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如廁詩
藥轉(zhuǎn)
李商隱這首詩,在其詩作中并非上乘。只因為人們對它所寫內(nèi)容的猜測,使其出了點小名。其實與李義山的很多詩相比,此詩并不算晦澀,只頸聯(lián)用了兩典:
“長籌未必輸孫皓”。長籌又稱廁籌、廁簡等,即古代人如廁之后的刮屎板,樣子頗像今天的雪糕棒。這句典出自《法苑珠林》:
吳時于建鄴后園平地,獲金像一軀。討其本緣,謂是周初育王所造,鎮(zhèn)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漢魏未有佛法南達,何得有像埋瘞于地?孫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廁處令執(zhí)屏籌。至四月八日。皓如戲曰,今是八日浴佛時。遂尿頭上,尋即通腫陰處尤劇,痛楚號噭忍不可禁。太史占曰,犯大神圣所致。便遍祀神祇并無效應(yīng)。宮內(nèi)伎女素有信佛者,曰佛為大神,陛下前穢之,今急可請耶。皓信之。伏枕歸依,懺謝尤懇,有頃便愈。遂以馬車迎沙門僧會,入宮以香湯洗像,慚悔殷重,廣修功德于建鄴寺。隱痛漸愈也。
吳主孫皓把挖出的佛像放置在廁所旁,讓佛像抱著刮屎棍不說,還在浴佛節(jié)那天往佛頭上撒尿。結(jié)果把佛惹怒了,降災(zāi)于他。李商隱用這個典故有調(diào)笑的意味。同時也可以看出,在古人普遍使用廁紙之前,高僧大德、帝王貴族之流的,都是用這種竹木削制的長薄板來“處理后事”。至于普通人家,肯定沒這么講究。他們連木片也不用,那用什么,只好發(fā)揮你的想象力了。
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干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干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中國古代人對如廁這件事,是十分不講究的,不大愿意在這上面費心思。在乎點的人又太炫富逞強,比如石崇,很容易遭人詬病。這些富貴之家為除穢臭,想了一些辦法,比如熏香、更衣之類的,還有一種就是掩耳盜鈴式的,拿干棗塞住鼻子。雖說只有豪奢之家才會想出這招來防臭,但王敦未必不知道這棗不是拿來吃的,他把廁棗吃個干凈,不是愚蠢,而是奸詐。
兩個典故都是跟“廁所”有關(guān)的。這首詩就是一首如廁詩,寫的就是一件一點也不風(fēng)雅的事,也沒什么深意。所以翁方綱《石洲詩話》說此詩之境頗淺,一點沒錯。至于人們對這首詩的其他猜測,比如女道士墮胎、婦人月事、閨人私產(chǎn)之類的,不大靠得住。
高陽解李商隱《藥轉(zhuǎn)》一詩,則很通達,亦頗多妙處:
“郁金堂北畫樓東”,說明地點。廁所是建在居室后園,畫樓東邊。
“換骨神方上藥通”,這句很容易引起其他猜測,比如墮胎之類的。原因就在于李商隱夸張得太過度,其實只是他服用了治療便秘的藥物,一瀉而下,十分暢快,栩栩欲仙。
“露氣暗連青桂苑”,這是寫景,進一步證明是后園的廁所。露,是露水。與“青桂”合用,表明是秋天。宵深露重,曉煙漠漠,可知是五更天?!鞍颠B”說明廁所雖非露天,亦非室內(nèi),故而露氣得以浸潤。
“風(fēng)聲偏獵紫蘭叢”,“獵”是形容風(fēng)聲。風(fēng)而有聲,可知不小。秋風(fēng)乃是西風(fēng),此廁乃是東側(cè)。西風(fēng)獵獵穿過紫蘭叢,如東廁的人正好在下風(fēng),花香正好沖散了廁所的穢氣,妙不可言。一個“偏”字寫出躊躇滿志之意。
“長籌未必輸孫皓,香棗何勞問石崇”。說“未必輸”“何勞問”,是強調(diào)居停的豪奢,因為長籌和香棗都非尋常人家所備。也就是說,李商隱強調(diào)他上的是高檔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環(huán)境如此潔雅,大便又如此通暢,老李怎能不得意地拈出這兩個典故相比較呢?
“憶事懷人兼得句”,假如是墮胎之時,性命攸關(guān),哪有閑情逸致去“憶事懷人”,還寫寫詩呢。
“翠衾歸臥繡簾中”,這句也易引起爭議。有人據(jù)“繡簾”,說明詩的主角是女人,墮胎或經(jīng)事過后,疲倦地回到閨房。對此,高陽舉出一些用“繡簾”而非“閨閣”的詩句作為反證,比如岑參“軍中無事但歡娛,暖屋繡簾紅地爐”。同時,此處用“繡簾”表明季節(jié),非用珠簾的夏日,亦非用重簾的冬日,而是天涼未寒時。
最后,高陽總結(jié)道:此詩詩意頗顯俗,如廁是否可入時,還可討論。但就詩論詩,題中應(yīng)有之義。賅括無余;不蔓不枝,章法井然,應(yīng)該是一首好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