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二簡字這個很奇異的東西。
我國政府建國后對文字改革一直有一個執(zhí)念:“先把繁體字變成簡體字,然后通過歸并和縮減筆畫把簡體字數(shù)量變少以及筆畫更簡單,最后再用拉丁字母來替代簡體字?!?/p>
這個過程稱為漢字拉丁化。
現(xiàn)在看來這種想法很荒謬,但實際上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是一種特別天才的構(gòu)想,尤其在中國建國之初95%以上的人民群眾都是文盲的情況下。
如果漢字拉丁化可以實現(xiàn),那么一個普通人在一個月內(nèi)就可以實現(xiàn)“能讀能寫”,可以讓當時的中國如同神話一般的提升識字率。
(順便一提,最初提出漢字簡化規(guī)范的是錢玄同,1927年后的國民政府也制定了漢字簡化的相應標準,但民國時期的漢字簡化計劃只是為了方便書寫)
建國后的50年代,一簡字發(fā)布;
然后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簡化簡體字的簡體字應運而生,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在1975年5月提出來的《第二次簡化漢字方案》
1977年10月開始試用;
1978年3月,教育局宣布開始在教科書上試用二簡字。
二簡字表一共753個新字,而常用漢字數(shù)量是3700多個,也就是占了1/5。
但是,推行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二簡字不僅難認而且字形相當?shù)碾y看。
當時的參考消息、人民日報等報紙率先試行二簡字,字形怪異不說,連含義都讓讀者困惑,比如“副”、“傅”、“付”三字都歸為“付”,“副總理”改為“付總理”,讓人以為是付姓總理。
但最讓人難受的是,二簡字表里的一些新字,不僅破壞了漢字的優(yōu)美字形,甚至連辨認都讓人出現(xiàn)了困難。
如上圖所示,捂住右側(cè)的漢字,你根本不會知道左邊的二簡字是什么意思。
由于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嚴重的使用混亂,
1978年4月,教育部撤回在教科書上試用二簡字的決定。
1978年7月,《人民日報》停止試用二簡字。
1978年9月,全國所有報刊雜志停止試用二簡字。
從試用到停止使用,一年時間都不到。
然后,二簡字又重新被“不那么缺胳膊少腿”的簡體字所替代。
后續(xù)的影響就是,漢字拉丁化的計劃被廢除了。
(雖然直到1986年6月才從政府條文角度廢除二簡字,但實際上由于用戶體驗太差,在1978年下半年后二簡字就被事實棄用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