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阻止日軍奪取鄭州、進攻武漢的腳步,1938年6月9日,蔣介石下令炸開鄭州東北花園口黃河大堤。此舉雖然打亂了日軍的作戰(zhàn)計劃,為保衛(wèi)武漢爭取了時間。但導致河南、皖北、蘇北40余縣80余萬人慘遭溺死,千百萬人流離失所,并形成連年災荒的黃泛區(qū)。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中國一建立,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就始終關注著對中國水患的治理,在毛主席的親自關懷和指導下,新中國初期就建成了四大水利工程,有效治理了長期危害人民的水患,極大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這足以證明毛主席有多在乎人民。
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在河南鄭州邙山小頂山凝望黃河
中國歷來是一個水患災害比較多也比較嚴重的國家,從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中,全國各地較大的洪澇災害有1092次,平均2年就發(fā)生一次。水患最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造成大量平民百姓死亡,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因而,自古以來就有“治水就是治國”的說法。
尤其是近代以來,中國老百姓更是飽受兩大禍患之苦,一個是戰(zhàn)亂,另一個就是水患。在毛主席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結(jié)束了戰(zhàn)亂,終于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和平建設的新局面。但是,中國人民還面臨著水患之苦。
新中國成立以后,毛主席把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列為頭等重要的大事,而要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治理水患就是一個絕對不能繞過去的重大問題。如何治理水患,變害為利,這是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一項極其緊迫又需要長期奮斗的艱巨任務。建國后,毛主席親自領導了四大水利工程的建設。
1950年夏天,安徽與河南交界地區(qū)連降大雨,淮北地區(qū)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嚴重水災?;幢彼疄牡膱蟾娉仕偷矫飨割^,他看到一份電報里說,有些災民,因躲避不及洪水,爬到樹上,有的被毒蛇咬死。毛主席看到這里,難過得流下眼淚。
電報里說,由于洪水兇猛,有些災民來不及逃走,或攀登樹上,失足墜水,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的,或船小浪大,翻船落水死的,統(tǒng)計489人。毛主席在電報的“被毒蛇咬死的”和“統(tǒng)計489人”這兩處都畫上了橫線。
從1950年的7月到8月,毛主席連續(xù)給時任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寫了3個批示,提出并督促治理淮河的重大任務。7月20日第一個批示提出“目前防救(水災)和根本導淮”兩個問題,8月5日第二個批示要求水利部于8月份必須做好“導淮計劃”,8月31日第三個批示提出“導淮必須蘇皖豫三省同時動手”。
治理淮河工程
于是,8月25日至9月12日,由周恩來親自掛帥指導,水利部召開了治淮會議,具體落實毛主席關于治理淮河的3次批示,并最終確定了“蓄泄兼施”的治淮策略,還制定了治理淮河的具體步驟,由此拉開了中央治理淮河的序幕。
到了9月16日,時任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向華東局和中央呈送的報告表示擁護治淮,并提出調(diào)配糧食的具體建議。毛主席將這份電報批給周恩來總理,并對周恩來提出“早日勘測,早日作好計劃,早日開工”的具體要求。
10月14日,政務院發(fā)布《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開始治理淮河。在當時進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國家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中央仍然撥出治淮工程款(原糧4.5億斤,小麥2千萬斤)確保治淮工程按時開工。經(jīng)過80萬民工80天奮戰(zhàn),終于建成了一條長達168公里的蘇北灌溉總渠。
經(jīng)過8年的堅持不懈治理,一直到1957年冬,國家共投入12.4億元,治理大小河道175條,修建水庫9座,容量達到316億立方米,還修建了堤防4600余公里,極大地提高了防洪泄洪能力,終于建成了治理淮河的全流域、多目標的水利工程。
長江從湖北枝江到湖南岳陽城陵磯這一段被人稱為“荊江”,每年一到夏季,連綿暴雨,江河水橫溢,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1950年10月,毛主席和劉少奇、周恩來聽取了中南局代理書記鄧子恢的匯報,認真研究了荊江分洪工程方案,不久,荊江分洪工程獲得中央批準。
1952年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全面開工,由于這項工程決心大,準備工作也做得極為充分,只用了2個半月就全部完工。工程竣工后,很快就經(jīng)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驗,發(fā)揮了工程應有的作用。1954年7、8月間發(fā)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先后3次啟動荊江分洪工程,保住了荊江大堤,得知這一喜訊后,毛主席欣然題詞“慶祝武漢人民戰(zhàn)勝了1954年的洪水”!
1952年5月毛主席為荊江分洪工程題詞
海河治理是和淮河治理工程幾乎同時開始的。海河雖然不算很長,卻匯合了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以及許多大大小小的眾多支流,構(gòu)成華北平原的一個重要水系。當時海河流域雨量集中,地勢平緩,夏季遇到暴雨就會泛濫成災,對華北平原和京津兩大城市直接造成威脅。在毛主席的直接關懷下,經(jīng)政務院批準,1951年10月正式開工官廳水庫工程,官廳水庫建成后,可蓄水22億多立方米,是新中國興建的第三個大型水利工程。
要說到最難治理、水患造成的災害最大的還屬黃河。黃河歷史上一直都是舉世聞名的災害頻發(fā)的河流,幾乎每10年就有4次決口的歷史記錄,新中國建立后,在毛主席的領導下,1951年3月到1952年8月進行了引黃灌溉濟衛(wèi)工程,這項工程與“治理淮河工程、荊江分洪工程、官廳水庫工程”一起,被稱為新中國初期的四大水利工程。
1952年10月26日到11月1日,中央批準毛主席休假,他卻利用這個時間,順著山東、河南、平原(1949年建省,1952年底撤銷,含山東和河南等地)三個省的黃河沿岸,專程考察黃河。27日,毛主席視察了濟南附近的黃河段,當他得知黃河底比濟南城內(nèi)陸面還高出六七米時,叮囑陪同人員,要把大堤、大壩修牢,千萬不要出事。
28日,毛主席登上徐州的云龍山頂,眺望清代咸豐5年銅瓦廂決口改道以前的黃河故道,說,乾隆皇帝4次到這里視察,研究治理黃河的問題,但他始終沒能治理好黃河?,F(xiàn)在解放了,人民當家作主,我們應當領導人民,把黃河故道治好,變害為利。山上山下、城市道路兩旁,都要多栽樹,防風固沙,改善人民生活環(huán)境,治理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建設好我們的國家。
30日,毛主席徒步登上黃河東壩頭大堤,來到當年銅瓦廂黃河決口改道的地方,毛主席向陪同的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云了解當年黃河決口的情況,并詢問了固堤防洪的具體措施。午飯后,毛主席又詳細詢問了王化云關于治理黃河的規(guī)劃情況,以及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情況。從這時起,毛主席就萌生了“南水北調(diào)”的設想。
31日清晨,毛主席要去隸屬于平原省的新鄉(xiāng)看引黃灌溉工程,臨行前他叮囑河南省委負責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這句話后來成為動員和激勵幾代人治理黃河的響亮口號。到了引黃灌溉大閘管理處,毛主席問可以把閘門打開進水看看嗎?陪同的人說,這里沒有電,開閘要人搖,于是毛主席提議大家一起搖開閘,當即脫了大衣和大家一起動手干起來。毛主席此次考察黃河,直到11月3日凌晨1點才回到北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