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fǔ)(1254年—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
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吳興(今浙江
湖州)人。宋太祖
趙匡胤的11世孫、秦王
趙德芳的嫡派子孫。其父趙與訔曾任
南宋戶部侍郎兼知
臨安府浙西安撫使。
南宋滅亡后,歸故鄉(xiāng)閑居。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將趙孟頫引見于
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贊賞其才貌,兩年后任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元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實錄》。鑒于元廷內部矛盾重重,趙孟頫便借病乞歸。大德三年(1299年),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至大三年(1310年),受皇太子
愛育黎拔力八達賞識,后官居一品,名滿天下。卒贈魏國公,謚文敏,故稱“趙文敏”。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
金石,通
律呂,解鑒賞。特別是
書法和
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
草書,尤以楷、
行書著稱于世,創(chuàng)“
趙體”書,與
歐陽詢、
顏真卿、
柳公權并稱“
楷書四大家”。著有《
松雪齋文集》等。
人物關系
糾錯
本 名趙孟頫
別 稱趙文敏、趙松雪、趙集賢、趙吳興
字 號字子昂
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
曾署孟俯
所處時代宋末元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吳興(今浙江湖州)
出生時間公元1254年
去世時間公元1322年7月29日
主要作品《
松雪齋文集》
主要成就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創(chuàng)“
趙體”書,“
楷書四大家”之一
官 職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追 贈魏國公
謚 號文敏
榮 譽“元人冠冕”
信 仰道教
目錄
1
人物生平宋室之后元朝重用借病乞歸2
主要成就繪畫書法3
歷代評價4
家族成員5
史書記載6
后世墓葬1人物生平
編輯宋室之后
趙孟頫畫像[1]
趙孟頫為
宋太祖子秦王
趙德芳之后。其五世祖秀安僖王
趙子偁,即
宋孝宗父。其四世祖為崇憲靖王
趙伯圭,孝宗賜宅第于湖州,故趙孟頫為湖州人。曾祖趙師垂,祖父趙希戭,父趙與訔,皆為宋朝大官。元朝贈師垂為集賢侍讀學士,希戭為
太常禮儀院使并封吳興郡公,與訔為集賢大學士,封魏國公。[2]
趙孟頫自幼聰敏,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寫字運筆如風。十四歲因其家世代為官亦入補官爵,并通過了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調任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后居家,更致力于學問。[3]
元朝重用
元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1]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侍御史
程鉅夫奉詔搜訪隱居于江南的宋代遺臣,將趙孟頫引見
元世祖。世祖見趙孟頫才氣豪邁,神采煥發(fā),如神仙中人,大喜,使坐于右丞
葉李之上。當時朝廷方設立尚書省,命趙孟頫起草詔書,頒布天下。世祖看了詔書后稱贊道:“說出了朕心中所要說的話。”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討制定刑法。大家認為凡貪贓滿
至元寶鈔二百貫者,論死罪。趙孟頫則認為太重,因為鈔法創(chuàng)立后的幾十年內,已大幅度貶值,以貶值之鈔來決定人之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見他年少,又是來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國情,指責他反對以至元鈔來定罪,是想阻礙至元寶鈔的流行。趙孟頫頁理直氣壯地反駁,指出:“刑法是關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須分別輕重。趙孟頫奉詔參與商議,不敢不言。你不講道理,企圖以勢壓人,這是不行的!”這人啞口無言。世祖打算重用趙孟頫,但遭到一些人的阻止。[4]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授趙孟頫兵部
郎中之職,兵部總管全國驛站,當時來往使臣的飲食費用比過去增加了幾十倍,當?shù)毓俑疅o力供給,只有強取于民,不勝騷擾,請中書省以增加鈔幣解決。但當時至元鈔不能通行,朝廷派尚書
劉宣與趙孟頫一同至江南查辦行省丞相貫徹執(zhí)行鈔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趙孟頫卻不打一人?;鼐┖筘┫?a target="_blank" >桑哥對他這種寬容大加譴責。[5]
當時有個叫
王虎臣的官員,揭發(fā)了平江路總管趙全的違法事實,朝廷命虎臣去查處。右丞葉李堅持奏請不可派虎臣,世祖不聽。趙孟頫進言說:“趙全違法固當問罪,但虎臣以前在平江也常常強買民田,縱令下屬臣僚奸詐營利。趙全曾多次與他爭斗,虎臣懷恨在心。今派虎臣去,必然陷害趙全;縱然查出趙全不法事實,人們也不能不有所懷疑?!笔雷孢@才明白過來,改派別人去處理。世祖知趙孟頫家境素來清貧,賜鈔五十錠。[6]
趙孟頫像[7]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升趙孟頫為集賢直學士。同年發(fā)生地震,北京尤其劇烈,死傷數(shù)十萬人,世祖為之憂心如焚。世祖駐于
龍虎臺,派阿剌渾撒里回京,召集賢、翰林兩院官會議,詢問此次天災發(fā)生的原因及消災的辦法。但這些官員害怕丞相
桑哥,不敢說實話,只是泛引《經(jīng)》、《傳》及五行災異的話,以修人事、應天變來回答,不敢觸及時政。在此以前,桑哥遣
忻都及王濟清理全國錢糧,大加搜括,已征入數(shù)百萬,未征者還有數(shù)千萬,弄得民不聊生,相繼自殺。逃入山林者,官府發(fā)兵追捕,無人敢來勸阻。趙孟頫與阿剌渾撒里非常友好,勸他去奏請皇上大赦天下,免除賦稅,這樣就可能消弭天災。阿剌渾撒里按照趙孟頫的意見向世祖奏稟,并得到世祖的允許。詔書已經(jīng)草擬好了,桑哥大怒,說這不是世祖的旨意。趙孟頫挺身而出對桑哥說:“百姓死亡已盡,那些未征上來的錢糧到哪里去征?若不及時免除,以后若有人將此未征之數(shù)千萬錢糧作為損失而歸咎于
尚書省,這豈不深深連累了丞相?”桑哥明白其利害,同意全部免除,人民因而得救。[8]
世祖曾問趙孟頫,
葉李與
留夢炎哪個好。孟頫說:“
留夢炎是我父親的摯友,為人莊重厚道,很自信,多謀能斷,有大臣之才。葉李所讀的書我都讀過,他所知所能的事,臣都能知能辦?!笔雷嬲f:“你是認為留夢炎比葉李要賢嗎?但是,留夢炎在宋朝為
狀元,位至丞相,而在
賈似道欺上誤國之時,卻對賈似道阿諛順從。葉李當時雖為平民,卻敢于上書朝廷,斥責賈似道,顯然賢于留夢炎。你因為留夢炎是你父親的摯友,不敢非議,可賦詩以規(guī)勸他?!壁w孟頫便賦詩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說,且將忠直報皇元”之語,世祖看后大加贊賞。趙孟頫退朝后對奉御
徹里說:“陛下在談論賈似道誤國時,責備留夢炎當時不敢指責。如今,桑哥的罪惡甚于似道,而我等不加指責,將來如何能推卸責任?但我畢竟不是陛下親信之臣,說話陛下必不聽從。侍臣中讀書知理、慷慨有氣節(jié)而又為陛下所親信的人中,沒有能超過你的。捐出自己生命而為百姓除害,是仁者之事,希望你能這樣!”徹里果然向世祖揭發(fā)桑哥的罪惡。世祖大怒,命衛(wèi)士掌嘴,徹里口鼻血涌,倒在地上。再問,徹里還是斥責桑哥罪行,大臣也相繼指責桑哥,于是世祖將桑哥按罪誅殺,并廢除尚書省,凡有罪的大臣也統(tǒng)統(tǒng)罷官。[9]
趙孟頫自畫像[1]
世祖有意讓趙孟頫參與中書省政事,趙孟頫堅持不肯。他預料,久在君王身邊,必受人嫉妒,故極力請求到外地任職。[10]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當?shù)赜袀€叫元掀兒的人,在鹽場服役,因不勝艱苦而逃走。其父誣告是同服勞役的人將掀兒殺害了。趙孟頫懷疑其中有冤情,不立即判決。過了一月,掀兒自己回歸鹽場。郡中人都稱贊孟兆頁料事如神。僉廉訪司事韋哈刺哈孫,性情暴虐,因趙孟頫不順他的意,借口中傷他;恰逢朝廷要修《世祖實錄》,召趙孟頫還京,這才無事。其后,調趙孟頫為汾州知州,還未成行,又令他書寫金字《藏經(jīng)》。[11]
大德三年 (1299年),又任命為集賢直學士、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后調任泰州尹。[12]
借病乞歸
元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1]
至大三年(1310年),召趙孟頫回京師,授翰林侍讀學士,命與其他學士共同撰寫祀南郊祝文。在擬定殿名的問題上,與其他人意見不合,告假還鄉(xiāng)。
元仁宗在東宮時,就聞知趙孟頫之名,即位后召他任集賢侍講學士、
中奉大夫。[13]
延祐元年(1314年),改任翰林侍講學士,后又任集賢侍講學士、
資德大夫。[14]
延祐三年(1316年),拜翰林學士承旨、
榮祿大夫。仁宗待他甚厚,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在與侍臣談論文學之士時,把趙孟頫比作唐代
李白、宋代
蘇子瞻,稱贊他品行純正,博學多聞,書畫絕倫,又精通佛學及
老莊之學,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不樂意的人想離間仁宗與趙孟頫的親密關系,仁宗不加理會。既而又有人上書,奏請朝廷不能讓趙孟頫參與編修國史。仁宗說:“趙子昂是世祖皇帝選拔的重臣,朕特加優(yōu)待,讓他在館閣從事著述,傳之后世,你們還羅嗦些什么?”賜趙孟頫鈔五百錠,叮囑侍臣:“中書總說國用不足,這筆賞金他們必不肯付與,可從普慶寺庫存中支給。”趙孟頫曾數(shù)月不至宮中,仁宗問左右,都說趙孟頫年老畏寒。仁宗令御府賜與貂鼠皮裘。[15]
趙孟頫原是因
程鉅夫的舉薦而以兵部郎中起家的。后來鉅夫任
翰林學士承旨時辭官歸家,朝廷以趙孟頫代之。趙孟頫就任后,先去拜謁鉅夫,然后再入
翰林院視事,當時傳為士大夫的佳話。[16]
延祐六年(1319年),獲準南歸。仁宗又遣使催他回朝,因病未能成行。
至治元年(1321年),
元英宗遣使到趙孟頫家中,命他書寫《
孝經(jīng)》。至治二年(1322年)六月病卒,年六十九歲。追封魏國公,謚“文敏”。[17]
2主要成就
編輯繪畫
關鍵人物
明人
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無論是研究
中國繪畫史,還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史,趙孟頫都是一個不可繞開的關鍵人物。如果說,唐宋繪畫的意趣在于以文學化造境。那么,趙孟頫在其間起到了橋梁作用。如果說,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xiàn)為輿論上的準備,元以后的文人畫運動以其成功的實踐逐步取代正規(guī)畫而演為畫壇的主流,那么,引發(fā)這種變化的巨擘仍是趙孟頫。
承前啟后
趙孟頫作品(20張)作為一位變革轉型時期承前啟后的大家,趙孟頫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成就為前人所不及:
一是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艷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
二是他提出以“云山為師”的口號,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三是他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筆,何以寫遠愁”的口號,以畫寄意,使繪畫的內在功能得到深化,涵蓋更為廣泛。
五是他在人物、山水、花鳥、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畫藝全面,并有創(chuàng)新。
六是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是他在南北一統(tǒng)、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勢下,吸收南北繪畫之長,復興中原傳統(tǒng)畫藝,維持并延續(xù)了其發(fā)展。
八是他能團結包括
高克恭、
康里子山等在內的少數(shù)民族美術家,共同繁榮中華文化。
審美標準
綜觀趙孟頫的畫跡,并結合其相關論述,可以知道,趙氏通過批評“近世”、倡導“古意”,從而確立了
元代繪畫藝術思維的審美標準。這個標準不僅體現(xiàn)在繪畫上,而且也廣泛地滲透于詩文、
書法、
篆刻等領域中。
提倡古意
趙孟頫半身像[18]
歷史上每遇滄桑變易之際,文化頗易失范,人們總是以史為鑒,從古代的啟示中去尋找醫(yī)時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復禮”、魏晉“
竹林七賢”的返樸歸真、唐宋的“古文運動”等,重視傳統(tǒng)成為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趙孟頫提倡“古意”[19]的出發(fā)點亦不例外,他引晉唐為法鑒,批評南宋險怪霸悍和瑣細濃艷之風;不僅如此,作為一位士大夫畫家,他還一反北宋以來文人畫的墨戲態(tài)度,這是十分可貴的。作為價值學原則,趙孟頫既維護了文人畫的人格趣味,又擯棄了文人畫的游戲態(tài)度;作為形態(tài)學原則,趙孟頫既創(chuàng)建文人特有的表現(xiàn)形式,又使之無愧于正規(guī)畫的功力格法,并在繪畫的各種畫科中進行全面的實踐,從而確立了文人畫在畫壇上成為正規(guī)畫的地位。應該說,趙孟頫使職業(yè)正規(guī)畫與業(yè)余文人畫這兩種原本對立或并行的繪畫傳統(tǒng)得以交流融匯,從此,一個以
文人畫家為主角,以建構文人畫圖式為主題的繪畫新時代,拉開了序幕。
轉化
應當特別指出,趙孟頫的山水畫不但將鉤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筆、師古和創(chuàng)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氣息與散逸的文人氣息綜合于一體,使“游觀山水”向“抒情山水”轉化;而且使造境與寫意、詩意化與書法化在繪畫中得到調和與融洽,為“
元季四大家”(
黃公望、王蒙、倪瓚、
吳鎮(zhèn))那種以詩意化、書法化來抒發(fā)隱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畫的出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述這些理論與實踐,將趙孟頫推向了開元代繪畫風氣宗師的地位。
弟子眾多
作為一代宗師,不僅他的友人
高克恭、
李衎,妻子
管道升,兒子
趙雍受到他的畫藝影響,而且弟子
唐棣、
朱德潤、
陳琳、
商琦、
王淵、姚彥卿,外孫
王蒙,乃至元末
黃公望、
倪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發(fā)揚了趙孟頫的美學觀點,使元代文人畫久盛不衰,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下了綺麗奇特的篇章。他與兒子
趙雍、孫子
趙麟都做《
人馬圖》,稱《三世人馬圖》,傳為佳話,三幅畫都流傳至美國,由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書畫詩印
“先畫后書此一紙,咫尺之間兼二美?!壁w孟頫書畫詩印四絕,當時就已名傳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為貴,為當時的
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趙孟頫的書法作品中與
道教有關者有《
洛神賦》、《
道德經(jīng)》、《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等。畫作名品甚多,關于道教內容的有《玄真觀圖》、《
三教圖》、《軒轅問道圖》、《松石老子圖》、《溪山仙館圖》等。又有《玄元十子圖》,畫道教人物
關尹子、
文子等十人像,并旁書小傳。該作筆墨高古,元大德九年(1305年)路道通于
杭州刻版印摹,后被收入明正統(tǒng)《
道藏》。詩文風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圓珠文”著稱。有《
松雪齋集》。元延祐六年(1319年),得請南歸于家鄉(xiāng)。曾經(jīng)入松江北道堂事道,
道號道淵。
元 趙孟頫《二羊圖》
元 趙孟頫《人騎圖》[1]
元 趙孟頫《紅衣羅漢》[1]
書法
楷書大家
《盧郎中云夫寄示送盤谷子詩兩章》[1]
趙孟頫的書法,因熟而俗,這是
董其昌的評價。不過,作為入門規(guī)范訓練,還是不錯的。
趙孟頫與
夫人管道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
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贊譽很高。據(jù)明人
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
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
趙構)書,中年學“
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
李北海。
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tài)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对缆础?、《娑羅》體?!贝送猓€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
虞世南、
褚遂良等人;于篆書,他學
石鼓文、詛楚文;
隸書學梁鵠、鐘繇;
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tǒng)上下苦功夫。誠如
文嘉所說:“魏公于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
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
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書,飽《
十七帖》而度其形?!彼羌瘯x、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將其列入
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
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20]
吸取長處
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
書法家多數(shù)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后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書論深高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于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于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
趙孟頫浙江湖州紀念館塑像[1]
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薄皩W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痹谂R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shù)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边@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21]
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其繪畫,山水取法
董源、
李成;人物、鞍馬師法
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用筆寫竹。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自謂“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遙追五代、北宋法度,論者謂:“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獷?!遍_創(chuàng)了元代新畫風。 交友甚廣,與
高克恭、
錢選、
王芝、
李衎、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點的有
陳琳、
唐棣、
朱德潤、
柯九思、
黃公望、
王蒙等。能詩文,風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傳世書跡
元 趙孟頫《洛神賦》[1]
傳世書跡較多,有《
洛神賦》、《
道德經(jīng)》、《
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jīng)》、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
千字文》等。傳世畫跡有
大德七年(1303)作《
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作《
鵲華秋色》卷,圖錄于《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作《秋郊飲馬》卷,現(xiàn)藏
故宮博物院。著有《
松雪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康有為曾說“勿學趙董流靡之輩”,這是個人偏見。因康瞧不起趙身為帝胄而入元為官,故對其
書法極盡貶低。世人只道趙字婉轉流利,卻不知其外秀內剛,六十歲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絕無柔媚之氣。近人馬宗霍《書林記事》謂:“元趙子昂以
書法稱雄一世,落筆如風雨,一日能書一萬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數(shù)萬里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
3歷代評價
編輯王世貞:①元詩人,元右丞好問、趙承旨孟頫、姚學士燧、劉學士因、馬中丞祖常、范應奉德機、楊員外仲弘、虞學士集、揭應奉傒斯、張句曲雨、楊提舉廉夫而已。趙稍清麗,而傷於淺。[22]②余嘗謂吳興趙文敏公孟俯,風流才藝惟吾郡文待詔征明可以當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詩文也,書畫也,又皆以薦辟起家。趙詩小壯而俗,文稍雅而弱其淺同也。文皆暢利而乏深沉,其離古同也。書小楷趙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纖,其精絕同也行。押則趙于二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遜也。署書則文復少遜也。八分古隸則文勝小篆,則趙勝也,然而篆不勝隸。畫則趙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淺其天趣同也,其鑒賞博考復同也。位在趙至一品,而文僅登一命。壽則文予九齡,而趙僅垂七袞異也。若出處大節(jié)之異,前輩固巳紛紛言之,獨趙集有述太傅丞相伯顏德一章,中所云:‘輿地久巳裂,車書當會同?!衷疲骸涎稣找?,一方顧顓蒙?!瘑韬粼\而親主,宋社誠屋,伯顏誠賢有功豈而所宜言者,何有胸無心至此也,吾待詔。不與同年語也。[23]
項穆:若夫趙孟頫之書,溫潤閑雅,似接右軍正脈之傳,妍媚纖柔,殊乏大節(jié)不奪之氣。(《
書法雅言》)
董其昌:①吾于書似可直接趙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潤之氣。惟不能多書,以此讓吳興一籌。②吾鄉(xiāng)陸宮詹以書名家,雖率爾作應酬字,俱不茍且,曰:“即此便是學字,何得放過?”陸公書類趙吳興,實從北海有入,客每稱公似趙者,曰:“吾與趙同學李北海耳。”③書家以險絕為奇,此竅惟魯公、楊少師得之,趙吳興弗能解也。今人眼目為吳興所遮障。(《
畫禪室隨筆》)
馮班:①結字,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則從心所欲不逾矩。因晉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則字有常格,不及晉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學晉人也。意不周帀則病生,此時代所壓。趙松雪更用法,而參之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為奴書之論者不知也。②趙殊精工,直逼右軍,然氣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觀也。③學前人書從后人入手,便得他門戶;學后人書從前人落下,便有拏把。汝學趙松雪,若從徐季海、李北海入手,便古勁可愛。(《
鈍吟書要》)
梁巘:①子昂書俗,香光書弱,衡山書單。②學董不及學趙,有墻壁,蓋趙謹于結構,而董多率意也。(《
評書帖》)
吳德旋:①永興書渾厚,北海則以頓挫見長,雖本原同出大令,而門戶迥別。趙集賢欲以永興筆書北海體,遂致兩失。集賢臨智永《千文》,乃是當行,可十得六七矣。②劉諸城云:“松雪自當為一大宗,既或未厭人意,然究無以易之?!贝司驮硕?,謂鮮于、康里諸公皆非松雪之匹耳。③松雪行書以《天冠山》為最,北海肖子也。世人艷稱《民瞻十札》已屬次乘,《梅花詩》則自《鄶》無譏矣。(《
初月樓論書隨筆》)
趙孟頫半身畫像
錢泳:①松雪書用筆圓轉,直接二王,施之翰牘,無出其右。惟碑版之書則不然,碑版之書必學唐人?;蛟唬骸叭粍t何不徑學唐人,而必學松雪,何也?”余曰:“吾儕既要學書,碑版翰牘須得兼?zhèn)?,碑版之書其用少,翰牘之書其用多,猶之讀三百篇,《國風》、《雅》、《頌》不可偏廢,書道何獨不然?!雹趶埑笤啤白影簳貪欓e雅,遠接右軍,第過為妍媚纖柔,殊乏大節(jié)不奪之氣”,非正論也。褚中令書,昔人比之美女嬋娟,不勝羅綺,而睇忠言讜論,直為有唐一代名臣,豈在區(qū)區(qū)筆墨間,以定其人品乎?。ā?a target="_blank" >書學》)
阮元:元趙孟頫楷書摹擬李邕。(《北碑南帖論》)
包世臣:①子昂如挾瑟燕姬,矜寵善狎。②吳興書筆專用平順,一點一畫、一字一行,排次頂接而成。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吳興書則如市人入隘巷,魚貫徐行,而爭先競后之色人人見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數(shù)百年者,徒以便經(jīng)生胥史故耳。然竟不能廢者,以其筆雖平順,而來去出入處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學吳興者,雖極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勻凈,是以一時雖為經(jīng)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煙銷火滅也。③吳興用意結體,全以王士則《李寶成碑》為枕中秘。(《
藝舟雙楫》)
周星蓮:趙集賢云:“書法隨時變遷,用筆千古不易?!惫湃说眉烟麛?shù)行,專心學之,便能名家。蓋趙文敏為有元一代大家,豈有道外之語?所謂千古不易者,指筆之肌理言之,非指筆之面目言之也。(《
臨池管見》)
朱和羹:子昂得《黃庭》、《樂毅》法居多。邢子愿謂右軍以后惟趙吳興得正衣缽,唐、宋人皆不及也。(《
臨池心解》)
康有為:吳興、香光,并傷怯弱,如璇閨靜女,拈花斗草,妍妙可觀念更新,若舉石臼,面不失容,則非其任矣。自元、明來,精榜書者殊鮮,以碑學之不興也。(《
廣藝舟雙楫》)[24]
柯劭忞:①趙孟頫以宋宗室之俊,委贄事元,躋于通顯。其在《大雅》之詩日:‘殷土膚敏,裸將于京?!瘎⑾蛞詾閼懳⒆又埽示硬回熋项\,而為趙氏憫也。[25]②楊載稱孟頫之才為書畫所掩,知其書畫,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不知其經(jīng)濟之不。人以為知言。[25]
4家族成員
編輯趙孟頫浙江湖州蓮花莊雕像[1]
趙孟頫的妻子
管道升也是著名書畫家,[26]在古代女書法家中地位僅次于
王羲之老師衛(wèi)
夫人。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瑤姬,江蘇
青浦(今屬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習書畫,篤信佛法。曾手書《
金剛經(jīng)》數(shù)十卷,贈名山寺。嫁元代吳興書畫名家趙孟頫為妻,封吳興郡
夫人,世稱
管夫人。管道升所寫行楷與趙孟頫頗相似,所書《璇璣圖詩》筆法工絕。精于詩。尤擅畫墨竹
梅蘭。晴竹新篁,為其首創(chuàng)。元延祐六年(1319年)卒。存世的《水竹圖》等卷,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竹石圖》1幀,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5史書記載
編輯《
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27]
《
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八十七》[25]
6后世墓葬
編輯趙孟頫墓(8張)趙孟頫墓位于德清縣洛舍東衡里“陽林堂”別業(yè)東南側。2013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元代“趙孟頫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
東衡里趙孟頫墓保存尚好,有鄉(xiāng)間小路可達,四周修竹茂林,綠樹成蔭,周圍河港交叉。墓前石人剩二尊,石馬一匹,散置于露天民居旁,局部已遭涂料污染。
此墓穴為趙孟頫和夫人管道升的合葬墓。墓地坐北朝南,地處“龍穴”,北倚雞籠山、勤王山,左有雞山,右有赤山,南臨彎曲的小河,遠處有屯山、張家山,是極典型的“堪輿學”思想的物化,符合道教“堪輿陰宅”的地形地貌,是水晶宮道人趙孟頫的道教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趙孟頫墓穴距地下約1.5米,長3米,寬2.6米,墓為石棺雙室墓,墓前有石馬一匹,石朝官二尊。1319年,管道升下葬于于此;1322年,趙孟頫卒,與管道升合葬;這年秋,趙孟頫謚封魏國公,墓地規(guī)模擴大;1915年,德清縣新編縣志總纂程森加土修理,立墓碑;1992年,發(fā)現(xiàn)地下墓穴;1992年8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德清縣人民政府修復墓地。2013年,對墓周邊又進行了綠化,墓前石人石馬重新安放,泥沙地也鋪成了大理石。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趙孟頫墓(8張)趙孟頫作品(20張)精彩圖冊(6張)詞條圖片(16張)1/1
中國著名書法家(古代及近代)
秦·漢
李斯 趙高 胡毋敬 程邈 無名氏 史游 曹喜 杜度 崔瑗 崔實張芝 張超 羅暉 趙襲 張昶 韋誕 姜詡 梁宣 田彥 韋少季蔡邕 陳遵 王次仲 師宜官 梁鵠三國·兩晉
南北朝
皇象 邯鄲淳 劉德升 鐘繇 鐘會 索靖 衛(wèi)覬 衛(wèi)瓘 衛(wèi)恒 杜畿杜恕 杜預 陳暢 司馬攸 羊忱 李式 李定 王廙 衛(wèi)夫人 李廞羊固 王導 王恬 王洽 王珉 王羲之 王獻之 王玄之 王徽之 王淳之王允之 王濛 王修 王綏 王珣 郗愔 郗超 庾亮 庾翼 謝安許靜民 張翼 謝敷 康昕 張弘 羊欣 范曄 王僧虔 王慈 蕭子云蕭衍 陶弘景 王長孺 趙文淵 鄭道昭 崔浩隋·唐
五代十國
智永 虞世南 歐陽詢 褚遂良 薛稷 李世民 歐陽通 孫過庭 張旭 陸柬之李邕 李隆基 李陽冰 賀知章 李白 顏真卿 柳公權 徐浩 裴休 懷素高閑 楊凝式 李煜 徐鉉宋·元
歐陽修 范仲淹 李建中 蔡襄 蘇軾 黃庭堅 蔡京 米芾 薛紹彭 趙佶趙構 岳飛 秦檜 陸游 范成大 張孝祥 朱熹 張即之 姜夔 吳琚趙孟堅 方回 文天祥 趙孟頫
鮮于樞明·清
董其昌 文徵明 李東陽 王鐸 詹景風 鄧石如 吳讓之民國
董作賓 吳昌碩 齊白石藝術巨匠
王羲之 顧愷之 吳道子 張旭米芾 趙孟頫
鄭板橋 齊白石梅蘭芳 徐悲鴻 張大千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參考資料
1.趙孟頫自畫像頁,故宮博物院藏。
2.《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趙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訔,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并封吳興郡公,與訔集賢大學士,封魏國公。
3.《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孟頫幼聰敏,讀書過目輒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年十四,用父蔭補官,試中吏部銓法,調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學。
4.《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至元二十三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見。孟頫才氣英邁,神采煥發(fā),如神仙中人,世祖顧之喜,使坐右丞葉李上?;蜓悦项\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聽。時方立尚書省,命孟頫草詔頒天下,帝覽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痹t集百官于刑部議法,眾欲計至元鈔二百貫贓滿者死,孟頫曰:“始造鈔時,以銀為本,虛實相權,今二十余年間,輕重相去至數(shù)十倍,又二十年后,至元必復如中統(tǒng),使民計鈔抵法,疑于太重。古者以米、絹民生所須,謂之二實,銀、錢與二物相權,謂之二虛。四者為直,雖升降有時,終不大相遠也,以絹計贓,最為適中。況鈔乃宋時所創(chuàng),施于邊郡,金人襲而用之,皆出于不得已。乃欲以此斷人死命,似不足深取也。”或以孟頫年少,初自南方來,譏國法不便,意頗不平,責孟頫曰:“今朝廷行至元鈔,故犯法者以是計贓論罪。汝以為非,豈欲沮格至元鈔耶?”孟頫曰:“法者人命所系,議有重輕,則人不得其死矣。孟頫奉詔與議,不敢不言。今中統(tǒng)鈔虛,故改至元鈔,謂至元鈔終無虛時,豈有是理!公不揆于理,欲以勢相陵,可乎!”其人有愧色。帝初欲大用孟頫,議者難之。
5.《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二十四年六月,授兵部郎中。兵部總天下諸驛,時使客飲食之費,幾十倍于前,吏無以供給,強取于民,不勝其擾,遂請于中書,增鈔給之。至元鈔法滯澀不能行,詔遣尚書劉宣與孟頫馳驛至江南,問行省丞相慢令之罪,凡左右司官及諸路官,則徑笞之。孟頫受命而行,比還,不笞一人,丞相桑哥大以為譴。
6.《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時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總管趙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葉李執(zhí)奏不宜遣虎臣,帝不聽,孟頫進曰:“趙全固當問,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強買人田,縱賓客為奸利,全數(shù)與爭,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將陷全,事縱得實,人亦不能無疑?!钡畚颍饲菜?。桑哥鐘初鳴時即坐省中,六曹官后至者,則笞之,孟頫偶后至,斷事官遽引孟頫受笞,孟俯入訴于都堂右丞葉李曰:“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養(yǎng)其廉恥,教之節(jié)義,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鄙8缲轿棵项\使出,自是所笞,唯曹史以下。他日,行東御墻外,道險,孟頫馬跌墮于河。桑哥聞之,言于帝,移筑御墻稍西二丈許。帝聞孟頫素貧,賜鈔五十錠。
7.趙孟頫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歷刻《三才圖會》。
8.《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二十七年,遷集賢直學士。是歲地震,北京尤甚,地陷,黑沙水涌出,人死傷數(shù)十萬,帝深憂之。時駐蹕龍虎臺,遣阿剌渾撒里馳還,召集賢、翰林兩院官,詢致災之由。議者畏忌桑哥,但泛引《經(jīng)》、傳及五行災異之言,以修人事、應天變?yōu)閷?,莫敢語及時政。先是,桑哥遣忻都及王濟等理算天下錢糧,已征入數(shù)百萬,未征者尚數(shù)千萬,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殺者相屬,逃山林者,則發(fā)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孟頫與阿剌渾撒里甚善,勸令奏帝赦天下,盡與蠲除,庶幾天變可弭。阿剌渾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從之。詔草已具,桑哥怒謂必非帝意。孟頫曰:“凡錢糧未征者,其人死亡已盡,何所從???非及是時除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錢糧數(shù)千萬歸咎尚書省,豈不為丞相深累耶!”桑哥悟,民始獲蘇。
9.《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帝嘗問葉李、留夢炎優(yōu)劣,孟頫對曰:“夢炎,臣之父執(zhí),其人重厚,篤于自信,好謀而能斷,有大臣器;葉李所讀之書,臣皆讀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帝曰:“汝以夢炎賢于李耶?夢炎在宋為狀元,位至丞相,當賈似道誤國罔上,夢炎依阿取容;李布衣,乃伏闕上書,是賢于夢炎也。汝以夢炎父友,不敢斥言其非,可賦詩譏之?!泵项\所賦詩,有“往事已非那可說,且將忠直報皇元”之語,帝嘆賞焉。孟頫退謂奉御徹里曰:“帝論賈似道誤國,責留夢炎不言,桑哥罪甚于似道,而我等不言,他日何以辭其責!然我疏遠之臣,言必不聽,侍臣中讀書知義理,慷慨有大節(jié),又為上所親信,無逾公者。夫損一旦之命,為萬姓除殘賊,仁者之事也。公必勉之!”既而徹里至帝前,數(shù)桑哥罪惡,帝怒,命衛(wèi)士批其頰,血涌口鼻,委頓地上。少間,復呼而問之,對如初。時大臣亦有繼言者,帝遂按誅桑哥,罷尚書省,大臣多以罪去。
10.《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帝欲使孟頫與聞中書政事,孟頫固辭,有旨令出入宮門無禁。每見,必從容語及治道,多所裨益。帝問:“汝趙太祖孫耶?太宗孫耶?”對曰:“臣太祖十一世孫。”帝曰:“太祖行事,汝知之乎?”孟頫謝不知,帝曰:“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泵项\自念久在上側,必為人所忌,力請補外。
詞條標簽:
人物 , 虛擬人物 , 書畫家 , 文化人物 , 美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