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詩選注》到錢鐘書的詩
前幾年,作協(xié)一個寫詩的朋友寄給我一本錢鐘書著的《宋詩選注》,要我好生研習一下東坡的技法。幾年下來,也不曾理出個頭緒來,恰好這次留了這個關于錢鐘書的作業(yè),也好借題發(fā)揮,“小題大做”一番。
既然提到了這本書,自然要從源流說起,簡單地說,錢鐘書的《宋詩選注》是受命于鄭振鐸所布置的任務,經過兩年的選注工作,于1958年9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叭锶恕币恢痹u論很好,關注與價值都是必要的。我也是在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宋朝也是有詩的,當然之前也通讀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全宋詞》,里面的有些作品,從格式來看神似于詩,那時便有一些懷疑,狹義的以為宋朝也應該是有唐詩的遺存的。讀了《宋詩選注》后,這種認知得到了一種切實的認證。
讀書是要從序言開始的,關于《宋詩選注》的序,在我之前搜集的資料里,一直的被認為是錢鐘書多年潛心研究宋詩心得、經驗的匯總。有些學者更是就其序中對于宋詩缺點的批評指出錢鐘書雖然做了宋詩選住這一工作,但是對于宋詩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就其整篇序言而言,是“是以否定的態(tài)度提出問題,實際上涉及了宋詩創(chuàng)作特征的基本方面?!笨墒清X鐘書說過:“假如宋詩不好,就不用選它?!奔热贿x了,就說明宋詩還是好的。但是,錢鐘書還是說過:“但是選了宋詩,并不代表它是極好的,無雙第一?!边@句話倒是在理,畢竟宋朝已經不再是唐朝或是周楚,詩的氛圍已經遠去了,繁榮的市井以及相對平衡的經濟帝國的政治傾向,也已不再適應詩歌的存在。相比與唐詩,可以稱雄的只能是宋詞,而宋詩也只能是相形見絀的茍延殘喘。
初中生的教育里總會出現這么一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钡乙f的是還有一句叫“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肯定黑?!倍@前一句用在宋人對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恰到好處。從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歷史來看,詩歌到了唐朝,無論是風格、體例、規(guī)矩、情感都已發(fā)展至極。而宋朝緊隨其后,面對如此的好榜樣,學還是不學?怎么學?錢鐘書說:“有唐詩做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吹竭@樣一個好榜樣,宋人寫詩就學了乖,會在技巧和語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時,有了個好榜樣,他們也偷起懶來,放縱了模仿和依賴的惰性?!蔽业故峭蝗幌肫鹬翱催^的老本《全明詩》,終于理解了看不到宋詩的明人,說“唐詩”不像唐詩。當然也理解明詩的粗制濫造還有清詩的淺陋鄙薄。在我看來任何朝代“復古”出來的再造品,都是值得被批判的,因為模仿只有死路一條,更何況是自以為是的模仿。說句不相干的,我倒是覺得民國的老儒們“民國體”是繼唐末---前宋詩的有一個輝煌。
相較于“圈里人”普遍的把唐詩按照歷史年代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受高曉松的影響,我是不喜歡用政治的朝代觀念來衡量文學創(chuàng)作的。上一段我提到了“前宋詩”,這是我在讀完《全宋詞》后給宋代主流文學劃分的界線。相比于大多數人習慣的用作品的風格、派別來劃分,我的“三分法”既分為:“前宋詩”、“宋詩”、“宋末詩”,可能顯得有些拙劣卻又不失時宜。明人大多數對于宋詩的效唐而流于宋大多集中于“宋詩”階段,這一階段的宋詩體現了宋朝詩歌的整體狀態(tài)及當時代的最高水準,之后的“宋末詩”中以救國圖存一派大多模仿至此。整個《全明詩》過半數的篇目類似于此,本想高仿唐人的懷古出塞,不想語落俗套,冗長成了“宋末詩”。
“圈里人”對于《宋詩選注》的評價與詩注是非??隙ǖ?,從書中的字里行間也可看出錢鐘書對于此種刊發(fā)的認同。當然我們也要知道,對于古本的二手回顧這與吸二手煙的原理是一樣的。一提到“選”,就像香煙的過濾嘴,那便很自然的挑肥揀瘦了一番;一旦提到“注”,就像吸一手煙的肺子,吐出來的不僅有余煙裊裊,還會自然的帶有內部結構日積月累的氣息。錢鐘書對于書中所提到的詩人及作品做出了比較含糊的評價,當然其中不乏足夠的肯定,也對很多詩人提出了建議性的批判,例如他既肯定了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的“平淡”風格,又對這種風格的索然無味進行了批判;他肯定了陸游詩中的“別開生面的地方”,同時也否定了陸游對前人的摘抄與高仿;而對于東坡,錢鐘書在指出其鋪排古典成語的毛病的同時,又大贊了其寫作上豐富、新鮮、貼切的比喻等等。雖做一家之言,不免有興亡之趣呀!
錢鐘書對于宋詩的選擇也可以理解為劍走偏鋒,當然這也是《宋詩選注》的一大特點。蘭大康思凝在其論文中就錢鐘書的選詩標準進行了概括,她認為有六個標準,既:押韻的文章不選、學問展覽和典故成語的把戲不選、大模大樣的照仿前人的假古董不選、把前人的詞意改頭換面舊貨充新的不選、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均勻的補選、當時傳送但現在不流行的不選。一看這六條涵蓋了多少文人雅作,當然像我們平時樂道的一些大家,例如東坡、王安石、范仲淹、陸游、鵬舉、文天祥等等的某些高大上的作品直接就被淘汰了。
提到錢鐘書的《宋詩選注》不得不要提到清人陳衍的《宋詩精華錄》。在相似的認知基礎上,較于錢鐘書,陳衍并沒有太多的挑剔,在所錄詩人與所載詩作這兩個方面,陳衍都遠多于錢鐘書。在選詩方面,未必都是精華,但他重視公眾的認知度,有“唯接地氣兒是舉”的態(tài)度。其獨特之處在于分列有“句”一欄,陳衍摘選名言佳句,相當于老師上課給畫的重點,正可謂:“其利在不漏菁華,弊在未免割裂”。當然就我們今天所見的各種圖書而言,陳衍更適合給名人出個經典語錄集什么的。如果讓我來評價這兩本書孰優(yōu)孰劣,且取一本來讀的話,我還是建議讀錢鐘書的《宋詩選注》,畢竟這是白話的。
相比于對宋詩的研究與考量,作為經歷了完整民國教育與思潮碰撞的新人的錢鐘書也有著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方式。相較于那些喜歡起名字的文學家如:柳永、東坡等來看,錢鐘書對于給詩歌命名看似比較頭疼,當然也有類似于梅堯臣的平淡。在讀了錢鐘書的《錢鐘書詩詞全集》后,發(fā)現其大部分的詩作都會用到這幾個慣用名,如:生日、代擬無題七首、赴鄂道中、還鄉(xiāng)雜詩、將歸、答叔子等,而且無限制的重復多用。詩歌以七律為主旋律,每首詩的寫作套路是這樣的:首聯(lián)寫景,頷聯(lián)抒情,頸聯(lián)省身,尾聯(lián)感懷。例如《夜坐》吟風叢竹有清音,如訴昏燈掩抑心。將欲夢誰今夜永,偏教囚我萬山深。迮飛不著詩徒作,鑷白多方老漸侵。便付酣眠容鼠嚙,獨醒自古最難任。這首詩的格式可以被看作是錢鐘書詩歌的主流。大多情況下,民國大儒們對于古詩的寫作有一個漸變的構成,特別是在格式上,畢竟詩歌的內容已經在唐朝達到極致,后人只是也只能是舊瓶裝新酒似的模仿。格式上的漸變可以體現在平仄、押韻的考究上,由于諸多原因的綜合,包括詩歌體裁的演變、古音的遺失、方言區(qū)的變更、民族性的綜合等,特別是中西文化的酸堿綜合把中國詩歌強制的剝離到“復古”或是“考古”的邊緣,巧妙的與西洋的新詩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古不古、洋不洋的“民國體”詩歌。當然“民國體”廣含當時所具有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各種文體,詩歌只是其中的一種,且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學樣式。
在廣泛的閱讀了解“圈里人”對于錢鐘書詩歌的評價之后,總言之歸于兩類,說他好的,是比較于“民國體”的其他的大儒,相比之下,錢鐘書拘于古道,卻不失新意。正像其在《宋詩選注》中對宋詩中肯的評價那樣,適當的發(fā)揚了宋詩的學而仿,獨辟蹊徑有創(chuàng)新的特點;說他不好的,是基于對清詩的眷戀,來數落錢鐘書的詩歌效法明詩。當然這種人的觀點壓根兒就是旁門左道,因為錢鐘書習宋而非明。
從《宋詩選注》到錢鐘書的詩,我認為這是一個一脈相承的漸進的過程。如果說錢鐘書的詩歌源于唐詩,對他影響最大的絕對是宋詩。任何一個通讀過《宋詩選注》的人都會有此同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