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衛(wèi)恒《四體書勢》導讀 05
2014年9月11日。
隸字來之于篆字。《說文解字?敘》說:「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fā)吏卒,興戌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挂驗橐敢匀ぜs易」,把許多篆字的結構改了,所以許慎嘆息說「而古文由此絕矣」。
但字體結構改了,書寫線條卻沒有改,這一點很多人沒有注意。篆書線條粗細均勻,兩頭收鋒,筆勢上下流動,早期的隸書﹝或稱古隸﹞都是用這種簡單線條,所以表現力不夠。
不客氣的說,這時候只是書寫,不是書法。用簡單線條寫出一個字的結構,這是寫字,腦子中還沒有想到,線條是可以變化的。
現在可見的西漢和東漢前期的刻石,就是例子。
西漢《萊子侯刻石》
東漢《開通褒斜道刻石》
什么是書法線條呢?
書法線條要求豐富多變,這就是楷書線條。
王次仲始作楷法,他不是創(chuàng)造一種字體,而是創(chuàng)造一種書寫技法。這種技法,導致線條有變化。
你再讀讀這一句,王愔云:「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
王次仲做了什么事情?他把「隸草」中的方法,移植到隸書的書寫中,結果加上了「波勢」。
什么是「隸草」?就是民間竹簡上的隨意的草率寫法。我們看到,西漢竹簡上很早出現了波勢,但碑刻中卻沒有反映。碑刻是正式場合,正式場合做事情,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受傳統(tǒng)所束縛。你看現在網絡語言,什么「吐槽」「冏事」「屌絲」之類,會不會出現在中央文件中?這種話上不了臺面,沒有品位。
竹簡木牘雖然有波勢,但散漫沒有規(guī)則,連豎筆也會出現波勢,隨意拖帶,有時候長度達到兩三個字位。王次仲所做的工作,就是制定規(guī)矩,就是立法。
我們看后來的隸書作品,波勢每個字只可以出現一次,所謂「雁不雙飛」,只可以出現在長橫或捺筆尾部,等等?;胳`時期涌現大量優(yōu)秀隸書作品,人人都遵守這一規(guī)則,好像約定一樣。正如你現在看到紅燈就要停車或停步,這背后確實有大家承認地交通規(guī)則。
「王次仲始作楷法」,我相信確實是有一個「法」的??上г敿殐热?,沒有傳下來。
但從此,有了楷書線條。
一有波勢,線條粗細就不同了,搖腕就出現了,這件事情在書法史上非同小可。
什么是楷書?趙明誠《金石錄》云:
隸者,今之楷書,亦曰真書,是隸書即今真書無異,而隸與八分相別,亦不過有波勢無波勢耳。
他說,楷書就是隸書,就是真書,只說了一半,問題是同一件事物,為什么出來幾個名稱?
我想,王次仲創(chuàng)立楷法時,凡用楷法寫出來的,與以前不一樣的,那就是楷書。但后來用楷法寫出來的花樣越來越多,包括多種書體,這才有新名詞出現。這一點,我今后再加以論述。
在書法上,或是用篆法寫,或是用楷法寫,沒有第三種線條。
顏真卿用篆法寫真書,懷素用篆法寫今草,這是返祖現象,以求個人風格。
王次仲的立法,只限于筆法嗎?你怎樣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