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國共兩黨開始合作抗日,陜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但改編的過程并不順利,光談判就談了半年之久。問題主要出在了老蔣身上,他為改編談判設(shè)置了許多苛刻的條件,比如在給國民黨談判代表顧祝同的電報中,他就明確指出:“中央準編其為四團制師之兩師。照中央編制,八團兵力已在一萬五千人以上之數(shù),不能再多。各師之參謀長與師內(nèi)各級之副職,自副師長乃至副排長人員,亦皆應(yīng)由中央派員充之。”。
從副排長到副師長,老蔣竟然都想換成自己人,從中不難看出,他根本就沒有一丁點談判的誠意。后來周恩來繞開顧祝同,直接和老蔣談判,并提出:將現(xiàn)有紅軍中之最精壯者選編為四個步兵師,計容四萬余人;將現(xiàn)有紅軍中精壯者選編為兩個工兵師,計容兩萬余人;原有紅軍的地方部隊改為地方民團、保安隊及警衛(wèi)隊;編余老弱病殘由中央負責解決,給資遣散。
英武帥氣的周總理
同時紅軍也做了兩手準備,如果老蔣“許可主力紅軍參戰(zhàn),擬以原一、二、四方面軍出動,即以方面軍編為師,軍編為旅,師編為團。另以27軍、28軍、29軍、30軍、31軍五部共五千人,連同地方武裝,準備編為第四師,留置后方,保衛(wèi)蘇區(qū)根據(jù)地”如果老蔣“不許可主力參戰(zhàn),但許可部分參戰(zhàn),則以27軍、28軍、32軍及騎兵團共三千余人,編成一游擊師派去,活動于熱、察、冀之間,并派紅軍大學干部同去,擴大義勇軍運動”。
之后雙方又進行了多次談判,北平和天津陷落后,老蔣急于讓紅軍開赴前線,最終同意陜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三個師,每個師轄兩個旅四個團,總兵力45000余人。當時陜北紅軍總兵力為74400多人,其中紅一方面軍24000人;紅二方面軍11500人;紅四方面軍14800人;陜北紅軍14000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直屬隊和抗日軍政大學10000多人。
由于老蔣只給了八路軍45000人的編制,那么多出來的將近3萬名紅軍又去了哪里了呢?只能從編制之外想辦法。為了妥善安置這些編外的紅軍,我們采用了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在每個師增加一個團。按照老蔣給的編制,八路軍只能有12個團。但在改編的時候,八路軍每個師都增加了一個團,一下安置了好幾千人,不過這三個團老蔣并不承認,也不撥給軍費。
第二個辦法是擴大師直屬隊的規(guī)模。當時八路軍每個師的直屬隊編有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和特務(wù)營。按照常理來說,一個營也就幾百人的兵力。但我們?yōu)榱税仓镁幫獾募t軍,大大擴充了師直屬隊各營的規(guī)模。比如120師的工兵營,就是由陜北紅軍獨立第二師改編而成的。該營下面又轄了三個營,兵力達到了1400多人。輜重營和特務(wù)營也都是團級編制。
通過這兩種辦法,編外的3萬名紅軍大部分都加入了八路軍。剩余的一萬余人當中,絕大部分去了抗日軍政大學。還有千余人因為身體或年齡等原因已經(jīng)不適合繼續(xù)留在部隊,而陜北也沒有多余的崗位可以安置,最后只能無奈將他們派回原籍。改編完成后,八路軍開赴前線,很快成為敵后戰(zhàn)場上的中堅力量,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