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軍史專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研究員 姜廷玉
央廣網9月18日消息 嘉陵江是四川的四大名川之一,江寬水深流急,奔騰在川北的崇山峻嶺之間,兩岸懸崖峭壁,地勢險要,兇險難渡。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為了向四川、甘肅邊界發(fā)展,配合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的作戰(zhàn),決定發(fā)起強渡嘉陵江戰(zhàn)役。
嘉陵江戰(zhàn)役要圖(資料圖)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率領部隊首先掃清了嘉陵江以東之敵,全軍西進到嘉陵江東岸。但是,被打跑的國民黨軍破壞和拉走了江東一切可以用來渡河的工具,并在西岸修了大量碉堡,聚集了四川軍閥鄧錫侯的28軍和田頌堯的25軍共53個團的兵力,嚴密防守嘉陵江西岸地區(qū),妄圖依托嘉陵江天險阻止紅軍渡江西進。
根據敵我力量的對比情況,紅四方面軍領導人認為要在敵人火力控制下取得渡江勝利,必須出敵不意,攻敵不備,尋找隱蔽地點造船,然后秘密抬到進攻出發(fā)地,突然發(fā)起進攻。經過反復勘察,部隊選中了塔子山地區(qū)為主要突破點,同時決定在蒼溪城上游的鴛溪口和下游閬中以北的澗溪口兩個地點強渡。塔子山雄峙于江東岸,居高臨下,利于紅軍隱蔽船只,施展火力,掩護部隊強渡;對岸又是一片平灘,越過平灘是丘陵起伏地,易于部隊搶灘登陸和向縱深發(fā)展。與塔子山相距不遠的王渡場山高林密,便于隱蔽,后面是一個寬廣的平壩子,可以集結部隊。這無疑是一個造船造橋的理想地方。
根據方面軍指揮部的指示,部隊經過緊張而艱苦的努力,按期造出了70多只木船和3座竹橋。指揮部一聲令下,這些渡江工具一夜之間就抬到了30里外大山后面的塔子山。
3月28日夜9時許,江上彌漫起一片輕霧。這正是渡江的好時機。前線指揮部發(fā)出了命令:“急襲渡江!”隨著指揮部一聲令下,紅三十軍八十八師263團兩個營和方面軍教導營組成的渡江突擊隊登上了木船、竹筏,如利箭離弦,直射對岸。由于有濤聲和夜色的掩護,突擊隊直到行進到離西岸50米處,才被敵軍哨兵發(fā)覺。
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資料圖)
“誰!干什么的?”
紅軍當然不予理睬,抓緊搶渡。
“再不停住就開槍了!”當紅軍離西岸還剩20米時,敵人的機槍和排炮響了起來,槍林彈雨直向木船和竹筏瀉來。有的船被打著了,火光映紅了江面。在塔子山的紅軍炮兵開始還擊,機槍、步槍的火力也一起壓向對岸。船上的戰(zhàn)士們爭先恐后地跳下船來,涉水沖上對岸拼殺。突擊隊以極其神速的動作,猛沖猛打,很快就全殲了守敵田頌堯的1個營,隨后又擊退了南北兩翼敵人的反撲,擊斃敵軍團長,牢牢地占領了李社壩、老君堂、胡家場一帶的登陸場。
29日拂曉,紅八十八師后續(xù)部隊兩個團渡江登岸,迅速攻占了飛虎山、萬年山、高城山等制高點。這時,先后傳來了紅九軍在澗溪口勝利渡江、紅三十一軍于鴛溪口強渡成功的消息。從鴛溪口到塔子山至閬中一帶100多里的嘉陵江上,紅軍船橋并用,源源過江。
當一輪紅日照耀在嘉陵江上時,徐向前率前線指揮部人員從容過江,繼續(xù)指揮紅四方面軍乘勝追擊。紅三十軍、紅三十一軍首當其沖,紅四軍、紅九軍緊跟其后,一天之內向敵人縱深推進70余里,形成了兩翼合擊卷進的強大攻勢。部隊勢如破竹,接連攻占軍事要隘劍門關,鏖戰(zhàn)江油,橫掃嘉陵江和涪江之間的劍閣、昭化(今廣元)、梓潼等10余座城鎮(zhèn),殲滅敵人12個多團。國民黨軍嘉陵江防線全線崩潰。
嘉陵江戰(zhàn)役,為紅四方面軍爾后進兵川西北打開了通道,為配合中央紅軍北上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