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好的動機里一定有索愛和取悅他人的成分』
有個朋友穿了件新衣服,她問我:“我的衣服是不是特別難看啊,怎么我覺得外面的人都在看我?!?/span>
我告訴她:“可能是你想太多了,大家都很忙,并沒有太多的時間關注到你?!?/span>
朋友聽了有點失落,但也讓她清楚世界并沒有只圍著她轉。
有時,我們想要獲得別人的關注,就會很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擔心自己的某個行為被人討厭或者不被人接納,換句話說,就是害怕自己的討好得不到回應,而在討好的動機里一定有索愛和取悅他人的成分。
那么,為什么討好就是索愛呢?這需要從以下四點來理解。
第一、從字面意思來看,好是討來的,包括要求別人好好地對待自己。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孩子畫了一幅很漂亮的畫,會拿到媽媽的面前等待夸獎。如果是一個懂得肯定和鼓勵孩子的媽媽,她會關注到孩子的期待,會停下自己手上的事情,并且摸摸孩子的頭,真誠的贊許道:“嗯,畫得真棒!”這時孩子肯定是喜悅和滿足的,覺得媽媽是愛他的。
如果是冷漠或者苛刻的父母,當孩子拿著自己認為很漂亮的畫來到他們面前,那么他們會挑剔地說:“嗯,這里的色彩不應該是這樣的,你看看隔壁的同學,畫得可好了。”我想,這時孩子除了失落之外,還會覺得很失望。因為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是強烈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其實當孩子把畫拿好父母的面前,就已經(jīng)是在討好了。如果這種討好求而不得,孩子就會認同父母的話,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才沒有被肯定,也不能得到父母的愛。
實際上,孩子并不知道,他的父母本來就缺乏愛的能力。
第二、討好者很容易陷入自艾自憐的狀態(tài)里。
他的整個內心活動是:我做了很多,但是依舊沒有得到認同和肯定,我是多么地可憐??;與他人建立關系,我犧牲了自己的愿望,但為什么有些人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以獲得所有人的愛和認同?
于是討好者進入親密關系里,他體驗到只有愛與悲哀。
對方可能變成一面鏡子,折射出拼命討好的自己,就像一個小孩子端著一盆水給媽媽洗腳,然后媽媽面無表情地說:“這是你應該做的,如果不這樣做,你就不是一個好孩子?!?/span>
然后你開始思考:“唉,我為什么要討好他?如果不討好的話,我們之間還能建立關系嗎?”
這一刻你的內心會重現(xiàn)曾經(jīng)有過的經(jīng)驗,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有可能會被拋棄,有可能會被責怪的,有可能被別人完全忽略,這時候的討好就會成為一種生存策略。
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里有一個大姨太,因為年老色衰,所以老爺很少注意到她。突然有一天,老爺來到她的廂房,她受寵若驚地幫老爺按摩,很是諂媚地說:“老爺,我要給你生個孩子?!?/span>
我們看到這樣的大姨太只會覺得她很可憐,她對自己的定位一定是被人遺棄的人、不被人喜歡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憐狀態(tài),這樣的人無法對自己的價值進行自我認同,甚至以拼命地討好他人來獲取小小的關注,似乎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再次拋棄。
第三、討好者的內心關系一定是對立的。
很多人成年離家后,對父母都是報喜不報憂,在碰到困難時,也不會和父母抱怨。我們這樣做除了不想父母擔心這個理由外,還有想討好父母,希望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一個不錯的孩子。
但是當遇到困難時,我們第一反應通常是:爸媽知道了,肯定會很擔心,甚至會責怪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和父母就會形成對立關系。
因為我們并沒有把父母當作是能夠支持、接納和幫助自己的人,相反地,而是一個會責怪我們的人。
其實對立更多的是內心的一種投射,就像我們小時候做錯了事會被責罵或者被懲罰,所以就會把周遭的所有人都投射成對立面。
然而我們對別人的討好,更多的只是在重復這種對立模式,似乎并不太關注別人需不要被討好。實際上,如果我們沒有受到生存的威脅,根本不需要去討好任何人。
有人認為暴君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死,我們只能讓對方掌控,滿足對方所有的要求。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恐懼,認為它是不安全的,只有討好才能生存,其實,這也是一種關系對立——自我和世界的關系對立。
第四、討好者的內心充滿著攻擊性,或者說壓抑攻擊性。
《皇帝的新衣》里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片段,皇帝沒有穿任何的衣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討好他說:“皇上的這件衣服真好看?!钡铱隙ǖ氖牵切┯懞谜叩膬刃囊欢ㄔ谛υ捤骸肮?,他沒穿衣服?!彼栽谟懞谜邇刃闹校懞玫膶ο笠欢ㄊ撬麅刃墓舻膶ο?。
而在與父母的接觸中,我們內心的攻擊性大多數(shù)會被壓抑,幾乎沒有表達。
比如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非常嚴厲,不允許我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否則就會懲罰。在懲罰的過程中我會有憤怒,但我沒辦法表達,我只能在心里偷偷地想:要是我爸爸是另外一個人就好了。另外一個人,是我所想象出來的好爸爸,溫柔并寬容,而且會帶我去玩,哪怕犯了錯也不會懲罰我。
做銷售的朋友說:“現(xiàn)在的客戶就是要在嘴里捧著,心里罵著,才能繼續(xù)與他交流下去?!逼鋵嵾@種現(xiàn)象很常見,很多的時候我們要討好的甲方,也是被吐槽的對象。
當然,討好者在攻擊他人時,也會推責。推責就是不愿意承擔責任的,如果你非常順從別人而去執(zhí)行某些事情,那么你會認為從中產生的不好結果并不是自己的責任,因為是別人讓你做的。 這看上去似乎很合理,這種合理化也恰恰是推責的最好方式。
真誠比討好更有價值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可能對人際關系有很多破壞性的行為,或者容易把關系對立,那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件事情是否做得心甘情愿。
如果不是心甘情愿,就把它停止下來,這樣反而不會給別人壓力,也許會讓別人看到你是一個非常真誠的人。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或者親人有這樣的特質,我們可以嘗試著溫柔地告訴他:“不要害怕,不管你為我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都不會離你呢,因為我真誠地把你當成我的親人和朋友。”
并且告訴他,當看到他小心翼翼對待自己或者別人的時候,其實特別心疼他。
我們彼此之間是平等的,如果一方用自我犧牲的方式來“討好”另一方,那會讓被討好的人很有壓力,同時也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自私的人。
因為,與一個討好者相處,我們內心看到的自己總是很糟糕,甚至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愧疚感。
所以,當你不需要為了討好和取悅任何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時,真誠的愛才會出現(xiàn),同時你也會過得更輕松,更愉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