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蒙古草原上的第一個霸主,開啟了草原帝國與中原王朝2000多年廝殺的歷史序幕。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在秦漢之交,中國爆發(fā)了激烈的內戰(zhàn),先是秦末混戰(zhàn),后是楚漢爭霸,中國亂成一片,奇怪的是匈奴卻沒有趁機南侵,為何反而等到漢朝建立之后才南下侵略呢?
漢朝建立之初,劉邦大肆分封異姓諸侯,其中一個叫韓王信的諸侯,被分封在韓國故地潁川。隨著天下平定,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zhàn)略要地,于是就將他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qū)。遷移之后不久,韓國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就起兵反叛,投靠匈奴,因此韓王信可謂是漢朝第一漢奸。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qū)造反叛亂,并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朝初立,劉邦自信滿滿,于是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后來又乘勝追擊,親自率領先鋒直追到大同平城,前軍與后軍脫節(jié),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最終,劉邦和被圍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系,這就是歷史上的“白登之圍”。從白登之圍開始,持續(xù)三百余年的漢匈之戰(zhàn)正式拉開序幕。
令人好奇的是,在中國內亂之際,匈奴為何不南侵,楚漢爭霸時匈奴如果南侵,估計劉邦很難短期之內擊敗項羽,一個分裂的中原必然更利于匈奴。等到漢朝一統(tǒng)中原之后,匈奴卻開始南侵漢朝,但此時漢朝畢竟一統(tǒng)中原,整合人力、物力的能力更強,這不是增加匈奴南侵的難度嗎?
其實,不是匈奴愿意錯失良機,而是匈奴也有一本難念的經。與劉邦一樣,匈奴面臨一統(tǒng)草原問題。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司馬遷認為匈奴是夏人后裔,“其先華夏后代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于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但根據現代DNA技術鑒定,匈奴是一個混合民族,血緣關系非常復雜,有中亞、高加索、亞洲北部等多種來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匈奴人興起于如今內蒙古陰山山麓。
匈奴建國之前,蒙古草原上部落眾多,“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所謂天下之勢分久必合,隨著時間推移,蒙古草原上勢力慢慢洗牌,開始一輪又一輪的兼并,于是逐漸形成了大部落、大勢力。
到了戰(zhàn)國趙武靈王時,蒙古草原上主要有林胡、樓煩、東胡、匈奴四大勢力。其中,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對象主要就是樓煩,此時的匈奴并不是蒙古草原上最強的一個。
公元前3世紀,匈奴越來越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國家體系,統(tǒng)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qū)。但此時中國周邊的游牧民族還有很多,主要有東胡、大月氏、樓煩,其中東胡、大月氏實力都非常強大,而且匈奴夾在東胡與大月氏之間,左右受敵!
匈奴強大起來之后,一度野心勃勃,經常劫掠中原。于是,中原諸國與匈奴爆發(fā)了兩場戰(zhàn)爭,打的匈奴損失慘重。
1,戰(zhàn)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zhàn)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zhàn),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從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2,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隨后,秦始皇還命令蒙恬修筑長城,防備匈奴再次入侵。
這兩次戰(zhàn)爭的失敗,對匈奴打擊很大,應該與此后一段時間匈奴不敢輕易南侵有關。尤為重要的是,匈奴也有自己的敵人——大月氏與東胡!
隨著秦末亂世到來,中國陷入一片混亂,但匈奴卻沒有時間南侵,而是需要打敗東胡與大月氏,然后一統(tǒng)蒙古草原。
秦始皇時代,匈奴首領是頭曼單于,想立寵愛的閼氏(匈奴皇后)之子為太子,于是將原先的太子冒頓派到月氏(西域游牧部落)為人質,這也可見大月氏當時的確很強。但做了這一切之后,頭曼單于又派兵攻打大月氏,目的就是借刀殺人,希望大月氏殺掉冒頓,然后重立太子。
大月氏非常生氣,準備殺了冒頓,冒頓聞訊,盜得好馬,逃回匈奴。頭曼單于見其勇壯,乃令其統(tǒng)領萬騎。但冒頓對父親頭曼已經心生不滿,于是就拼命訓練手下萬余人,將他們變成自己的真正嫡系,為政變謀位作準備。為此,冒頓制造了一種名鳴鏑的響箭,規(guī)定: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一天,頭曼單于出獵時,冒頓用鳴鏑射頭曼,左右皆隨之放箭,射殺頭曼。隨后,冒頓又誅殺后母及異母弟,盡殺異己之大臣,自立為匈奴單于。
公元前209年,冒頓剛剛即位,東胡王乘其立足不穩(wěn),遣使索要單于千里馬。冒頓為麻痹東胡,不顧群臣反對,將千里馬送給東胡王。東胡王得寸進尺,又提出索要單于閼氏,冒頓還是滿足了東胡王的要求。東胡王認為冒頓軟弱可欺,不再將其放在眼里。
于是,冒頓趁機穩(wěn)固統(tǒng)治,擴充軍備,最終發(fā)兵突襲東胡,東胡猝不及防,東胡王被殺。東胡兵敗之后,一支逃亡東北的鮮卑山,一支逃亡東北的烏桓山,這就是后來鮮卑與烏桓的來歷。漢朝滅掉匈奴之后,烏桓與鮮卑先后稱雄草原。
滅掉東胡之后,冒頓又乘勝西攻河西走廊雍州的月氏,迫其西徙。至此,匈奴解除了東西兩面的威脅。在此之后,冒頓又指揮匈奴征服了樓蘭、烏孫、呼揭等20余國,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區(qū),向北則征服了渾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向南兼并了樓煩(今山西東北)及白羊河南王之轄地,重新占領了河套以南地。
大約在楚漢爭霸落幕之時,冒頓首次統(tǒng)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龐大強盛的匈奴帝國,疆域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廣大地區(qū),號稱將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 ,擁有控弦之士三十余萬 ,成為北方草原最強大的國家。
總而言之,秦漢之交中國內亂時,匈奴之所以沒有南侵,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之前被李牧與蒙恬打怕了,心存一定的陰影,二是冒頓忙于一統(tǒng)草原,無暇南顧。
漢朝建立之后,冒頓開始不停試探漢朝,接納一些漢奸,最后經過白登之圍一戰(zhàn),冒頓匈奴認清了漢朝實力,于是開始欺凌漢朝與不停的南侵,但此時的匈奴,對漢朝領土沒有欲望,主要還是劫掠錢財人物。漢武帝之后,漢朝開始反擊匈奴,開啟了漢匈之戰(zhàn)的第二階段——漢帝國的反擊。
參考資料:《史記》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