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事:
公元前1550年左右,古埃及(夏)少康(卡摩斯)庶子無余封于東亞良渚地區(qū)建立越國,臣服于商。為姒姓。
公元前1250年左右,古埃及農(nóng)官(后稷后裔)不窋率家族出走古埃及十八王朝(夏)遷徙到黃河上游。為周人最早來源。
吳國:姬周古公亶父欲傳位季歷及其子姬昌(即周文王),太伯乃與仲雍讓位三弟季歷而出逃至荊蠻,建立國家號勾吳,即吳國。第一個姬姓諸侯國。
周文王拜同樣流亡到東亞的夏人(古埃及人)鬻熊為師,鬻熊家族祖先昆吾氏為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在??怂魉谷巳肭止虐<皶r,輾轉(zhuǎn)流落到東亞。可能比姬周家族早一步遷徙到黃河流域。鬻熊家族擅冶煉,可能是青銅文明傳播到東亞的主要傳播者之一。
周武王拜姜子牙為軍師。姜子牙為炎帝后裔。來源路線還未推測清楚。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商成功后,建立周朝,分封建立諸侯國。各諸侯國紛紛向周邊擴張,擴大華夏勢力范圍。其中向南發(fā)展的楚國擴展版圖最大。周人逐漸廢除奴隸制,與土著開始融合過程。
燕國: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封其弟召公奭【shì】于燕。
晉國: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國。
楚國:楚人首領(lǐng)鬻熊協(xié)助周文王姬昌起兵滅商,成為功臣。前1042年,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始建國。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動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qū),他們的一支在上古民族沖突的旋渦中及商王朝的驅(qū)逐下,逐漸南遷。《楚居》記載楚人大致遷徙路線是從河南新鄭出發(fā),向豫西南和陜東南方向遷徙,于西周初年到達丹水和淅水交匯處(丹淅流域)。之后繼續(xù)南下到達荊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結(jié)合部。即:河南新鄭(祝融之墟)——桐柏山——丹陽(今淅川縣)——湖北荊山。
齊國: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武王封師尚父于齊。按照《春秋》的筆法,齊國是侯爵(一等候)。師尚父即呂尚(即姜子牙),又稱太公望,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周朝開國功臣之一。其女邑姜為周武王夫人,生周成王。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呂尚(姜子牙)于齊(今山東臨淄),由于國君為姜姓呂氏,故又稱“姜齊”。齊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是春秋時期第一個成為霸主。
秦國:秦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zhèn)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tǒng)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yǎng)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為周王室養(yǎng)馬并在戌邊對抗西戎。經(jīng)過春秋戰(zhàn)國華夏各諸侯國混戰(zhàn),最后秦國勝出,建立統(tǒng)一帝國。至漢武帝時,東南甌越、南越國、越南北部等大部納于華夏中國版圖,漢族形成。
分人人類學(xué)與族群:
姒姓越國和姬姓諸侯國(吳、晉、燕等)為Q1a1a1-M120
羋姓楚國為Q1a1a1-M120,可能伴隨D1
姜姓齊國有Q1a1a1-M120,可能伴隨D1
秦人為Q1a2-M346,可能伴隨D1
土著為O系,其中百越和東夷以O(shè)1為主,原中原土著和壯侗以O(shè)2為主,荊蠻、昆夷、苗瑤、羌戎、鬼方、山戎等以O(shè)3為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