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寫者:王紀晨,劉苡青(北京印刷學院)
下文是龍迪老師在武漢精神衛(wèi)生中心/武漢心理醫(yī)院組織的“危機時刻,我們同在”第二期公益課程中講座的逐字稿。
因為聽課的過程非常感動,接受到龍老師說出的每句話,每個字都發(fā)自心底,所以將講座轉為逐字稿,和大家分享。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龍迪。
今晚我將和李關黨先生在北京與大家分享,如何面對親友離世的哀傷。首先,我非常感謝童俊教授的邀請,給我機會與大家分享這個不能回避的人生議題。
我在準備這個講座的過程中,重新梳理了相關的工作經驗和個人生活經驗,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
好,回到我們的當下。眼下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經歷著與親友的生離死別。雖然從道理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人終有一死,是必然的;可當親友真的從我們的生命中突然消逝,我們大多數(shù)人很難輕易接受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
特別是現(xiàn)在,我們自己也身處疫情當中(也有感染病毒的危險)。我們不僅要學習在失去親友的日子里活下去,而且還要學習超越生死的智慧。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這也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去學習生命智慧)。
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北川中學成立了心理援助工作站(安心團隊),我被派到那里當工作站站長。在此后的三年五個月中,我?guī)ьI安心團隊為北川中學師生做長期心理援助。大家都知道,地震,讓北川中學每一位師生都經歷著喪親喪友,不少人甚至目睹親友離世。所以,他們的傷痛是非常地深重的。
2008年6月2日,我和隊友首次進入北川中學在綿陽的臨時校園,深深地感受到那濃得化不開的哀傷彌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不過,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們在陪伴師生們的過程中,見證了他們走過哀傷歷程(的經驗),那就是我們今天講座的主標題:在找不回來(過去)的日子里增加生命的質感。
轉化哀傷是需要能量的,是需要力量的。我們先用一首歌,把我們帶到我們內心中有和平力量(的地方)。讓我們用(內心)平靜的力量,來享受今天的講座。這首歌其實就是一個正念歌曲。咱們這個系列講座,前面童慧琦教授已經跟大家分享了身心安頓的方法,講的就是正念。正念最重要的是回到呼吸,回到身體,感受我們內心和身體的安在。雖然現(xiàn)在的日子是不容易的,但在艱難的時候,我們也能夠感受到身心祥和。這就是我們轉化哀傷的重要力量。
歌非常好唱,我唱給大家聽,大家可以跟著一起來唱歌,做一些動作。
吸進來,呼出去;
吸進來,呼出去;
好似盛開,一朵蓮花;
我清涼,如一滴露;
一如高山,屹立不移;
像大地,一般穩(wěn)厚;
我自在。
吸進來,呼出去;
吸進來,呼出去;
我是凈水反照著,
什么是真,什么是實;
在我覺得,心里深處,
空間滿溢,在其中;
我自在,我放下,我自在。
我們可以用這個方式來慶賀,我們在這個當下還活著。雖然我們有難過的時候,但是當我們能夠回到呼吸,回到身體,我們就能感受到我們的內心是有空間的。這個空間可以幫助我們轉化我們的痛苦。我們能夠放下我們的煩惱,放下我們的痛苦,同時升華出更多的美善,不僅是為自己,也為這個世界。這首歌就是提醒我們,在困難的時候也要記得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然后接觸內在力量,就是平靜的空間。
下面我們就回到今天講座的內容。在我跟大家探討和分享怎么去轉化哀傷的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澄清以下幾個概念。在學術上,常常會有三個詞:喪親、哀傷、哀悼,(是與親友離世有關的不同概念)。
喪親,是指我們經歷的親友離世(客觀)事件。
哀傷,是指由喪親事件引發(fā)的身心反應。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過,自然哀傷過程對人的沖擊是非常大的。探討怎樣去轉化哀傷,可以減少我們的身心傷害,同時又能夠貢獻超越生死的生命智慧。這是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
哀悼,是指悼念和紀念逝者所進行的社會規(guī)范和文化儀式過程,比如說安葬等等。
1. 理解哀傷
1.1 哀傷,是一段痛徹心扉的歷程
哀傷是一段怎樣的經歷呢?我相信經歷過哀傷和正在經歷哀傷的朋友都會有深刻的感受——那是一段痛徹心扉的經歷。一般人的安慰、大道理是沒用的,因為這種痛很深。
為什么這樣呢?那是因為:
第一,我們失去了我們在乎的人,我們也失去了和這個人很深的情感聯(lián)結;我們會感到好像自己被孤零零地拋在這個世上,感到孤獨。當我們在乎的親友在世的時候,我們感覺到活著有意義、有價值,是因為和這個人有聯(lián)結、有情義。但是現(xiàn)在他/她走了,特別是當我們意識到他/她再也回不來時,我們會感到失去聯(lián)結,感到孤獨。所以,從這意義上來說,哀傷最核心的情緒是孤獨或孤單。
第二,在失去聯(lián)結的孤獨背后,我們也會有一些恐懼。有的人(恐懼)深一些,有的人淺一些。這個恐懼是對人生無常的恐懼,也是對生命無常的恐懼。這種恐懼可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們很擔心,對我們很重要的人不在了,我們未來的日子怎么過?我們對未來的生活是有恐懼的。
另一方面,我們更深刻的(恐懼)是,當我們的親友離世的時候,我們這一次是真切地感受到死亡離自己很近。我們自己也終有一天(會死去),而且這一天我們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到來;特別是在現(xiàn)在疫情的時候,這個時間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對生死的恐懼應該是人類最深在的恐懼吧,而這種恐懼是很難讓別人分擔和化解的。
(因此,當喪親事件和感覺)都砸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在孤獨和恐懼中(經歷)這種痛徹心扉的(歷程)就變得可以理解啦。
可能有的朋友習慣于做一個堅強的人??墒?,當哀傷痛徹心扉的時候,人就很難堅強,脆弱就會涌現(xiàn),甚至很多的淚水。有些朋友可能不喜歡自己這一部分。但是我要跟大家說,哀傷讓我們在痛徹心扉的經歷中有脆弱的表現(xiàn),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自然的。因為這個痛,是痛在心碎!因為對我們重要的人不在了!
不過,心碎,(并)不是因為我們脆弱,也不是因為我們無能,而是因為我們對人有情。我們平時很忙碌,可能只感受到對人有情是真實的。我們可能忽視了與天地的連結。所以,(當親友離世)這個時候,我們的孤獨和恐懼會自然而然地涌現(xiàn)出來,這是可以理解的。
我說這段話,就是想對喪失親友的朋友說一句:當你在痛徹心扉的心碎中感到自己脆弱、無法堅強的時候,你要跟自己說,不是因為你懦弱和無能,而是因為您是一個有情義的人——你舍不得親人離開!
1.2 哀傷,是一個自然療愈的過程
剛才講的是哀傷讓人心碎的一面。不過,哀傷也有寶貴的一面——它是一個自然療愈的過程。經歷哀傷的痛,我們在痛的過程中去轉化痛,會升華出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說,我們在未來的日子可能會活得更加真實、更加深刻。所以,當這個(哀傷之)痛(讓)我們無處可逃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它來促進我們的生命成長。
不過,這個自我療愈的過程,或者是自然療愈的過程并不是太容易的。它有時候可能很漫長。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我們每個人獨自前往!雖然很多愛我們的人想把我們的哀傷拿走;雖然我們愛別人,想幫那個人分擔哀傷,但是,最根本的自然療愈過程是需要獨自前往的,這需要我們在哀傷過程中培育勇氣和力量。
我們獨自前往做什么呢?我們可能要做兩件事。
第一,重建連結。前面我們講了,哀傷的痛徹心扉就是因為我們失去聯(lián)結,因此我們需要重建聯(lián)結。也就是(說),我們跟逝去的親友用新的方式去建立聯(lián)結,我們還要跟活著的人和活著的世界建立聯(lián)結。
第二,重整生命。在獨自前往和重建聯(lián)結的過程中,我們會對生命有新的理解。我們每個人怎么理解人生、理解生命,其實都不是別人規(guī)定的。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遇到了什么人生素材,我們就從這里學習,(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就不一樣了。當我們經歷喪失——失去親友的時候,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就會自然(與之前)不同。后面我會跟大家再做一些討論。
1.3 哀傷的心路歷程
我們今天的講座主要圍繞心理,我借用前人的理論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哀傷的心路歷程。
(思念、想念、渴望見到逝去的親人,是喪親哀傷的核心心理特征,通常伴隨強烈的情緒痛苦。美國哀傷與臨終關懷學者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e)曾在二十世紀70年代初提出五個階段理論,試圖描繪人們面對哀傷/臨終的心路歷程,認為人們透過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這五個階段,學習接受親友離世的事實。這個理論在過去50多年廣泛應用于臨終關懷和哀傷療愈,同時也在學術屆飽受爭議和批評,但仍不失是個簡化工具,幫助我們簡要地理解正常哀傷的復雜過程。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所有的階段,這些階段也不一定會依序發(fā)生。喪親者通常在五個階段之間穿梭往返,可能會反復、交叉、重疊地出現(xiàn)多樣的哀傷反應。)
否認
當我們遇到親友離世的事件時,可能會感覺到自己的生命變成了灰色,甚至世界也變成灰色。這個令人傷痛的危機事件,會對我們造成強烈的情感沖擊。如果你跟這個親友的關系很好,跟他感情很深,那么你受到的沖擊會更大。這時候,我們的神經系統(tǒng)自動會有一個保護反應,就是否認。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經歷一件自己不能承受的事件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震驚。我們感到不能相信: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但是,不斷收到的信息一次次向我們證實,這件事就是真的,比如親友離世,我們不能接受這樣大的情緒沖擊,我們就會否認。這其實是一種保護!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這個否認階段,一直不承認、不接受這個事實,我們的療愈過程就不會啟動。所以,當我們或家人和朋友否認親友離世的時候,我們要理解這是保護性反應,但是也不要在這個階段停留時間太長。
憤怒
當很多信息都證明(親人離世)這件事是真的,而我們又很難承受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產生憤怒的情緒。憤怒是一種改變現(xiàn)實力量。我們會調動身體所有的能量,為了改變現(xiàn)狀而一搏。但是,親人離世這個現(xiàn)實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對于讓親友起死回生是如此無能為力。這樣,我們很容易把憤怒轉向自己。我們會恨自己沒有做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讓親人離世。我們可能還會對逝者生氣,怨他/她為什么這么狠心就把我們拋在世上。另外,我們還會把憤怒投向很多其他人,比如說家里人、同事,甚至是醫(yī)護人員,還有管理者。我們會覺得,如果他們做了些什么,或者他們不做什么,這件事就不會發(fā)生。憤怒的宣言就是: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件事?一定是有人做錯事!這個人不是我,就是別人。憤怒的情緒其實是(人和哺乳動物共有的)本能反應,想(要)去做點什么,為挽救、改變現(xiàn)實而有所作為。但是,(強烈、持續(xù)的)憤怒是有傷害的。當我們把憤怒更多地指向自己時,我們會有很多內疚自責,這其實非常消耗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的。當我們把憤怒指向他人的時候,通常會破壞人際關系,別人也不愿意幫助我們。因此,我們在艱難時刻需要轉化憤怒。轉化憤怒,不是壓抑憤怒,不是否認憤怒,而是要用一些辦法讓自己的身心平靜下來。這是我們后面要分享的。
討價還價
當(發(fā)現(xiàn))憤怒不能改變(親友離世的)現(xiàn)實的時候,有的人可能就會討價還價。我相信很多失去親友的朋友會有這樣的經歷,(感到)內心會有對話和獨白。例如,如果我不做什么,這件事就不會發(fā)生;如果我做了什么,這件事就會更好,等等。這些是針對過去的(對話和獨白)。還有(的對話和獨白)是針對“假如”——如果是我替他去該多好。
討價還價可以讓我們的情緒稍稍和緩一些,因為我們需要給自己機會慢慢地接受現(xiàn)實。但是,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停留太久,就容易讓內疚和自責消耗大量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不利于哀傷的自然轉化。所以,我們在轉化哀傷的過程中也要處理內疚和自責。
沮喪/情緒低落
否認、憤怒、討教還價都不能讓親友起死回生,人就不得不進入情緒低落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會感到悲傷,會感到非常悲傷,覺得好像(自己的)整個生命都被撕碎了。另外,也會感到空虛——對我們重要的那個人不在了,好像生活也沒什么意思,沒什么意義。這樣的情緒持續(xù)很長時間又不能得到改善的時候,人就容易進入到“三無”的狀態(tài)。一是無力,無能為力、無力回天的感覺。二是無助,可能很多朋友也安慰我們勸我們,但是我們就是覺得沒有用,甚至他們都不理解我們的感覺,甚至他們每說的一句話,我們都覺得是很大的冒犯。我們會感到生氣,總覺得沒人能幫我們改變那種無力感。三是無望,無力又無助持續(xù)時間長,我們就會感到無望。無望是什么?是沒有希望!“三無”狀態(tài)持續(xù)很長時間,又沒有人幫的時候,有的人可能就會想到死,甚至實施自殺。
接受現(xiàn)實
如果我們有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有機會重新認識生命,有機會與逝去親友重建聯(lián)結,我們就可以進到比較理想的階段——接受現(xiàn)實。我們不僅能夠接受親友離世的現(xiàn)實,我們還能夠讓自己的生命重生——去適應新的生活,展開新的生命畫卷,重新上路。這是我們理想的狀況,也是我們轉化哀傷的果實。
具體表現(xiàn)是:
第一,我們開始能夠接受親友離世的現(xiàn)實是真的。針對親友為何離世的緣由,我們不再躲躲閃閃,不再假如,而是直面現(xiàn)實,覺知到是因為感染肺炎,因為生病,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人有呼吸的生命,是由很多條件維持的。當條件不足的時候,生命就會停止,也就是呼吸就會停止。因此,我們知道:親友離世是因為維持他/她呼吸和生命的條件不足夠,他/她生命的時間到了。但是,我們的生命結束時間還沒有到,我們還需要繼續(xù)上路,去延續(xù)他們的生命,去把他們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第二,對逝去親友的態(tài)度。我們會把對他們的懷念放在心中合適的位置。我們不是遺忘。那些與我們有情感聯(lián)結的人,對我們有情義的人,我們不可能忘記,也不應該忘記。但是,我們不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思念逝去的親友。隨著生命的轉化,我們能夠把懷念放到心中合適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能夠有力量在親人離世的世界上活下去,我們還能展現(xiàn)新的生命畫卷,為這個世界留下更多的美善。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希望我們努力往這個方向邁進。這樣,我們的哀傷就不只是在生命中留下痛苦的印跡,還會留下很多活力的印跡、美善的印跡。
這五個階段,在講課的時候就是要這樣一個個講下來,但是在真實的生命里,我們通常是在這五個階段中來回穿梭。我們可能到了第三個階段又回到第一階段。我們可能已經到了第五階段,即接受,但當我們生病、疲憊、有壓力的時候,可能又回到沮喪階段。這都是非常自然的,但是,總的方向是邁向接受現(xiàn)實。(有些哀傷反應甚至并不在上述的描述中)
另外,(哀傷的心路歷程)可能是跳躍的,有的人可能會跳過某些階段,甚至不出現(xiàn)某些階段;也可能是流動的,是變化的。但(理想的哀傷心路歷程)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需要有人際支持。轉化哀傷歷程不是一個人獨自奮斗能夠解決的,身邊人互相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轉化哀傷的歷程
接下來我就來跟大家分享哀傷的轉化歷程。我們要對哀傷有現(xiàn)實的理解,才不至于因為我們對哀傷的誤解給自己增加新的壓力,(或者)和身邊人特別是家里人因互相誤解而互相傷害。
第一,我們要知道,雖然哀傷讓我們痛徹心扉,但是哀傷不是病。哀傷是我們的生命對不正常的事件做出的正常反應。但是,對喪親這件事情來說,死亡其實并不是不正常的。死亡是個自然現(xiàn)象。只不過因為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是壽終正寢的死亡,我們就把它看成是一個不正常(現(xiàn)象)。在我們心目中,是不能接受的現(xiàn)象。這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當我們失去親友的時候,我們自然地會感到難過。哀傷是一個自然發(fā)生的生命歷程,所以,我們不要當病來對待。如果是那樣,我覺得是對哀傷的不尊重
第二,哀傷不是病,那它是什么?在我看來,是生命重生,是讓我們的生命重新上路。我和我的隊友都經歷過親人離世,我自己前兩年也經歷過病危。經歷以后我才知道,在我們沒有與死亡接近的時候,我們在生命中覺得重要的那些事情,其實不一定那么重要。我們沒有去關注的那些事情,可能很重要,其實被我們忽視了。
第三,當親人離世給我們心靈重重撞擊的時候,其實從另一個方面,是給我們一個機會,就是生命的重啟。我們會重新來檢視我們的生命,來看我們以后的生命該怎么活才是真實和深刻的。很多朋友都會因此重新上路。比如說,我前面講的,我們團隊和北川中學的師生同行,(看到)他們走過了好多歷程后會有這樣的經驗。
第四,我想說:哀傷不能一個人扛。剛才我說了,(走過哀傷)是需要有人際支援的,就是身邊人的互相支持。理解哀傷、理解彼此是非常重要的。但只有人際支持,我們自己的內在力量沒有啟動的話,也是很難的。前面我談了,哀傷是沒有人能給我們拿走的。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用一些辦法來保護、甚至培育我們的內在力量。我們有人際支援,我們有提升的內在力量,那么我們的生命境界,也會發(fā)生變化的。這個變化是提升,而不是下降。具體而言,就是從身心分離,到身心合一,再到天人合一。
哀傷是因為親人離世而造成的。我們可以從心理創(chuàng)傷的角度,把親人離世看作是一個創(chuàng)傷的事件。創(chuàng)傷事件給我們重重一擊的時候,我們的心難以承受這樣的沖擊,人就會變得身心分離。前面我的分析,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當我們不能接受親人離世的時候,我們是身心分離的。也就是說,我們身體在這里,在此時此地;但我們的心,不知跑到哪里。
我們?yōu)檫^去懊悔,我們?yōu)槲磥頁鷳n。我們恐懼,就是在過去和未來之間走來走去,我們很難活在當下。要轉化哀傷,我們就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身心合一。正念生活可以幫助我們(身心合一)。還有很多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法,還有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專業(yè)方法都可以幫我們,幫我們的身體在這里,心也在這里,我們是活在當下的。
身心合一,是“小我”(的狀態(tài))?!靶∥摇钡囊馑际钦f:“我”是獨立存在的。所以,我的身和心合為一體的時候,我的身體放松,我的心平靜。在身心安和的狀態(tài)下,就能減輕痛苦。我們前面講的憤怒、內疚、自責,這些痛苦都會減輕很多,會預防我們得身心疾病。不過,親人離世這件事情不同于其他生活事件,它直接沖擊著我們對生和死的理解。(因此,走過哀傷還需要超越“小我”)
如果我們對生死的理解不能深化、不能提升,我們只是停留在身心合一的“小我”身心調節(jié)狀態(tài),(我們的)身心安和是不能維持很久的。特別是我們仍然會面對生命的挑戰(zhàn),生活的挑戰(zhàn),會面對人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我們在其他困苦沖擊過來的時候,可能又回到創(chuàng)傷的(身心分離)狀態(tài)。所以,從生命境界的提升方面,我們還應該再多走一步,達到天人合一,實現(xiàn)“大我”。
我先說一下什么是“大我”。我們看自己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小我”),是一個比較窄的視野。當我們把生命的鏡頭從我們個人拉向遠方的時候,拉向很遠很遠,甚至拉到地球和太陽系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我們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活著,不完全只是為了自己一碗飯,我們還要為這個世界貢獻一份美善的力量。
我們看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不是跟宇宙對立,也不是跟別人對立。我們的心就變得柔軟起來,柔軟的力量其實是可以承托更多苦難的。這就是我理解的”大我“。關于這些詞句(和“大我”有關的),不同的學者、不同的人、不同智者有不同的理解。我在這里只能分享我自己(當下)的認識。“小我”和“大我”是我受劉天君教授的傳統(tǒng)靜功的啟發(fā),我覺得對轉化哀傷是有用的。
我們到哪里去學天人合一呢?天人合一這個能力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我們真的是可以從傳統(tǒng)文化去學,(比如)劉天君教授的傳統(tǒng)靜功。我和我的團隊(跟隨劉天君教授)學習,發(fā)現(xiàn)是非常有用的。當然,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很多很多內容,另外還有地方文化。大家都可以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自己的地方文化中去汲取營養(yǎng),那這個部分我不是專家,所以我要跟大家一起探討和學習。
最后一句,關于哀傷轉化歷程方面,我要說,當我們感覺到自己承受不了持續(xù)猛烈的情緒的時候,我們要記得去找專業(yè)人員來幫我們。比如說邀請我做這個講座的武漢精神衛(wèi)生中心,也是武漢心理醫(yī)院,他們的專業(yè)能力是很雄厚的,可以去找他們。在不同的地方都會有專業(yè)的機構,大家可以在網絡去查這些信息,現(xiàn)在是非常豐富的。
如果我們過去有喪親喪友的經歷或者類似的創(chuàng)傷經歷,我們會有情緒傷口。所以,一家人同樣經歷喪親事件,(可能)每個人反應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過去有類似的經歷,沒有順利度過的話,我們是比較容易受傷的。所以,也請這樣的朋友去找專業(yè)幫助。
3、轉化哀傷的行動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轉化哀傷我們要做些什么?其實,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在沒有“你”的日子里,珍惜自己,保護關系和照顧孩子。
在逝去親友不在的日子里活下去,其實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具體我們要做什么呢?在我看來呢,我們要做三件事:珍惜自己、保護關系、照顧孩子。下面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跟大家分享。
3.1珍惜自己
珍惜自己也是照顧自己,那做什么呢?我想有三件事,一個是安身,一個是安心,一個是重建聯(lián)結。
3.1.1安身
首先我們要照顧自己的身體 ,因為身體是我們心靈安住之所。剛才我談到了身心合一。身心是一體的,我們想要心能夠轉化痛苦,我們要有身體能量。
具體來說,第一,在親人剛離開這段時間,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就是辦喪事等,我們要注意適當?shù)販p輕壓力、減少疲勞。如果生病,要去看病。因為壓力、疲勞和疾病,都能夠增加人的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也就是說,人對情緒情感沖擊的耐受能力要小很多。所以有些事情,我們要找親友幫忙,找單位幫忙,找同事幫忙。讓自己能夠多一些休息(時間)。
我們要慢慢讓作息時間規(guī)律起來。剛開始知道親友離世這件事情,(再加上)前面陪伴(牽掛)離世親友很長時間,我們是非常疲勞的,作息可能是不規(guī)律的?,F(xiàn)在,我們就跟著身體(的需要)走。我們睡不著的時候,想哭是可以哭一下的,然后困了就睡。讓作息規(guī)律慢慢地恢復正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證)進食(規(guī)律),要吃足夠量、有營養(yǎng)的(食物),而且要定時。這部分我們一家人之間要互相提醒和督促。
作息、進食這方面做得好一些,還有下面要講的心理方面改善,我們的睡眠也會有些改善。然后要適量的運動。但在開始挺累的時候,不要做太多的運動。動得太多的時候,體力不夠,其實是消耗的。跟隨身體的感覺,去慢慢恢復運動和勞作。
有時候我們可能要做一些事情,在做事的過程中跟別人有聯(lián)結,這樣自己就不至于太孤單或者抑郁,沒有活力。但要適可而止,隨著自己的身體能耐受的程度一點點增加。
要請人幫忙。(在經歷哀傷的過程中)我們(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消耗很大,需要有人幫忙的。我們在力所能及的時候也去幫別人。在互相幫忙的過程中,我們會消減那種孤獨感,這對于轉化哀傷是有幫助的。北川的師生跟我們分享轉化哀傷經歷的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和有同樣經歷的家庭來往,大家(同命相連),比較容易互相理解。這個時候理解是挺重要的。
不過,一直跟有同樣經歷的家庭來往,只跟有同樣經歷的家庭來往,也有個麻煩,(就是無法獲得多樣化的資源)。(所以,)我們請別人幫忙,既要聯(lián)結有同樣經歷的朋友和家人,也可以聯(lián)結沒有喪親經歷(的家庭)。他們會有些資源,特別是有體力有精力,我們想不到的地方,他們是可以幫忙的。有這些幫忙就可以解決一些現(xiàn)實的困難,我們的身體就不至于太累了。
3.1.2安心
以上是安身,下面講安心。
安心主要講的是情緒問題。親友離世對我們最重大沖擊的核心情緒就是孤獨感,還有恐懼。孤獨和恐懼其實是互相影響的。我們感到很孤獨的時候,會更加恐懼,更害怕。我們恐懼的時候,也會覺得很孤單??謶值臅r候我們常常不太愿意跟別人接觸。所以它們是互相影響的。
在安心方面,我們要圍繞著怎么去減輕孤獨,減輕恐懼來做。方法有很多很多,即使不聽專家的講座,我們日常都會有很多的辦法。
總的來說,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要留出一定的獨處時間,因為我們跟自己的聯(lián)結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足夠讓別人陪伴的時間,特別是在我們身心都很虛弱的時候。
我們可以哭的。我們跟隨自己的哭,去聽一聽我們的淚水在說什么。可能每次都不一樣,都會表達一些對我們重要的信息,也是增加我們對自己和對逝者的理解,這是很重要的。
音樂很重要。上一講是馮翔先生分享音樂,大家會有感受。還有繪畫,還有很多藝術的方式都是可以的。正念練習和正念生活也會幫助大家。前面童慧琦教授跟大家分享過。大家也可以在這個階段找一些資源來做這項練習。
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覺察當下身心的感受。感受就可以了,不用評判,也不用分析,也不用去驅趕它。它會在這個起伏變化中,帶我們的身心走向平靜和安和。
下面有幾個提醒:
我們要給消化哀傷留下足夠的時間。有的人會問“我什么時候才能夠恢復正常?”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很多很多因素影響。我們也不用分析這些因素,我們就做到一條:不著急。我們不著急的時候,通常哀傷的轉化會比較快的。當我們急著要追趕,要變成正常,要變成像以前一樣,通常會延遲哀傷轉化的。
我們要容許自己有悲傷,我們容許自己感受悲傷。感受悲傷不是脆弱,感受悲傷是真實。我們不必刻意讓自己堅強。(如果)刻意督促自己堅強,這個(轉化)過程反倒是慢的。
要尊重每個人不同的節(jié)奏。比如一家人同樣經歷親友離世,有的人可能過一兩個月就可以過正常生活,有的人可能不行。這個時候,大家要互相理解,不要因此互相指責,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也不要指責自己,比如別人都過來了,我怎么還沒過來;或者別人都沒過來,為什么我覺得就可以開始生活了呢……
就是因為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經歷不一樣,還有很多條件不一樣。尊重這個不同/差異,對于轉化哀傷也是有幫助的。
另外,我們不要用有害的方式去處理情緒。有害的方式就是賭博、酗酒,在婚姻關系家庭關系里冷戰(zhàn),還有外遇,(甚至性侵犯兒童)。夫妻倆可能自己情緒不好就怪對方,或者兩個人因此離婚,或者有的人用性活動來緩解哀傷痛苦。用這些方法緩解情緒壓力會增加更多痛苦,而且會破壞關系。我們已經失去了親人,再失去對我們重要的關系,我們的痛苦就更深了。
轉化哀傷是很沉重的,有的時候還比較漫長。有的時候,我們會被那個沉重壓得喘不過來氣,甚至一家人(都這樣),這對哀傷轉化是不好的。所以我們也要適當?shù)亟o哀傷留個假期。
人生就是悲傷有時,快樂有時。我們快樂不是對親人的背叛,而是我們積累正面的能量,然后開展新的生活。所以一家人一起,或者我們也可以跟朋友一起去做一點開心的事情,讓自己不是完全沉浸在哀傷里,讓我們更容易從哀傷里走出來,走向新的生活。
最后,談談沖擊我們的哀傷情緒:憤怒、內疚、自責、憂傷、疏離,這些是需要我們轉化的。轉化有很多辦法,我在這里分享一點小技巧。
憤怒
我們首先肯定要轉一轉我們平常的想法。比如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哀傷,我們看到家里人(會感到)很生氣的,我們甚至對醫(yī)護人員感到憤怒。表面來說,我們通常會覺得,是因為他們惹了我們,他們做了什么,說了什么讓我們憤怒,惹我們生氣。如果我們按這樣的想法去做,我們就只想懲罰別人。但你知道,我們懲罰別人的時候,別人也要懲罰我們。所以這樣就會在一個暴力循環(huán)里,我們會更加痛苦,我們在乎的人也更加痛苦。這個想法不能算全錯,但是按照這個想法去行動是沒有用的。有用的什么呢?就是我們稍稍轉一點想法:是的,那個人說的話、做的事讓我們不高興,我們生氣,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的內心有一些憤怒的種子。其實我們每人內心都有憤怒的種子,不過也有和善的種子。是別人說的話做的事澆灌了我們內心那個憤怒的種子。那我們現(xiàn)在不想憤怒的話,怎么辦?。课覀兙褪且氐疆斚碌纳硇?,然后來看一看,現(xiàn)在這段時間,我們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接觸外面的哪些信息讓我們更加憤怒;我們接觸哪些信息會讓我們的憤怒會少一些,和善會多一些。憤怒就像一個小動物,我們接受到一些信息,可能會喂養(yǎng)它長大。如果我們不喂養(yǎng)它,憤怒就不會長大。大家可以試試,看會不會有用。
內疚和自責
關于內疚和自責,好多朋友可能都會覺得:因為自己做得不夠,所以沒有留住親友的生命。這種想法是出于我們得善良,我們很容易把對別人的責任都放到自己身上。但我們要從內疚自責走出來,才能展現(xiàn)新的生命畫卷。我們要看到另一個現(xiàn)實:一個人的生命是有很多條件影響的,而我們的存在只是其中一個條件。我們想讓親人活下去或者永遠活下去,這只是我們的愿望。但別人的生命狀態(tài)不完全由我們的愿望和能力決定的。所以,不要怪自己。
憂傷
另外,我們很容易會有憂傷。失去親人,我們會感到憂傷。憂傷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疏離。這個時候,我們回到呼吸。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來感受我們的憂傷。我們可能會哭,甚至會淚眼滂沱。這也是寶貴的機會,我們不用壓抑,我們跟隨自己的哭,憂傷就會慢慢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信息)。這個道理(信息)就是:我們可能感受到,原來我們和這個人的感情是這樣深;原來我們的淚水,不僅有憂傷,還有感動;感動這個人有很多美善留在我們心里,讓我們感到活著是值得的。我們陪伴憂傷,就是跟憂傷靜靜地坐著,就像坐在岸上看著河水慢慢地流動一樣。憂傷慢慢地涌現(xiàn)出來,對于我們療愈傷痛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不要輕易把憂傷壓下去,也不要因為憂傷就覺得自己這輩子完了,或以后會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或有很多的負面想法。憂傷是由很多情義帶出來的。
前面那幾個負面情緒有些轉化的時候,我們就容易跟別人接觸,會接受別人的善意。甚至我們向別人去表達善意。這些都會幫助我們轉化梳離。
3.1.3重建聯(lián)結
珍惜自己的第三個方面的就是重建聯(lián)結。
重建聯(lián)結就是從“小我”向“大我”的生命境界的提升。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學習超越生死的智慧。但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或者能夠做這一步。那就跟隨自己,不用勉強。如果我們愿意去試一下,我們就要學習超越生死的智慧。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明白,“我”不是獨立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來看生死,就不太一樣了。我們要學的第一個智慧,就是要學習轉化我們和逝去親友的聯(lián)結。親友在世的時候,我們跟他/她聯(lián)結(的條件)是人在身在——因為他/她的身在,我們跟他/她有情感的聯(lián)結。
但現(xiàn)在,他/她離世了,他/她的身體不在這里,我們跟他/她的聯(lián)結就變成精神聯(lián)結。精神聯(lián)結就是他/她的嘉言懿行對我們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們今天活著,追憶他/她的嘉言懿行,同時去展現(xiàn)他/她對我們生命好的影響。所以我們跟他是有精神聯(lián)結的。
好多年以前,我曾經幫助一個年輕人轉化她失去母親的哀傷。一年以后,她大學畢業(yè)了,要去國外留學,臨行前來看我。她神采飛揚談自己(的成長)。(她告別前)我問她:“你現(xiàn)在跟你媽媽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她說:“我現(xiàn)在覺得跟媽媽的關系更近了!以前她在世的時候,我要去看她,我還需要買機票,從北京飛到我的家鄉(xiāng);現(xiàn)在,我要想見到她,我每時每刻都可以跟她在一起?!蔽艺f:“為什么?”她說:“因為我的生命是她給的。而且在這一年中,我發(fā)現(xiàn)我生命中好的東西是從我媽媽那里繼承下來的,我要把它發(fā)揚光大?!边@就是從身在的(情感)聯(lián)結到(無形的)精神聯(lián)結。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試一試。
我們能夠做到這點,我們就會在生命境界中有一個很大的飛躍,就是我們從(有能力感受)有形的、看得見的存在,到有能力去感受無形的、看不見的存在??床灰姷拇嬖谟袝r是更深刻的。
珍惜自己,重建聯(lián)結,就是學習生死相依的智慧。如果我們看到,“我”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就會看到,親人離世,他們并不是真的消逝,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所以,生死相依只有延續(xù),沒有消失。
我用幾個比喻,看看能不能跟大家說清楚重建聯(lián)結的含義,其實是很難(用語言)說清楚的,因為很多東西用語言不太容易(描述),我試一下。
我們看待生命,看待親人離世,(這些現(xiàn)象)就像云彩一樣。云會死嗎?云不會死的。如果我們看到,云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就會看到,當我們看不見云的時候,它并不是真的消失,而是因為各種條件的變化,它變成了水蒸氣,變成了雨滴,滋養(yǎng)大地;等條件變化的時候,它又變成了云。它是在云和水之間循環(huán),而不是真的消失。也就是說,它變成了不同形式的存在,而這個不同形式的存在是循環(huán)的。
(個人的)生命就像落葉。如果落葉看到自己只是落葉,而不是樹的一部分的話,它就會悲傷。因為它落下來,它就真的死了。但如果它看到它是樹的一部分,落在大地,變成肥料,滋養(yǎng)樹根,它就會明白,落葉并沒有真正消失,而是用另一種方式繼續(xù)滋養(yǎng)生命,是一種生命的延續(xù)。如果我們看到,離世的親友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他們的生命跟很多人的生命都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就會明白),因為很多條件(限制),他們的生命停止;但是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美善都留在曾經跟他們接觸的人心里;人們去展現(xiàn)他們的生命光彩,同時去轉化他做得不是那么美善的部分。人類的生命就在生生不已的循環(huán)中得到永恒。循環(huán)是永恒的,所以我們不會悲傷。
在哀傷的日子里,我們可以多做接觸大地的活動。這類活動,正念步行是最簡單的。難過的時候,天氣好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在院子里、或者在室內正念步行。我們在走路的時候,吸氣,走一步;呼氣,走一步。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呼吸上,放在我們的腳掌和地面接觸的安穩(wěn)感覺。這樣走著走著,我們的心和身都會平靜下來。我們會感到,大地真實地承托著我們,支持著我們。即使親人離世,我們不是真的被孤單地拋在世上。
正念步行時,我們得到大地的承托和支持,獲得內心和平。我們的腳掌就像和平的印章,把我們內心和平印在大地上,通過大地傳送給其他生命。這樣,我們會感受到,自己是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就沒有那么恐懼和疏離。這種與大地連結的感受會護佑我們活得更好、更久。
當我們感到疏離的時候,我們要記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三種根,就是我們的祖先。雖然我們的親友離世了,但是我們是有根的,我們就不怕疏離,不怕孤單。
第一種根,是我們的血緣祖先。我們的父輩、祖輩一定都經過很多艱難險阻,他們是怎么過來的?我們可以去訪問一下家鄉(xiāng)或家里的老人,聽聽他們過去的故事,可能會給我們啟發(fā)。
第二種根,是我們的地緣祖先。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某個地方生長的,那里地杰人靈,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們可以去了解我們的地域文化、民俗、神話、傳說等,那里會有很多精神力量,讓我們感受到我們是有根的人。
第三種根,是我們的精神祖先。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我們的老師、我們的精神導師,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以從信仰中得到與精神祖先的聯(lián)結。我們就不會感到疏離和孤單。
另外,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看看我們的孩子,看看我們的學生,看看我們年輕的同事,他們都盎然地活著。有一天,我們的生命也會停止。但在有生之年,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友善傳達給他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精神是可以傳下來的。這些都會幫助我們消減和轉化疏離和恐懼。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夠學習超越生死的智慧,能夠在更高境界重建聯(lián)結,我們就容易給逝去的親友一個深刻的紀念。這個紀念就是,我們要想一想,在未來的日子里,在沒有我們在乎的親友在世的世界里,我們如何活得真實,如何給世界留下美善。當我們離世的時候,我們美好的東西可以留在世上,成為一種延續(xù)。這種生活就是深刻的,這種紀念也是深刻的。
分享了這些,我做一個總結吧。
去年六月份,我的父親因病去世。我在陪伴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就是剛才我跟大家分享的。跟他告別的時候,大家都要寫挽聯(lián)。我想了好久,就寫了這兩句話:不生不滅慧相續(xù),無來無往愛永存。這兩句話就代表我今天跟大家的分享。
如果我們只把眼光放在個人的生命才是生命,我們就會感到,生命是孤單存在的,我們就會很悲傷。如果我們把個人的生命跟宇宙連起來,看到個人的生命是宇宙的一部分,生死只是形式的轉換,我們就會看到,永恒不變的是生命延續(xù),是生死相依,是“不生不滅慧相續(xù),無來無往愛永存?!被郏褪俏覀冇酶鼜V闊的眼光來看待生命,就是從身心合一為基礎的“小我”的角度,擴展到天人合一“大我”的角度。愛,就是讓我們在乎的人不受苦,包括我們自己。經歷過生死,我們可以讓心靈擴容。也就是說,我們在乎的人,將從很少的人,擴展到更多的人。
這次疫情,很多人付出艱辛的努力去為別人的生命做貢獻。這一部分,我看到愛的永存。
所以,生死的轉換不會停止我們人生智慧的表達,也不會阻止我們愛的傳遞。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可以有希望的,我們是可以在這個方向繼續(xù)做一些努力的。
3.2保護關系
剛才講的是珍惜自己,那下面我來分享后面兩個方面:保護關系,照顧孩子,就相對簡單一點,我要抓緊一些時間。談生死,常常時間就不一定在預計中了。
我們能夠珍惜自己的時候,后兩件事:保護關系和照顧孩子就會容易些。保護關系,就是這句話:我們失去親友,不要再失去關系了。通常當親人離世的時候,家里人每個人都悲痛、傷心。傷心的時候,有的時候脾氣就不太好,就會彼此傷害。所以,在這里提醒一句:我們要注意保護關系。
怎么保護呢?我建議:第一就是一家人最好共同經歷哀傷。比如說,知道親人離世的消息,要在第一時間讓所有的家人都知道,這是比較好的。如果延遲的話,后來知道的人可能會感覺到你不信任他,他被甩出來,會不高興的。
另外,怎么安葬、怎么處理親人的遺物,大家一起來處理這些事情,就容易相互理解。如果可能的話,一家人盡可能住在一起,可以相互照顧,相互安慰,能夠為恢復家庭生活秩序一起努力,就會有齊心協(xié)力的感覺。而每個人在不同的生命軌跡去運作,因為感受不一樣,后來都比較難理解。
在家里最好能夠允許表達情緒,大家說一說,別人不要指責,這是非常重要的。親人離世,大家難過,但是因為有精神聯(lián)結,慢慢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自然談論離世的親人。比如說,爸爸最愿意吃這個菜,或媽媽做的手工活是最好的……這樣的話,我們都覺得精神(聯(lián)結)在這里,我們可以開展新的生活。
要特別提一句,要接受哀傷反應是有差異的。每個人是不一樣的,男人和女人,小孩和大人,不同年齡段的人,這個人和逝去的親人的關系……都是不一樣的。哀傷反應的長短、狀況都不太一樣。請接受差異,不要相互指責。大家齊心協(xié)力地去應對困難,可以善用家外資源。
3.3 照顧孩子
最后要講一下照顧孩子。我們很容易會覺得,哀傷都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其實,孩子都看在眼里。簡單地說,孩子對喪親的反應,不完全取決于這件事,而是取決于他們的認知和情緒發(fā)展階段是怎么樣理解死亡的。這個部分請大家查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或者《兒童游戲治療》等書籍,現(xiàn)在網上都比較多,去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是怎么看生死的。大家了解這個會懂得怎么幫助孩子。
另一個最重要的是,小孩子對喪親的哀傷反應,主要是看成年人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和方式。如果哀傷期間時,大人安排好照顧他們,而不是忽略他們,甚至是打罵他們,那年幼的孩子就比較容易從哀傷中恢復過來。
大孩子有點兒特別,特別是青春期以上的孩子,他們比較有獨立意識,覺得自己是個大人。所以,一方面可以請他們參與做一些事情,幫家里做事情,家長來鼓勵他們。他們會有一些成就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不管長多大個子,他們都是孩子,所以還是需要多一些支持和保護,不要讓孩子承擔與自己年齡發(fā)展階段不相符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具體做法,我建議,最好及時、簡潔、清晰地告知親人去世的消息。有的時候,我們怕孩子知道了對他們打擊太大,我們不告訴孩子。但是我們在北川工作的經驗,很多孩子都說,父母沒及時告訴他們(親友離世的消息),他們是非常傷心的,覺得父母不信任自己;因為自己沒有第一時間知道,一起參與悼念過程,有一些遺憾。所以建議及時告知。
第二,要保證孩子隨時能接觸到父母或兄弟姐妹,能讓他們感到沒有被拋棄。
第三,允許孩子選擇與家人一起參與悼念活動,重要的是選擇,孩子就會感覺到家人是信任他的。
第四,要找安全可靠的成年人照顧孩子的生活。有的時候,親人剛過世有很多事情要做,是很忙亂的。可能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可以暫時交給別人幫忙照顧。但要小心,這個成年人一定要安全可靠,否則可能會對孩子有傷害,甚至性侵犯孩子。
第五,照顧孩子的生活,最重要是讓孩子有穩(wěn)定和規(guī)律的生活。家長要每天留出親子時間,給孩子聆聽、肯定、回應。聽聽孩子今天過得怎么樣,有什么開心的事,有什么難過的事,給孩子機會說說話;肯定孩子的感受是自然的,是可以理解的;或者教給孩子一些(調適情緒的)辦法。孩子就會感到有支持,不太容易陷到哀傷里邊。也可以學一些情緒調節(jié)的技巧,來幫助孩子表達情緒,放松減壓?;蛘咭黄鹱鲆恍╅_心的事情。這個部分大家可以看一看兒童游戲治療的書,有些很簡單很有用的辦法。
第六,邀請孩子參與到重建家庭生活秩序。請孩子一起幫忙做家務,大家一起做,家里就會有凝聚感。但要小心,不要讓孩子承擔與年齡不相符的家庭責任,或卷入家庭生活壓力。孩子壓力大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卷到哀傷里,對他們身心健康不太好。
第七,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打罵孩子。家長情緒不好,可以找成年人尋求幫助,但不要向孩子發(fā)泄情緒,制造更多傷害。喪親歷程都是終身難忘的。有人對我們好,我們終身難忘;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也會終身難忘。對孩子來說也是這樣。你要打罵他,他記憶很深刻,很受傷的,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好的。請大家一定不要打罵孩子,去找成年人幫忙。
最后提一句:保護幸存的孩子。我們(可能)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失去其中一個。我們有的時候太哀傷了,會對著這個幸存下來的孩子說離世的那個孩子有多好,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會比較。這對幸存的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容易感到內疚的。所以我們不要這樣做。我們要看到,幸存的孩子是一個獨特的生命,他不應該去代替別人生活,不應該替代逝去的孩子生活。我們不要因為失去一個孩子,又失去另一個孩子。
4. 臨終與四道人生
聽講座的朋友,有的人可能現(xiàn)在面臨著陪伴親友臨終,也可能自己生病,可能存活期沒有那么長,也面臨臨終。這個時候,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時間。這個時間仍然是寶貴的,我們來過四道人生。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無懼地面對死亡,我們可以在整理生命的過程中,在告別的過程中沒有遺憾。
我們要記得道謝:謝謝我們在世的時候,或者要離世的親友,他們對我們做得好的部分;感激他們對我們的善意和善行。
我們要道歉:道歉我們做得不夠好的部分,我們要說對不起。
我們要道愛:我們愛他們,他們愛我們。愛不會因為離世而終止,而只會延續(xù)。
我們要道別:看看還有什么樣的愿望是可以實現(xiàn)和滿足的,我們盡量去做,我們?yōu)樽约?,也為別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消除恐懼,放下遺憾,更有益于轉化哀傷。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接受死亡是一個現(xiàn)實,是真實的。不過,死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轉換了形式(延續(xù))。有一本書《心寬才是最好的紀念》,可以在網上買到。這個書里講了好多小故事,對于我們陪伴親人臨終,陪伴我們自己臨終都是有幫助的。大家需要的話可以去看看這本書。
在找不回來(過去)的日子里增加生命的質感,我們最后收獲的是哀而不衰(的精神)。我們仍然是有情的,這個有情已經比原來擴展了。原來的“有情”是對某個人有情,對逝去的親友有情。經過哀傷的歷程,特別是我們學習了面對生死的智慧,現(xiàn)在我們的“有情”不僅是對這個人有情,我們還對很多人有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對天有情,對地有情!
我們在面對后續(xù)人生的時候,就可以過一個無懼的人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逝去的親友送了我們一份(珍貴)禮物,就是我們無懼生死。
5.回答問題
我今天的講座就先到這里,留一點時間,大家有什么問題,我和李關黨先生給大家回應。當年我們在北川中學做心理援助的時候,李關黨先生是我們駐校團隊隊長,那個時候他才大學三年級。多年來,他陪北川的孩子長大。我們一起走過這個歷程。今天在回答提問的過程有他參與,可能會更加豐富一些。
Q1
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并且心理健康水平一直比較低,在遭遇親人去世時否認、不愿意清醒,家人該怎么做?
龍迪:首先,家人回到呼吸,不要太緊張。我們不緊張的時候,我們安詳?shù)谋砬楹驼Z言都能減少這個老年人的恐懼。心理健康水平低,就是因為恐懼比較多,再加上親人離世。所以,我們的態(tài)度是可以(幫忙的)。他可以否認,我們理解他否認是因為他承受不了。如果他覺得否認是可以的,那我們不要去糾正他。他不感到有壓力的時候,他可能會有一些力量慢慢去接受現(xiàn)實。但也有可能,老年人,有基礎病,他的狀態(tài)很不好,他否認,不(用)去承受那么強烈的情緒壓力,也是好事情。
李關黨:這個問題,我也想回應一點。我覺得老年人這樣的情況,積極的陪伴是比較重要的。老年人到了這個階段,他跟小孩兒是一樣的。他也需要有情緒的宣泄(需要),期望得到親人的反饋(情感方面)。比較積極的陪伴會對老年人的心理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剛才龍教授也提到與祖先聯(lián)結,我們可以多聽一聽老人家的故事,他年輕時的故事,多聽他講一講他年輕時候的故事,可能會好很多。我們在北川的經驗就是這樣的,有這樣一個感受,讓年輕人去聽爺爺奶奶當年、年輕時的故事,其實更多會給老年人帶來一些力量。當他有力量的時候,老人就不會那么恐懼,他就會更有智慧和能量去面對他現(xiàn)在的一些問題。
Q2
公安民警犧牲后,給同事做哀傷輔導時應該如何操作,需要注意什么?
龍迪:公安民警犧牲后,要給同事做哀傷輔導,需要有訓練。如果我們一點都沒有訓練,我們做起來是比較吃力的。假定大家有這個訓練,那最重要的就是讓知情的同事能夠坐在一起,來談一談他們的感受。主持的輔導員向他們表達,他們的感受是自然的,也要回應一些他們的疑問。太詳細的我不能在這里有更多回應。
Q3
我媽媽癌癥去世兩個月,看到天黑就能看到老媽,打不起精神做事情,怎么辦?
李關黨: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很正常的反應。第一,就是接受這種狀態(tài)的存在。我奶奶也是癌癥去世的,我奶奶是08年地震前兩個月癌癥去世的。從小我是我奶奶帶大的,她因為直腸癌去世,對我的沖擊也非常大。一開始其實也是各種不接受,各種難受,打不起精神來。我就分享一點當時我的感受和經歷,可能會讓你得到一些正面的回應。
我當年就是想我奶奶她在的時候(做的)一些很正面的事情。比如我奶奶當年是我們那個地方的婦女主任,她幫了很多人。我當時就在想,我奶奶假如不去世,她現(xiàn)在希望我做什么。當年我去北川的時候,也是因為我要從我奶奶的哀傷中走出來。當?shù)卣鸬臅r候,我第一時間就選擇去做志愿者,去幫助別人。這種延續(xù)可能會讓我們得到一些力量。
Q4
大家提到問題基本上都是爸爸去世,媽媽老是恐懼害怕怎么辦?爸爸得了癌癥,手術后因為疫情中斷化療,復發(fā)率會很高,要告訴他嗎?朋友經歷親人突然離世,我該怎么跟他聊天呢,可以經常打擾他嗎?
龍迪:我們的時間差不多道理。前面關于得病的這些,我想大家可以查找更多的資源或者找專業(yè)人員去詢問,最后一個我簡單回應一下,看看關黨有沒有回應。朋友經歷親人忽然離世該怎么跟他聊天。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知道,聊天不應該是你的需要,應該是他的需要。你可以輕輕地問問他,你做些什么能夠對他有幫助。你表達一個意思:你愿意幫助他。你也可以說“如果你需要我做什么,你告訴我,我非常愿意去做“就可以了。不要為了想去聊天而聊天??赡芩恍枰?。哀傷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有獨處的時間,不完全都要聊天的。所以你告訴他這樣(你愿意幫助他)就可以了?;蛘哌^上一段時間,過兩三天,你可以給他發(fā)個微信,或者打個電話問問:你還好嗎,你感覺怎么樣?然后你就聽他說。他要做什么,你去回應就可以了。這個部分就是不要做得太多。有時我們太想幫人的時候,不太了解,可能會給他壓力。
李關黨:我也有一點回應??赡墁F(xiàn)實中他有一些困難,需要幫助的一些困難,我們能夠給他比較實在的幫助。這個對他來說,可能能減少很多心理壓力。比如親人去世后后事的安排,包括其他事務性的事情。在征得他的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多做一點。至于聊不聊天,這是形式方面的問題。我們在北川的經歷,有一種感受,就是陪伴不一定要說話,有可能陪伴就是陪他靜靜地坐一坐,聽一聽音樂,或者吃一頓飯,什么話都不說。對他來說,有可能是最好的支持。我們不為了聊天而聊天,有可能聊天反而對他來說,是一種創(chuàng)傷和負擔。這樣對他來說就更不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