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學說匯總。雖然是2000多年前的書籍但它超越了地域和宗教的界限,甚至可以說是“世界遺產(chǎn)”。書中具體地展示了“普通人”成為“神仙”的方法。
我們能成為神仙嗎?超越長生不老的“人類理想的境界”是什么?本文將從《莊子》出發(fā),探討其中的哲學思想對世人的影響。
《莊子》中有神仙,真人的說法,神仙指的是超人的存在者。例如,下面的章節(jié)就是這樣。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ā肚f子》逍遙游篇)
真人是什么?古之真人,寡而不逆,旺而不驕,不刻意謀事。這樣的人,即使犯了錯也不會后悔,即使做得好也不會得意。這樣的人,登高不畏,入水不濕,入火不熱。這是因為知道了道。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ā肚f子·大宗師》)
古之真人,眠不做夢,醒則無憂。吃東西不追求美味,呼吸吞吐非常深厚。一息之間就能到達腳后跟,而普通人呼吸只能在咽喉之中循環(huán)。屈服的人,就像哽在喉嚨里一樣,因為嗜欲太深,所以先天的作用就很淺。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ā肚f子·大宗師》)
除了這些“神仙”、“真人”之外,《莊子》中還有“天人”、“至人”等表述(《莊子》天下篇)。他們都擁有超凡的能力,翱翔天地,不計水火,堪稱神仙。
這種神仙形象見于許多古代文獻,并非《莊子》所固有。但《莊子》有趣的是,它描述了成為神仙的方法。
通過上面描述的《莊子·大宗師》的引用語句,我們可以知道真人是“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也就是說,如果能得“道”,人就能成為神仙。
作為得“道”的神仙的例子,在這段引用的段落之后不久,《莊子》還列舉了十幾位神仙的名字,其中包括黃帝、西王母以及彭祖等對道教來說非常重要的神仙。
但是,具體如何得“道”成為神仙呢?
在這里,《莊子》提出了“養(yǎng)生”。在逍遙游篇的引用段落中,神仙“不食五谷,吸清風飲甘露”。這與道教養(yǎng)生術中重視的辟谷的飲食法和呼吸法相對應。但是,《莊子》并不重視肉體的養(yǎng)生。
吞吐呼吸,吐故納新,呼出濁氣,吸入新氣,像熊一樣懸吊在樹上,像鳥一樣伸展身體。這是導引之士和養(yǎng)生之人,或者彭祖這樣的長壽者喜歡的事。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ā肚f子·刻意》)
在刻意篇中,除了呼吸法之外,還提到了“引導”。此外,彭祖是象征長壽的神仙,但《莊子》卻把養(yǎng)生貶低為“養(yǎng)形”(肉體養(yǎng)成),即那只是“延長壽命”而已。(《莊子》達生篇)
那么,怎樣的養(yǎng)生方式才是最理想的呢?《莊子》稱其為“養(yǎng)神”。
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yǎng)神之道也?!ā肚f子·刻意》)
也就是說,人要變得純粹不混雜,安靜得不變不動。按照自然規(guī)律自然法則來行動,這就是頤養(yǎng)心神的方法。
此外,在《莊子·人間世》中,還提到了勿用耳,而用心去感悟的說法。
夫子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所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得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ā肚f子·人間世》)
孔子認為,人要把自己的思想統(tǒng)一起來,歸于一處。不要用耳朵聽,要用心聽。這樣久了之后雜念沒有了,達到心息相依的境界。
在之后漸漸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就是用氣去感應萬物,耳朵只能聽到聲音,心聽只能達到有形之物的境界。而氣是虛無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它就是世間萬物的一切。
最后當理解了氣之后,思維也進入了一個極靜的狀態(tài),空明的狀態(tài),神氣合一,此時的道自然就能感悟到,這就是虛,也就是心齋。
所謂“養(yǎng)神”,就是通過“心思合一”或“心之齋戒”,達到純粹的目的。不難想象,這絕非易事,但如果通過“養(yǎng)神”和“養(yǎng)形”,達到得“道”的目的,這對道教來說,難道不是值得歡迎的想法嗎?
追根究底,神仙說和養(yǎng)生思想是兩種不同的理論。前者描寫的是常人無法企及的神仙這一永生境界,而后者講述的是常人也能達到的長生不老的身體技法。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在談論“神仙”和“養(yǎng)生”時就有自己的想法,詳見以下摘錄。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yǎng)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馀歲,下可數(shù)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嵇康《養(yǎng)生論》)
嵇康
在嵇康所處的魏晉南北朝時代,經(jīng)常有人討論神仙可以學而得,不死也可以努力達到。還有人說,最長壽的人是120歲,古今相同,超過這個年齡就是胡說八道。但是,兩種說法都不是真的。
嵇康認為,根據(jù)最初的說法,本來神仙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書上有記載。前史上也有記載,論述得很清楚,所以這是(指神仙)必然存在的。但是,神仙好像是特別受了異氣(異于常人的氣),這是他們自然掌握的,不是通過學習所能得到的。
至于養(yǎng)生,嵇康認為,養(yǎng)生得理,可以盡性命,長則一千多年,短則數(shù)百年。但是,世人都不精通,所以不能長命而已。
也就是說,神仙是受到了“異氣”的影響,將他們與普通人所阻隔,人們無法學到神仙的長生不老。但普通人可以學到“養(yǎng)生”。
由此看來,《莊子》的主張結合了神仙學說和養(yǎng)生思想,因此對道教的觀點來說是可取的。
事實上,葛洪認為通過學習“養(yǎng)生”可以成仙。他在其著作《抱樸子》中就這樣表示過:人之賢明者,若能修老子、彭祖之道,則能與老子、彭祖同樣長壽。(葛洪《抱樸子·內篇》對俗篇)
例如,仙人等人用藥物養(yǎng)身,用技術延長壽命,防止內部疾病的發(fā)生,防止外界的危害進入身體。他們永遠不死,他們的身體仍然和他們年輕時一樣。只要掌握了這條“道”,就不難做到。
原本追求長生不老,修煉至高之道的秘訣就在于本人的志向。這無關富貴,但是,只要不是合適的人,地位高、財富多反而會成為阻礙。
總之,學習仙道之法要求人們要恬淡無欲,眼睛和耳朵不聽外界,向內看,像枯樹一樣坐著,達到無心的境界。
借用《莊子》的說法,葛洪也是通過“養(yǎng)神”而非“養(yǎng)形”來求得成為神仙的。可以說葛洪是通過《莊子》而得道成仙。
彭祖
話雖如此,葛洪與《莊子》在神仙的理想狀態(tài)上卻有所不同。葛洪看重的是養(yǎng)生思想,并不是希望成為神仙翱翔天地。葛洪引用彭祖的話,曾經(jīng)這樣說道。
彭祖又說:“在古代的仙人中,也有身體長出羽毛,變身成仙鶴在空中飛翔的人。失去原來的人類形態(tài),變成完全不同的東西,就像麻雀變成蛤蜊,野雞變成大蛤(《禮記》月令)一樣,不是人類的理想。
人的理想是,吃美味的食物,穿輕便暖和的衣服,男女之交,掙大錢,耳目永遠清楚,身體健康,面色紅潤,年老不衰。永遠不死,去向去留隨心所欲。嚴寒酷熱也傷不了自己。鬼神和精靈也不能傷害人。刀槍和所有毒物都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這就是理想狀態(tài)的優(yōu)點。
如果拋妻棄子,獨自住在山野里,不與孤寂的人來往,像木頭或石頭一樣孤零零地睡大覺,那就太不合適了。”——(《抱樸子·對俗篇》)
《葛稚山移居圖》中的葛洪形象
葛洪所希望的,是作為人長久地品味世間的快樂?!凹词乖诳罩酗w翔,也不會比在地面上快樂?!币虼?,他對成為神仙并不重視。
這當然與《莊子》中的“真人”不同。因為《莊子》中所描繪的神仙,并不是作為人去體味世間快樂的存在,而是有時不惜“失去原來的人形而變成另一個東西”的“古之仙人”。
如果《莊子》的思想重點在于“物化”,那么《莊子》的理想應該是在“養(yǎng)生”之后向其他事物的轉變。神仙這種“物化”的意義,它要實現(xiàn)的不僅僅是“長生不老”,而是“人類的理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