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證治
(一)虛熱肺痿(麥門冬湯證)
[代表原文]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10)
[白話語釋]
提要:論述虛熱肺痿的證治。
語譯
虛火上逆,咳嗽氣喘,咽喉不利,用止逆下氣的麥門冬湯主治之。
闡釋
由于津液耗傷,導致肺胃陰虛,陰虛則火旺,虛火上炎,肺氣上逆則喘咳,熱灼津傷故咽喉干燥不清爽,痰黏難咳。此外還可有口干欲得涼潤,舌紅少苔,脈象虛數等。治當滋陰清熱,止火逆,降肺氣。以麥門冬湯為主方。
辨證論治
主要脈癥:咳逆上氣,咽喉不利,濁唾涎沫,咳痰不爽,或勞嗽,日久不愈,口干咽燥思涼飲,日晡發(fā)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
病機:陰虛火炎,肺胃津虧挾痰。
治法:止逆下氣,清養(yǎng)肺胃,兼開痰止唾。
主方: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主方分析]
重用麥冬養(yǎng)胃陰,潤肺清虛火。用人參、大棗、甘草、粳米大補胃氣,補土生金,肺得滋潤,津液充沛,虛火自降。寓“虛則補其母”之意。半夏一味,用量較輕,與大量清潤藥配伍則不嫌其燥,充分發(fā)揮其下氣化痰,降逆開結的作用,欲用治虛熱肺痿之吐濁唾涎沫,此味必不可少。本方為后世滋陰降逆之祖方。
[注意事項]
(1)使用本方的關鍵是麥冬用量要大,一般用30克以上為好,而半夏用量要輕,二者比例為7∶1。
(2)凡屬虛寒肺痿及肺胃實熱證,忌用。
[比較鑒別]
虛熱肺痿與虛寒肺瘺的鑒別證型鑒別虛熱肺痿(10)虛寒肺痿(5)病因陰虛內熱久咳,津液過度耗損上焦陽虛,肺氣虛寒病機虛熱灼肺傷津,肺氣痿弱不榮肺中虛冷,久寒成痿,上虛不能制下主證久咳不止,吐濁唾涎沫,脈虛數不咳不渴,多涎唾,遺尿,小便數,頭眩治則生津潤肺,降逆化濁溫肺復氣,益脾生津方劑麥門冬湯甘草干姜湯。
【臨床應用】
[應用要點]
(1)本方主治勞嗽不愈,胃虛嘔吐,津枯噎膈,大病瘥后咽燥虛喘等癥,用之亦有良效?,F(xiàn)代醫(yī)學的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硅沉著病等表現(xiàn)肺陰虧虛,虛火上炎者,均可用此方治療。此方也可以養(yǎng)胃陰,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表現(xiàn)胃陰虛者用之有良好效果。
(2)臨證加減
①本方證如津傷甚者,可酌加沙參、肥玉竹、枸杞子以養(yǎng)肺胃之陰;如有潮熱,則酌加銀柴胡、地骨皮、白薇以清虛熱。
②熱病余熱未盡,口干,加石斛;大便干者,加火麻仁;低熱者,加白薇;咳嗽重者,加川貝、瓜蔞仁;干咳勞嗽者,加竹茹、枇杷葉、橘葉之類。
[醫(yī)案舉例]
李某,女,75歲。老年形瘦體弱,素來不禁風寒,不耐勞作。稍作外感則每易發(fā)熱,咳嗽,稍有勞累則必定氣喘息促,半月前因外感發(fā)熱咳嗽,未得及時治療,遷延時日,至今雖外邪自解,但口干咽燥,氣喘息促,咳嗽頻繁,吐出大量白色涎沫。面色萎黃,納食少進,口淡乏味,精神疲憊,臥床不起。脈虛緩,舌質淡紅少苔。此屬肺痿之證,氣陰兩傷。治擬《金匱》麥門冬湯培土生金,以降沖逆。處方:麥冬12克,黨參12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10克,大棗7枚,茯苓10克,粳米1把。服3劑,納食增加,口干、咳嗽大有轉機,精神好轉,已能起床活動,然仍面色萎黃,脈緩右關虛大,苔薄而略干。脾氣大虛,胃陰亦傷。再用前方加山藥12克,炙黃芪10克,服7劑后,諸癥悉愈,已能操持家務。
[徐明.麥門冬湯的運用.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2(2):25]
庚子年閏四月初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