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篇——曹植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huán)。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玎。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美女篇》也是一首新題樂府詩,在《樂府詩集》中亦屬《雜曲歌辭●齊瑟行》。詩中寫美女盛年不嫁是因為找不到理想的配偶,用此喻托詩人懷才不遇、拖負不得施展的哀怨。
曹植
劉履說:“子建志在輔君國濟,策功垂名,乃不克遂,雖授爵封,而其心猶為不仕,故托處女以寓怨幕之情焉?!?/strong>(《選詩補注》卷二)朱乾說:“賢女必得佳配,賢臣必得圣主。..余讀子建《求自試表》,未嘗不悲其志。其言日:‘微才弗試,沒世無聞,榮其軀而豐其體,生無益于事,死無損于數(shù)。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于白首,此徒圈牢之養(yǎng)物,非臣之所志也。,以子建之才,而親不見用,君臣際會,自古難之,此詩所謂‘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者也?!?/strong>(《樂府正義》卷十二)說曹植此詩的主題是借“美女”以言“君臣際會”,以抒“怨慕之情”,比較切合曹植的身世和本詩的實際內容,因而是可信的。但是,若將此詩的寫作時間斷在曹丕當政時期,那就未必允當。
同《白馬篇》一樣,它當是曹植前期的作品;因為曹植即使在曹操之世,也沒有機會在政治.上、軍事上真正擔負過重要責任,尤其是建安二十二年(217),他因任性而行,擅開司馬門引起曹操大怒而失寵之后,更是處于受冷落的孤寂境地。“美女妖且閑”四句:這首詩在藝術上明顯效法《陌上?!返哪承┍憩F(xiàn)方法,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如詩的開頭,《陌上?!芬?strong>“日出東南隅”起興,引出采桑女子羅敷來;曹植此詩則開門見山地寫“美女”,第一句就總括地介紹美女的容儀,接著才敘及采桑之事。“妖”就是艷麗,形容美女的姿色;“閑”即燜靜、文雅,著筆于她的風韻。“妖”而且“閑”,說明她既有天生的艷麗姿質,又受到后天的良好教養(yǎng),文質彬彬,舉止嫻雅。
“冉冉”形容桑枝輕輕搖動;“翩翩”表現(xiàn)桑葉紛紛飄落。這二句表面看來是寫桑樹,其實是透過“柔桑”之“冉冉”,“葉落”之“翩翩”以寫美女,我們從中似乎看到了她攀枝弄葉的優(yōu)美姿態(tài)。寫得含蓄,饒有深味,能啟發(fā)讀者豐富的想象。“攘袖見素手”到“休者以忘餐”,凡十二句,具體敘寫美女的服飾風采。象《陌上桑》一樣,曹植也用濃艷的筆墨,竭力鋪寫美女的服飾之盛?!赌吧仙!酚?strong>“頭上倭墮髻”等四句詩,寫了羅敷的發(fā)髻、耳飾、下裙、上襦;曹植在這兒寫得更精細、更鋪張,寫到頭上的“金爵釵”,腕上的“金環(huán)”,腰間的“翠瑯玎”,身上的“明珠”、“珊瑚”、“木難”,還有“羅衣”、“輕裾”。這些筆墨,均屬靜描;曹植的生花妙筆顯然是想突破《陌上?!返撵o止鋪寫,極力顯出美女的風姿神采來,即于“動”中展示她的生動而光輝的形象。
這樣不但避免了靜止描寫容易帶來的板滯感,而且能直接活現(xiàn)美女的姿容,如對美女“素手”、“顧盼”、“長嘯”等的描畫就十分生動,而“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也不僅僅是寫衣裾而已,從“飄飄”、“隨風”等極富動感的字眼中,我們仿佛看到了美女身姿婀娜、步履輕盈的倩影。這在《陌上?!分惺菦]有這等筆墨的。關于羅敷的形象,《陌上?!返淖髡?,除使用鋪張的手法,從上到下敘寫她的服飾之美外,主要還是通過旁觀者的各種有趣的反應轉告讀者的,其中,一共用了八句詩分別寫“行者”、“少年”、“耕者”和“鋤者”對羅敷美貌的欽羨,寫得別出心裁,熱鬧活潑;而曹植在《美女篇》中,類似的描寫僅有二句:“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比起《陌上?!纺欠N濃郁的民歌風味來,顯然是淡薄得多了,但卻顯示了曹植在語言上錘煉和精選的功夫。這一點,正反映了曹植詩歌創(chuàng)作從樂府趨向文人化的歷史新趨勢。
“借問女安居”四句,是點明美女的身份。“青樓”,涂上青漆的高樓,指富貴人家的閨閣。“重關”,裝有兩道門栓的大門。說美女居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樓深閨中,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寒女,而是身份高貴的大家閨秀。顯然,這是隱喻詩人自己王室懿親的地位。“容華耀朝日”四句是承上面兩層意思而來:既然美女的儀容如此超凡,又出身“高門”閨閣,誰能不為她那堪與“朝日”爭輝的“容華”而動愛慕之情呢?然而納罕的是,卻沒有良媒前來及時行聘定婚。這個疑問,提得很尖銳,發(fā)人深思,曲折地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佳人慕高義”六句,是回答上面提出的問題,說美女盛年不嫁,不是她自矜傲物,待價而沽,而是因為她“求賢”、“慕高義”的理想不能如愿。
“嗷嗷”,形容眾人不理解美女,看見她“盛年處房室”就議論紛紛;“彼所觀”指美女擇配所持的原則和態(tài)度。“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二句,以美女盛年不嫁,半夜徘徊長嘆為喻,抒發(fā)了詩人抱負不得伸展的苦悶。從這幾句詩可以看出,作者塑造的美女形象,不僅有外在的美容,而且有內在的美德,反映了詩人的人生理想和美學追求。在我國文學史上,用“美人”、“美女”比喻理想人物,當始創(chuàng)于屈原,自此之后,可謂奕代繼作,其中,許多又是講政治上的君臣際遇的。王逸說屈原詩中的“靈修美人”是“媲于君”的;而曹植此詩的“美女”則明顯是自喻;后來陶淵明在《閑情賦》中塑造了一個曠世佳人,借以寓托他的人生理想和美學情趣。這些情況,已是入所共知的文學史實了。
曹植這首詩通篇用“比”,正如朱乾所說,是抒發(fā)“君臣際會”之類政治感慨的。詩人筆下的美女,既有強烈的擇配要求,又遵守求賢慕義的擇配原則,決不敷衍茍合。這種“賢女必得佳配、賢臣必得圣主”的意旨,曹植在另一首《三良詩》中亦有所表露,詩中歌頌“三良”與穆公“生時等榮樂,既沒同憂患”那種君臣契合的情境,不正是《美女篇》中的“美女”所企慕的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