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節(jié),春為生,熟為秋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
一葉鏗然,蘭秋已至
2018年8月7日 農(nóng)歷戊戌年六月廿六
立 秋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zhuǎn)涼,再由涼轉(zhuǎn)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
一候涼風至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立秋過后,刮風時人們會感覺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俗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span>
意思是,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在下午以后,就會熱上一陣。
二候白露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立秋后,在清晨時分會發(fā)現(xiàn)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jié)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三候寒蟬鳴
曹植的“秋風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說明了立秋時,蟬先感覺到了寒意,知道生命即將完盡,不停的哀鳴。正所謂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
梧桐葉落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钡搅肆⑶飼r節(jié),梧桐樹必然落葉。夏去秋來,蒸籠的暑氣從立秋這一天開始慢慢散去。這樣的時節(jié)不妨端起相機,到曾經(jīng)山花爛漫的林間尋一大片梧桐樹的領地,用她們的姿態(tài)記錄這個秋天最初的涼意。
月華滿地
立秋時節(jié),月朗清輝,最是相思無眠。靜靜月夜,密密的星云如同撒了一把珍珠,鑲嵌在絲絨藍般的蒼穹,一泄溫柔輕蒙的銀光,幾片朦朧的游云,一彎新月在天邊。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啃秋瓜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jù)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食秋桃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薄衣御寒
我國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導“薄衣御寒”的養(yǎng)生法。實踐證明,這種主張“秋凍”的方法,既順應了自然氣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預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具體做法是,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馬添衣加褲,而應該盡可能晚一點增衣。
滋養(yǎng)潤燥
秋季氣候干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易出現(xiàn)口干唇焦等“秋燥癥”,所以根據(jù)“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yǎng)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立 秋
立秋,七月節(jié)
暑去涼來,晨起白露
一葉知秋,寒蟬凄切
霜月一輪,流螢幾點
荷花殘,蓮子生
青山點硃,阡陌留香
待夜涼人散,燈火闌珊處
明月如霜,佳音如夢
萬重青山秋生起
一鐮勾月入江中
立秋古詩詞
立秋詩
南北朝·周弘讓
茲辰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改夏色,木葉動秋聲。
詠廿四氣詩 立秋七月節(jié)
唐·元稹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秋日后
唐·王建
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曝舊芳茵。
立秋日后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蕭條早寒至。
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
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
立秋喜雨
宋·衛(wèi)宗武
天心本至仁,生意豈有息。
粵從書夏五,甘霔絕點滴。
涼風自西來,時送中夜?jié)瘛?/span>
田腹泯龜文,屋角掛龍骨。
我稷與我黍,實穎而實栗。
屢豐固難望,一飽或可必。
豈惟曾孫庾,如坻亦如櫛。
滯穗不斂穧,可續(xù)窮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資螟螣。
愿減漢民租,少裕東南力。
立秋日呈夢錫
宋·孔平仲
今日才立秋,涼風已蕭瑟。
我不感時節(jié),念子行有日。
憶初同赴官,相后惟一月。
子先脫然去,我獨不得發(fā)。
江邊舍未還,汴上生計足。
古之仕為榮,今則富者福。
子隨鴻鵠高,我戀升斗食。
豈徒別離悲,更有長太息。
立秋日書懷
宋·王疇
一歲中分氣序平,夫何猶有感秋情。
已饒健鶻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樹聲。
桐葉漸愁經(jīng)雨墜,桂枝還喜得風生。
夜涼頻愜山居興,天澹銀河徹曉清。
立秋夕作
元·何中
但覺焦原苦,何當沛澤流。
夕風微報響,古木暗藏秋。
未事冥難測,閒心遠作愁。
亂山高下碧,煙靄澹浮浮。
七月旦立秋風雨夜寒
元·張翥
練裯不解暖,已索絮衾眠。
老疾日漸退,馀生天所憐。
蝎行窗紙響,蛾撲燭花偏。
喜見沽頭報,江南有到船。
立秋夜聽秋聲
元·李延興
漠漠微云生曉陰,滿庭虛籟薄霜林。
有聲元在無聲里,聽到無聲思轉(zhuǎn)深。
立秋日旅懷為陳人體
明·王世貞
冉冉彤云送火輪,脈脈銀漢寫金旻。
曲里清商才入破,腕中團羽不成新。
身如合浦初黃葉,心在江東欲紫莼。
耐可辭鶯友,那能逐雁臣。
立秋日
明·王寵
南紀清秋殺氣遙,扶桑銅柱崒高標。
風悲畫角關山迥,云去蒼梧畢斗搖。
正憶郊迎虛玉輅,即愁邊守醉金貂。
黃河白草蕭蕭去,胡馬千群出射雕。
七夕立秋戲作古思邊
明·鄧云霄
一葉飄殘暑,蛩聲喚晚愁。
征人正南望,大火復西流。
莫以邊城月,來窺乞巧樓。
惟應牛與女,此夕不悲秋。
立秋前二日游湖亭
清·胤禛
放情幽興付漁蓑,瀟灑林亭樂太和。
每踏芳叢尋古句,閑乘小艇泛清波。
煙凝翠黛山疑霧,風蹙斜紋水似羅。
深砌蛩鳴殘暑退,高梧蟬噪晚涼多。
炎云漸斂秋將近,霽景才看夏欲過。
靜聽菱歌音韻好,何須蕭鼓濟分河。
玉樓春 立秋
清·葉紈紈
微云日暮庭花紫。一葉飄輕淡羅綺。
扇驚長信泣佳人,山冷蒼梧悲帝子。
樓前莫問相思字。深院螢飛照砧杵。
西風燕去幾時歸,秋夢芙蓉江上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