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一個是滿清時期的朝中重臣,一個則是日本的內(nèi)閣總理大臣,也許很多人不理解,這樣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人怎么會有關聯(lián)呢?其實李鴻章和伊藤博文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私人交情,只不過后來甲午中日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兩人的關系在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徹底的破裂了。那么伊藤博文痛哭李鴻章又是怎么回事?兩人是如何成為知交好友的?
第一次見面英雄惜英雄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初相識的時候,李鴻章還是北洋洋務大臣兼直隸總督,而伊藤博文則是日本的參政兼宮內(nèi)卿。那一年李鴻章已經(jīng)62歲,比44歲的伊藤博文整整大了18歲,兩人的認識也算的上是忘年之交了。
1885年日本派伊藤博文出使中國,伊藤博文特意用中文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與李鴻章見上一面。于是李鴻章很愉快的答應了和伊藤博文的會談,這也是兩個人第一次見面。
伊藤博文
在這一次的見面中,伊藤博文跟李鴻章交流了自己對于改革內(nèi)政的一些心得,伊藤博文在政治上的見識與才能讓李鴻章刮目相看,當時李鴻章還專門向北洋政府的總理衙門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的名字就叫做《密陳伊藤有治國之才》,報告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伊藤博文在治國富民強兵上面的方向與見解,結果事實證明了李鴻章確實有先見之明。
李鴻章
回國后的伊藤博文就開始著手制定新的憲法,憲法的制定也標志著當時的明治維新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十年書信知己一朝友盡
自從第一次會晤之后,李鴻章與伊藤博文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根據(jù)資料考證,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李鴻章先后與伊藤博文有過21次的書信往來,他們雖然各為其政,但是兩人卻在書信中互相傾訴在政治外交上面的心得,頗有知己之交的味道。
只不過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的友誼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之后,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徹底決裂。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伊藤博文作為日本政府的全權代表,與清政府的全權代表大臣李鴻章在1895年的時候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伊藤博文曾經(jīng)跟李鴻章說了一番頗有深意的話,他說十年前的中堂大人是何等的威風,一言不合就要開戰(zhàn),可是如今真的打了,結果又怎樣呢?
伊藤博文表示自己曾經(jīng)也勸過李鴻章要改革內(nèi)政,否則日本必將后來者居上,如今的這番光景,也算是應驗了他當初的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