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大家或許多少有些陌生了,畢竟還是初中歷史課本上的人物,不過他的那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想必還是如雷貫耳的。這句詩就是出自他的《己亥雜詩》中的第125首《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我們后面會說到。
關(guān)于他的成就我們不多敘述,今天主要聊聊他的暴斃之謎。
他27歲中得舉人,38歲中得進(jìn)士。他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禁除鴉片。48歲辭官,次年就暴斃于江蘇丹陽的云陽書院,年僅49歲。
關(guān)于他的死因,歷來頗多猜測,一說他跟親王奕繪的小老婆顧春私通,被奕繪之子毒死,史稱“丁香花疑案”。另有一說是死于權(quán)貴穆彰阿之手,還有一說是被青樓女子靈簫和小云毒死,也有說是被榮親王府派來的殺手殺害的。而晚清小說《孽海花》則以龔自珍兒子的口吻敘述,說他是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給毒死的。
這里我們就來重點(diǎn)說說“丁香花疑案”。
這個案子的女主角是貝勒王的遺妃顧太清,男主角則一代文豪龔自珍,此案乃是由一首閑詩惹起的,經(jīng)過某些人的渲染,開始變得真假難辨起來。最終王妃顧太清被逐出王府,流落市井,而龔自珍引疚自責(zé),惶惶離開京城。
清朝時的滿族文人可謂很少,在詩詞方面比較有名的有兩人,剛好一男一女,男的就是我們熟知的納蘭性德,而女的則就是今天的故事主角顧太清。
顧太清雖說是滿族人,但因自幼父母雙亡,所以一直由家在蘇州的姑父姑母撫養(yǎng)成人,因此便隨了姑父姓顧。由于姑父是漢族的文人,在他的熏陶下,顧太清從小就打下了很好的詩詞基礎(chǔ),長大之后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成了一位美貌與才學(xué)兼并的大美女,在江南一代頗有名氣。
一日,貝勒爺奕繪去蘇州玩,機(jī)緣巧合就看到了顧太清,然后就如某些小說中的故事橋段那樣,兩人一見鐘情,男才女貌,最終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不久后,顧太清就跟著奕繪去了京城。
兩人一起幸福的生活了九年,家庭發(fā)生了變故,貝勒王奕繪忽然一病不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撒手人寰了,獨(dú)留顧太清和一雙兒女。顧太清華年喪夫,找來了京城文人墨客的不少憐惜和關(guān)注,很多名士紛紛寫來詩信安慰,可這些都給不了她多大的幫助。那段時間,她一直深居簡出,沉默寡言。
道光十八年,也就是顧太清守寡的第二年,她遇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當(dāng)時杭州有個風(fēng)流文人名叫陳文述,大力提倡閨秀文學(xué),培養(yǎng)了一大批吟詩作對的女弟子。這一年,他不知道腦子里想啥,自己掏錢為埋骨西湖畔的前代名女小青、菊香、云友等人重修了墓園,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他的那些女弟子爭相題詩贊詠,陳文述準(zhǔn)備把這些詩編集起來,刊刻成冊,取名《蘭因集》。
為了抬高《蘭因集》的聲望,他讓自己的兒媳周云林去找其表姐汪允莊,讓她去向大名鼎鼎的閨秀文壇之首顧太清求一首詩,以收入詩集中為詩集增色。為何會找汪允莊呢?因?yàn)樗穷櫶瀹?dāng)姑娘時的閨中密友。
汪允莊來到京城,見到顧太清后將此事一說,誰料顧太清對這類故作風(fēng)雅之事根本就不屑一顧,所以就沒有答應(yīng)。汪允莊最后只好悻悻而歸。
雖說顧太清沒有為《蘭因集》做詩,但《蘭因集》刊行后,陳文述還是特意托人送了兩本給顧太清。顧太清翻看之后很是哭笑不得,因?yàn)槔锩婢购杖怀霈F(xiàn)了自己署名的“春明新詠”詩一首(顧太清又名顧春),她認(rèn)為此事太過荒唐,于是就回贈了陳文述一首詩,將其庸俗鄙劣的神態(tài)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陳文述收到詩之后氣得不行,可又奈何不了人家,但是報(bào)復(fù)的種子卻已在其心中悄悄埋下。
要不說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良藥呢,隨著時間的推移,顧太清漸漸從喪夫的痛楚中走了出來,又開始恢復(fù)了與京城文人雅士的詩詞交往。當(dāng)時與顧太清交往密切的詩友中就有大文豪龔自珍。龔自珍是浙江人,出身書香門第,才華橫溢,他的詩詞靈逸而深峻,深為顧太清欣賞。
龔自珍進(jìn)士及第后授為內(nèi)閣中書后,已升為宗人府主事,這是個閑差,搞得他一身才華無處施展,只好寄情于詩詞之中,因此成了顧太清家中的???。所以,風(fēng)波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還記得之前我們說的陳文述不?后來他也來到了京城,當(dāng)時他也看了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但是他并沒有品出啥意境,不過卻發(fā)現(xiàn)了一些微妙的把柄。
當(dāng)時大家都默認(rèn)詩中的“縞衣人”是顧太清,而顧太清又名“春”,詩言“夢見城西門苑春”,表面上是夢見丁香花,可骨子里誰知不是夢會顧太清呢?恰好龔自珍在寫了這首“已亥雜詩”后不久,又有一闋記夢的“桂殿秋”詞傳世,詞云:
明月外,凈紅塵,蓬萊幽謐四無鄰;九霄一脈銀河水,流過紅墻不見人。
驚覺后,月華濃,天風(fēng)已度五更鐘;此生欲問光明殿,知隔朱扁幾萬重。
“啊哈,這不是月下幽會的寫照嗎?”陳文述像發(fā)現(xiàn)了啥寶貝似的跳了起來。他將憶丁香花的詩和記夢的詞妙巧地聯(lián)系起來,再稍加注釋,就炮制成了龔自珍與顧太清偷情的鐵證。
很快,京城就流傳開了龔自珍與顧太清的緋聞,吃瓜群眾本就對這種花邊新聞非常上心,再加上一些無聊文人的添油加醋,很快就將故事編造得有鼻子有眼,有憑有據(jù)。于是乎,無數(shù)的流言蜚語,指責(zé)叱問向他們襲來,打得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最終,龔自珍被逼得無處安身,只好帶著一車書,郁郁地離開了京城。
這龔自珍一走,似乎傳聞就變得更加實(shí)錘了,顧太清有口難辯,最終被奕繪與妙華夫人所生的兒子載鈞逐出王府,在西城的養(yǎng)馬營租了幾間破房子,安置自己和一雙可憐的兒女。
一場無中生有的“丁香花疑案”,無端地就把顧太清打入了生命的低谷。一次喪夫,一次受冤,她已萬念俱灰,只把希望寄托在一雙兒女身上。漸漸地,她的心在清貧的生活中得到了超脫,能夠安詳?shù)貙Υ磺锌嚯y,無大喜無大悲,只要心定氣閑,繁華和清貧也就沒有了多大的區(qū)別。
而大文豪龔自珍去世時也不過才49歲,著實(shí)令人惋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