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為何強調內功訓練
關于楊式太極拳為什么要強調內功訓練的理由,首先,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必須以內功修練為宗旨。從神、意、氣的有機結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練腿腳功夫的外家拳路。
太極拳的發(fā)展實踐中看,自楊露禪宗師始,到楊澄甫把楊式太極拳是以內功取人,以內功服人,不摻雜任何與內功無關的任何招術。因此,才派生出吳、武、孫式內功太極拳,把內功太極拳推向高峰,成為體現中華傳統文化象征的武術。離開內功,就不是太極拳。
走內不顯外,、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上下相隨、符合陰陽之道的總則。陰、陽修練。陰指內功修練,陽指形體呈現,內外結合方為太極,”
如何練好太極內功
內功是什么?乃至如何才能練好內功?“十年盤一拳,十年練一功”,始得太極內功而頓悟。結合并吸取道家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三乘功法,及太極拳內功修練的三乘功法,即“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俗語常言:“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我個人的體會、只要思想入道,通過三步練功法的入“拳道”的階梯,方可步入太極殿堂。
第一步功法——“以身變手”
道家在煉丹過程中有“百日筑基”三年而成丹的說法。楊式太極拳在修練過程中的“以身變手”也是“筑基功”。在“筑基功”中,主要是以練“腰功”為主,時間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
這里指的“腰”,不是褲帶勒之處,而是腰肌上部兩個腎臟外邊的兩塊肌肉。通過對它的鍛煉,強化腎臟功能,同時還可護展丹田氣勢(這是二步功所在鍛煉的問題)。
有關練腰的問題,在古典拳譜中有許多論述如:
在《拳論》中有“主宰于腰”;《十三勢歌》里有“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在《十三勢行動心解》中有“氣如車輪,腰似車軸?!薄?br> 這都說明,“腰功”在練拳中的重要性。近代一些太極拳著作中,也或多或少的談到了“腰”的重要性,前輩們在如何傳授拳法拳功時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口授什么?拳架練熟以后,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
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把腰練出來,使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似離心力的傳導而貫注于四端,形于手指。這樣才能下真正起到恰似車輪的作用,把“腰功”貫穿到練拳和推手當中,效果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而在練拳、推手中以腰為樞紐,不想手渾身都是手。練“以身變手”功法時要:
“不想手、意念腰上手”。
第二步功法——“以氣變手”
道家的“煉氣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煉丹筑基功。煉丹筑基要以下丹田為煉丹爐。天為純陽清輕在上,地為純陰沉重在下,人與陰陽二氣為一體而居中。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氣。天元之氣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來的精華物質為真氣。地元之氣是水、火、風生息過程所產生的靈氣。人元之氣是精、氣、神也可以說是父母遺傳給的,賴以生存的元氣。
氣的含義涉及面很廣泛,總的來說可分為兩種:一是體內流動著富有營養(yǎng)的精微物質營氣是由水谷精氣所化生,營氣運行于血脈中,也就是血脈中營養(yǎng)之氣,它的作用是以血脈為軌道,晝夜不息的運動于周身上下,由表及里,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以此為營養(yǎng)。另一種是指臟腑活動的能力。
在人體內各部位都有分布有流動著的精微物質,由于分布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稱,如聚在上焦的叫做“宗氣”,宗氣,它是飲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氣和吸入的自然空氣相結合的自然產物。
太極拳的“以氣變手”它主要練體內的“元氣”,拳架中手的各種活動,都要在“元氣”的支配下運動,元氣支配多少,四肢活動多少,過與不及都不是。練中層功夫除盤拳外,還應多練樁功,特別是數種太極抱球樁要多練,多體會只要把“元氣”練足了,體內其它氣也會盛強。
從現代物理學觀點看,氣是一種帶有能量的物質,它實際就是一種生物電磁場。人體氣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到一定年齡就會發(fā)現氣虛、氣短、氣滯——最終氣絕。在中醫(yī)看來氣比血更重要,因為萬物生于氣,并不生于血,人生病大多為氣的阻滯、不暢所致。中醫(yī)治病首先要調整氣運,和疏導氣路,氣通暢了,疾病自會痊愈。
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優(yōu)化內氣功能,因此也優(yōu)化了肺臟呼吸功能。使人不斷地向健康發(fā)展。太極拳要求松、靜、輕、柔,打拳像在空氣中游泳,從外邊看簡直是“優(yōu)美的人體柔術”和“導引藝術”。練“以氣變手”功法時要:
“不想手、丹田氣運手?!?br>以意變手”
道家的“煉神還虛”,神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的精神壯態(tài)。它包括人的感覺、聽覺、視覺、動作、思維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動。
太極拳的第三步內功是“以意變手”。即練“神”。人的精神活動與機體的精、氣、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精氣神充足臟腑機能活動正常,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就旺盛。
反之,機能活動衰退,人的精神就會表現為萎靡不振。因此,精、氣、神可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三者之間又具有相互資生的關系。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太極拳的第三乘功夫“以意變手”就是訓練神經和意念,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后天的習慣性用力,使身體各部分都要練得虛靈、松靜、讓“元神”發(fā)揮作用,把這種潛在的功能激發(fā)出來后,太極拳就不僅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氣化合生成絕對壓倒優(yōu)勢的內勁,如迅雷不及掩耳,一發(fā)即收,令對方驚心動魂,不知所措。
練“以意變手”時要:
“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勁源自上手?!?br> 太極內功修練的認識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見,沒有什么定論。有的說,太極內功即“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上下相隨?!币蕴珮O混圓,陰陽動靜、五行生克、八卦周流等理論為內功,提出內意神行、外行內導、勁氣合神,內修心意,外練筋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