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牛的困惑
文/立仁
吃的是草,擠的是奶,這是先哲對奶牛精神的抽象。中國近幾十年的變遷,讓奶牛的命運大起大落,“一波四折”,奶牛精神丟失了不說,作為最普通的勞動群體,中國奶牛也面臨著下崗的危險。
“一窮二白”時期,中國人喝牛奶算得上是一種奢侈。一般人在大病初愈時才會買一罐奶粉、煉乳什么的補一補。嬰兒奶不夠吃,大多也就貼補點代乳品。除生活在大草原或大農場的,多數(shù)中國人還真沒見過黃牛黑牛之外還有“花?!薄S匈Y料顯示,由于人種差別,中國人的腸胃并不適合喝牛奶,特別是胃酸多或有潰瘍的。對這個,筆者很相信。在街上走,人群中如果有外國人,特別是歐美人,你馬上就能感覺得到,那個味道不大一樣。歐美人喝牛奶的歷史很長,而中國近代以前,鮮見喝牛奶的文獻記載。有人把中國落后歸結為沒喝牛奶,智商不高,不能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個說法站不住,唐宋時期,我們很發(fā)達,那時的漢人沒聽說喝牛奶。
改革開放,中國人的生活變化很大,其中最顯著的是喝牛奶。上世紀后期,很多母親選擇通過藥物“回奶”,一心指望愛子專心吃牛奶,將來兼具牛犢子一樣的健壯體魄和西方人一樣的聰明頭腦。老頭、婦女,說是要補鈣,更要喝牛奶。連吃帶喝,奶牛成為不少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奶牛們,幾乎成了新時代最偉大的勞動者階層,備受推崇。還真別說,奶牛確實帶來了空前的牛氣。社會的GDP總量很快位居世界第二;金融業(yè)“操作”水平已不亞于美國,假如世界貨幣改由中國印刷,金融寡頭非我莫屬;土地礦山森林,由一文不“計”到身價與日俱“飆”;污染從地表向著上下立體延伸;部分人的居住面積由一人幾平米到一家?guī)装偬?;人均壽命,短短的幾十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其中最牛的,是牛奶營養(yǎng)出了不少“專家”,在他們嘴里,沒有吹不破的牛皮。
然而,奶牛們的勞動生產率逐漸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焦躁的國人,忍受不了它們按部就班的慢條斯理,各種高科技被廣泛應用到了奶產業(yè)中。除了從草料到奶汁的化分化合過程被新材料參與催化外,奶蛋白大分子也開始由三聚氰胺之類的物質直接頂替。如此一來,“牛奶非奶”與“白馬非馬”一樣,成為古老哲學的新問題。這對奶牛們來說,相當于產品被山寨,嚴重的侵權引發(fā)了信譽危機。無論廣告說得多好,中國的奶牛們再也挽回不了市場,人們寧可冒著坐牢危險,也要到別處去買真正的牛奶。中國奶牛們仍然抱著一絲希望,認為只要認真打擊盜版,保護產權,總有一天能重返這個最大的新興市場。
讓中國奶牛們始料未及的,是消費者找到了新的替代產品,這才是滅頂之災。據(jù)來自深圳、北京的報道,人奶市場已悄然興起。比較一下,人奶市場一起步就占據(jù)了多個制高點,其前景必將粉碎中國奶牛們的牛奶夢。其一,營養(yǎng)價值高。在牛奶培養(yǎng)出來的專家眼中,人奶由于同文同種,親和力高,并且,人,吃的是飯菜,流的是人奶,不同于吃的是草,擠的是那種低級營養(yǎng)的液體,和那種愛馬仕什么的差不多,玩兒的就是高品位。其二,價格便宜。200毫升的袋裝人奶,只需要20到80元,即便包月,也才一到兩萬,性價比遠遠高于牛奶。其三,食用方便。人奶無需沖、煮,袋裝的解凍即可飲用。最為便利之處,在于能“嘴對著奶頭直接喝”,這是奶牛們自愧不如的,在它們那里,從未提供過人對著奶頭喝的服務。其四,安全性高。除了什么乙肝、艾滋病以外,絕不會有發(fā)生瘋牛病、牛感染禽流感之虞。其五,身價有別。奶牛們無論輩份排行,都被稱作“奶牛”。人則不同,小嬰兒稱其為“奶媽”,成年嬰兒稱其為“奶奶”,對著嘴喝的,私下里或稱呼“姑奶奶”。姑奶奶一高興,產奶就會特別多。
作為社會發(fā)展中的一個打工族群,中國奶牛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雖不情愿,但保不準還是要嘆息一聲:中國奶牛們,下崗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