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
據(jù)說,蘇東坡最后一首詩是寫給兒子的,是關于廬山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有令他高山仰止的陶淵明,還有令他魂牽夢縈的煙雨之景。
在廬山歸園田居的陶淵明被蘇東坡視為“吾所師”般的偶像,他說:“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他還說:“吾前后和其詩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
或許這就是蘇東坡初入廬山時會寫下“如今不是夢,真?zhèn)€在廬山”的緣故吧!
廬山煙雨,在蘇軾的眼中是人間大美之景。在廬山南北“神游杳靄間”的蘇軾,他“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得詩十五六首,其中便有那首千古傳誦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的真面目從不輕易示人,常常藏在煙雨中,帶著幾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
在蘇軾筆下,廬山煙雨之景是“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群隮相應和,勇往爭驂驔??蓱z薈蔚中,時出紫翠嵐。雁沒失東嶺,龍騰見西龕。一時供坐笑,百態(tài)變立談。暴雨破坱圠,清飆掃渾酣”。
煙雨中的廬山,山黛含煙,云霧縹緲,時而“云物騰涌”,時而“眾峰凜然”,透露著朦朧、飄逸之美,讓蘇軾不禁感嘆“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廬山的煙雨讓蘇軾念念不忘,與人唱和時會提筆寫下“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shù)開青壁”之句,毫不掩飾自己對廬山的喜愛。
他還在《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詩中對“何時九江城,相對兩漁父”之句進行了注釋,告訴世人“予舊欲卜居廬山”的想法。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或許遲暮之年的蘇東坡在這一刻終于識得了廬山真面目,也識得了自己六十余載人生的真面目。
廬山是中國氣象服務協(xié)會發(fā)布的首批“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云海景觀)”,瞬息萬變、壯觀奇特的廬山云霧是廬山的一大奇觀。這里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山中水氣豐沛,襟江帶湖、巖峭谷深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變幻多姿和風貌迥異的廬山云霧。
春夏之際,是廬山云霧較為活躍的時節(jié)。臨高看云,大概率可以欣賞到飛流直下的瀑布云,瀟灑飄逸的玉帶云,層疊險峻的云梯云,浩瀚洶涌的云海......
登高壯觀天地間,山雨山煙濃復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