作家,而不是政治視角,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寫作風氣。
俄羅斯的費德林院士說:“楊義一個人完成了一個研究所的工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夏志清教授也寄來了賀信:“我國代有人才出,我這一代將成為過去,您這一代治小說史,治文學史當推吾弟為第一人?!?/span>
從“現(xiàn)代”,到“古典”
《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的出版,讓人們相信,在現(xiàn)代文學領域,楊義還會有更多的建樹。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不愿重復自己,開始向新的學術領域轉移。
楊義的父親楊校乙曾經上過兩年私塾,在父親的啟蒙下,他對古典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吨袊F(xiàn)代小說史》出版以后,楊義開始向古典文學進軍。
楊義深知,古典文學最考驗學者的功底,于是他開始大量閱讀古典書籍。然而面對幾千年浩瀚的文學精粹,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人家讀書可以破除迷惑,我讀書卻招惹上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惑?!?/span>
為了走出迷霧,1992年3月楊義開啟了牛津大學的訪學之旅。那段時間,楊義在英國各大高校講學、交流。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無論是從結構、時間、視角還是意象上,中西文學的敘事方式,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于是,他一邊整理古典小說史脈絡,一邊探尋中國文化的敘事體系。尤其是《中國敘事學》這部著作,開創(chuàng)了我國敘事學現(xiàn)代體系的新視角。
重繪中國文學地圖
古典文學領域的初次嘗試,楊義取得了成功,但在他看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他還有遠未到達之處。
1998年楊義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同時兼任少數民族文學所所長。在走訪和調查中,他發(fā)現(xiàn)了少數民族“邊緣的活力”。
在楊義看來,必須要打破雅俗的界限,打破中心和邊緣的界限,打破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界限,來重新繪制中國文學地圖。
四十年來,楊義出版了一部部高質量的文學著作,開創(chuàng)了以圖出史、以圖證史的寫作模式,提出了“重繪中國文學地圖”的文學構想,尤其是“大文學觀”的治學理念,讓他的學術層次再次提升。
楊義:如果人家寫了一百本書,你去寫一本書,只不過是101本,作衣食謀、去評評職稱也可以。但是作為一個學者,一個創(chuàng)造者,你應該是在這個領域開拓另外一種研究視境、研究境界的第一本。
2007年楊義卸任所長職務,來到了澳門大學擔任講座教授。在未來,他會在創(chuàng)新求變的路程上繼續(xù)走下去,因為他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給中國文學、文化、文明繪制一張漂漂亮亮的身份證。
編導說
第一次見到楊義老師,是在他北京的家里,一進門滿滿一屋子書,楊老師說,這還僅僅是四分之一,樓下還有一屋子,澳門和珠海的家里還有很多,可能我這個時候,才能切身感受到,他這么多年為什么充滿創(chuàng)作活力。
有人說楊老師是一個“通人”,在貫通古今、貫通中西、貫通文史哲的學術路上,顯示了一種“大家風范”,而楊老師跟我們說,他就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普通探索者,對中國文化、文明的探索永遠沒有止境,他會一直做下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