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
依據(jù)黨紀法規(guī)對違紀黨員干部實施黨紀政紀處分,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一種途徑和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黨章,嚴肅紀律,純潔隊伍,教育廣大黨員干部自覺遵紀守法,保證黨的團結統(tǒng)一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在實施處分中,筆者認為應注重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處分要與黨員干部的個人利益相掛鉤,防止受處分人員產(chǎn)生“虱子多了不咬人”的消極思想。實施處分的目的在于使犯錯誤人員警醒,吸取教訓,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重蹈復轍。而有些違紀人員受處分后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甚至講“一個處分背著走,兩個處分挑著走,三個四個處分抱著走”。正因為這種心態(tài),使他們不僅沒有從中受到警示和教育,反而屢犯紀律,屢受處分,而一些單位面對這些屢教不改的“慣犯”,在給予紀律處分不見效果后,就束手無策了。要通過處分達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就應該把處分與個人的利益相掛鉤,比如當年不予增資、停發(fā)各種福利等,對一些屢教不改的人員,在量紀上可按“累犯從嚴”的做法,從重或加重處理,并視情做出調離工作崗位、免職、停職反省等非紀律處理方式。通過這些措施,使違紀人員在利益上有所失,對紀律有所顧忌,認識到受處分與不受處分不一樣,樹立“黨紀法規(guī)是鐵,誰碰誰流血”的觀念。當然對受處分人員,應重在幫助教育,看其對待所犯錯誤的態(tài)度和受處分后的變化,看其是否吸取教訓了,是否有了新的進步、取得了新的成績,只要吸取了教訓,改正了錯誤,有了成績和進步,該肯定的就應給予肯定,該提升的在超出規(guī)定的影響提職晉銜時限后就應大膽使用。
二、堅持一把尺子量長短,防止“同錯不同罰”的問題。黨紀法規(guī)是我們實施處分的基本依據(jù),但《黨紀處分條例》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關于處分項目的劃分并不是十分具體的,同一錯誤可視情節(jié)和性質的輕重,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nèi)職務、留黨察看直至開除黨籍的處分(紀律處分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而這些錯誤情節(jié)和性質的判定、處分的量紀,都是由實施處分的組織機構來確定的,這其中難免摻雜一些人為的因素,這些人為因素往往導致“同錯不同罰”問題的發(fā)生,不僅不能起到警示單位、教育本人的目的,弄不好還會引發(fā)新的矛盾和問題,甚至影響單位的安全穩(wěn)定。比如,某勞教場所一名干部值班期間,發(fā)生了勞教人員脫逃事故,單位僅給了扣分處理。事隔不久,另一名黨員干部犯了同類錯誤,卻被給予行政處分,犯錯人員對此感到處理不公正。這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警示作用,反而在單位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為防止這種問題的發(fā)生,各級在處理違紀問題時,在嚴格依據(jù)黨紀法規(guī)量紀的同時,可以采取比照以往同類案例的方法做出慎重、客觀、公正、合理、穩(wěn)妥的處理。
三、要抓好處分決定的執(zhí)行,防止“干打雷不下雨” 的問題。在查清違紀問題,實施紀律處分后,在一定范圍內(nèi)宣布處分決定、將處分材料裝入個人檔案、落實撤降職待遇、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不得提職晉銜等是處分執(zhí)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有些單位對這些環(huán)節(jié)沒有很好地落實,不僅沒有使違紀人員受到應有的教育,而且給組織上正確識人用人增加了難度,使從嚴執(zhí)紀流于形式,放縱和助長了不正之風的蔓延。有的違紀人員因處分材料未裝入檔案,使組織在識人用人上缺少了重要依據(jù),導致用人不當;有的因處分后的有關職級待遇、經(jīng)濟利益等規(guī)定未得到落實,使受處分人員產(chǎn)生受個處分對個人利益沒什么影響的心理,因而“舊病”復發(fā),屢教不改。因此,對各類違紀問題的處理,既要注重做好查清問題,作出處理這個“上篇文章”,更要抓好處分執(zhí)行這個“下篇文章”,切實維護紀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四、要正確把握“思想教育從嚴,組織處理從寬”的原則,防止“重錯輕判,不告不判”的問題。有的單位在處理違紀問題時往往不是從違紀問題的性質、錯誤和造成的影響量紀,也不是從教育警示單位出發(fā),而是片面地認為對干部的教育管理,應以思想教育為主,組織處理應從寬從輕,因而一些嚴重違紀問題只做了象征性的處理,執(zhí)紀偏輕偏軟;有的單位發(fā)生違紀問題后,領導為了本單位的聲譽,由違紀人員私了后,只要無人反映和上告,上級不過問,就不再做出組織處理;有的在處理違紀問題時,認為黨紀處分的性質比政紀處分重,對干部切身利益和本單位影響較大,因而把本來屬于政治思想方面的問題認定為行政管理方面的問題,本應給予黨紀處分的錯誤卻以行政處分來代替,尤其對一些職務較高的同志,往往給予行政處分了事。這些問題長期下去,必然影響執(zhí)行黨紀的嚴肅性,應當堅決予以糾正。堅持預防為主、教育為主,是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一貫方針,是維護紀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減少違紀問題的根本,但教育不是萬能的,對少數(shù)明知故犯、頂風違紀的人員,如果過分強調教育,忽視紀律處分,就會使教育顯得蒼白無力,使黨紀法規(guī)失去應有的約束力和嚴肅性。處分的目的是為了教育人挽救人,執(zhí)行紀律和進行教育,二者互為前提,互為條件,是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體。因此,對各類違紀問題的處理,都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規(guī)為準繩,克服執(zhí)行紀律中的人情干擾和隨意性,將教育和懲處結合起來,做到懲教結合,寓教于懲。
五、要堅持糾正錯誤與處理問題并舉,防止“打了不罰,罰了不打”的問題。有的單位對一些比較嚴重的違紀問題,在查清問題,糾正錯誤后,往往以犯錯人員認錯態(tài)度較好,問題已經(jīng)糾正為由,讓犯錯人員做個檢查,或對違紀問題發(fā)個通報,指出“下不為例”了事,而不依據(jù)黨紀法規(guī)做出處理。有的則正好相反,在對違紀人員作出處分后,而對錯誤卻不加以糾正,使違紀問題成為既定事實。這兩種做法都是片面的,對問題的處理都不夠徹底,不僅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極的誤導作用。有的同志因此認為如果事情不敗露,則個人得益,即使問題敗露了,得不了益,個人好好檢討一下,也沒有大的影響,因而對紀律這根“高壓線”感到碰了也無所謂,存有僥幸心理;還有的認為即使問題查出來,個人受個處分,但事情已經(jīng)生米煮成了熟飯,權衡利弊,還是個人得益。對違紀問題的處理應堅持兩條標準:一是看犯錯誤人員懲處了沒有;二是看違紀問題糾正了沒有,所造成的損失挽回了沒有。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使違紀問題盡可能得到糾正,盡可能挽回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又要使違紀人員受到應有的懲處,切實維護紀律的嚴肅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