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從甲骨文說起
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中國書法從甲骨文說起,這似乎是一個沒有什么爭議的命題。人們常說草書書法、楷書書法、隸書書法、小篆書法、金文書法,同時也說甲骨文書法。這里面包含著一個在形式邏輯中,用推理方法得出的信息:就是從草、行、楷、隸、篆可以追索到甲骨文源頭,或者從甲骨文嬗變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篆、隸、正、行、草書的脈絡。由此,我們說中國書法從甲骨文說起,就是從源頭說起。追本溯源,隨著這樣的推論,予以為有兩個問題值得闡述、評說清楚:
其一:甲骨文之前的陶文有無書法意義?
其二:甲骨文本身的書法意義是什么?
中國漢字的書寫藝術稱之為書法。一般多指后世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guī)律。包括執(zhí)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等內容,其中還包含著書寫者情感與心跡的宣泄,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被譽為:無言的詩歌,無形的舞蹈,無圖的繪畫,無聲的音樂。由此可知中國書法的偉大與不凡。我們說,中國書法藝術開始于漢字的產生與成熟階段,所謂“聲不能傳于異地,留于異時,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眾所周知,最初,表現(xiàn)文字的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早在六千年前,中國陜西半坡人就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具有文字性質的刻畫符號和繪畫、雕塑、裝飾等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就是陶器;四千五百多年以前山東大汶口遣址,發(fā)現(xiàn)了10多個刻畫文字,這些象形的刻畫可以看作原始的中國文字,也可叫陶文。漢字所以叫文,是因為這些縱橫交錯的織紋,在古陶器上是一種美飾,文字便引申美飾的含義,古人用具有美飾含義“文”,來給漢字定名,這說明文字從最初就十分注意美飾、具有藝術化傾向。緣此可知,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與漢字應當是一樣古老,與漢字并存并進,書法藝術的起源與漢字的起源應是同一個范疇、同一個問題。歷史的尺度是很公正的,人們一致認為,陶文還不是成熟的有系統(tǒng)的文字。從這個意義上說,陶文還沒有具備和包含書法的意義。
直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我國才真正出現(xiàn)了相當成熟的漢字系統(tǒng)。我們說,甲骨文書體風格絢麗多彩,表現(xiàn)了不同的多種審美范疇,或端莊方正、或雄渾拙厚、或縱橫奇崛、或精工細致。之前,予另有論文將甲骨文按照線條粗細、字體長短等特征,分為八種類型。可以推測,在商代,人們就已經有意識地將漢字書刻得美觀并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它推動、提升到一種藝術境界。誠然,甲骨文是用刀契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但甲骨上的文字痕跡,實實在在地證明:有許多甲骨文是先用毛筆書寫成字樣,然后再進行契刻,有的在完成契刻后,還要用毛筆再進行填朱或填墨。這說明甲骨文是先表現(xiàn)筆意,后才表現(xiàn)刀味的。所以確切地說,甲骨文字即是刀筆文字,它既有雋永挺拔的金石刀味,又有拙樸多姿的書卷氣息。一種文字在書寫應用過程中,用刀和筆同時兼施來表現(xiàn)它,這在世界浩瀚的歷史長河里是十分罕見的。從書法角度看,在甲骨文中有用墨或朱砂書寫的文字,表明那時已有了類似毛筆的書寫工具,而這些文字之用筆,起止均顯鋒芒,有輕重粗細變化,呈兩頭尖中間粗,這可視為甲骨書法最初的用筆形式之一。而且甲骨文刻辭有長有短、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疏密有致,變化豐富,這表明有了甲骨文最初的章法形式。甲骨結體有左右對稱,重心穩(wěn)定,有一字多形,多樣統(tǒng)一,方圓結合,開合有度,表現(xiàn)出書法藝術結體之優(yōu)美形式。中國書法諸要素俱備,故可以認定:在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商代后期,中國就有了實際意義上的甲骨文書法藝術。
但有人認為中國文字發(fā)展史與中國書法藝術史不能混而為一,文字的產生是為了使用,而書法是為了欣賞,兩者是不同的概念,人們都會寫字,但會寫字的人不一定都是書法家。而甲骨文當初是實用文字,所以還不能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藝術,用毛筆書寫甲骨文字,把甲骨文當作書法藝術來看待,應是1921年后,羅振玉把它寫成了楹聯(lián)形式,并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之后算起。這樣的觀點予不能認同,實際上這是一種偏見,中國文字發(fā)展史與中國書法藝術發(fā)展史是密切相關的,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不僅甲骨文如此,金文、隸書、楷書等都是如此,特別是文字的早期歷史與書法藝術的意義更為密不可分。無數(shù)像《祭侄文稿》這樣當時是實用性的文字篇章,而后卻被后人尊奉為書法藝術之不朽大作,這足以說明了這一點。羅振玉本人曾說過:“取殷契文字可識者,集為偶語,三日夕得百聯(lián),存之巾笥,用佐臨池?!焙芮宄_振玉在書寫創(chuàng)作這些楹帖書法前,將契文可識者作為范本臨摹,這和書家臨摹鐘鼎金文、隸書碑刻,而后再創(chuàng)作金文、隸書書法作品的過程一樣,再次證明了甲骨文的書法意義,與鐘鼎金文、漢碑隸刻等書法意義一樣,具有不可磨滅、不可否認的永恒魅力與藝術意義。
前面已說過,中國書法從甲骨文說起,就是從書法的源頭說起,從書法的根本說起。人們常說學書法要取法乎上,那么選擇甲骨文應當是理智的選擇、必然的選擇、不會后悔的選擇。前一時期,有一位甲骨文書法愛好者問我:學甲骨文書法,是否一定要先把楷書、隸書、篆書、草書學好了,才能去臨摹、學習甲骨文?我回答他:未必!完全可以直接從甲骨文書法入手。因為有甲骨文書法的時候,正草隸篆以及其他書體還沒有誕生呢。當然,我也不反對在精力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先學習正草隸篆,積累經驗,學好了其他書體再來學甲骨文書法,這樣也許會輕車熟路、更容易一些。上世紀末,中國一度掀起了書法熱,2000年后,大家都冷靜地、理智地去看待書法藝術,越來越多的人轉向了甲骨文書法,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中國書法的源頭,這是非常令人鼓舞與欣慰的現(xiàn)象,予希望這個甲骨文書法藝術群體能更團結、更持久、更深入;也希望甲骨文的誕生地安陽、以及中國文字博物館,在普及、推動、拓展甲骨文書法藝術方面,發(fā)揮更大、更多、更震撼人心的作用。
最后,我還想附帶說明一點:不僅中國書法從甲骨文說起,中國篆刻亦是從甲骨文說起。眾所周知,中國印章出土的最早實物是著名的三方商璽,同一時代、同一類文化藝術產物,這不是偶然現(xiàn)象。它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與藝術基礎,它們有著共同的文化脈絡與藝術氣韻。我曾經做過一次小小的實驗:即從甲骨拓片上,扣挖一個方塊形,方塊形上有四個甲骨文字或者有六個甲骨文字,那么它就是一枚天然的甲骨文璽印。發(fā)凡起例,中國最早成熟成系統(tǒng)的甲骨文字,有刀味又有筆意,和殷商璽印進行比對,我們說:中國書法、中國篆刻均應從甲骨文說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