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禪詩——悟道偈(一)

                                    空手把鋤頭


--南北朝.善慧大士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著者小傳:善慧大士(489-561),本名傅翕,浙江烏雙林人,世稱善慧大士、雙林大士或傅大士。生當(dāng)南北朝時(shí)齊、梁、陳三朝,神異頗多,極得梁武帝的尊仰。后世禪師們對他極為仰慕,對他的言行多有詩偈贊頌。他可以說是前禪宗時(shí)期妙會禪宗的代表人物。

  詩源出處:摘自《禪詩》三百首高僧篇    編輯:菲洲

                                       千家飯


--南北朝.契此和尚

一缽千家飯, 孤身萬里游。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



著者小傳:契此和尚,南北朝僧人(一說唐末禪僧),即傳說中的“布袋和尚”。《景德錄》載他是明州奉化人,未詳氏族,說他“出語不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見物則乞,或醯醢魚菹才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shí)號長汀布袋師也”。于岳林寺盤石說偈而終:“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白億,時(shí)時(shí)示時(shí)人,時(shí)人自不識?!笔廊朔钇錇閺浝掌兴_化身,造像多以此像大肚笑為準(zhǔn)。

  詩源出處:摘自《禪詩》三百首高僧篇    編輯:菲洲

                                       最后偈


--唐.六祖慧能

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著者小傳:慧能(638—713),我國禪宗第六祖,南宗創(chuàng)始人。俗姓盧,廣州新州(今廣東新興)人。661年在五祖弘忍禪師處頓悟心地,得達(dá)摩秘傳衣缽。其后在曹溪寶林寺廣演“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開創(chuàng)中華大地輝煌燦爛的禪史。卒于開元元年八月三日,壽七十六。元和十年謚敕大鑒禪師。弟子法海記錄其教法成《六祖壇經(jīng)》流傳。

  詩源出處:摘自《禪詩》三百首高僧篇    編輯:菲洲

                                       示法詩


--唐.石頭希遷

從來共往不知名, 任運(yùn)相將只么行。
自古上賢猶不識, 造次凡流豈可明?



著者小傳:石頭希遷(700—790),俗姓陳,武周時(shí)廣東高要人。十二歲時(shí)投奔曹溪,依慧能大師披剃出家,后禮青原行思為師,受其印可。天寶初年,前往湖南南岳南臺寺,結(jié)庵坐禪于寺東石臺上,其間大闡曹溪宗風(fēng),廣開法化,四方學(xué)徒聞名輻湊者眾 有“湖南海眾”之謂。石頭禪法理事并重、頓漸并存,認(rèn)為萬法殊相,名異體一,等無差別;主張觸目見道、即事而真,為當(dāng)時(shí)的馬祖、懷讓等人所推重。德宗貞元年入滅,門人為之建塔于南臺,僖宗敕謚“大際禪師”。因曹洞宗承石頭法脈弘傳,后曹洞宗人都尊石頭為開宗祖師。

                                       插秧詩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著者小傳:契此和尚,南北朝僧人(一說唐末禪僧),即傳說中的“布袋和尚”。《景德錄》載他是明州奉化人,未詳氏族,說他“出語不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見物則乞,或醯醢魚菹才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shí)號長汀布袋師也”。于岳林寺盤石說偈而終:“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白億,時(shí)時(shí)示時(shí)人,時(shí)人自不識。”世人奉其為彌勒菩薩化身,造像多以此像大肚笑為準(zhǔn)。

答[用心時(shí)]


--唐.牛頭法融

恰恰用心時(shí),恰恰無心用。
曲譚名相勞,直說無繁重
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
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



著者小傳:牛頭法融(594-657),唐時(shí)著名禪師,禪宗內(nèi)最早形成的宗派牛頭宗的開山祖師。四祖道信大師的“旁出法系”,一般佛教史都說他是成功地把道家思想和佛教禪宗思想融合的第一人。

莫漫求真佛


---唐.梵志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見。
妙性及靈臺,何曾受薰煉?
心是無心事,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移動,個(gè)中難改變。

                                     照面不用鏡


---唐.梵志

照面不用鏡, 布施不用財(cái)。
端坐念真相,此便是如來。

                                      我不樂生天


---唐.梵志

我不樂生天,亦不愛福田。
饑來即吃飯,睡來即臥瞑。
愚人以為笑,智者謂之然。
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著者小傳:梵志(約590-660),唐著名詩僧,原名梵天,犁陽(今河南浚縣東南)人。其詩明淺易懂,意味雋永,類似佛家五言偈語。詩集已佚失,敦煌殘卷、唐宋詩話中尚存若干詩篇。

                                    千年石上古人蹤


---唐.寒山

千年石上古人蹤,
萬丈巖前一點(diǎn)空。
明月照時(shí)常皎潔,
不老尋討問西東。



著者小傳:寒山,唐貞觀著名高僧,長住天臺山寒巖幽窟中。與拾得、豐干皆隱棲天臺山國清寺,故稱“國清三隱”。寒山好吟詩唱偈,沒有篇句,即題于石間樹上。寒山詩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fēng),通俗易懂,機(jī)趣昂然,多作佛門警世語。全唐詩匯編成《寒山予詩集》一卷,收錄詩歌三百余首。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碧澗泉水清


---唐.寒山

碧澗泉水清,
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
觀空境逾寂。

                                     欲得安身處


---唐.寒山

欲得安身處,寒山可長保。
微風(fēng)吹幽松,近聽聲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讀黃老。
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shí)道。

                                      一住寒山


---唐.寒山

一住寒山萬事休,
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書石壁題詩句,
任運(yùn)還同不系舟。

                                     自樂平生道


---唐.寒山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
野情多放曠,長拌白云閑。
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無去無來


--唐.拾得

無去無來本湛然,
不居內(nèi)外及中間;
一顆水精潔暇翳,
光明透出滿人間。



著者小傳:拾得(生卒年不詳),唐代名詩僧,年輕時(shí)被棄于路旁,為國清寺僧豐干拾歸,養(yǎng)于寺中,故名拾得。與寒山友善,常有往還。其詩現(xiàn)存五十二首,詩風(fēng)與寒山詩相近,多勸喻之作,后人匯編為《拾得詩》一卷。


溈山牯牛


--唐.百丈懷海

放出溈山水牯牛,
無人堅(jiān)執(zhí)繩鼻頭。
綠楊芳草春風(fēng)岸,
高臥橫眠得自由。

聞 鐘


---唐.皎然

古寺寒山上,遠(yuǎn)鐘揚(yáng)好風(fēng)。
聲余月樹動,響盡霜天空。
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



著者小傳:皎然(720-799),唐貞元時(shí)期吳興人,著名詩僧,俗姓謝,謝靈運(yùn)第十代孫,字清晝。少顯異才,廣獵佛典,精通經(jīng)史。與靈澈、陸羽、韋應(yīng)物、周賀等交好。詩歌簡淡質(zhì)樸,意境空靈、清機(jī)逸響。有《皎然集》,并有詩論著作《詩儀》、《詩式》、《評論》等,對詩歌理論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

                                    秋晚宿破山寺


---唐.皎然

秋風(fēng)落葉滿空山,
古寺殘燈石壁間,
昔日經(jīng)行人去盡,
寒云夜夜自飛還。

尋陸鴻漸不遇


-唐.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bào)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賞析: 詩僧踏著一條幽雅僻靜的鄉(xiāng)間曲徑,直通桑麻深處,便見到了城外不遠(yuǎn)的 陸羽新居?!敖N籬邊菊,秋來未著花”,但見籬菊初種,尚未開花,這里環(huán)境極其清雅,自是一片逍遙自在的情趣?!翱坶T無犬吠,欲去問西家”,于是詩僧輕扣其門,卻無應(yīng)門之書童,亦無犬吠之音,來到西邊的鄰居一問,“報(bào)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方才知道,陸羽每日進(jìn)山采茶,總是要等到夕陽西下時(shí)才興盡而歸。此詩字里行間散發(fā)著一種淡淡的禪味,近人俞陛云在《詩境淺說》中指出,皎然此詩之瀟灑出塵,有在章句外者,非務(wù)為高調(diào)也。


靜林精舍


-唐.靈一

靜林溪路遠(yuǎn),蕭帝有遺蹤。
水擊羅浮磬,山鳴于闐鐘。
燈傳三世火,樹老萬株松。
無復(fù)煙霞色,空聞昔臥龍。



著者小傳:靈一(728-762),唐代宗時(shí)著名詩僧,本姓吳,江蘇廣陵(今揚(yáng)州)人。自幼出家,天資聰明,師事律宗,兼長禪趣。學(xué)成后,百業(yè)精進(jìn),從者甚重。貫休贊之“經(jīng)論傳緇侶,文章遍墨卿”。工于詩,《全唐詩》說他“禪誦之暇,輒賦詩歌,與朱放、張維、黃甫曾諸人為塵外友”。其詩氣格醇和,聲律流暢。《全唐詩》收其一卷。



賞析: 本詩氣象渾然天成而又含蓄蘊(yùn)籍。首聯(lián)“靜林溪路遠(yuǎn),蕭帝有遺蹤”,點(diǎn)擊靜林寺的位置,遠(yuǎn)離塵世,是一個(gè)僻靜清幽的地方,此處還是菩薩皇帝梁武帝曾經(jīng)居住的地方?!八畵袅_浮磬,山鳴于闐鐘”,磬和鐘是寺廟用來招集僧眾修行功課的樂器,羅浮磬和于闐鐘說明佛事的莊嚴(yán)、隆重。當(dāng)寺中鐘磬響起時(shí),山水和鳴,聲播遐邇,巍巍壯觀?!盁魝魅阑穑瑯淅先f株松”,佛門中將佛法的傳授稱之為“傳燈”,將過去、現(xiàn)在、未來稱為“三世”,說明佛法的宏傳亙古至斯,綿延不絕。而佛寺中的萬株老松,始終郁郁蔥蔥,譬喻佛法萬古長青,長存于世間?!盁o復(fù)煙霞色,空聞昔臥龍”,“煙霞”暗喻佛門風(fēng)光,云蒸霞蔚。“臥龍”指梁武帝。如今,梁武帝時(shí)佛寺的空前盛況已不復(fù)再來了。

                                   題張僧繇醉僧圖


-唐.懷素

人人送酒不曾沽,
終日松間掛一壺。
草圣欲成狂便發(fā),
真勘畫入醉僧圖。



著者小傳:懷素(725-785),長沙人,著名書法家、僧人。幼時(shí)出家,尤喜草書。家貧無紙,邃廣種芭蕉以其葉練字;磨穿了練字的盤底,禿筆成冢,書藝大進(jìn)。后入京求學(xué),進(jìn)益有加,顏真卿、張渭、戴叔倫、錢起等皆作詩稱其草書。書承 草圣張旭并加以發(fā)展,狂逸放縱,與張旭齊名,有“顛張狂素”之稱。



賞析:懷素性狂,書狂,詩也狂。“人人送酒不曾沽,終日松間掛一壺”,詩之頭兩句勾畫畫中形象:松枝懸酒,興來即飲,至酣方休;醺后作甚?詩僧想象一代草圣在斗酒后,萬種顛狂,走筆如神。“真勘畫入醉僧圖”,這種恣肆不羈的形象,真可以畫一幅惟妙惟肖的醉僧圖!草圣張旭之狂顛一如高適所描摹的“興來書自圣,醉后語尤顛”、“床頭一壺酒,能更幾回眠”。而懷素之顛更上一層樓,如貫休在《觀懷素草書歌》中所描繪的:“張顛顛后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談經(jīng)不說禪,筋力唯于草書妙,癲狂卻恐是神仙?!薄拔铱稚綖槟夂樗?,天為筆兮書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睉阉匾嗫褚嗪?,于世間出其右者不多.

                                   魚鼓頌


-唐.趙州從諗

四大由來造化功,
有聲全貴里頭空。
莫嫌不與凡夫說,
只為宮商調(diào)不同。



著者小傳:趙州從諗(778-897),唐代著名高僧,俗姓郝,幼小于曹州滬通院出家,赴池陽(河南南陽)參南泉普愿禪禪師,言下悟理,便證心法。具戒后遍參善識,后眾請住趙州古觀音院,世故稱趙州禪師。禪師玄言法語遍布天下,以乾寧四年寂,謚號真際大師,世壽一百二十。



賞析:“四大由來造化功”,宇宙萬有皆由四大----地水火風(fēng)因緣和合而成,地是堅(jiān)硬性的,水是潮濕性的,火是溫暖性的,風(fēng)是流動性的。任何事事物物都離不開這四大,緣起則有,緣盡則滅?!坝新暼F里頭空”,老子有云:“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此句顯示隨緣不變意,萬有雖然緣起而變動不居,但其空性始終不變;也正因?yàn)榭招缘拇嬖冢f法才得以建立。“莫嫌不與凡夫說”,這許多道理,未同凡夫解說,只為宮商調(diào)不同“,是因?yàn)橐话闳撕茈y了解緣起性空的真諦。釋迦牟尼佛在金剛座上,菩提樹下證道后,就要入涅槃,為什么要涅槃?因?yàn)榉鹜幼C悟的中道智慧甚深難思----完全超越常人的凡情知見。一般眾生煩惱障、所知障甚重,無法明了佛陀開示的諸法實(shí)相。

                                      懷終南僧


-唐.齊已

擾擾一京塵,何門是了因?
萬重千疊嶂,一去不來人。
鳥道春殘雪,蘿龕晝定身。
寥寥石窗外,天籟動衣巾。



著者小傳:齊已(864-937?)名得生,潭州益陽(今屬湖南人),晚唐著名詩僧。寧《高僧傳》載齊已幼年入大溈山同慶寺出家,師仰山大師慧寂。復(fù)棲衡岳,自號衡岳沙門,龍德元年(921)為高季興迎入江陵龍興寺充任僧正,成為荊南宗教領(lǐng)袖。齊已終生致力詩學(xué)與詩歌創(chuàng)作,今存《風(fēng)騷旨格》一卷與《白蓮集》十卷,詩凡852首。文辭清潤,平淡而意遠(yuǎn),冷峭而旨潔。



賞析:首聯(lián)“擾擾一京塵,何門是了因”。詩僧首先發(fā)出慨嘆:時(shí)世紛紛擾擾,特別是在人際關(guān)系復(fù)雜的京城,哪里能夠了脫生死而解脫自在?“萬重千疊嶂,一去不來人”,“萬重千疊”一方面是寫終南所居的山林,已經(jīng)遠(yuǎn)離塵世,另一方面,詩僧的心也已陶然忘機(jī),遠(yuǎn)隔凡俗。頸聯(lián)“鳥道春殘雪,蘿龕晝定身”,先寫終南雪景:當(dāng)萬物復(fù)蘇的春天來臨,終南山上卻仍是白雪皚皚的清凈無染的世界。詩僧身在夢龕正跏趺而入甚深禪定,無我無人。尾聯(lián)“寥寥石窗外,天籟動衣巾”,筆角斗轉(zhuǎn),由寫詩僧的內(nèi)心而寫到了夢龕外風(fēng)吹衣襟的情境,其中儼然隱藏了慧能大師“風(fēng)動幡動”的公案,運(yùn)用于此,實(shí)則用反襯的手法。詩僧的境界已經(jīng)“心如古井,微瀾不驚”,任而風(fēng)動,任而風(fēng)吹衣巾,而詩僧的心自是如如不動。

                                       片云


-唐.齊已

水底分明天上云,
可憐形影似吾身。
何妨舒作從龍勢,
一雨吹銷萬里塵。



著者小傳:齊已(864-937?)名得生,潭州益陽(今屬湖南人),晚唐著名詩僧。寧《高僧傳》載齊已幼年入大溈山同慶寺出家,師仰山大師慧寂。復(fù)棲衡岳,自號衡岳沙門,龍德元年(921)為高季興迎入江陵龍興寺充任僧正,成為荊南宗教領(lǐng)袖。齊已終生致力詩學(xué)與詩歌創(chuàng)作,今存《風(fēng)騷旨格》一卷與《白蓮集》十卷,詩凡852首。文辭清潤,平淡而意遠(yuǎn),冷峭而旨潔。



賞析:齊已號稱“骨瘦神清風(fēng)一襟”,性格放逸,愛樂山水。這首禪詩清潤平淡復(fù)高遠(yuǎn)冷峭?!八追置魈焐显?,可憐形影似吾身”,水中的云影分明是天上的行云的倒影,那輕盈之態(tài)正如衲子的身心。白云無心而隨運(yùn)于萬物,滋潤大地。詩僧以云為喻,正顯自己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菩薩愿力?!昂畏潦孀鲝凝垊荩挥甏典N萬里塵”,白云自由自在地舒展,亦如真如妙性隨緣于萬物而變化萬千。可是沒有什么能夠妨礙它化作奔騰的蛟龍,撒下智慧的甘露,滌蕩萬里紅塵,洗去眾生的無明塵垢。這首詩用片云為喻,表達(dá)了詩僧悲智雙運(yùn)的心胸和氣概,意蘊(yùn)超凡。時(shí)人徐仲雅在《贈齊已》一詩中贊嘆他:“我唐有僧號齊已,未出家時(shí)宰相器?!?/span>

                                睹木平和尚


---唐.法眼文益

木平山里人,貌古復(fù)言少。
相看陌路同,論心秋月皎。
懷衲線非蠶,助歌聲有鳥。
城闕今日來,一謳曾已曉。
何日出頭時(shí)。



著者小傳:法眼文益(885-958),浙江杭州余杭縣人,俗姓魯,法眼宗開山鼻祖。先參于地藏桂琛禪師座下悟道,嗣其法嗣。后于金陵(今南京)清涼院傳法,教化天下禪僧,宗風(fēng)興盛,后人稱為法眼宗。卒謚大法眼禪師,著有《宗門十規(guī)論》等。



賞析:“木平山里人,貌古復(fù)言少”,木平和尙生在江西袁州(今宜春)與仰山接近。文益用“貌古”和“言少”形容禪師的風(fēng)貌?!跋嗫茨奥吠?,論心秋月皎”,當(dāng)時(shí)南唐中主把木平和尚請入宮中供養(yǎng)。大家在一起時(shí),如同不相識的路人,但論起心地功夫,卻感受到禪師之心皎如明月,不染塵埃,寂靜如如?!皯疡木€非蠶,助歌聲有鳥”,宮廷的生活鐘鼎玉食,鶯歌燕舞。但禪師在花團(tuán)錦簇團(tuán)中,仍將穿著那件沒有一毫絲線的破爛僧袍。“城闕今日來,一謳曾已曉”,貧僧本是山里人,今日有幸得見了皇帝的恩寵,可是這所謂的“恩寵”只不過是“浮漚”罷了,轉(zhuǎn)瞬即逝。人世間的富貴榮華本是幻化無常、轉(zhuǎn)瞬即逝,如浮漚、如陽焰、如水月、如空花。禪師早已看破浮華,自是了無執(zhí)著,安貧樂道。

雪后始諳松桂別


---唐.龜洋慧忠

雪后始諳松桂別,
云收方見河濟(jì)分。
不因世主教還俗,
哪辯雞群與鶴群。
何日出頭時(shí)。



著者小傳:龜洋慧忠(782-865),曹洞宗第三代傳人,得法于曹山弟子草庵義禪師。泉州仙游(今屬福建?。┤恕L莆渥跍绶?,例為白衣。迄宣宗中興,亦只為白衣,過午不食,跡不出山達(dá)三十余年。



賞析:慧忠禪師在唐武宗滅佛時(shí),被迫還俗。這首詩表明了禪師修行不悔的禪心?!把┖笫贾O松桂別,云收方見河濟(jì)分”,嚴(yán)冬降雪,桂葉紛紛凋零,而松樹依然挺拔蒼翠。正所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云霧一收,原本并肩入海的黃河與濟(jì)河也截然可分。“不因世主教還俗,哪辯雞群與鶴群”,不經(jīng)過一番嚴(yán)峻的考驗(yàn),哪里能分辨得出眾多修行者的真?zhèn)文??世人修行者多,而真學(xué)佛者少。朝廷滅佛令一下達(dá),眾多的僧人如樹倒猢猻散,對佛教的信心蕩然無存!而那些偏偏堅(jiān)定的“鶴”卻初衷不改,即使還俗,依然精進(jìn)修持,長養(yǎng)道業(yè)。六祖慧能大師說:“若欲修行,不論在寺?!倍U師行儀雖改,但道心始終不變,正如禪師自己所說:“多年塵事謾騰騰,雖著方袍未是僧。今日修行依善慧,滿頭留發(fā)待燃燈?!?/span>

                                 滔滔不持戒


---唐.仰山慧寂

滔滔不持戒,
兀兀不坐禪。
釅茶三兩碗,
意在镢頭邊。



著者小傳:仰山慧寂(807-883),溈仰宗創(chuàng)始人之一。俗姓葉,原籍韶州懷化(廣東懷集縣),九歲即投廣州和安寺通禪師出家。年至十四,其父母將他攜歸,欲予婚媾,而仰山堅(jiān)意不從,乃斷左手二指,“誓求正法,以答劬勞”,然后再投通禪師披剃,后參溈山禪師大悟。常藉圓相以表法,假身勢而說禪,使得溈仰一宗,別具特色。圓寂于韶州,謚號智通大師。



賞析:《五燈會元》記載,名士陸希聲居士有一天去拜謁慧寂禪師,慧寂出門相迎。兩人剛回到殿門,陸希聲便問:“你這佛殿三門全開,我不知該從何門而入?”此話內(nèi)含禪機(jī),慧寂笑而答道:“從信門入?!标懴B曈謫枺骸澳F(xiàn)在還持戒嗎?”“不持戒?!薄斑€坐禪嗎?”“不坐禪?!被奂诺幕卮鹱岅懴B暶恢^腦,露出一臉的疑惑?;奂哦U師隨即說道:“老僧有一偈,你仔細(xì)聽好了。滔滔不持戒.......” 禪師修證重在超越是非、善惡之相,行住坐臥皆與佛和,皆與道和。雖不持戒而身口意自然清凈,雖不坐禪而時(shí)時(shí)遠(yuǎn)離妄念。若心念滔滔,不斷塵念,則持戒猶不持戒,反之,則不持戒猶持戒。六祖慧能指出,何名坐禪?心念不起,名為坐,內(nèi)見自性不動,名為禪。禪師不是反對或輕視持戒、坐禪,而是強(qiáng)調(diào)心無所住之意,一般人據(jù)此認(rèn)為禪宗不持戒,不坐禪是一個(gè)誤解。“釅茶三兩碗”,代指日常生活,“意在镢頭邊”,謂日常生活皆是真如道妙,譬喻法法圓融之意。

                               來時(shí)無跡去無蹤


---唐.鳥巢禪師

來時(shí)無跡去無蹤,
去懷來時(shí)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夢中。



著者小傳:鳥巢禪師,唐時(shí)著名僧人,行為怪異,棲止樹上,與鵲為鄰,故世稱鳥巢禪師,與白居易多有交往。



賞析:“來時(shí)無跡去無蹤”,人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赤裸裸而生,兩手一撒而去?!叭ヅc來時(shí)事一同”,常人觀念上總是生乃可喜,死亦可悲,而在悟道的人看來,幻生幻死,生就是死,有生必有死,何必到死的時(shí)候才悲哀呢?人生如浮泡、如陽焰、如夢幻,畢竟終歸于一掊黃地,生與死都是一樣的。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佛典中,常以“夢”與“幻”比喻一切法非實(shí)有,如《金剛經(jīng)》:“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薄度肜阗そ?jīng)》:“諸風(fēng)夫癡心執(zhí)著,墮于邪見,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虛妄見故。(中略)是故我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夢,無有實(shí)體?!备∩菈簦磺蟹ň壢鐗艋貌徽?,何必堅(jiān)固執(zhí)著,圖添煩惱呢?

                             東林寺酬謝韋丹刺史


---唐.靈澈

年老心閑無外事,
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盡道休官好,
林下何曾見一人。




著者小傳:靈澈(746-816),唐詩僧,字源澄,俗姓湯,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自幼出家,后至吳興(今浙江西北與江蘇宜興境內(nèi))與皎然僧云游。詩名日盛,為白居易、劉禹錫推崇。劉禹錫稱他“以文章接才子,以禪理悅高人,風(fēng)儀甚雅,談笑多味?!薄度圃姟反嬖?6首。



賞析:靈澈在廬山東林寺時(shí),與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丹為忘形之交,經(jīng)常寫詩唱和。韋丹曾寄一詩,表達(dá)了歸隱山林之意,靈澈就寫了這首詩回贈他。 詩的開頭先說了自己年老心閑,沒有身外事來打擾;對生活的要求也非常簡單,有麻布衣服和蒲草墊子即可容身;與世無所爭,于人無所求,超脫于俗事之外,清閑寧靜。這種境界看似平常,實(shí)際很難達(dá)到。世上有許多人或?yàn)樽约籂幟鹄?,或甘為兒孫作馬牛,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白頭能有幾人閑”?只有真正的修行人,才能作到“心閑無外事”。 后兩句轉(zhuǎn)到韋刺史的詩,就他歸隱的話頭表示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空說者多,實(shí)行者寡。官場上的人,本來迷戀權(quán)位,利欲熏心,可在公開場合,又故作清高,動輒聲言要?dú)w隱山林,抱甕灌園,卻沒有幾個(gè)人把這話當(dāng)真。僧人慨嘆:你們見面都說休官歸隱好,可山林中怎么見不到一個(gè)人影呢?

                                      凌雪臘梅


---唐.黃檗希運(yùn)

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抱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著者小傳:黃檗希運(yùn)(?----約859),唐朝福州人氏。品性端凝,學(xué)貫內(nèi)外。參百丈懷海禪師,得其旨。后于洪州高安縣鷲峰山建寺,并改其山名為黃檗山,四方學(xué)僧云集而來。法嗣有十?dāng)?shù)人,而以義玄最為特出。希運(yùn)繼承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說,反對以“見聞覺知為心”,將洪州宗喝、捶、踏兼行的禪風(fēng)發(fā)揚(yáng)光大。宗風(fēng)“孤行峻道”,深深影響后來臨濟(jì)宗的傳法風(fēng)格。著作有《語錄》、《黃檗心要》等。



賞析:這是黃檗希運(yùn)禪師傳頌千古的一首好詩。意思是說人生要超然于六塵的羈絆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紅塵雖然使我們迷轉(zhuǎn),如果能夠掌穩(wěn)繩頭船槳,做一個(gè)好舵手,必能沖破無明大海的浮巖暗礁,安然渡至涅槃的津頭。沒有黑暗的恐懼,哪里有光明的喜悅?沒有苦難的磨煉,哪里有成功的甘美?離開生死沒有永恒的涅槃可證,逃避煩惱沒有清凈的菩提可得。平原上可以成熟一切萬物,卻長不了清凈的蓮花,惟有污泥中的白蓮才更馨香;溫暖的春天百花齊放,但是卻開不出冷艷的梅花,惟有冰雪中的紅梅才更淡雅!松柏后凋于幾寒,臘梅獨(dú)綻于霜雪,火中長紅蓮,泥里存菩提,成功立業(yè),乃至成佛作祖,不都需要一番水沁火煎,霜打雪凌,才能傲嘨于三千嗎?“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修行如啞巴喉中含熱丸,如懸空攀附樹枝,在絕處死地,回身之境豁然呈現(xiàn)。如是!如是!

                                  贈 僧


---唐.法眼文益

山水君居好,
城隍我今淪。
靜聞鐘鼓響,
閑對白云村。




著者小傳:法眼文益(885-958),浙江杭州余杭縣人,俗姓魯,法眼宗開山鼻祖。先參于地藏桂琛禪師座下悟道,嗣其法嗣。后于金陵(今南京)清涼院傳法,教化天下禪僧,宗風(fēng)興盛,后人稱為法眼宗。卒謚大法眼禪師,著有《宗門十規(guī)論》等。



賞析:“山水君居好,城隍我今淪”,山水清凈處,是出家人修行的好地方。文益禪師叮囑大家,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要好好修行!不要像我,淪落到市井內(nèi)給人當(dāng)作“城隍”一樣供奉。修行人不到一定的境界,是不敢“游戲人間”的。當(dāng)年船子和尚告誡夾山,“不住城隍聚落”。因功夫未到精純處,貿(mào)入紅塵反有墮落的危險(xiǎn)。但文益禪師卻已經(jīng)出入自在,不涉迷悟了,且看下兩句“靜聞鐘鼓響,閑對白云村”,全然一派“人境兩不奪”的最高境。鐘鼓響是靜,不響亦是靜,無處不靜;白云是閑,烏云亦是閑,無云不閑。在此大道任西而東的絕同世界,鐘鼓白云、山水花鳥無不顯露著真如妙心。文益指出:“離聲色,著聲色;離名字,著名字?!比粢_(dá)本心源,并不是在聲色形相之外追求禪悟;如果想擺脫聲色形相,別求真實(shí),反而是執(zhí)著聲色形相,乖離道體了。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法身,因此不必舍棄“聲色名字”,而別求真如佛性。所謂“森羅萬象,是善財(cái)之宗師;業(yè)惑塵老,乃普賢之境界”。日用是道,色即是心,山河大地是真善知識,時(shí)常說法度人。正是“欲識曹溪旨,云飛前面山。分明真實(shí)個(gè),不用別追”。

                                  竹竿偈


---唐.長源程序景岑

百尺竿頭不動人,
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須進(jìn)步,
十方世界是全身。




著者小傳:長沙景岑(生卒年不詳),晚唐五代時(shí)禪僧,湖南長沙人,法號招賢,得法于南泉普愿禪師,初住長沙鹿苑,大宣教化,世人稱為“長沙和尚”。機(jī)鋒峻峭,應(yīng)對禪師時(shí)喜作大蟲(老虎)撲噬之狀,故號岑大蟲。



賞析:這是一首在禪門中流傳甚廣的名偈?!鞍俪吒皖^不動人”,修行已經(jīng)到達(dá)百尺竿頭而“如如不動”,這是境界極高的表現(xiàn)。然而這是否就是絕頂之境呢?是否到了此時(shí)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呢?“雖然得入未為真”,即便如此,卻仍然尚未到達(dá)無上的一真實(shí)界,不能完全契入諸佛智慧覺海而成無上士。何謂無上士?《涅槃經(jīng)》曰:“有所斷者名有上士,無所斷者名為無上士?!睙o上士即超越常無常、樂無樂、我無我、凈無凈之諸佛不二境界。百尺竿頭的頂端,仍是有道可求,有法可得,故并未究竟。禪師鼓勵諸學(xué)者應(yīng)繼續(xù)向上,不可得少為足?!鞍俪吒皖^須進(jìn)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至此方乃親證如來涅槃至境,所謂“身世俱殞兮究竟歸元,人法雙忘兮徹底了當(dāng)”?!鞍俪吒皖^向上”則海闊天空,云開月亮,涅槃生死同一如,煩惱菩提無二相,十方世界即是吾身,吾身即是十方世界。


過水睹影


――唐.洞山良價(jià)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dú)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yīng)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




著者小傳:洞山良價(jià)(807-869),唐代越州會稽人。幼時(shí)依止五泄山靈默禪師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遍參南泉、溈山等大德,最后歸心云巖曇晟,并見道開悟;后建立江西洞山道場,倡“五位君臣”之說,其弟子云居道膺、龍牙居遁等二十余人,皆為日后的佛門龍象。而親承法脈的曹山本,與洞山良價(jià)合稱為曹洞宗,和溈仰宗及臨濟(jì)宗成為當(dāng)時(shí)法門最隆盛的宗派。咸通十年示寂,敕謚“悟本禪師”。著作有《寶境三昧歌》、《玄中銘》、《洞山語錄》。



賞析:據(jù)載良價(jià)苦參無情說法而不得玄旨,遂訪云巖禪師問道:“無情說法有什么經(jīng)典依據(jù)呢?”“你讀誦過《阿彌陀經(jīng)》嗎?經(jīng)上不是說水鳥樹林,晝夜六時(shí)都能念佛念法念僧,這不正是無情說法嗎?”這時(shí)良價(jià)終于幡然醒悟,說了一偈道:“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shí)方得知?!?禪,不在心外。心外求法,如緣木求魚,騎牛見牛,離開佛性愈來愈遠(yuǎn)。眾生往往要迂回繞了一大段冤枉路,才肯相信無價(jià)摩尼本在身內(nèi)。禪的開悟,離語言對待,超思慮分別。聽聞無情說法,是不能用妄想造作的耳根、耳識的,惟有如觀音大士一般的無礙心眼照見世間萬象。而有了禪悟的慧眼來觀照世間,則每一條江渠的粼粼波光,無非為圓滿佛性的流露,所謂“我今獨(dú)自往,處處得逢渠”。真如法身遍一切處,任向西東,故“渠今正是我”。而大道絕同,離一切相,超然獨(dú)往,故“我今不是渠”。若會得此,則當(dāng)下契如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禪詩(十一)
禪詩三百首(宋一)
歷代禪詩集錦【3】
禪門開悟詩二百首 杜松柏 著
豐干禪師兩首禪詩
[禪詩]破山《自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