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至明日月,至疏至親夫妻”“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我是從這幾句詩認(rèn)識李季蘭的。我欣賞季蘭的才氣,但我并不喜歡她這樣的女人。
李季蘭,生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名冶,以字行,峽中人,女道士?!短撇抛觽鳌飞险f她:“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當(dāng)時才子頗夸纖麗,殊少荒艷之態(tài)。”可見她是才貌雙全的女子。我從史料中,沒有查尋到有關(guān)她家事的記載,但能給她琴藝和詩書方面熏陶教育的,大概是個殷實之家吧。
大凡才女有兩類,一類是睿智聰明、知書識禮、感情專一,恪守禮節(jié)和婦道,這類的才女流傳千古,給歷史留下的是美名和贊譽,像卓文君、唐婉和蔡文姬就屬于這類;另一類才女自恃才高,嬌寵放蕩,行為不羈,給后人的留下的是不齒,李季蘭應(yīng)該屬于這一類。
據(jù)說她六歲時,作《薔薇詩》:“經(jīng)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架卻”同“嫁卻”諧音。這兩句詩,顯示了季蘭的文才,也流露出她思春的情懷。小不更事的女童竟然春心萌動,心緒縱橫?她的父親聽了非常氣惱的說:“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于是,季蘭的父親和母親商量后,將她送入剡中玉真觀出家,讓她了卻塵緣,靜心修行。剡中就是今日的浙江嵊縣一帶,那里風(fēng)景秀麗,物產(chǎn)豐饒,氣候宜人。自東晉以來,這里就文風(fēng)鼎盛,騷人名士輩出。
不知是后人杜撰,還是巧合,真是一語成讖!李季蘭的一生,正應(yīng)了“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這10個字。
道觀本是道士“修道養(yǎng)德”的地方。道教相信修道可以擺脫塵世的疾苦煩擾,達到生活安樂,這是一種精神修煉。因此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從而追求“清靜無為”“離境坐忘”、不受外界干擾的心靈清凈之境。道觀所處之地大都是靈山秀水、空氣清新、住所幽靜,修道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修行,聽風(fēng)聲鳥鳴,看日升日落,返璞歸真,清心寡欲,時間長了,自然集天地靈氣于一身,成就仙風(fēng)道骨,益壽延年。
李季蘭既然是道士,就該修道立德,受到道觀里清規(guī)戒律的約束??杉咎m竟然芳心未泯,心緒亂飛,這一飛不要緊,竟飛出了一世的風(fēng)流,飛出了一生的孤獨和坎坷。
時間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中,李季蘭在清幽的玉真觀中已是二八芳齡,她出落的面似芙蓉,肌如凝脂,亭亭玉立,嫵媚多姿,她在道觀中每日練字、做詩、彈琴,全身自然飄逸出一種蕭散的風(fēng)神。就像詞人張先筆下“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的女子,不僅貌美,還有一種飄若游云的神韻。這樣的女子,招來一些觀光游覽的文人雅士,也就不足為奇了。
道觀的觀主,見李季蘭多才多藝,也有心栽培她,為她提供吟詩寫字的專門房間,叫她每日研習(xí)書法,吟詩作賦,苦練琴技。這樣經(jīng)過了幾年的磨練,她在翰墨及音律上有了很高的造詣,她的才名也因此口口相傳,成了遠(yuǎn)近有名的才女。玉真觀也因她而人氣大增,每天都有許多人前來游賞,想借游觀一睹她的芳容,一些文人雅士們則想接近她,和她談詩論道,切磋詩藝。
哪個少女不懷春呢?玉真觀清幽的環(huán)境,道教無為的思想,豈能鎖住一顆青春驛動的心?
李季蘭像三月初露的桃花,綻放自己的美麗,彰顯過人的才氣。相反,她的心并沒有脫離凡塵俗世,她向往著外面的花花世界,想像塵世中的女人一樣,享受男人的溫暖和愛撫。
就是她這些不該有的念頭,使她成為幾個男人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也給她的人生蒙上了幾許污點。
闖入她生命中的男人比較有名氣的有劉長卿、朱放、陸羽、皎然。這幾個人在《唐才子傳》里都有記載,可見李季蘭在當(dāng)時的知名度,是多么高了。
清幽的玉真觀囚禁了李季蘭的身體,卻鎖不住她的心,她長期的縮在玉真觀中任芳華虛度,實在太不甘心。她要展露自己的才華,而結(jié)交名士則是促她成名的最佳途徑。
在一天天寂寞難耐的等待中,她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男人終于來了。他就是隱居在剡溪、鏡湖間,“排青紫之念,結(jié)廬云臥,釣水樵山”的朱放。才女遇名士,如他鄉(xiāng)遇故知似的相悅相知。想來,季蘭第一次見到朱放時,眼波流轉(zhuǎn)間,一定有無限的愛意漣漣,深情款款,是一見傾心吧。試想,她等了16年,她愛的激情,一下子被眼前那個風(fēng)神散朗的男人點燃,那種春心的浮蕩是多么的熱烈!
朱放也一定被她燃燒如火的愛所激蕩,沉醉,忘了歸路。
兩人一見如故后,經(jīng)常在一起談詩論道,臨流高歌,登山攬勝,賦詩抒懷,度過了一段十分快樂的時光,可是好景不長,一份游離世俗之外的愛,像海邊的沙粒不知不覺間,從指縫里悄悄的溜走了。后來,朱放奉召前往江西為官,兩人不得不揮淚告別。季蘭的第一次愛短暫如煙花,美麗的綻放之后,便是寂寂的凄涼。相愛一場,兩人還是分了手,于是,只得靠鴻雁傳書,來傾訴相思之苦。
少女的情懷總是詩,更何況季蘭已品嘗到了相愛相思的苦澀,于是她寄給朱放的一首詩很自然的從筆底下流出: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這首詩借月寫分別后的相思之情,自然真純,沒有斧鑿之痕。真實的感情,應(yīng)該如山間溪流,自然叮咚的流淌,想來季蘭的情思該是如此吧。
相思似滿月,夜夜減清輝。那無聲的月啊,靜靜的傾瀉一地,夜夜在減著清泠的光華。只有一個多情的女子,在清涼的山風(fēng)中,寂寞的獨坐著,簇?fù)頋M懷的月光。
愛一個人是沒有錯的,思念是美好的,但是,才情萬種的季蘭啊,你忘了道士的身份!惹火燒身的,也只能是自己了。
和季蘭臨別時,朱放也寫下一首贈李季蘭的詩:
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
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分離之時,也是斷腸之時,可是腸斷后,他卻一去不復(fù)返了,留下的只有季蘭孤獨的心,在道觀的晚風(fēng)中,無語問斜陽,獨自話凄涼。
她一天天等待著朱放的歸來,和她重修就好,歡愛依舊,和他游山玩水,詩詞唱答,但遠(yuǎn)方的朱放忙于官場事務(wù),無暇來剡中看望昔日的美麗情人。她望穿秋水,等不見良人的歸來,只得發(fā)出“相思無曉夕,相望經(jīng)年月”的怨嘆。
在季蘭寂寞的等待中,另一個男人又闖入了她的生活,撫慰了她寂寞的感情。他就是江南有名的“茶仙”陸羽。陸羽不僅精通茶道,同時也飽讀經(jīng)書,是個博學(xué)多才的世外高人?!短撇抛觽鳌飞险f陸羽:“工古調(diào)歌詩,興極閑雅。著書甚多。扁舟往來山寺,唯紗巾藤鞋,短褐犢鼻,擊林木,弄流水?;蛐袝缫爸?,誦古詩,裴回至月黑,興盡慟哭而返。當(dāng)時以比接輿也。與皎然上人為忘言之交。”從中可以看出,陸羽是個飽讀詩書,喜愛游山玩水,性情非常的雅士。
陸羽在龍蓋寺中研習(xí)茶道,誦詩著書,閑情雅致中,也渴慕異性知己的青睞。清寂的日子,他的感情渴望有一份寄托。這時李季蘭的才名隱約傳入他的耳中,他很想目睹她的芳容,領(lǐng)略她的才氣。于是,他主動到玉真觀里,探訪了李季蘭。想來,兩人初次相遇,陸羽以清秀的氣質(zhì),灑然的風(fēng)度,隨和非凡的談吐,給季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才使他取代了朱放的在季蘭心目中的位置。
此后,兩人經(jīng)常私下交往,對坐飲茶,圍爐煮雪,談詩論道。這樣,日久生情,彼此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最終深化為互訴衷腸、心心相依的情侶。季蘭本是一顆多情的種子,她哪管什么道觀的清規(guī)戒律,就像現(xiàn)在思想前衛(wèi)的女青年,該享樂時就享樂,青春不揮霍,過期就作廢。女人的花樣年華可是短暫的,就像五月的紅草莓,鮮亮誘人,可轉(zhuǎn)眼就發(fā)霉變質(zhì)了。所以,季蘭需要男人的愛撫,需要有人撫慰她一顆寂寞難耐的心。
陸羽對季蘭還是不錯的。一次李季蘭身染重病,遷到燕子湖畔調(diào)養(yǎng),陸羽聞訊后,急忙趕往她的病榻邊殷勤相伴,日日為她煎藥煮飯,護理得悉心周到。李季蘭對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臥病喜陸羽至》的詩作答謝: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病時相逢,季蘭欲語淚先流,那嬌弱的病態(tài),那美人臉上的點點淚痕,一下子牽動了陸羽的心。他和她必究有魚水之歡,所以他要盡一個情人知己的責(zé)任。“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陸羽用詩酒溫暖著病中的季蘭,給了她心靈的慰藉。
可見季蘭和陸羽是心靈相通的密友、知己、情人,像季蘭這樣的女子,和他交往的男性不再少數(shù),有的為她的色,有的為她的才,有的兩者兼而有之,而她和陸羽該是兩情相悅,心心相吸吧。一個道士經(jīng)常游走在男人的世界里,能得到一人的真心,季蘭該珍惜才是,可她偏偏不知好歹,又移情別戀起來。這個男人就是陸羽的好友詩僧皎然。
《唐才子傳》記載,皎然,“俗姓謝,宋靈運之十世孫也。初入道,肄業(yè)杼山,與靈徹、陸羽同居妙喜寺。”可見,他和陸羽相交深厚。皎然善寫文章,常到龍蓋寺找陸羽談詩,有段時間卻總找不到陸羽,于是寫下了《尋陸羽不遇》一詩:
移家雖帶郭,野經(jīng)入桑麻;
遷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叩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陸羽每天早出晚歸,到山中去與季蘭幽會。究竟到山中去作什么呢?經(jīng)皎然的一再盤問,陸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觀探訪李季蘭去了。從陸羽的口中,皎然得知季蘭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子,所以,出于獵奇心里,她也想見見季蘭。后經(jīng)陸羽介紹,皎然也成了李季蘭的詩友,常常是三人圍坐,相互詩詞酬答。
可季蘭畢竟是個多情的女子,在和皎然多次的交往中,她被他出色的詩才,淡然的心境,深深吸引,于是常以目傳情,暗送秋波,皎然卻是修煉成性、心如止水、不為女色所動的僧人,他就像《西游記》中意志堅定的唐僧,抵制了美色的誘惑,保持了一份干凈的節(jié)操,這更讓季蘭敬佩不已。面對季蘭的挑逗,皎然曾寫下一首《答李季蘭》詩表達自己的心意: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對皎然的沉定之性,李季蘭慨嘆:“禪心已如沾泥絮,不隨東風(fēng)任意飛。”因而對皎然愈加尊敬,兩人仍然是好朋友。讀到這首詩時,我也不禁為皎然這樣的僧人豎起了大拇指。面對送到手的美色而不上鉤,真是個極品男人!
季蘭啊季蘭,你千不該萬不該,見一個愛一個,天下有才有德的好男人多的是,哪能一見就生情呢?這不成了濫情了嗎?不是說,好女不嫁二男嗎?不是有些女人,為了心愛的男人守身如玉嗎?而你呢?你是否懂得,誰游戲了感情,誰就要受到感情的懲罰!
所以,季蘭的心靈注定是寂寞的。
據(jù)說,季蘭和唐代有名的詩人劉長卿也有交往。史料上留下的是他們之間的“黃段子”:季蘭經(jīng)常和一些文人名士在烏程開元寺聚會,吟詩作賦。有一次,劉長卿也在場,他知道劉長卿患有陰重之疾,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疝氣,于是,他引用陶淵明一首《飲酒詩》中的一句“山氣日夕佳(“山氣”同“疝氣”諧音)。”劉長卿聽后應(yīng)聲說:“眾鳥欣有託。”在坐的都大笑不止。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李季蘭是個肆無忌憚、非常放蕩的女子。
雖然說唐代是個非常開放的時代,但是季蘭在大眾面前,竟然開著那樣的葷段子,使千年之后的我實在不能接受。我還是比較喜歡那種沉靜內(nèi)斂、不夸飾不張揚的女子。無論社會發(fā)展到什么時候,我們女性應(yīng)有的自尊、自重、自愛等傳統(tǒng)美德,都是不能丟的。
季蘭的多情沒有錯,但她的愛給了那么多的男人,這樣的女人怎能得到男人的心呢?再加上她身為道士的特殊身份,孤守一生是必然的。但作為一個女人,她又是多么的渴望獲得一份真情真愛,像一個正常的女人一樣,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男人和孩子,但她卻不能夠。當(dāng)經(jīng)歷了歲月的滄桑和情感的風(fēng)雨后,她對這份真情真愛就更加的渴慕。
她流傳下來的詩篇中,寫寂寞相思最為深刻感人,那是她情的凝結(jié),那是她心的訴說。
她的一首七律《感頭》詩,書寫了她獨居觀中的寂寞相思之情:
朝云暮雨兩相隨,去雁來人有歸期;
玉枕只知常下淚,銀燈空照不眠時。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詞;
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fù)相思。
暮雨朝云,人來雁去;玉枕淚下,孤燈不眠;明月有情,顧盼流轉(zhuǎn),寂寞相思。此心難表,此情難寄。此情此景,讀來讓人淚下。
有人認(rèn)為這是李季蘭對愛情渴慕而寫出的一首詩,我覺得不妥,這首詩像是在懷人。一個“憶”字,“寂寞復(fù)相思”的傾訴,流露了季蘭那種寂寞的情懷,相思的苦澀。
清靜的道觀,鎖住了季蘭美好的青春年華,卻鎖不住她一顆悠悠的芳心。在無人的暗夜,她獨對青燈長卷,在月明之時,她攜琴獨上高樓。一個又一個男人,從她的生命中來了,又走了,如一個個匆匆的過客,在她的情感碼頭小憩之后,便轉(zhuǎn)眼沒了蹤跡。薄情寡義的男人啊,你可知季蘭的心,是多么的消瘦?
多少相思的怨懟?多少無奈的回憶?多少斷腸的離愁?都化作了點點行行的詩章。
一場寂寞憑誰訴?枉叫人夢斷瑤臺曲。于是,一首《相思怨》從她的心里汩汩而出: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這樣的句子是讓我過目不忘的。第一次在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里讀到了這首詩,一下子記住了道觀里的那個黃冠波帶的青衣女子——,李季蘭。
有時候,一句話讓人記住一個才女,一篇詩文讓人喜愛上了她的書。
相思是古今文學(xué)作品永恒的主題,古人描寫相思的詩句不在少數(shù)。“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這兩句寫相思之情的詩,絲毫不亞于“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yuǎn)”“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這些流傳千古的名句。
李季蘭的情詩中,平白如話又道出深刻感情體驗的當(dāng)屬于《八至》:
至近至遠(yuǎn)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大唐盛世,詩才輩出,我認(rèn)為,單憑這首詩,就可以確立李季蘭在唐代詩壇的一習(xí)之地。讀了以后,感覺樸素天成,余味不盡,真可謂:“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由遠(yuǎn)近東西、清溪日月,聚焦為親疏夫妻。從宇宙八荒、自然幻化的絢爛風(fēng)景,體悟男女情愛的美好凄涼變化,選景精美,情理兼?zhèn)?。二十四個字,樸實無華,無任何雕飾,但卻凝聚成一把利劍,將夫妻情愛深深的刺穿,將愛情由盛及衰的花開花落,書寫殆盡,道破了人生情感的真相,酷烈,決絕,永遠(yuǎn)。
沒有深刻的情愛體驗,是絕寫不出這樣的詩句的。
寫到這首詩時,我想到了元代貫云石一首《紅繡鞋》的曲子:
挨著靠著云窗同做,偎著抱著月枕雙歌,聽著數(shù)著愁著怕著早四更過。四更過情為足,情為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兒妨甚么?
瞧,愛的濃烈時,挨著靠著,偎著抱著,交頸纏足,化骨升仙,還不夠,還在數(shù)著愁著,嫌夜如梭。如果再有一更天,該多好?
兩個人,相好時,歡會愁日短,共枕擁夢長。哪管它紅塵紛擾?哪管它天晴雨雪?哪管它功名富貴?兩個人,都是彼此新鮮天地里的新鮮人,在一起時,人間一天,勝過瑤池千年,只覺得,心里明晃晃的,都是他,都是她。
但是愛又是脆弱的,曾經(jīng)海誓山盟,同生共死,可是轉(zhuǎn)眼反目成仇,不共戴天。離了散了,愛,如天上的云,飄遠(yuǎn)了。即使遇見了,卻形同陌路。
這首詩,是季蘭飽經(jīng)人生和情感憂患后的無奈蒼涼之嘆,是曾經(jīng)滄海后的心淚泣訴。鐘惺《名媛詩歸》評此詩:“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清黃周星《唐詩快》中又說:“六字出自男人之口,則為薄幸無情,出自婦人之口,則為防微慮患,大抵從老成歷練中來,可謂惕然戒懼”。季蘭的這首詩,不僅寫出了夫妻共同的情感體驗,也是對封建社會不平等、不和諧的夫妻關(guān)系的有力批判。
我個人認(rèn)為,在李季蘭留存下來的16首詩里,《八至》最好,其次是《相思怨》。
此外,她的寫相思愁怨比較好的還有:
《寄朱放》:“相思無曉夕,相望經(jīng)年月。別后無限情,相逢一時悅。”
《春閨怨》:“百尺井欄上,數(shù)株桃已紅。念君遼海北,拋妾宋家東”。
但《唐詩鑒賞辭典》里卻收錄了她的一首《寄校書七兄》: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馀。
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yuǎn)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書。
這首詩是寫寄給一位做校書郎的“七兄”的。詩的開頭寫百無聊賴的心境,接下來借景抒情,最后巧用典故,被詩家評論為“律詩中別具風(fēng)格的妙品”。
由于季蘭活動范圍廣,交往的男士多,所以她也寫了一些送別詩,如下面的兩首借景抒情,寫送別時的離情別恨,也算作送別詩中的優(yōu)秀之作。
《送韓揆之江西》:相看指楊柳,別恨轉(zhuǎn)依依。湓城潮不到,夏口信應(yīng)稀。唯有衡陽雁,年年來去飛。
《送閻二十六赴剡縣》: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妾夢經(jīng)吳苑,君行到剡溪。歸來重相訪,莫學(xué)阮郎迷。
這些詩,足已奠定季蘭在中國詩壇才女的地位。有了才,也就成了名人。李季蘭性格開放,愛好交友,常參加一些詩酒會,即席賦詩,大展才華,出盡了風(fēng)頭。所以,李季蘭的詩名越傳越遠(yuǎn),活動范圍也已不限于剡中,而遠(yuǎn)涉廣陵(現(xiàn)在的揚州)。最后,她的大名竟傳到了長安唐玄宗的那里。
史載:“天寶間,玄宗聞其詩才,詔赴闕,留宮中月余,優(yōu)賜甚厚,遣歸故山。評者謂上比班姬則不足,下比韓英則有余,不以遲暮,亦一俊媼。”
唐玄宗讀了她的詩,頓生愛才之心,于是,一紙詔書讓她進京一見??梢韵胍?,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季蘭一個道姑竟能想如此殊榮,她心中該是何等的喜悅?從后人“不以遲暮,亦一俊媼”的評論中,可知此時的季蘭雖徐娘半老,但還是風(fēng)韻猶存的。
在她西上長安前,留下一首《留別友人》詩:
無才多病分龍鐘,不料虛名達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發(fā),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歸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漫相峰。
此次進京,季蘭已經(jīng)40多歲,芳容不再,只能對鏡自傷。想來,季蘭一定是悲喜參半的,如果早二十年,正是青春花季時,她見到了唐玄宗,又會如何呢?她也許做如是想。可是,歲月悠悠,人生不可重回。
據(jù)說,季蘭到長安后,爆發(fā)了“安史之亂”,戰(zhàn)亂中,李季蘭不知去向。
“自古美人如名將,人間不許見白頭”。晚年的李季蘭生活是十分孤苦的,人老色衰,門前冷落,在聲聲的哀嘆中苦度時日。再也沒有文人雅士來和他吟詩作對、煮雪飲茶。長夜孤燈,漫漫難挨,晚境凄涼中,訴說她生命最后的孤苦。
她早該料到會有這一天,但她偏偏要放縱,要展現(xiàn)自己。我不知道,這是季蘭的聰明,還是愚蠢?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男權(quán)社會里,一個道士即使有沖天的才氣,又能怎樣?
最后,李季蘭死得非常凄慘。關(guān)于她的死,唐人趙元一的《奉天錄》中有記載:
“時有風(fēng)情女子李季蘭,上詩,言多悖逆,故闕而不錄?;实墼倏司?,召季蘭而責(zé)之曰:‘汝何不學(xué)嚴(yán)巨川有詩曰: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遂令撲殺之。”
這里所說的是唐德宗年間,叛臣朱泚篡位,立國號大秦。而李季蘭卻給偽帝朱沘獻詩稱賀,李季蘭的“悖逆”行為觸怒了德宗,德宗責(zé)斥她一點思念明君的感情都沒有,于是盛怒之下,命人將李季蘭亂棍打死。
就這樣,當(dāng)年顛倒眾生的麗妹,演繹了一生的風(fēng)流,最終卻成了亂棍下凄慘的女鬼。
李季蘭的一生是多情風(fēng)流的一生,也是可悲可嘆的一生??梢杂美詈笾鞯膬删湓~來概括:“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一個道士,萬千的風(fēng)情,萬千的愁緒,她的心,人間竟然沒有一處可以安放?
她像一個戲子,企圖上演華美的人生,可浮華的演繹后,只得以凄涼而收場,這到底是季蘭的錯,還是那個萬惡社會的罪過?
季蘭雖有才情,但縱觀她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失敗的,這主要有三:她沒有認(rèn)清自己道士的身份,沒有保持一顆清靜無為的心;她感情不專,太濫情,這在今天也是要遭到懲罰的;她沒有認(rèn)清世事,沒有確定正確的人生走向。
寫到這里,我在想:假如李季蘭隱居在玉真觀里,惟知素琴橫月,吟詩研道,短笛吟風(fēng),該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該會修煉出怎樣的仙風(fēng)道骨?
《菜根潭》里說:“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物,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
最后,我想把這幾句話送給千年前的道士李季蘭,也送給所有的女人們。萬物各異,世事有常,只要有一顆超越世俗的眼光、淡定從容的心境,我們就可以寵辱不驚,閑庭信步,活出真我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