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有很多官員一直到現(xiàn)在,依然被人們所傳頌,比如唐朝著名的被稱為“救世宰相”的姚崇,就是一個風云一時的人物。
唐朝宰相姚崇,是一個充滿政治智慧的宰相,是個很有心計的人。姚崇臨死前,把兒子叫到病床前說:“我死之后,我們姚家恐有滅門之災。”
兩個兒子嚇壞了,流淚不止……詢問父親怎么辦。
姚崇說:“我為官多年,得罪了很多人。別人不擔心,只有張說讓我不敢瞑目。我倆積怨太深,而他又睚眥必報,我死之后,恐怕他會毀我名聲,借機發(fā)難?!?/p>
姚崇的兒子頓時就嚇懵了……
姚崇和張說可以說是兩個嚴重的不對付的人,在政治上是一對政敵,說實話,政治斗爭從來就是你死我活的,當年姚崇得志的時候,整張說也夠狠,所以姚崇要死了,他特別擔心他們之間的恩怨會殃及子孫。
姚崇說:"張說這個人啊,比較貪,特別是古玩字畫之類,等我死了,他肯定要來吊唁,你們在我靈臺上顯眼處擺上所有我珍藏的古玩字畫之類,如果他看見了流露出貪念,你們就告訴他這些東西都是我遺言要送給他的,只求他一支大手筆給我寫個碑文;你們把姿態(tài)放低,加之他剛得到寶物,必會應允。你們在得到碑文后,馬上呈報皇上,并連夜進行雕刻。第二天,他一定會后悔。倘若他以修改為由想收回碑文,你們就說已報皇上恩準,并將雕刻好的石碑拿給他看?!?
姚崇接著說:"如果他來了,看見擺的東西了都無動于衷,你們兄弟立刻辭官,回鄉(xiāng)下,再也不要留在長安了"。
果然如老姚所料,姚崇死后,出于禮節(jié),張說果然前來吊喪。假惺惺掉了幾滴眼淚后,姚崇的兒子請他到存放藏品的房間喝茶。張說見到玲瑯滿目的珍寶器皿,看了又看,不忍放手。
在他靈前就把玩上了,這時候老姚他兒子就按老子說的,把古玩字畫送給了張說。張說很高興,姚崇之子借機說:“張大人,世人皆知你文采蓋世,國士無雙。如果能得到你撰寫的碑文,那是我們姚家莫大的哀榮?!?/p>
張說頭腦立刻熱了,一口就答應了,回去立馬就寫,你想想啊,拿人家手軟啊,你張說剛得了那么些好東西,為人家姚崇些碑文,總不能寫壞話吧,加上人家都死了,還這么客氣,你怎么也得往好了寫才對啊。
于是當天一揮而就,總體就一句話:該文高度贊揚了姚崇同志為大唐的發(fā)展和建設(shè)做出的杰出貢獻,并詳細闡述了姚崇同志無私奉獻的高貴道德品質(zhì)等等等等。
就這樣,姚崇之子順利得到了張說親筆撰寫的碑文。碑文詳細記述了姚崇生平,褒揚姚崇政績,文采飛揚流暢,據(jù)說是當時最好的墓志銘。
姚家立馬刻碑,造成事實。
張說為姚崇寫碑文這一事,
滿長安的傳開了。
都知道姚崇和張說是政敵,張說為姚崇寫碑文一事,不論是輿論界還是普通大眾立刻對張說寬闊的胸懷表示了贊揚。
張說這時候頭腦冷靜了一想,不對?。∵@不是把自己給套進去了嗎?我又中了姚崇這老東西的法道了!
兩天后,張說果然反悔,派人來取原稿,說即興之筆,思慮不周,要拿回去潤色修改。姚崇的兒子領(lǐng)來人看了碑文說:晚了,碑文原稿已通過皇上審閱,而且都已經(jīng)刻好了。
張說懊惱不已,然而東西都是自己親手寫的,什么姚崇杰出貢獻,無私的品德……于公于私都無可挑剔……,
反對姚崇政策,你自己說過的,人家對大唐那都是杰出的貢獻,你反對他的政策不是反對大唐發(fā)展嗎;如果要從道德上搞臭姚崇,也是你自己說的人家是品德高尚的杰出政治家啊……全是溢美之詞。
等自己有一天位子坐穩(wěn)了要對姚崇反攻倒算的時候,人家拿著我寫的這個盾來堵我的這個矛,怎么辦?真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
張說這時候這叫一個郁悶啊,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嚥。 張說懊惱不已地說:
“這個死姚崇,竟然把我活張說給算計了。蓋棺定論出自我筆,如果節(jié)外生技,徒增天下人恥笑!罷了。姚崇,你夠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的才能不如你呀?!?
真是
死宰相耍弄了活宰相
張說
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名相,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曾為朝廷官員。張說年少聰慧,在二十二歲時參加制科考試即高中對策第一,在眾多應試者之中脫穎而出。張說的仕途在李隆基時期達到鼎盛時期,權(quán)傾朝野。
姚崇是個有大智慧之人。
他的智慧在于:
第一,深諳人性,投其所好。
姚崇知道只要抓住張說的弱點,就好比捏住了他的軟肋。他知道張說貪財好物,遇到珠寶珍玩,必然想據(jù)為己有。姚崇讓兒子以珠寶誘之,這是舍小錢而保大局。
第二,熟知謀略,該示弱時須示弱。
張說報復心強,自己死后,姚家恐有滅頂之危。此時,子孫唯有示弱,才能讓張說放松警惕,順利得到他撰寫的碑文。
第三,懂得制衡之術(shù),四兩撥千斤。
自己死后,唯一能夠制衡張說的就是皇上。碑文一旦被皇上認可,張說再想反悔都不行了。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這個世界既不是有權(quán)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錢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無疑,姚崇就是一個有心的人,他用心智和謀略,就能輕松擊敗了自己的對手。
姚崇為官一生,他熟知在爾虞我詐的官場,沒有心術(shù)和謀略是站不穩(wěn)的。雖然幾經(jīng)沉浮,最終得以善終,這與他的心術(shù)和謀略是分不開的,
心術(shù),是識人的智慧;
謀略,是辦事的方法。
心術(shù)和謀略是識人辦事的本領(lǐng),
也是保護自己的智慧。
其實,身處現(xiàn)代社會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離不開識人的心術(shù)和辦事的謀略。如果識人不明,很可能被人所誤;如果辦事無方,輕則鵲巢鳩占,重則一敗涂地。所以,心術(shù)和謀略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處事智慧。
宰相姚崇捧殺人于無形
捧殺魏知古
唐玄宗時,丞相姚崇修煉的段位很高,已經(jīng)是黃金斗士了。
新任參知政事魏知古,也是出自他的門下。
唐朝的參知政事就是宰相。
魏知古因為幫助李隆基誅滅太平公主有功,被重用晉升,很快被封為參知政事,開元二年更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到東都洛陽選拔官員。
姚崇的兩個兒子這時候在洛陽,他們知道自己父親原來的下屬魏知古來到洛陽,經(jīng)常找魏知古讓他幫忙辦各種事情,魏知古在洛陽的差事辦完以后回到京城,把姚崇兩個兒子找他辦事的事如實告訴了唐玄宗。
第二天,唐玄宗和姚崇聊天,好像很隨便的提了一句:你的兒子現(xiàn)在哪兒當官呢?
皇帝從沒有問過自己兒子的情況,魏知古剛從洛陽回來,萬歲就關(guān)心起自己的兒子來了,姚崇知道一定有事。
他想了一下很從容的回答,臣有三個兒子,現(xiàn)在有兩個在東都洛陽,這倆小子欲望很多,但是不善于交際,這次魏知古去洛陽,這倆混小子肯定給他添了不少麻煩。
唐玄宗聽姚崇說的和魏知古說的一樣,有一說一,并沒有隱瞞,很欣慰,問:你怎知你的兒子給魏知古添麻煩了?
姚崇說:魏知古落魄的時候,是臣提拔他,幫他一步一步官至顯達。我那兩個混小子以為,魏知古必定感念我的恩德,所以不拿他當外人,有什么事情都會找他幫忙,這也許會對他在洛陽的公事造成干擾吧?
唐玄宗一聽,覺得姚崇真的是大公無私,魏知古被提拔,竟然一點感恩戴德的心都沒有,些許小事就舉報自己的恩人,人品堪憂啊。于是,唐玄宗就要下旨斥責魏知古,被姚崇攔住了。
姚崇說:我兒子辦事欠考慮,多次麻煩魏知古,阻礙了陛下的法律,陛下您大人不計小人過,不追究他們,我就覺得是大幸了,如果陛下因為微臣這點小事,就責怪魏知古,不利于陛下推廣德政教化萬民。
幾天后,唐玄宗依舊罷免了魏知古參知政事和吏部尚書的職務(wù),改封他為工部尚書。
為啥姚崇幾句話就讓唐玄宗罷免了魏知古的參知政事,吏部尚書的要職呢?
古代皇帝用人以德,姚崇說話看似處處維護魏知古,其實每句話都在暗示魏知古這人食古不化,不知道感恩。
古代皇帝給大臣官職,是對大臣莫大信任莫大恩德,他們也要對皇帝陛下有顆感恩的心。
姚崇這是向玄宗瘋狂暗示,魏知古這人不知道感恩啊,我對他這么好,他還打我的小報告,您對他也很好,在他心里未必會念您的好啊。
李隆基是聰明人,他剛即位,需要的是對自己絕對忠誠的人,姚崇的的話讓他對魏知古產(chǎn)生了懷疑,于是也就把他從自己的核心團隊降到了第二梯隊。
姚崇捧殺人于無形,
謀略不可謂不高。
然而姚崇作為唐朝著名的宰相,不僅擁有謀略,更重要的是具有治國的才能,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凝聚著姚崇治國的才華。
姚崇文武雙全,歷經(jīng)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五個皇帝,三次拜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書。
為穩(wěn)定國家局勢,改革朝廷弊政,抑制宗教迷信,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推動社會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尤其是開元之初,他獨當重任,勵精圖治,為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立下了不世之功而名留青史。
他曾參與神龍政變,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貶為刺史。唐玄宗親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拜中書令,封梁國公。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輔佐唐玄宗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被稱為救世宰相。
如今,大唐名相姚崇墓園依舊位于洛陽市伊川縣彭婆鎮(zhèn)許營村北,背靠萬安山,西鄰北宋名相范仲淹墓園200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