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食療法
(一)臨床表現(xiàn)潰瘍
臨布表現(xiàn)的特點有:①慢性過程,一般少則幾年、多則十余年甚至幾十
年。②周期性發(fā)作,病程中多出現(xiàn)發(fā)作期與緩解期相互交替。發(fā)作期可達(dá)數(shù)
周至數(shù)月不等,其持續(xù)時間和發(fā)作頻率因潰瘍的發(fā)展情況和治療效果而異。
緩解期反映潰瘍?yōu)榉腔顒有曰蛟谟现?,甚至已愈合,可長至數(shù)月或幾年。
發(fā)作不少與以下因素有關(guān):季候(秋未和冬天發(fā)作者最多,其次是春天)、
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飲食不調(diào)或服用與潰瘍發(fā)病有關(guān)的藥物等,但少數(shù)可
無明顯誘因。③節(jié)律性疼痛。有合并癥時周期性和節(jié)律性消失。
患者如就醫(yī)早,則慢性和周期性可不突出。部分患者(約10—15%)平
時可缺乏明顯癥狀而以并發(fā)癥為其首先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
(1)疼痛上腹疼痛或不適是主要癥狀,其發(fā)生機(jī)理有:①潰瘍和其周圍
組織的炎性病變可提高局部內(nèi)感受器的敏感性、使對胃酸刺激的痛閾降低;
②局部肌張力增高或痙攣;③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
疼痛的性質(zhì)不一,可為饑餓樣不適感。鈍痛、脹痛、灼痛或劇痛等。胃
潰瘍的疼痛多位于劍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則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
右。兩者的部位差異不是絕對的。疼痛的范圍一般如手掌大小,可有局限的
疼痛點。當(dāng)潰瘍較深,特別是穿透者,疼痛可涉及背部。節(jié)律性是疼痛的特
征,見于約一半的患者,胃潰瘍的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時至兩小時出現(xiàn),至下
一餐前已消失。十二指腸潰瘍則多在餐后3—4小時出現(xiàn),持續(xù)至下次進(jìn)餐,
進(jìn)食后可減輕或完全緩解,故亦稱空腹痛,一般出現(xiàn)在午餐和晚餐前;疼痛
也可見于晚間睡前或半夜出現(xiàn),稱夜間痛。如胃潰瘍位近幽門,其疼痛的節(jié)
律可與十二指腸潰瘍相同。疼痛可因飲食失慎、情緒激動、氣候突然變冷等
因素而加重,因服制酸藥、休息、以手按或熱敷疼 痛部位、嘔吐而減輕或
緩解。當(dāng)疼痛的節(jié)律發(fā)生變化時,應(yīng)考慮病變正在進(jìn)一步發(fā)展,或已出現(xiàn)并
發(fā)癥。穿透性胃潰瘍的疼痛可放射到左上腹、胸和背后,穿透性十二指腸潰
瘍的疼痛則放射到右上腹和背后。少數(shù)患者可無疼痛或僅有輕微疼痛。
(2)其它胃腸道癥狀暖氣、反酸、流涎、惡心、嘔吐等單獨(dú)或伴同疼痛
出現(xiàn)。反酸和流涎是貧門松馳和迷走神經(jīng)興奮的表現(xiàn)。嘔吐和惡心多反映潰
瘍具有較高的活動程度,大量嘔吐宿食,提示幽門梗阻。
(3)全身性癥狀患者可有失眠等神經(jīng)官能癥的表現(xiàn)和緩脈、多汗等植物
神經(jīng)功能不平衡的癥狀。疼痛較劇而影響進(jìn)食者可有消瘦及貧血。
2.體征緩解期一般無明顯體征。發(fā)作期如無并發(fā)癥,可僅于上腹疼痛區(qū)
有壓痛,一般較輕。
(二)辨證分型
1.飲食停滯型胃脘飽脹痛,惡心惡食,吐后痛緩,暖氣如敗卵,苔白厚
膩,脈象弦滑。治宜消食導(dǎo)滯。
2.肝氣犯胃型胃脘脹痛,或牽及脅肋,暖氣則舒,食欲減退,每因情志
刺激加重或誘發(fā),舌苔薄白,脈象沉弦。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3.濕熱郁蒸型胃脘脹滿,灼熱疼痛,嘈雜泛酸,口渴不多飲。舌質(zhì)紅,苔白膩或黃膩,脈象弦滑。治宜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4.胃陰不足型胃部隱痛或灼熱疼痛,不思飲食,口于唇燥,舌紅無苔少
津,脈象細(xì)數(shù)或弦細(xì)。治宜養(yǎng)陰和胃,佐以清熱。
5.脾胃虛寒型胃脘隱痛,喜按喜熱,遇冷加重,食欲不振,泛吐清水,
神倦體乏,大便較稀,舌淡苔白,脈象沉細(xì)而弱。治宜溫脾健胃,散寒止痛。
6.淤血阻絡(luò)型胃脘刺痛拒按,食后痛甚,或見嘔血黑便,舌質(zhì)紫暗,脈
象弦澀。治宜理氣化淤,和胃止痛。
7.寒氣犯胃型胃脘痛暴作,得熱痛緩,遇冷加劇,喜熱飲熱食,口淡溲
清,舌淡苔白,脈象弦緊。治宜溫中散寒。
(三)食物療法
1.食療原則
(1)少吃多餐,按時用膳。少吃可使胃竇部不致過度擴(kuò)張而刺激胃泌素
分泌導(dǎo)致胃酸分泌,多餐在于補(bǔ)充少吃之營養(yǎng)不足,一般每天4—5頓即可。
(2)面食為主,低脂和適量蛋白質(zhì)。面食不僅柔軟,而且還可稀釋胃酸,
特別是面食中所含的堿還有中和胃酸的作用,但不愛吃面食者或吃面食不耐
者,也可用粥或軟飯代替。低脂是因為油脂食品如肥肉、肉湯、雞鴨湯和油
鍋煎炸之品,均可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使胃徘空減慢,食物在胃腔滯留,
從而刺激胃泌素和胃酸分泌,至于蛋白質(zhì)雖有中和胃酸的作用,但很微弱;
同時,蛋白質(zhì)又是一種胃酸分泌的強(qiáng)烈刺激劑,因此肉魚和禽蛋類食品,只
能適量選用。
(3)忌過甜、過咸、過熱、生冷。過甜、過咸之食品如甜羹、酒釀、八
寶飯、咸菜、咸魚和咸肉,均可使胃酸分泌增加。過熱生冷的食品如生冷水
果和菜飯、冷飲和滾水、滾湯,均不利于癥狀緩解和潰瘍愈合。
(4)忌多渣、產(chǎn)氣食品,刺激品,如煙、酒、茶、咖啡和辛辣之類,部
可引起胃粘膜損害和胃酸分泌,故不宜食用。忌用病人過去食用后加劇胃和
十二指腸潰瘍癥狀的任何不能耐受的食品,則對潰瘍病癥狀的緩解和愈合有
利。
2.食療方法
(1)飲食停滯型
①三粉沖劑(民間驗方):仙人掌粉(去刺,洗凈切片,曬干或烘干,
研末過篩即可),烏賊骨粉,雞內(nèi)金粉。制法:①仙人掌粉500g;②仙人掌
粉500g,雞內(nèi)金粉30—60g;③仙人掌粉500g,雞內(nèi)金粉30—60g,烏賊骨
粉 60—90g。根據(jù)病情需要及藥物作用可配成潰瘍粉 1、2、3 號。服法:每
日2次,每次1g,早晚內(nèi)服,3周為一療程。
②萊菔子粥((民間驗方):萊菔子炒后研末,每次取 10—15g, 與
米同煮粥后食用。
(2)肝氣犯胃型
①蜂蜜白礬蘇打飲(經(jīng)驗方):蜂蜜500g,白礬6g,蘇打120g煎熬,
每天飯前服一匙,日服3次,半月服完,為一療程。
②瓜蔞內(nèi)金賊骨薤白沖劑(經(jīng)驗方):瓜蔞、雞內(nèi)金各30g,烏賊骨90g,
薤白12g,砂仁15g,用法:共細(xì)末,白開水服,每天3次,飯前服3—6g。
③橘度粥(民間驗方):橘皮切碎,同米煮粥食用。
④佛水沖劑(經(jīng)驗方):鮮佛手15g(干品6g)。用法:用開水沖泡代
茶飲?;蛴梅鹗帧⑿?g,煎水代茶飲。使用次數(shù)酌情而定。⑤茉莉花粥(民間驗方):茉莉花3—5g,粳米60g。甲法:將茉莉花用
水煮開后撈出,入粳米煮粥,加白糖適量調(diào)食,酌情食用5—7天。
(3)濕熱郁蒸型
①薏米豆湯(經(jīng)驗方):薏米30g,白扁豆30g,佛手9g,山藥30g。用
法:先將佛手加水3碗煎湯去渣,再入扁豆、粳米煮粥,每天食1劑,連服
10—15天。
②蘿卜馬蹄粳米粥(民間驗方);紅蘿卜250g,水馬蹄250g,粳米60g,
陳皮 9g。用法:先將紅蘿卜和水馬蹄洗凈、煮熟,再入粳米和陳皮煮粥食。
每天1劑,視病情定食用天數(shù)。
③烏賊骨貝母沖劑(經(jīng)驗方):烏賊骨85%,貝母15%,研細(xì)未,外加
10%大黃末,制成散劑,每天服1.5—3g(加元胡效果更好),一日服3次。
④瓦楞陳皮沖劑(民間驗方):鍛瓦楞子30g,陳皮15g。用法:共研細(xì)
面,每次3g,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
⑤西瓜水(經(jīng)驗方):取西瓜瓤,擠汁飲用。
(4)胃陰不足型
①鱉肉豬肚方(民間驗方):鱉肉250g,豬肚1個。用法:將鱉肉放肚
內(nèi),燉熟。吃肉喝湯,分?jǐn)?shù)次吃,連吃7劑為一療程。
②牛奶蜂蜜(經(jīng)驗方):牛奶250g,煮沸,調(diào)入蜂蜜50g,白芨6g,調(diào)
勻后服用。
③蜂蜜(經(jīng)驗方):蜂蜜1兩,溫水沖后,空腹服用。
(5)脾胃虛寒型
①肉桂當(dāng)歸丸(民間驗方):肉桂、當(dāng)歸各 30g,吳萊萸 10g,雞內(nèi)金
2g,陳皮曲 30g。用法: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日 2 丸(3g)早晚服,開
水送下。
②胡椒燉豬肚方(民間驗方):白胡椒 15g,豬肚 1 個。用法:將胡椒
搗碎,裝入洗凈的豬肚中,略加水,然后把豬肚兩端扎緊,慢火燉熟,調(diào)味
吃,每3天吃1個,連食3—4個。
③干姜胡椒末(民間驗方):干姜 6g,胡椒 10 粒,兩味共研為末。每
日2次,用開水沖服,1天服完,使用次數(shù)酌定。
④糯米紅棗粥(《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糯米和紅棗適量,同煮成粥,
常食用。
⑤燉豬肚(經(jīng)驗方):豬肚3—4兩,生姜50g,肉桂3g,隔水燉爛后分
2次服用。
(6)淤血阻絡(luò)型
①三粉蜂蜜丸 ( 《民間偏方秘方精選》):元胡粉500g,烏賊骨粉1500g,
枯礬粉 2000g,蜂蜜 1500g(制丸劑用 3000g)。制法:a,片劑:取前藥混
勻,加入蜂蜜 3000g,調(diào)成濕砂狀,過十二目篩,放烘箱內(nèi)(70—90℃)烘
干。再過篩加入硬脂酸鎂(潤滑劑),l%干燥淀粉(崩解劑),拌勻壓片,
每片0.6g(硬脂酸鎂和淀粉要先過100目篩,將淀粉在90—100℃烘箱內(nèi)干
燥3 小時);b.丸劑:前三藥混勻,加入蜂蜜 3000g 制丸,丸重 3—6g。用
法:片劑每日3—4 次,每次5—7 片。丸劑每日3—4 次,每次 6g,一般三
個月為一療程。
②鮮藕蜂蜜湯(民間驗方):鮮藕2節(jié),蜂蜜適量。將藕節(jié)切開一頭,
藕眼里灌入蜂蜜,再將切下的一頭蓋上,蒸熟后吃,另一節(jié)切碎,水煎喝湯。③雞蛋蓮藕田七湯(民間驗方):雞蛋一個,蓮藕250g,田七末3g。把
雞蛋打入碗中攪拌,加藕汁30ml(用鮮藕去皮洗凈后榨?。┘疤锲吣鑴?br>(可酌加冰糖調(diào)味),隔水燉熟服食。每天1劑,連服8—10天。
④甜咸小白菜汁(經(jīng)驗方):小白菜250g。用法:洗凈,剁碎,以食鹽
少許腌拌10分鐘,用潔凈紗布絞取汁液,加白糖適量,每天分3次,空腹飲
用。
⑤黑棗、玫瑰花各適量。用法:棗去核,裝入玫瑰花,放碗中蓋好,隔
水蒸爛。每次吃棗5個,每天3次,經(jīng)常食用。(經(jīng)驗方)
(7)寒氣犯胃型
①良姜粥(《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良姜15g(為末),白米1000g,
水2000ml。先水煎良姜至1500ml,去渣后再下米煮粥食用。
②良姜燉雞塊(《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公雞一只,去毛和內(nèi)臟,洗
凈、切塊,放置砂鍋內(nèi),加入良姜、蘋果各6g,陳皮、胡椒各3g,蔥、醬、
食鹽適量,醋少許,加水以小火煨燉,熟透即可食用。
(四)藥酒療法
1.飲食停滯型
荔枝酒(《中國食療學(xué)》):荔枝5只去皮,酒 50ml,加水至一碗,煮
沸10分鐘后食。
2.肝氣犯胃型
(1)雞蛋冰糖酒(《民間偏方秘方精選》):雞蛋 12 只,冰糖 500g,
黃酒 500ml。用法:將蛋打碎攪勻,加入糖、酒共熬成焦黃色,每日飯前服
一大匙,每日3次。
(2)胡桃青果酒(《茶酒治百病》):胡桃青果皮60g,侵入250ml燒
酒中,密閉7—10日后用,每次3—5ml。
(3)茴香菖蒲枳殼酒(《茶酒治百病》):小茴香(炒)、石菖蒲根、
枳殼各100g,燒酒1000ml,侵10天后,每日2次,飯后適量飲服。
(4)玫瑰露酒(《中國食療學(xué)》):鮮玫瑰花3500g,白酒15000g,冰
糖 2000g。制法:將藥浸入酒中,同時放入冰糖,浸月余,要用瓷壇或玻璃
瓶貯存,不可加熱。用法:每次飲1—2盅。
3.濕熱郁蒸型
(1)公英酒(《茶酒治百病》):蒲公英(全草)25g,水煎服,每日
1劑,分早、中、晚3次,每次加米酒一湯匙,連服7—10日為一療程。
(2)佛手酒(《中國食療學(xué)》):佛手30g,白酒1公斤。制法:將上
藥洗凈,用清水潤透后切片,再切成三份正方形小塊,待風(fēng)吹略收水氣后,
放入壇或瓶內(nèi),然后注入白酒,封口浸泡。隔5天,將壇攪拌或搖動1次,
10天后開壇去渣,即可取用。用法:每日酌量飲用3—5g。
4.胃陰不足型
鯉魚酒(《中醫(yī)百病藥酒療法》):黑色鯉魚去腸雜(不去鱗),切小
塊以 50%熱酒浸,加蓋燜數(shù)小時,去渣,取汁約 500ml,加冰糖 50g,每日
飯后2小時服50ml,每日2—3次。
5.脾胃虛寒型
(1)茴香酒(經(jīng)驗方):小茴香50g,入500ml白酒浸加蓋,一周后白
酒呈淡綠色,依據(jù)酒量服用。
(2)溫脾酒(《雜病廣要》):干姜、甘草、大黃各30g,人參、制附子各20g,黃酒500g。制法:將上藥共搗細(xì),用酒浸于凈瓶中,5日后開取,
去渣備用。每次溫飲10—20ml.每日早晚各1次。
(3)核桃酒(民間驗方):生核桃(剛生核桃仁的帶綠皮核桃)18g,
白酒(60度)250g。用法:將核桃切碎(或砸碎)裝人廣口玻璃瓶內(nèi),加酒
浸泡,瓶中密封,放日光下,連曬20—30天(晚間移入室內(nèi)),酒由橙黃色
變?yōu)楹谏珵橹埂S眉啿歼^濾,密貯,越陳越好。用時內(nèi)服5—10ml。
6.淤血阻絡(luò)型
(1)核桃仁酒(《陜甘寧青中草藥物》):青核桃6斤,白酒10斤,
將青核桃搗碎,侵泡20—30天服用。每次服10—15ml,日服3次。
(2)豬骨酒(民間驗方):豬骨頭(腿、肋、脊骨皆可)適量,砸碎燒
炭存性,研細(xì)末,裝瓶備用。每次10—15g,黃酒半茶碗沖服,早晚各1次。
7.寒氣犯胃型
良姜川芎使君酒(《中國食療學(xué)》):良姜、川芎和使君子各 12g,加
燒酒500m1,隔水蒸約20分鐘,每飯前喝1—2盅。
(五)茶療法
1. 飲食停滯型
茶葉醬袖飲(民間驗方):茶葉9g,醬油30ml。茶葉以水1杯先煮開,
加醬油再煮開,每日2—3次,頓服。
2.肝氣犯胃型
(1)芽茶沖劑(民間驗方):芽茶300g,檀香和白豆蔻各15g,片腦3
克。上藥共研細(xì)末,用甘草青為丸,不拘時細(xì)嚼。
(2)綠茶和綠萼梅各6g, 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民間驗方)
3.濕熱郁蒸型
綠茶1.5g,徐長卿4g,麥冬、青橘葉和白芍各3g,生甘草2g,玫瑰花
1.5g。上藥共研粗末,沸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
(民間驗方)
4.胃陰不足型
茶葉白糖蜂蜜飲(經(jīng)驗方):茶葉、白糖和蜂蜜各 250g,加水 4 大碗,
煎成二碗,濾渣,冷后儲于有蓋瓶中,經(jīng) 12日后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湯匙。
蒸熱后服。
5.脾胃虛寒型
紅茶沖劑(經(jīng)驗方):紅茶5g,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燜10分鐘,
再調(diào)入蜂蜜和紅糖適量。趁熱頻飲。每日3劑,飯前服。
6.淤血阻絡(luò)型
綠茶藤瓜飲(經(jīng)驗方):綠茶1g,藤瓜干品60g,若缺藤瓜改用木瓜,
劑量相同。用法:瓜切片加水500ml,煮沸 5 分鐘,加入綠茶,分 3 次,飯
后服,日服1劑。
7.寒氣犯胃型
茶葉紅糖沖劑:茶葉2g,加紅糖10g,沸水沖泡,趁熱飲用。(經(jīng)驗方)
二、慢性胃炎
(一)臨床表現(xiàn)
慢性胃炎的病程遷延,部分患者可無任何臨床表現(xiàn),但大多數(shù)可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特別是膽汁反流存在時,常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上中脘部疼
痛,可于進(jìn)食后立即出現(xiàn),可伴有膽汁性嘔吐和食道炎的表現(xiàn)。胃體胃炎和
胃竇胃炎可有不同的臨床特點。胃體胃炎一般消化道癥狀較少,有時可出現(xiàn)
明顯厭食、體重減輕,可伴有貧血(多系缺鐵性貧血),在我國僅有少數(shù)發(fā)
生惡性貧血。胃竇胃炎的胃腸道癥狀較明顯,有時頗似消化性潰瘍,可有反
復(fù)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現(xiàn)嘔血,系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壞而發(fā)生急性糜
爛所致。
慢性胃炎多無明顯體征,有時可出現(xiàn)上腹部輕度壓痛。舌質(zhì)、舌乳頭萎
縮、貧血、消瘦等表現(xiàn)。
(二)辨證分型
1.肝胃氣滯型胃脘脹痛,飽悶不適,食后尤甚。痛無定處,胃痛連脅,
暖氣頻作,矢氣較舒,或有惡心嘔吐、泛酸。苔白薄,脈沉弦等。治宜舒肝
和中、調(diào)和胃氣為主。
2.胃熱陰虛型脘痛頑固,胃中有灼熱感,疼痛多無規(guī)律性,但夜間和空
腹為多,得食較緩。口干而苦,顴赤,心煩易怒,脈弦細(xì)而數(shù)等。治宜疏肝
泄熱、養(yǎng)陰清熱為主。
3.脾胃虛寒型胃皖部隱隱作痛,喜暖喜按,食欲減退,飯后飽脹,消瘦,
面色無華,神疲乏力,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xì)無力等。治宜健脾益
氣、溫中和胃為主。
4.濕熱型
上腹痛、刺痛或絞痛,拒按,口臭,大便于結(jié)或溏,舌質(zhì)紅,苔黃而膩、
脈弦數(shù)。治宜健脾清熱化濕。
(三)食物療法
1.肝胃氣滯型
(1)生姜橘皮煎(《中國食療學(xué)》):生姜、橘子皮各20g,水煎,每
日2—3次。
(2)砂仁木香沖劑(民間驗方):砂仁5g, 木香1g,藕粉、白糖適量。
制法:將砂仁、木香研成面,和藕粉攪勻。食法:加白糖沖服,每日二次。
(3)黨參 20g,柴胡 6g,陳皮 3g,黃米(大米炒至焦黃)50g。用法:
上藥加水4碗煎至一碗半,代茶飲。隔天一次,連服1—6天。(《常見病飲
食療法》)
(4)砂仁煮豬肚(經(jīng)驗方):豬肚 1 個,砂仁末 10g,胡椒粉、花椒、
姜、蔥、豬油、鹽、料酒、味精各適量。制法:將豬肚洗凈,切片放入鍋內(nèi)
煮沸,撈去俘沫,下入砂仁末、胡椒粉、蔥、姜等調(diào)料,煨至湯爛。食法:
飲湯食肚。
(5)蘿卜絲餅(《中國食療學(xué)》):白蘿卜洗凈,制成絲,用素油煽炒
五成熟,加肉末,調(diào)勻為餡備用。面粉適量,加水揉拌,合面團(tuán)稍軟,成片,
填夾蘿卜絲餡,烙成小餅,每日吃1—2個小餅,每日3次。
2. 胃熱陰虛型
(1)麥冬茶(《中國食療學(xué)》):麥冬、黨參、北沙參、玉竹、天花粉
各9g。將上藥共研成粗末。當(dāng)茶飲,每服1劑,每日1次。
(2)番茄汁半杯,山渣汁一盅,混勻服下。一日2—3次。(經(jīng)驗方)
(3)石斛12g,玉竹9g,大棗5枚,粳米60g。石斛、玉竹煎湯后去渣,
入大棗、粳米煮粥食,每天1劑,連服7—8天。(民間驗方)3.脾胃虛寒型
(1)每次可用鮮牛奶 150—200ml,生姜汁一湯匙,白糖少許,放瓦盅
內(nèi),隔水燉服。(民間驗方)
(2)白胡椒15g,豬肚1個。用法:將胡椒略打碎,放入治凈的豬肚內(nèi),
并留少許的水分,然后頭尾用線扎緊,放砂鍋內(nèi)慢火燉至爛熟,調(diào)味服食。
隔2—3天服一次,連服3—5次。(《常見病飲食療法》)
(3)豬肚粥(《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豬肚 500g,洗凈,加水煮七
成熟,撈出,切成細(xì)絲備用,再以大米、豬肚絲各100g,豬肚湯適量,煮成
粥。可加蔥姜、五味調(diào)料。經(jīng)常食用,可治脾、胃虛寒癥。
(4)木瓜 500g,生姜 30g,米醋 500g。用法:共放瓦鍋中加水煮湯,
分2—3次吃完。2—3天1劑,可常服食。(經(jīng)驗方)
4.濕熱型
(1)薏米、白扁豆煎劑(《中國食療學(xué)》):薏米30g,白扁豆30g,
佛手9g,山藥30g。將上述各味洗凈,加水煎。每日1劑,連服7—10天。
(2)赤小豆山藥粥(《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赤小豆50g,生山藥(鮮
者良)30g,白糖適量。用法:先煮赤小豆至半熟后,放入山藥(去皮切片)
煮至成粥,加糖,晨起作早餐食用。
(3)海蜇大棗膏(《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海蜇500g,大棗500g,
紅糖250g。制法:將大棗、海蜇洗凈,加紅糖水共煎成膏狀備食。每日2次,
每次服1匙。
(4)紅蘿卜粳米粥 ( 《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 紅蘿卜25g, 水馬蹄250g,
粳米60g,陳皮9g。制法:先將蘿卜和馬蹄洗凈,煮熟,再加入粳米和陳皮,
煮粥食。每日1劑,早晚食。
(四)藥酒療法
1.肝胃氣滯型
(1)胡桃青果皮60g,侵入250ml燒酒中,密閉7—10日后用,每次3
—5ml。(《茶酒治百病》)
(2)烏稍蛇或蝮蛇,用高梁酒(或米酒)浸一年以上,根據(jù)各入酒量每
次約飲10—30ml左右,每日2次。(《茶酒治百病》)
2.胃熱陰虛型
甘蔗汁和葡萄糖各1盅,混合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民間驗方)
3.脾胃虛寒型
香菜汁 1000g,葡萄酒 500ml。用法:將香菜浸入酒中,3 日后,去葉,
飲酒,疼時服15ml。(民間驗方)
4.濕熱型
蒲公英(全草)25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中、晚 3次,每次加米
酒一湯匙,連服7—10日為一療程。(民間驗方)
(五)茶療法
1.肝胃氣滯型
(1)二綠茶(《江西中醫(yī)藥》):綠萼梅6g,綠茶6g。上二味,沸水
沖泡5分鐘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功。
(2)玫瑰佛手茶(《食療本草學(xué)》):玫瑰花6g,佛手10g,上二味,
沸水沖泡5分鐘即可,代茶飲。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具有理氣解郁,和
胃止痛之功。2.胃熱陰虛型
徐長卿、北沙參、當(dāng)歸各3g,黃蔑4.5g,烏梅肉、生甘草、紅茶各1.5g。
上藥共研為粗末,沸水沖泡。食法:代茶頻飲,每日1劑,連服三個月為一
療程。(《茶酒治百病》)
3.脾胃虛寒型
茶葉6g,老姜10g,水煎服。每日1劑。(經(jīng)驗方)
4.濕熱型
茶葉、白砂糖各250g。用法:上二味加水適量,煮數(shù)沸,候冷沉淀去渣,
貯于潔凈的容器中加蓋,于干燥區(qū)貯藏。經(jīng)6—12日后,若色如陳酒,結(jié)面
如羅皮,即可服用;若未結(jié)面,則只要 7—14 日,就可飲服。用法:每日 2
次,早、晚將上茶蒸熟后各服1調(diào)羹。具有和中化濕清熱,消炎斂潰之功。
(《茶酒治百病》)
三、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一)臨床表現(xiàn)
起病多數(shù)緩慢,少數(shù)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經(jīng)過,遷延數(shù)年至十余年,
常有發(fā)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或呈持續(xù)性并逐漸加重,偶見急性暴發(fā)性過程。
精神刺激、勞累、飲食失調(diào)常為本病發(fā)作的誘因。臨床表現(xiàn)和病程長短、病
變范圍、病期早晚及有無并發(fā)癥等有 關(guān)。
1.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
(1)腹瀉一般均有腹瀉,系因炎癥刺激使腸蠕動增加及腸腔內(nèi)水、鈉吸
收障礙所致。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
出現(xiàn),重者排便次數(shù)頻繁,可每1—2小時排便一次。糞質(zhì)多糊狀,混有粘液、
膿血,亦可只排粘液、膿血而無糞質(zhì)。
(2)腹痛輕型或病變緩解期可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
中度腹痛,常為絞痛性質(zhì),多限于左下腹或下腹,亦可遍及全腹,有痙痛一
便意一便后緩解的規(guī)律,伴有腹脹。若并發(fā)中毒性巨結(jié)腸或炎癥波及腹膜,
有持續(xù)性劇烈腹痛。
(3)其它癥狀因本病經(jīng)常累及直腸,里急后重極為常見。嚴(yán)重病例可有
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4)體征輕型病例除左下腹有輕壓痛外,無其它陽性體征。重癥和暴發(fā)
型患者可有明顯鼓腸、腹肌緊張、腹部壓痛或反跳痛。在部分病例可觸及痙
攣或腸壁增厚的乙狀結(jié)腸或降結(jié)腸。
2.全身表現(xiàn)發(fā)熱較少見,急性期或急性發(fā)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發(fā)熱,重
癥可有高熱、心率加快等毒性癥狀,病程發(fā)展中可出現(xiàn)衰弱、消瘦、貧血、
水與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腸道蛋白質(zhì)丟失所致的低蛋白血癥及營養(yǎng)障礙等表
現(xiàn)。
3.腸外表現(xiàn)本病可有一般自體免疫性疾病常見的其它系統(tǒng)病損,包括結(jié)
節(jié)性紅斑、關(guān)節(jié)炎、脊柱炎、眼色素層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口腔粘膜潰
瘍、慢性活動性腸炎、小膽管周圍炎、硬化性膽管炎、溶血性貧血等。
4.臨床類型按本病起病緩急與病情輕重,一般可分為下列三種臨床類
型:
(1)輕型臨床最多見。起病緩慢,癥狀輕微,除有輕度腹瀉、便秘交替和粘膜血便外,無全身癥狀,病變多局限在直腸與乙狀結(jié)腸。
(2)重型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較重,有全身癥狀常伴有腸外表現(xiàn),結(jié)腸病變多
呈進(jìn)行性,累及全結(jié)腸,并發(fā)癥也較多見。
(3)暴發(fā)型 較少見。起病急驟,消化系統(tǒng)及全身表現(xiàn)嚴(yán)重,腹部體征
明顯,易并發(fā)中毒性巨結(jié)腸,可出現(xiàn)急性腸穿孔。
(二)辨證分型
1.肝郁脾虛型 腹痛作脹,瀉下溏薄,挾有矢氣,每因憤怒而反復(fù)發(fā)作,
多伴吐酸,胸脅滿悶。舌邊紅,苔薄膩,脈沉弦等。治宜理氣抑肝、和胃扶
脾為主。
2.脾胃虛弱型 大便溏瀉,飲食不化,食后脘悶,面色萎黃,神疲乏力,
腸鳴浮腫。舌淡,苔白滑,脈濡弱等。治宜補(bǔ)氣健脾、和胃滲濕為主。
3.脾胃濕熱型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膿血雜下,赤白相兼,肛門灼熱、
溲短、口渴、發(fā)熱、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宜清濕熱,佐以調(diào)氣行血。
(三)食物療法
1.肝郁脾虛型
(1)韭菜生姜牛奶湯(《常見病飲食療法》):韭菜250g,生姜25g,
牛奶250g(奶粉15g,加至250g也可)。將韭菜、生姜洗凈切碎,搗爛,用
潔凈布絞汁,放鍋內(nèi)兌入牛奶煮沸,趁熱一次服完,每天二次,服數(shù)天。
(2)石榴皮蜂蜜飲(《養(yǎng)生益壽百科辭典》):鮮石榴皮1000g(干品
500g),蜂蜜300g,將石榴皮洗凈切碎,加水適量煎煮。 30分鐘取煎液一次,
加水再煎,共取煎液兩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粘稠時加蜂蜜,
至沸?;?,待冷裝瓶備用。每次服 1湯匙,每天2次,用沸水沖服,連服數(shù)
天。
(3)蘋果 2個。將蘋果洗凈,蒸熟。早晚各 1次,連食用半個月。 (經(jīng)
驗方)
2.脾胃虛弱
(1)地膚子18—30g,地榆 15g,石榴皮 6g。一日 2—3 次。(民間驗
方)
(2)老棗樹枝60g,燒炭存性,研為細(xì)末,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10g,
白開水或糖水送下。(民間驗方)
(3)五倍子(醋炒)研細(xì)末,每次服 3g,米湯送下,日服 2 次。(經(jīng)
驗方)
(4)烏梅蜂蜜膏(民間驗方):烏梅500g,蜂蜜1000g。用法:烏梅用
冷水泡發(fā),去核;加水適量,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煎煮,每 20分鐘取煎液一
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三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至稠膏狀時.兌入蜂蜜
煮沸,?;?,待冷后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每天2—3次,以沸水沖服,連
服8—10天。
3.脾腎虛寒型
(1)神丸(《中國食療學(xué)》):補(bǔ)骨脂 120g,肉豆慈 60g 去油,共為
細(xì)末,姜、棗為丸,每服6g,開水送下。
(2)每次可用豬腎 1個,補(bǔ)骨脂6g,先將豬腎洗凈切開,剔去中間筋
膜,再把補(bǔ)骨脂研細(xì)納入豬腎內(nèi),用線扎緊,加清水適量煮熟,飲湯吃肉。
(《民間驗方》)
(3)土豆生姜橘子飲(民間驗方):土豆100g,生姜10g,橘子1個。用法:將土豆、生姜洗凈切碎,橘子去皮、核,三味混合用潔凈紗布絞汁。
每次飯前飲 1 湯匙,連服數(shù)劑。
(4)干荔枝肉 50g,山藥、蓮子各 10g,大米 50g。用法:將前三味搗
碎,加水適量煎至爛熟時,加大米煮粥。每晚食,經(jīng)常服用。(經(jīng)驗方)
4.脾胃濕熱型
(1)瓜葉米湯方(經(jīng)驗方):黃瓜葉10g,米湯適量。用法:將黃瓜葉
曬干研末,用米湯調(diào)。早晚各1次。具有清熱、利水、除濕之功。
(2)高粱黑豆大棗粥(《四川中醫(yī)藥》):紅高粱120g,黑豆60g,大
棗10枚。用法:三味煮熟成粥或三味磨面蒸成小餅。每日早晚吃小餅或粥。
(3)馬齒莧豆花汁(經(jīng)驗方):馬齒莧60—90g(鮮品加倍),扁豆花
10—12g。用法:上二味加水煎,適加紅糖,每日一劑,分二次飲服。如便血
明顯,以鮮馬齒莧絞汁,加等量藕汁,每次半杯,以米湯和服。亦可用馬齒
莧60—90g,切碎和粳米25g,煮粥服。
(4)銀花蓮子粥(《常見病飲食療法》):銀花15—30g,蓮子肉(不
去心)30—50g,淀粉少許,冰糖適量。先用水熬銀花15分鐘,取汁去滓,
用汁煮蓮子肉至爛熟,放入冰糖及淀粉調(diào)勻,可做早餐或夜宵食之。有清熱
解毒、健脾止瀉的作用。
(四)藥酒療法
1.肝郁脾虛型
(1)砂仁酒(《茶酒治百病》):砂仁30g搗碎,干凈紗布包,用白酒
500m1,泡7天,飯后酌飲。本方有理氣抑肝,和胃扶脾之功。
(2)香附酒(《茶酒治百病》):制香附子30g,白酒500m1,泡7天
后服,每次20m1,每日3—4次。
2.脾胃虛弱型
(1)黨參酒(經(jīng)驗方):老條黨參 1 只,酒0.5公斤。制法:黨參選
用粗大者連須,將其拍出裂縫,置干凈瓶中,注酒浸之,封口7日后取用。
用法:隨量飲之,佐膳更佳。酒盡再添,味薄后取參食之。
(2)雞蛋白糖酒(民間驗方):雞蛋 1 只,打入碗里,加白糖 10g,
倒入白酒 100m1,攪勻。劃火柴點燃,邊燃邊攪,直至酒盡火滅。蛋熟如花
狀,待涼服下。
(3)黃酒50ml,丁香2粒,共蒸燉10分鐘,趁熱飲酒。(民間驗方)
(4)黃酒250ml,赤砂糖50g,食醋少許,老姜數(shù)片,共煮沸趁熱服,
不能飲酒者適當(dāng)減量。(經(jīng)驗方)
3.脾腎虛寒型
(1)豬胰酒(《奇效良方》):豬胰一具,青蒿葉30g,桂心(末)30g,
白酒 500m1。制法:將豬胰細(xì)切,與青蒿葉相合,微炒,火溫酒,乘熱加入
豬胰和蒿葉,再入桂心末于酒中。用法:每次溫服1小碗,每日3次。
(2)地榆附子浸酒方(《普濟(jì)方》):干地榆 5009,附子 30g,白酒
1000m1。用法:將干地榆、附子入酒中浸泡5天后用之。每次飲30m1,每日
3次。
4.脾胃濕熱型
艾葉米酒方(民間驗方):艾葉一握,米酒適量。用法:將艾葉洗凈搗
爛放入錫內(nèi)加酒炒熟,用布包好,趁熱熨患者肚臍上,冷則再烘。每日2—3
次,每次10—15分鐘,連續(xù)熨3—5日(五)茶療法
1.肝郁脾虛型
(1)抽姜止瀉茶(《實用中醫(yī)偏方匯編》):老抽殼9g,細(xì)茶葉6g,
生姜2小片。制法:先將前二味同研成細(xì)末,再把生姜煎湯,候溫,送眼前
二味細(xì)末。每日1劑,上、下午各服1次。
(2)綠茶15g,生姜15g,蘇葉10g,水煎湯劑飲服。(經(jīng)驗方)
2.脾胃虛弱型
(1)黨參黃米茶(《家庭食療手冊》):黨參25g,大米(炒黃焦)50g。
用法:上二味加水四碗,煎至二碗即成,代茶飲。隔日1 次,溫服,連續(xù)用,
每劑一日內(nèi)服完。
(2)紅茶生姜白糖飲(民間驗方):紅茶200g,鮮生姜汁200g,白糖
5009。用法,將紅茶加水適量煎煮。每 20 分鐘取煎液 1 次,加水再煮,共
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到將要于鍋時加入鮮姜汁,加熱
至粘稠停火;待溫,拌入干燥白糖粉把煎液吸凈,混勻,曬干,壓碎裝瓶備
用。每次10g,每天3次,以沸水沖服,連服7—8天。
(3)茶葉15g,炮姜和食鹽各8g,粳米30g,同炒至焦黃,水煎湯劑飲
服。(經(jīng)驗方)
(4)硫磺茶(《太平圣惠方》):硫磺、訶子皮,紫筍茶各9g。制法:
將硫磺研為細(xì)末,用凈袋包之與訶子皮、紫筍茶共加水適量,沸 10—15分鐘
即可,過濾取汁用。每日1劑,溫服,具有溫腎壯陽,斂澀止瀉之功。
3.脾胃濕熱型
醋茶(《飲茶的科學(xué)》):紅茶(綠茶也可)10g,米醋少許。制法:用
沸水沖泡濃茶一杯,或茶葉煎濃汁,加入米醋少許或一匙即可。
每日1—2劑,候溫頓服。具有清熱利濕、止瀉之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