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上海電影制片廠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德藝雙馨的老戲骨如:老張翼,張伐、魏鶴齡、穆宏、齊衡、溫錫瑩......等。今天我們就說一位,小時候家境貧寒,17歲時候愛上了表演,一生拍攝了百余部電影的老戲骨白穆。
白穆,1920年生于長春。父母是城市貧民。為生活所迫,13歲就在裁縫店當學徒,后在郵局打雜。十七歲那年,與人合寫話劇《洞房花燭夜》(兼演守門老兵),并隨“大同劇團'到沈陽演出《壓迫》等劇。1941年加入“中國旅行劇團”,開始作為演員演話劇大火。
抗戰(zhàn)后,除繼續(xù)演出舞臺劇外,開始參加電影拍攝。1949年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出演了大量的經(jīng)典影片。他參加拍攝的電影有一百多部,在銀幕上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作為老戲骨的他,輕易不接戲,但不論角色大小,經(jīng)他一演就有戲,
在電影《春苗》中,白穆飾演一位醫(yī)院的院長,是被批判的典型。
在膾炙人口的《南征北戰(zhàn)》中,白穆飾演了一位斯文而城府極深的參謀長,給人感覺不是臉譜化,他的那句臺詞至今印象極深:“這不是我們無能,這說明共軍太狡猾!”
短喜劇諷刺電影《不拘小節(jié)的人》,描述的是著名諷刺文學作家李少白,他受某地方文聯(lián)邀請來做報告,順便與未謀面的對象相親,結果他的一系列不拘小節(jié),如列車上伸長腿睡覺,街道上隨意扔香蕉皮,圖書館大聲喧嘩,燒書;劇場里不講究公共道德,最后落得對象告吹。
白穆在片中的表演時而文雅時而粗俗,難得的男一號,卻還是個反面角色。
1981年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長影拍攝了電影《藥》,白穆飾演了夏三爺,是清代地主階級腐朽沒落的的代表,因影片質量原因影片沒能象《阿Q正傳》那樣紅遍大江南北,白穆在片中可憐的戲份也沒能給觀眾留下太多的印象。
這也符合他的一貫演戲作風,細分不論大小,都要一絲不茍。
90年代中國電影有了自己的災難懸念營救題材的大片,張建亞導演的《緊急迫降》,白穆老人在片中飾演了一對老年夫婦,與妻子相濡以沫,恩愛有加。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白穆與妻子育有三個孩子。女兒在美國,一個兒子在澳大利亞,老二因病過早的離開了人世,中年喪子之傷不可謂不痛。
2009年,中國百名影星匯聚的大片《建國大業(yè)》,這部象征中國影人的春晚電影,在拍攝時,他剛剛吃過90歲生日的長壽面,身穿長袍馬褂、拄著拐杖在片場一站就是5個小時,只為在鏡頭前緊握唐國強的手,說一句臺詞:“歡迎毛先生來重慶?!?/p>
白穆在銀幕上常演壞蛋,生活中則是眾口皆碑的正派人,而且是個樂天派,認為人生在世一定要扔掉“名”與“利”這兩個包袱。淡泊名利,無憂無慮,就能健康長壽;相反,追名逐利,煩惱纏身,就會損害健康。所以媒體多次要采訪白穆,請他出鏡,都遭到婉拒;廣告公司幾次讓他拍廣告,報酬豐厚,也吃閉門羹。白穆瀟灑地表示:“我老了,讓年輕人去拍吧!”
白穆老師2012年4月離開了我們,享年92歲,白老精湛的演技,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堪稱電影人中一位真正的楷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