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白術(shù)散,可治這5種病
參苓白術(shù)散腎病、結(jié)核病、潰瘍病、肝炎等病,經(jīng)治療病已大安,唯食欲欠佳,神疲體倦,常以參苓白術(shù)散益氣健脾,培補后天之本,可使體質(zhì)盡快恢復(fù),促使該病早日痊愈。
老藥新用7 > 參苓白術(shù)丸 歷代白術(shù)散參苓白術(shù)丸,主治補肝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癥。是一種價格便宜的常用中成藥。經(jīng)臨床發(fā)現(xiàn)還可治療下列疾病。
1.用于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yīng)。癌癥病人在接受放療化療時,同時用參苓白術(shù)丸每次6克,一日2~3次,堅持服藥3~6個月,可以減輕其口淡乏味,惡心嘔吐,脘腹脹痛,厭惡油膩等腸胃道毒副反應(yīng),幫助其順利地完成放療化療的治療。
2.慢性肝炎、肝硬化。口服參苓白術(shù)丸,每次6克,一日2~3次。堅持服用3~6月,可解除肝內(nèi)毒素,促進肝細(xì)胞的再生和恢復(fù),輔助治療肝炎、肝硬化,使其病情盡早消除和痊愈。
3.用于慢性結(jié)腸炎。用參苓白術(shù)丸,每次6克,一日2~3次,一個月為1 個療程。該藥能健脾順氣,利濕止瀉,使慢性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癥狀逐漸消失,屬脾虛引起者,療效較佳。
4.用于美容保健。用參苓白術(shù)丸,每次6克,一日2~3次堅持服用,可使膚色潤澤,使黃褐斑、青春痘減少或消失,還可治療脂溢性脫發(fā),以及分解色斑,減少皺紋,防治皮膚病變,如皮炎、濕疹等。
參苓白術(shù)丸 - 處方
【組成】人參100g,茯苓100g,白術(shù)(炒)100g,山藥100g,白扁豆(炒)75g,蓮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甘草100g。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即得。
【功效】補脾胃,益肺氣。
【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性狀】為黃色至灰黃色的粉末;氣香,味甜。
①主要用于治療慢性泄瀉,慢性結(jié)腸炎,慢性肝炎,慢性腎炎,慢性鼻竇炎,緩解期肺心病,放射病等。
?、诔S糜诼晕改c炎、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以及婦女帶下病等屬脾虛濕盛者。
?、垡嘀涡浩?,面色萎黃,形容憔悴,毛發(fā)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飲食,睡臥不寧。
【用法用量】
①散劑:每次6-9g,日2-3次口服。丸劑:每次6g,日2次口服。片劑:每次6-12片,日2次口服??诜海好看?0ml,日2-3次口服,或遵醫(yī)囑。
?、谧鳒珓?,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坌毫繗q數(shù)加減服之。
【附注】
?、僦嗅t(yī)辨證屬脾虛濕盛證。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泄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谖麽t(yī)診為消化不良、慢性胃腸炎、附件炎、氣管炎等而見有上述證候者,
均可以此方治療。
【注意事項】
1.泄瀉兼有大便不通暢,肛門有下墜感者忌服。
2.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制劑。
3.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
4.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
5.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嚴(yán)重患者及孕婦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6.本品宜飯前服用或進食同時服。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8.服藥二周后癥狀未改善,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9.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10.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1.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12.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禁忌】本方稍偏溫燥,陰虛火旺者慎用;高血壓及感冒熱癥者忌用;孕婦忌用。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歌訣
?。ㄒ唬?參苓白術(shù)四君底,山藥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蓮子肉,脾虛濕盛此方理
?。ǘ?參苓白術(shù)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diào)服益脾神
(三) 參苓白術(shù)薏砂仁,甘桔淮山扁豆陳;再加蓮子棗湯送,脾虛濕盛此方珍
【臨床應(yīng)用】
慢性結(jié)腸炎:用本方每日2次,每次9g,早晚飯后溫開水送服,30日為1療程。治療慢性結(jié)腸炎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58歲,平均42.8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40年,平均12.4年。大便每日1次4例,2次14例,3-4次9例,5-6次2例,7-9次1例。大便成形帶粘液1例;糊狀或溏薄25例,伴粘液19例,伴膿血1例;腹痛22例,腹脹22例,腸鳴26例,里急后重感21例。結(jié)果:治療1療程后,3例顯效,19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3.33%。
【藥理作用】主要有調(diào)節(jié)胃腸運動,改善代謝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1.調(diào)節(jié)胃腸運動:本方煎劑小劑量對腸管有興奮作用,能解除腎上腺素對腸管的部分抑制;大劑量則抑制腸管的收縮,并能拮抗氯化鋇和毛果蕓香堿引起的腸管收縮,能增強腸管對水和氯離子的吸收。
2.改善代謝:該方治療脾氣虛之腸?。晕秆住⒙越Y(jié)腸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治療前,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顯低于正常值,治療后明顯升高,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變學(xué)的指標(biāo)。
【貯藏】密閉,防潮。
【來源】《中國藥典》(2000年版)[1]
參苓白術(shù)散-臨床新用
【關(guān)鍵詞】 參苓白術(shù)散 手足掌發(fā)黃證 繼發(fā)性肌無力
參苓白術(shù)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桔梗、蓮米、薏苡仁、淮山藥、扁豆、甘草組成。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主治: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泄瀉,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脾虛夾濕之證。筆者臨床應(yīng)用此方化裁,人參改用黨參,變散為湯,治療多種內(nèi)科病證,屢獲滿意療效。
【臨床醫(yī)案】
手足掌發(fā)黃 患者,女,34歲。2004年10月5日初診。患者1個月前開始手足掌發(fā)黃,而且逐漸加深。曾多處診治,不知何病,肝功能及各項生化檢驗指標(biāo)正常。觀其手足掌黃如橘色,面色萎黃,目無黃染。飲食稍減,舌質(zhì)苔白膩,脈緩弱。詳問病史,自訴甘橘上市以來,每日吃1kg,約1個月后出現(xiàn)上述病狀。屬于過食濕性果物,聚濕傷脾所致。以參苓白術(shù)散方加味。藥用:黃芪20g,黨參20g,白術(shù)15g,白茯苓20g,淮山藥15g,白扁豆15g,桔梗15g,蓮子15g,砂仁9g,苡米20g,茵陳20g,車前子15g,甘草6g。5劑,每日1劑,煎服2次。10月11日二診時,手足掌黃色轉(zhuǎn)淡,守方繼進10劑,手足掌轉(zhuǎn)為紅潤。
按:橘,果于夏,熟于秋,又多水汁,屬濕性果物。
【各家論述】
本方證是由脾虛濕盛所致。
脾胃虛弱,納運乏力,故飲食不化;
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見腸鳴泄瀉;
濕滯中焦,氣機被阻,而見胸脘痞悶;
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不足;
肢體肌膚失于濡養(yǎng),故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
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皆為脾虛濕盛之象。
治宜補益脾胃,兼以滲濕止瀉。
方中人參、白術(shù)、茯苓益氣健脾滲濕為君。配伍山藥、蓮子肉助君藥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術(shù)、茯苓以健脾滲濕,均為臣藥。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氣化滯,是為佐藥。桔梗宣肺利氣,通調(diào)水道,又能載藥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調(diào)和諸藥,共為佐使。綜觀全方,補中氣,滲濕濁,行氣滯,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去,則諸癥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chǔ)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兩方均有益氣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湯以補氣為主,為治脾胃氣虛的基礎(chǔ)方;參苓白術(shù)散兼有滲濕行氣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療脾虛濕盛證及體現(xiàn)“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劑。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2-《局方》卷三 紹興續(xù)添方
【別名】白術(shù)調(diào)元散、參術(shù)飲、白術(shù)散
【來源】《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組成】蓮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縮砂仁1斤,桔梗(炒令深黃色)1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白茯苓2斤,人參(去蘆)2斤,甘草(炒)2斤,白術(shù)2斤,山藥2斤。
【功效】健脾益氣,和胃滲濕。
【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吐或瀉,胸脘悶脹,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質(zhì)淡紅,脈細(xì)緩或虛緩。
【方歌】參苓白術(shù)四君底,山藥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蓮子肉,脾虛濕盛此方理。
【制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每服2錢,棗湯調(diào)下。
【各家論述】
1.《醫(yī)方考》:脾胃喜甘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是方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術(shù)、茯苓、山藥、蓮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于地道矣。
2.《馮氏錦囊·雜癥》: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東垣曰:脾胃虛則百病生,調(diào)理中州,其首務(wù)也。脾悅甘,故用人參、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術(shù)、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蓮肉益心;土惡水,故用山藥治腎;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氣于地道,而無否塞之憂也。
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中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補氣健脾,山藥、扁豆、蓮肉補脾滲濕;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氣,用以載藥上行。諸藥合用,共成健脾益氣,和胃滲濕之功。
【附注】白術(shù)調(diào)元散(《痘疹全集》卷十三)、參術(shù)飲(《張氏醫(yī)通》卷十六)、白術(shù)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本方改為丸劑,名“參苓白術(shù)丸”(見《醫(yī)林繩墨大全》;改為膏劑,名“參苓白術(shù)膏”(見《雜病源流犀燭》)。
【藥理作用】對消化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中成藥研究》(1982;8:25):參苓白術(shù)散水煎液小劑量對腸管蠕動有興奮作用,大劑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腸管的痙攣,并能增加腸管對水和氯離子的吸收。解痙作用的機理初步看來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另一方面亦有拮抗擬膽堿藥的作用。
【現(xiàn)代應(yīng)用】現(xiàn)用于慢性胃腸炎、糖尿病、貧血、小兒消化不良、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慢性肝炎,慢性腎炎、蛋白尿久不轉(zhuǎn)陰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證屬脾胃氣虛挾濕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結(jié)核等脾虛痰多者。
參苓白術(shù)散- 方劑3-《醫(yī)方集解》補養(yǎng)之劑
【方名】參苓白術(shù)散( 補脾)
【 主治】治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吐或瀉。
土為萬物之母,脾土受傷,則失其健運之職,故飲食不消,兼寒則嘔吐,兼濕則濡泄也。飲食既少,眾臟無以稟氣,則虛羸日盛,諸病叢生矣。
【 組成】人參、白術(shù) 土炒。茯苓、甘草 炙。山藥 炒。扁豆 炒。薏仁 炒。蓮肉 炒去心。陳皮、砂仁、桔梗。
【用法】為末,每三錢,棗湯或米飲調(diào)服。
【方論】《醫(yī)方集解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治脾胃者,補其虛、除其濕、行其滯、調(diào)其氣而已。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山藥、薏仁、扁豆、蓮肉,皆補脾之藥也。然茯苓、山藥、薏仁,理脾而兼能滲濕。砂仁、陳皮,調(diào)氣行滯之品也,然合參術(shù)苓草,暖胃而又能補中。陳皮、砂仁,入補藥則補。桔??喔嗜敕?,能載諸藥上浮,又能通天氣於地道。肺和則天氣下降。使氣得升降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藥之上僭也。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4-《回春》卷三
【來源】《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白術(shù)(去蘆)、茯苓(去皮)、山藥(炒)、砂仁(研)、藿香、陳皮、干姜(炒)、蓮肉(去心皮)、訶子(煨)、肉蔻(煨、去油)、甘草(炙)各等分。
【加減】嘔噦惡心,加半夏、烏梅;元氣虛脫,昏倦,加黃耆、升麻少許,去砂仁、藿香;飽悶,加厚樸,去肉蔻、訶子;小水短澀,加木通、車前,去干姜;瀉甚不止,加炒蒼術(shù)、烏梅、熟附子少許。
【主治】氣虛泄瀉。
【制法】上銼1劑。
【用法】加生姜1片,燈心1團,水煎服。
【附注】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內(nèi)景篇》引作“參苓蓮術(shù)散”。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5-《片玉痘疹》卷五
【來源】《片玉痘疹》卷五。
【組成】人參、白術(shù)(去油炒)、白茯苓、粉草、山楂肉、陳皮、桔梗、木香、枳殼(炒)。
【主治】痘瘡,脾胃氣弱不能消食。
【用法】上用水一盞,砂仁1個(捶碎),為引,煎服,不拘時候。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6-《嬰童百問》卷二
【別名】和中散
【來源】《嬰童百問》卷二。
【組成】扁豆(炒)2錢,人參2錢,茯苓2錢,白術(shù)(土炒)2錢,甘草(炙)2錢,山藥2錢,米仁1錢,砂仁1錢,蓮肉1錢,桔梗1錢,天麻5分,藿香5分。
【功效】急驚下后和氣助胃。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服2錢,棗湯送下。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7《鎬京直指》
【來源】《鎬京直指》。
【組成】東洋參2錢(米炒),白茯苓3錢,煨肉果1錢5分,炒薏苡5錢,炒車前3錢,仙居術(shù)2錢(炒),淮山藥3錢,冬瓜子3錢,桔梗1錢,炒谷芽5錢。
【主治】久瀉傷脾胃,氣虛脈弱,飲食不化。
【制法】上為末服。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8-《己任編》卷三
【來源】《己任編》卷三
【組成】人參、茯苓、白術(shù)、米仁、山藥、扁豆、芡實、砂仁、桔梗、川連、甘草(一方有葛根)。
【主治】小兒疳癥,頭大肚大,筋青,四肢獨細(xì)。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9《種痘新書》卷四。
【來源】《種痘新書》卷四。
【組成】白術(shù)1錢,人參5分,茯苓5分,苡仁5分,蓮子5分,山楂5分,神曲5分,肉蔻(去油)4分,訶子(煨,用肉)4分,陳皮4分,白芍5分,木香2分,炙草2分。
【功效】健脾去積。
【主治】痘瘡虛泄。小便清利,其糞或白或黑,或飲食不化,其氣腥,其泄則滑溜自下而無聲者。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10-《幼科指南》卷下
【來源】《幼科指南》卷下。
【組成】人參1錢半,白術(shù)1錢半,白扁豆(姜汁炒)1錢半,白茯苓1錢半,山藥1錢半,甘草1錢,桔梗1錢,苡米1錢,蓮肉(去心)1錢,川芎1錢,當(dāng)歸1錢。
【主治】小兒脾胃久虛,不能轉(zhuǎn)運,無以榮其氣,或胎中受毒,臟腑蓄水,以致手足極細(xì),項小骨高,尻削體瘦,肚大臍實,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名曰哺露。
【制法】上為細(xì)末,神曲糊為丸。
【用法】 米飲送下。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11-《古今醫(yī)鑒》
【來源】《古今醫(yī)鑒》
【組成】人參15g,白茯苓15g,白術(shù)15g,炙甘草9g,山藥15g,蓮子9g,桔梗6g,扁豆12g,薏仁9g,砂仁6g,陳皮9g。
【功效】益氣健脾,和胃滲濕,保肺(培土生金)。
【辨證要點】面色瞇白或萎黃,飲食不化,腹脹便搪,倦怠乏力,舌淡苔白略膩,脈虛緩。
【注意】本方是治脾胃氣虛的基本方。重點在滲濕患者以長期脾胃氣虛挾濕為特點,適合大多數(shù)氣血不足有飲食不佳、腹脹但癥狀并不分明的亞健康人群,尤以中年婦女多見。并本方用藥平和,辨證正確,可考慮長期做丸、散劑用。
【方論】本方證為脾虛夾濕所致。方中以人參、白術(shù)、扶荃益氣健脾滲濕,為君。配伍山藥、蓮子肉助人參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白扁豆、薏苡仁助白術(shù)、茯苓以健脾滲濕,均為臣藥。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桔梗宣肺利氣,以通調(diào)水道,又載藥上行,以益肺氣。炒甘草健脾和中,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適用,補其中氣,滲其濕濁,行其氣滯,恢復(fù)脾胃受納與健運之職,則諸癥自除。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12-《馮氏錦囊·痘疹》
【來源】《馮氏錦囊·痘疹》卷十四。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炙草、干葛、木香、藿香、麥冬。
【主治】痘已靨未靨,身熱不退,煩渴不止。
【附注】《種痘新書》有炙耆。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13《誠書》卷八
【來源】《誠書》卷八。
【組成】人參、白術(shù)(炒)、茯苓、甘草、陳皮、厚樸、肉桂、澤瀉、訶子肉、扁豆(炒)、肉豆蔻(面裹煨)。
【主治】小兒驚風(fēng)。久吐、久瀉、久痢、久熱之后,目陷無神,唇燥煩渴,厥,掌中熱。
【制法】上為末。
【用法】米湯調(diào)服。
參苓白術(shù)散-方劑14《醫(yī)學(xué)心悟》卷六
【來源】《醫(yī)學(xué)心悟》卷六。
【組成】人參1兩,茯苓(蒸)2兩,山藥(炒)2錢,苡仁(炒)2錢,扁豆(炒)2錢,蓮肉(去心,炒)2錢,砂仁1兩,神曲(炒黑)5錢,甘草(炒)5錢,白術(shù)4兩(陳土炒),陳皮1兩(微炒)。
【功效】健脾養(yǎng)胃。
【主治】癰疽脾虛者。
【制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每用3錢,開水送下。
唯一主打祛濕的方子,從根上斷絕濕氣,不傷陽氣不傷脾胃,好多人受益
你不在祛濕,就在祛濕的路上。小伙伴們是不是有這樣的感受,當(dāng)你去看中醫(yī)的時候伸出舌頭,大夫十有八九會對你說,你的濕氣很重哦。十多前年我們還不知道濕氣為何物呢,那時候減肥才剛剛興起,如肥大軍依然龐大,而祛濕的隊伍卻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其氣勢規(guī)模已然把減肥甩出了好幾條街。
濕邪的頑固程度中醫(yī)有一句叫做“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這個濕邪就是中醫(yī)常常說的六邪中的一種,六邪是什么?就是風(fēng)寒暑濕燥火。
這個濕邪是最厲害的一種,它厲害就厲害在它不張揚,它是悄悄地慢慢地入侵你的身體,你渾然不知,等你發(fā)現(xiàn)了就已經(jīng)晚了。它已經(jīng)攻克了你的脾胃,占據(jù)了你的五臟六腑,彌漫在你身體的每一條經(jīng)絡(luò),每一個穴位。而且濕邪從來不孤軍戰(zhàn)斗,它會請來爪牙助紂為虐,它與風(fēng)邪結(jié)合就是風(fēng)濕,與寒邪結(jié)合就是寒濕,與火邪結(jié)合就是濕熱。
文小叔從頭到腳幫小伙伴們捋一捋,濕氣重會有哪些表現(xiàn)。
從頭到腳,先說頭。濕氣重的人頭發(fā)經(jīng)常是油膩膩的,像打了摩絲一樣,幾天不洗可以捋成一團。慢慢的頭發(fā)就會掉,就像一塊地,肥料多了莊稼被熏死了,這就是所謂的脂溢性脫發(fā)。除了頭發(fā)油,頭還很重,如一塊濕布包裹住了頭一樣,蒙蒙的,早上起不來,時刻都想睡覺,嚴(yán)重者走路都會睡著。
濕氣重的人人家出的是汗,你出的是油,一天到晚臉上油光可鑒,用紙一擦可以炒好幾盤小菜哦。很多小伙伴為此煩惱不已,都不敢出門。臉上會長很多痘痘,這種痘痘的顏色比較暗沉,特別不容易消除。如果上火長痘痘一天就會自動消失。
再看舌頭,伸出來水滑水滑的,舌苔厚厚的,舌頭又胖又大,被濕氣泡的嘛,邊緣還有齒痕。濕氣重的人早上起來刷牙會惡心,一天到晚總覺得嗓子有什么東西堵著,咽不下去吐不出來,這是痰。
濕氣重的人胃口不好,吃啥都不香,人家在狼吞虎咽,他在一粒一粒地夾著米飯,慢吞吞地放進嘴里。吃一點生冷寒涼的水果就堵在那,下不去。為什么?因為濕氣困脾,濕氣把脾胃困住了。
濕氣重的人會有口臭,確切的說是胃臭,是胃腸里的食物一直消化不了,堆在那里發(fā)酵,這個腐敗的濁氣往上走自然就臭了嘛。所以調(diào)理口臭重點在調(diào)理脾胃。
濕氣重的人不僅口臭,全身的體味都非常重。
濕氣重的人二便不爽。夏天的時候腹瀉,一天要跑好幾次廁所,即使不腹瀉,拉出來的大便特別黏膩,臭氣熏天的,馬桶怎么沖也沖不干凈,必須借助馬桶刷和潔廁靈。小便渾濁,尿色發(fā)黃,要么小便頻繁,尤其是起夜,一晚要好幾次。還有的人會陰囊潮濕或者陰囊墜脹。
濕氣重的人膝蓋會痛,雙腿乏力,他們的原則是,能夠躺著絕不坐著,能夠坐著絕不站著。濕氣重的人會有腳氣,腳汗特別多,襪子一脫一屋子人都受不了那個味。有的還會痛風(fēng),就是腳趾頭里面像電鉆一樣鉆著痛。這些都是濕熱下注所致。
濕氣重的人老有吐不完的痰,早上起來刷牙惡心嘔吐,但又吐不出什么。濕氣重的人還會有眼袋,身體容易浮腫,用手按一下,根本起不來。
濕氣重的人會得各種皮膚病,濕疹、蕁麻疹、帶狀皰疹,腳氣,男人陰囊瘙癢,女人陰癢,白帶異常等等。
以上就是文小叔總結(jié)的各種各樣的濕氣的表現(xiàn),小伙伴們可以對照自己的身體,如果有好幾條符合那你的身體必然有濕邪了。
看到這,有小伙伴急了,哎呀,小叔,趕緊公布方子吧,剛對照了一下,我的濕氣太重了,超過了五條,我得趕緊買回來吃。
唉,文小叔真的想說一句,太多的人只追求方子,只需要你告訴他吃什么,從來不愿意多花一點時間去了解為什么要吃這個。這是養(yǎng)生大忌。今天告訴你了,下回遇到了你還是不知道,還是要問。
文小叔常常感嘆,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往往只追求術(shù),而不追求道。甚至有的粉絲竟然留言說,你只要告訴我們什么病吃什么藥得了,其他都是廢話。文小叔深感無奈與悲哀,說,你可以去看藥品說明書,文小叔的文章不用看了。
好了,原諒小叔牢騷了一番,文小叔所說的唯一主打祛濕的中成藥就是參苓白術(shù)散。
我們且看參苓白術(shù)散的組成: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山藥、蓮子、薏仁、砂仁、桔梗、白扁豆。
這個方子有何妙處?我們先來思考,祛濕的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祛濕的靈魂的到底是什么?濕為陰邪,陰邪需要陽氣來化,所以祛濕的本質(zhì)是扶陽。
為什么你身上的濕氣會越聚越多?因為運化出了問題。誰主運化?脾主運化。脾一旦運化起來,它的升清降濁功能就會得到充分發(fā)揮,濁氣往下降,清陽往上升,頭腦清爽,身體輕盈,濕氣蕩然無存。所以祛濕的靈魂在于健脾。脾胃屬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土能克水。
祛濕的本質(zhì)是扶陽,祛濕的靈魂是健脾,這個方子誰來扶陽,誰來健脾?
靠四位君子,靠四位君子齊心協(xié)力,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健脾扶陽的重任。這四味君子是: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名曰: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是健脾第一方,沒有之一;四君子湯是補氣第一方,沒有之一,補氣就是扶陽,氣為陽,血為陰。
人參,這里應(yīng)該是黨參,補一身之氣,與黃芪有異曲同工之妙,黨參味甘,尤其善于補脾胃之氣。白術(shù)與茯苓是健脾祛濕的黃金搭檔,白術(shù)可以加強脾胃的氣化功能,主升,茯苓把身上的水濕通過小便的形式往下利出去,主降濁。這一升一降,脾胃這個輪子就運轉(zhuǎn)起來了。甘草,調(diào)和諸藥。
四君子湯解決了祛濕的根本與靈魂,接下來就好辦了,解決了主要矛盾,我們再來解決次要矛盾。
黨參補氣太單一了,于是找來桔梗幫忙,桔梗的藥性往上走,可以把氣機往上提,對氣虛的人尤其有好處。濕氣重的人還有痰,桔梗還可以化痰。桔梗還可以宣肺,補益肺氣,肺氣足了,毛孔的開合功能才會強大,這樣水濕更容易被宣化出去。
白術(shù)健脾有些孤單,于是叫來小伙伴白扁豆與山藥來協(xié)助。白扁豆也是健脾的,同時還有止瀉的作用,很多脾虛濕氣重的人不是有慢性腹瀉、便溏嗎?白扁豆就可以搞定。為什么還要叫來山藥兄弟呢?因為健脾需要消耗氣血的,而山藥直接補脾,補足氣血。
又是黨參又是桔梗又是白術(shù)又是山藥的,補太過了怎么辦?不怕。有砂仁來幫忙。砂仁可以理氣,把補進去的氣理得順順當(dāng)當(dāng)?shù)?,從而避免氣滯。砂仁有一股特殊的芳香,我們知道脾有一個特點,特別喜歡芳香,芳香可以醒脾,把慵懶的脾胃叫醒,讓脾胃精神抖擻。砂仁這味藥一用上,很多人的胃口就開了,吃嘛嘛香。
這邊在補那邊在漏也不行啊,于是又加了一點蓮子,蓮子可以健脾可以固腎,有止瀉止遺止帶的作用,說白了與芡實一樣,有一種很強的固澀能力、封藏能力,讓身體的精華物質(zhì)不白白流失。
最后茯苓滲濕,身體水濕太多,茯苓單打獨斗難免寡不敵眾,于是叫來力道更猛的薏仁,薏仁一來,那架勢,水濕嚇得望風(fēng)而逃啊。我們知道薏米是寒涼的,但是用在這個方子里完全不用擔(dān)心,因為有了配伍,薏米的寒涼完全中和掉了,只剩下利水的作用了,而且這里的薏米也不是主角,只是小小的配角。
這就是唯一一個主打祛濕的中成藥參苓白術(shù)散。它出自宋朝著名的醫(y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本醫(yī)典出了太多的名方了,逍遙丸、四物湯、四君子湯、香砂六君丸、八珍湯、十全大補丸等等。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參苓白術(shù)散亦非同凡響。
好了,肯定會有很多人又問小叔如何買到好藥,哪里去買,為了解決大家買不到藥的煩惱,小叔特意把這個參苓白術(shù)散做成了祛濕茶,去掉了藥物的成分,用藥食同源的食物來代替,這樣更平和適合更多的人更有利于與濕氣打持久戰(zhàn)。
小叔為你們研制的祛濕茶方子是這樣的:
懷山藥、蓮子、白扁豆、茯苓、薏苡仁、赤小豆、荷葉、桔梗、杏仁、陳皮、山楂、麥芽、砂仁、草果、肉桂、生姜、大棗、甘草。
這個方子緊緊扣住“諸濕腫滿皆屬于脾”這個思想,利濕、滲濕、燥濕、風(fēng)勝于濕,芳香化濕一起來,健脾與扶陽雙保險,不可謂不強大,不可謂不精妙。
首先說利濕。利濕可以用茯苓、炒薏米、荷葉,赤小豆,直接把我們的濕氣從小便排出去,簡單爽快。
其次是滲濕,滲濕可以用肉桂與生姜,肉桂可以強壯我們的心陽,同樣與生姜一起可以解表發(fā)汗,讓我們的濕氣從體表毛孔滲出去。
再次是燥濕,燥濕可以用陳皮、肉桂,肉桂可以把我們身體可以利用的水氣化成水蒸氣,就像火爐烘烤毛巾一樣。陳皮苦溫,直接燥濕化痰。
風(fēng)勝濕用什么呢?陳皮與砂仁。陳皮可以疏肝理氣,讓肝條達起來,肝一高興就會春風(fēng)拂面。砂仁也可以行氣,讓你的胃動力十足。
那么芳香化濕呢?可以用陳皮、砂仁與草果。砂仁有一股特別芳香,芳香的東西可以醒脾,砂仁又是溫的,脾得溫則運,只要脾健運起來了,濕氣的源頭就解決了。草果,是廚房最常用的香料,紅燒肉必須用,為啥,可以化掉紅燒肉里面的濕氣。
真正的治本必須要健脾,健脾才是祛濕的根本之道,所以必須啟動脾胃功能。如果啟動脾胃功能,讓脾胃這個中心輪子轉(zhuǎn)起來呢?小叔這里用了張仲景經(jīng)常用的脾三味生姜、大棗與甘草。然后再加入直接健脾的白扁豆,妥妥的。
最后還要溫陽,溫陽用肉桂再合適不過了,肉桂一味可以溫心陽肺陽還有腎陽。
為什么要加入一點山楂與麥芽呢,為了給邪氣一個出路,為了消食化積,積食堵在脾胃,脾胃就很辛苦,濕氣很難運化出去?,F(xiàn)在的人吃的太多太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積食。
為什么又加了一點桔梗與杏仁呢?這是一個藥對,目的是為了化痰。因為濕氣久了慢慢會凝聚成痰,現(xiàn)在的女人十個八個都有痰。
祛濕,祛濕,畢竟屬于泄法,雖然方子配伍精妙,但總會消耗一點正氣的,如何把這點正氣補回來?小叔這里用了山藥與蓮子,直接補脾。
有的小伙伴用了這個方子小便次數(shù)多了,尿液不渾濁不黃了。有的小伙伴用完大便干爽了,排便后感覺身體非常輕松,慢性腹瀉也改善了。有的小伙伴用完嘴巴舒服多了,口氣也清新了,痰也少了很多。有的小伙伴用完感覺胃口好了很多,胃不脹了,甚至大舌頭、花邊舌也改善了很多。
張錫純“得意一生”的小方子!山藥+蛋黃,巧治人間脾虛證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