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的就是《夜上受降城聞笛》,作者是中唐詩人李益,這首詩受到了明朝人胡應麟的盛贊,被稱為“中唐七絕之冠”。
冠不冠其實并不重要,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嘛,你最愛的才是最好的,但是這首詩確實是好詩,也是有唐一朝眾多七絕中的精品之一,不接受爭議。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這是一首邊塞詩,短短4句,便寫盡了戍守邊關將士的哀愁和鄉(xiāng)思。
你看,前兩句寫的是邊塞夜景,景中寓情——那片一望無邊的沙漠上,矗立著高大的烽火臺,城外的月光皎潔,但遠遠看去,卻如同寒霜。沙漠在這“寒霜”的籠罩下,更如皚皚白雪。
這里寫沙漠如雪,月光如霜,是從環(huán)境的角度來烘托心境,一切都是充滿寒意的,將士們身在這樣一種凄涼慘淡的環(huán)境中,自然會生出鄉(xiāng)思。
后兩句借用蘆管聲,先寫聲,再由聲入情——如此的邊塞之夜,本是萬籟俱寂,突然一聲蘆管,劃破夜的寧靜,更襯出夜里的空虛寂寞,那或許是某位士兵在訴說心中的愁苦吧。
嗚嗚咽咽的蘆管聲,傳入了每一個將士的心中,牽起了所有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所以在這一夜,千萬將士們都在這幽咽的蘆管聲中,盡望遠方——那是故鄉(xiāng)的方向。
若無最后這“一夜”和“盡望”,我們又如何能體會出將士們思鄉(xiāng)的急切呢?而最后這“一夜”和“盡望”,又給人以回味無窮之感。
因此,胡應麟評價此詩為“中唐七絕之冠”,也確有其獨到之處。
既然寫到了這里,那我就再淺談一下中唐的邊塞詩。
我們知道,唐分初盛中晚,初唐是萌芽,盛唐是巔峰,中唐是盛極而衰的掙扎。
同為邊塞詩,你看初唐,楊炯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從軍行》,這是以從軍為榮;
再看盛唐,岑參說“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真正的英雄,就應該在馬背上爭取功名;
而到了中晚唐,邊塞詩再也沒有之前那種恢弘意向,更多是如“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這樣的凄涼之句。
盛唐邊塞詩也思鄉(xiāng)、也悲憤,但都蘊含著積極向上的情緒,這是國力強盛的自信,到得中唐,詩中雖仍有盛唐余音,但隨著國力日益衰頹,那種強大的自信也就慢慢消逝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