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帖》
行書。4行,41字。別稱:《建安靈柩帖》《四月五日帖》。王羲之曾為臨川太守、江州刺史。考羲之為臨川,在咸和七年(332)前后,為江州則在咸康六年(340)。羲之去官在永和十一年(355)三月,此次從建安移靈柩當在羲之為會稽內(nèi)史時,若以“垂三十年”計,家慈之歿,當在成帝咸和初年,即226年頃。
王家葵解讀王羲之《建安帖》
王羲之《建安帖》 行書 4行41字 國家圖書館藏
釋文
四月五日羲之報。建安① 靈柩至。慈蔭②幽絕垂卅年。永惟(崩③)慕。痛徹五內(nèi)。永酷奈何。無由言苦④。臨紙摧哽。羲之報。
注解
①建安:江州建安郡,其地在今福建建甌一帶。
②慈蔭:早期文獻主要用指尊長或神佛之庇蔭,并不特指女性長輩。
③崩:《淳化閣帖》漏刻此字,《右軍書記》有,《寶晉齋法帖》亦有此字。
④苦:《淳化閣帖》《寶晉齋法帖》皆作“苦”字,據(jù)《右軍書記》作“告”,應以“言告”為正。
帖文大意
《建安帖》局部
四月五日羲之報:靈柩從建安郡運抵,與慈親幽明異路已近三十年了,永久的悲哀懷想,痛貫肝腸。痛苦折磨,告訴無門,臨紙悲感哽咽。羲之報。
解讀
《建安帖》局部
《建安帖》見于《右軍書記》,是貞觀內(nèi)府舊藏,《寶晉齋法帖》所刻首行還有梁代徐僧權(quán)押署,故來源可靠。
《建安帖》局部
食
此件與友人書信提到親人的靈柩從建安郡運回,倍覺傷感。
《建安帖》局部
祁小春在《邁世之風:有關王羲之資料與人物的綜合研究》中認為此帖與同載于《右軍書記》的《兄靈柩帖》,及刻入《淳化閣帖》卷二誤題鍾繇書之《長風帖》,所討論者應是一事,措辭亦類似,如“慈萌幽絕垂卅年”“計慈顏幽翳垂卅年”“靈柩幽隔卅年”,所言之事,乃是從建安郡迎還其兄王籍之的靈柩。其說合理可信。
《建安帖》局部
《右軍書記》謂此帖為“真草書”,《宣和書譜》著錄在王羲之行書下。全帖以行楷為基本格調(diào),寫到“五內(nèi)永酷”以后,情緒逐漸激動,“奈何”兩字草書,“無由”連筆,然后稍舒緩,至“羲之報”草率結(jié)束。初唐弘文館搨書人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從本帖摹取了“建”“靈”“慈”“慕”四字。
《建安帖》局部
《建安帖》局部
校訂
《建安帖》局部
又稱《建安靈柩帖》??瘫舅男?,四十一字。《右軍書目》第三十八“四月五日羲之報(五行)”即此?!队臆姇洝吩疲骸八脑挛迦蒸酥畧螅ò察`樞至,慈陰幽絕垂卅年,永惟崩慕,痛徹五內(nèi),永酷奈何。無由言告,臨紙摧哽。羲之報?!薄洞净w帖》《寶晉齋法帖》等收刻?!镀跆m堂法帖》中此帖乃從《淳化閣帖》摹出,行格又有調(diào)整,但均為四行,與《右軍書目》記五行不合。據(jù)《洞天清祿集》描述此帖墨本,“其'建安靈柩’字提起別作一行”,如此正為五行,則知《淳化閣帖》上石時調(diào)整行格?!秾殨x齋法帖》應據(jù)墨本,故亦為五行,于“建安靈柩”處提行平出。
收載法帖
《淳化閣帖》《孫氏澄清》《紫藤澄清》《東書堂》《大觀》《絳帖》《懋勤殿》《契蘭堂》《淳熙秘閣續(xù)》《清鑒澄清》《宋寶晉齋》《快雪堂》《寶賢堂》《海山仙館》《王虛舟摹古》等。
著錄文獻
《右軍書記》《褚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