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猿新新
搜索 : tongbeiketang
微信、快手、抖音同號
白猿新新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朋友白猿新新。歡迎來到“通背心得”欄目,本欄目分享白猿通背拳的各位師兄和學員們的學拳心得,歡迎朋友們加我微信投稿哦!
本期我們有請大師兄易多偉談談練拳的感受。易師兄,今天您想做哪方面的分享呢?
易師兄
各位拳友好,有拳友在群里問通背拳屬于內(nèi)家還是外家,我結合自己的體會在這里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群里有拳友問通背拳是內(nèi)家拳還是外家拳,基本都答曰內(nèi)家。內(nèi)外家之說由來已久,眾說紛紜,優(yōu)劣爭論不休。
由此想起了師父曾發(fā)給我的并州文老先生的《內(nèi)功心法》中的話,“松得其法,可從心意運骨。開合擰裹間內(nèi)成一線,始可語合力為何物,是為骨順。骨既順則筋與經(jīng)脈順,催骨松筋力道漸成。然后定筋骨,虛心志,和五心以修神而明明德。從骨練者入,先剝陰陽,使氣貼背,梳骨行走,由內(nèi)及外,漸入佳境。從氣練者入,持童子身,運蠻僵力,使內(nèi)虛外實,氣漲全身,有漲痛感,再由氣致松,從外到內(nèi),漸入佳境爾。兩者俱優(yōu),審人心性而定?!?/p>
我學習白猿通背拳,走的是從骨練入的路子。
我?guī)焸魅€是傳統(tǒng)的方法,傳功不傳景。09年夏天他讓我和小師弟每隔兩天去他家樓下學拳,都是晚上下班后去,學到十點多回家。有一次他講了練拳體會,說能看到身體的骨骼。我后來也有了這種體會,說看到,實際上是感覺到。能看到骨骼了,就慢慢出了骨力,再練就是氣貼背。寫出來就一句話,練時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說是氣貼背,實際上是背練活了,生出了感應,這樣前后左右都敏感了,就有了四面八方出拳的意思,不是拳頭的拳,身體各個部位都是拳頭。
《少年包青天》里有一個殺人案,包拯看到蒙放在河邊喝水時是蹲下來脊柱直立捧水喝,而不是宋人那樣彎腰喝,懷疑蒙放是遼人,據(jù)此破案。遼人是游牧民族,河邊喝水時要保持警惕,隨時防范背后有守株待兔的野獸。宋人是農(nóng)耕民族,承平已久,就少了這份警惕。
《逝去的武林》里尚云祥先生告訴李老有人走到身后要心里瞪著,背后有偷襲的話后背一震就出去了,這是后背敏感的狀態(tài)。猿猴任何時候腿都是微彎的,人如果靜下心來聽四周動靜,尤其是身后,不自覺就會腿微彎,隨時可閃躲四方。
成年了再練拳,和小孩子不同,走骨練的路子。骨練就是放松肌肉,找筋骨。肌肉松的好了會感覺身體極重,筋骨幾乎不能承受自身體重,要小心翼翼地練,練完拳全身筋疼。此時脊柱就敏感起來,骨骼如同大樹,脊柱不正樹干歪斜,前后左右不均勻。獨木支千斤,脊柱正直練拳,這根樹干就慢慢練出來了,正是文老先生講的梳骨行走。
現(xiàn)在練童子功的人很少了,基本都是半路出家?!队赫齽b圖》里有一個牛兒小子,其師讓他從小抱舉牛犢子。牛犢慢慢長大,他也慢慢漲勁力。牛長大了他功夫也成了。這應該就是從氣練入。在網(wǎng)上還看到過一個練意拳的小孩子,緊之又緊。我琢磨著小孩子筋骨本就松活,這樣練成了身體結實抗打,靈活的胖子難對付。少林拳一般被看做外家拳,網(wǎng)上有些練少林拳的和尚打起拳來圓坨坨一團,靈活善變剛柔并濟,比很多所謂練內(nèi)家拳的更像內(nèi)家拳。網(wǎng)上莫桂蘭先生打的南拳也是松活自然,游刃有余,絕沒有一般印象中的僵硬死板。
內(nèi)外之分,只是外在的表現(xiàn)不同。人人都一樣,不會多出兩頭四臂,運動規(guī)律不外乎束展擰裹鉆翻起落變向旋轉。只不過有的拳法用渾圓多一些,有的拳用中多一些,一花雙果。登山路不止一條,正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白猿新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