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份,六九屆初中畢業(yè)生陳本才和他的十幾名同學在彭浦火車站坐上了北上的火車,他們作為上海知青,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到東北邊陲最艱苦的地方去插隊落戶,錘煉紅心,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他們在上山下鄉(xiāng)插隊落戶動員大會上喊的口號就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
陳本才他們六名男生和六名女生到達東北邊陲的龍興大隊時,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產(chǎn)已經(jīng)拉開了帷幕,陳本才他們被分在了龍興五隊。五隊的隊長叫李龍興,當年四十九歲,身材魁梧高大,一臉絡腮胡子,咋一看上去,像個六十歲的人。知青們的生活起居,都是李隊長操心安排的。
知青們到來之前,李隊長就為知青們安排了住處,隊部后院有三間土坯泥草房,以前是五保戶李大爺和李大娘居住的,兩位老人相繼去世后,這三間房子也就閑置下來。李隊長接到大隊通知,說有上海知青要來他們五隊插隊落戶,李隊長就安排幾名社員把三間房子都拾掇利索了,東西屋里的兩鋪火炕都鋪了新炕席,中間屋里的兩個灶臺都是重新壘砌的,每個灶上都有一口十二印的大鐵鍋,鐵鍋和鍋蓋籠屜都是新買的。
知青們來到龍興五隊后,李隊長親自趕著牛車到公社糧站為知青們領回了口糧,還安排了兩位社員臨時為知青們打柴和做飯。知青們休息了兩天,就投入到了緊張繁重的春耕春播生產(chǎn)勞動中去了。
龍興五隊的耕地都是旱田,主要種植的農(nóng)作物就是玉米,也有少量的黃豆和高粱,但不多,隊里還種植了土豆,山后那塊坡地(足有十多畝地)全部種植土豆。土豆營養(yǎng)價值高,能做菜也能代替口糧,儲藏時間長,深受社員的喜愛。當時種植那么多土豆是李隊長自作主張偷著種的,以糧為綱的年代,上級不允許大面積種植土豆和其他蔬菜。
在當時,龍興大隊的生活水平屬于中等偏下,社員們的溫飽基本沒有問題。知青們的生活也和當?shù)乩相l(xiāng)一樣,主食就是玉米面,頓頓是玉米面窩頭(發(fā)面)和大餅子(不發(fā)酵),有時也吃玉米碴子粥,炒菜燉菜的時候很少,日常生活中以咸菜為主。因為春季沒有什么時令蔬菜,只有頭年秋季儲存下來的土豆和一點酸菜。
當時給知青們做飯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叔,那位大叔姓張,在水利工地給民工們做過飯。張大叔很會做飯,今天給知青們蒸發(fā)面窩頭,明天給知青們貼大餅子,后天熬大碴子粥,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沒有更好的食品,張大叔只能換著樣給知青們做飯。天天吃一樣的東西,他怕知青們不愿吃。
春耕春播生產(chǎn)結(jié)束后,知青們基本跟張大叔學會了燒火做飯,隊里就不讓張大叔給知青們做飯了,因為其他生產(chǎn)隊的知青們也都是自己做飯。
鋤完頭遍地,地里的農(nóng)活也不是那么忙碌了,知青們就輪流做飯,一名男知青和一名女知青為一組。他們已經(jīng)計劃好了,頭天晚上把窩頭蒸出來,第二天一早熬一鍋玉米糊糊或熬一鍋菜湯,用籠屜把窩頭餾一餾,大家吃完飯都一起出工勞動,誰也不用耽誤生產(chǎn),都能掙全工分。
第一天是陳本才和一名女知青做飯(抓鬮排的先后),當晚發(fā)了一盆玉米面,結(jié)果發(fā)酵時間長了一些,蒸出來的窩窩頭酸了,誰都不吃。沒辦法,陳本才和那位女知青起了個大早,一人燒火,一人和面貼餅子。結(jié)果,貼到鍋里的餅子都滑(出溜)到了鍋底,簡直就是一塌糊涂,就像一鍋豬食。那頓早飯,知青們基本都沒吃,實在是沒法吃,糊鍋了,一股子難聞的味道。
到了中午,收工后陳本才和他一組的那個女知青趕緊跑回家,那位女知青添水燒火,陳本才和面(玉米面加一點高粱面)。鍋里的水燒開了,面也和好了,陳本才跟幫他們做飯的張大叔問清楚了,說把鍋燒熱了才能貼餅子,不然就會滑到鍋里??粗伬锓序v的熱水,陳本才突發(fā)奇想,餃子、面條都可以煮著吃,餅子也能煮著吃吧?陳本才往鍋里抓了一把鹽,滴上幾點油,切上一把蔥花,把和好了的玉米面團成雞蛋大小的面團用力壓扁,輕輕放到沸騰的鍋里。那頓午飯,知青們吃得很香,都說水煮的玉米面餅子比蒸得柔軟好吃,煮餅子的菜湯也好喝。有了那一次煮餅子吃的經(jīng)歷,知青們吃煮餅子成了家常飯,因為煮餅子做起來方便快捷,有吃的也有喝的,還特別好吃,知青們都喜歡。
到了秋天,土豆收獲了,輪到陳本才做飯的時候,他突然給大家端上了一盆煮土豆,大家都說好吃。做好晚飯后,陳本才還把生土豆放到灶膛里燒熟了,給大家做夜宵吃。平時用作燉菜的土豆,又成了大家改善伙食的美食。秋后,隊里的黃豆收獲了,知青們一人也分到了十幾斤黃豆。那天輪到陳本才做飯,他用鹽水煮了一碗黃豆,端到飯桌上。飯沒吃完,一碗鹽水煮黃豆就被大家搶光了,大家都說好吃,都夸陳本才想法多,是個做飯的能手。
之后的日子里,煮餅子、煮土豆、鹽水煮黃豆成了五隊知青集體戶知青們的家常飯,因為煮餅子、煮土豆、煮黃豆方便快捷,知青們都說這叫方便快餐,是陳本才的專利發(fā)明。
很快,其他生產(chǎn)隊的知青們也都到五隊知青集體戶來取經(jīng),陳本才總是耐心地給大家介紹自己的經(jīng)驗,讓大家都會做方便快捷的水煮餅子和鹽水煮黃豆。
1975年,陳本才被推薦上了大學,他是龍興大隊第一個被推薦上大學的上海知青。大學畢業(yè)后,陳本才被分配到上海教育局工作,直到退休。他離開龍興大隊后,知青們照樣吃水煮餅子和鹽水煮黃豆(咸菜)。
2019年秋天,陳本才他們曾經(jīng)在龍興大隊插隊落戶的十名上海知青(有兩人在外地生活)重返第二故鄉(xiāng),看望了鄉(xiāng)親們,老隊長的大兒子還記得陳本才當年煮餅子的事情,他說他現(xiàn)在有時候還煮餅子吃,鹽水煮黃豆,一直是他家飯桌上的美味佳肴。
時隔這么多年,當年在東北插隊落戶的那段生活經(jīng)歷還深深印在陳本才的腦海里,他說永遠也不會忘記那段青蔥歲月,永遠也不會忘記第二故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說起他獨特的做飯方法,陳本才苦笑著說:“因為我的方便快餐,大家都跟我學懶了,那哪是什么方便快餐啊,那就是懶人的懶辦法?!闭f起當年在東北插隊時做飯的那段生活經(jīng)歷,陳本才還記憶猶新,至今難忘。
作者:草根作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