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兩漢經學》主要講的是漢朝初期的治國之策,由無為而治轉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演變過程。從高祖劉邦到漢惠帝劉盈、呂后、漢文帝劉恒的漢初時期,為了盡快恢復因秦末農民起義及楚漢戰(zhàn)爭導致的民生凋敝、社會動亂問題,采用了黃老之術的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迅速使民生得到休養(yǎng)生息,進而國富民強,但同時分封異姓及同姓諸侯王的地方割據問題也嚴重導致了政權的不穩(wěn)。漢武帝劉徹采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指導思想,強化和樹立君權在國民心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中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的延續(xù)傳承打下很好的基礎。
漢武帝晚年間的巫蠱之禍造成太子含冤自殺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這位統(tǒng)治中國長達五十四年的雄主,北擊匈奴,東并朝鮮,南誅百越,鑿空西域,使得漢王朝的疆土空前廣闊。然而,在帝國強大的背后,也隱藏著重重危機。外患并未徹底根除,內亂接連不斷,全國多地頻繁爆發(fā)農民起義,大漢帝國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誰能夠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到,從而避免像秦朝覆亡那樣的悲???隨著漢武帝的黯然離世,大漢王朝迎來了它的另一個重要時期,昭宣時代,也稱昭宣中興。
公元前91年,大漢王朝在漢武帝的統(tǒng)治下,已經走過了49個春秋,這位曾創(chuàng)下曠世偉業(yè)的帝王,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疾病纏身,時常將國事托付太子。太子劉據是漢武帝二十五歲時才有的長子,很小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曾深得武帝喜愛。就在武帝又一次出宮養(yǎng)病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傾動朝野的大事--巫蠱之禍。巫蠱術是巫師通過詛咒、射木偶人和毒蠱等方式企圖使仇人罹禍的巫術,這種巫術在西漢時很流行,漢武帝對此也深信不疑,這就給陰謀家興風作浪提供了機會。江充是有名的酷吏,素與太子不和,于是進讒言說有人用巫蠱術詛咒武帝,武帝聞言大怒,令其徹查。江充令人提前在太子宮中偷偷埋下桐木人,然后假裝發(fā)現。太子非??謶郑桓市拿稍┑人?,于是逮捕并殺死江充,發(fā)兵自保,武帝聞訊大怒,派丞相率大軍討伐,激戰(zhàn)五日,太子兵敗逃出長安,最終自殺,他的母親衛(wèi)皇后(衛(wèi)子夫,大將軍衛(wèi)青的姐姐)也被迫自殺。巫蠱之禍發(fā)生在漢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被牽連殺害的人多達數萬,影響所及動搖著漢帝國的根本。
漢武帝晚年頒布輪臺詔,調整國策為休養(yǎng)生息
巫蠱之禍在漢代社會以及漢武帝當時的盛世來講,也是一個重大的事件,更重要的是這件事讓漢武帝真正地認識到了在繁榮的社會底下,隱藏著很多的社會矛盾,如果沒有這件事,漢武帝可能意識不到需要改弦更張,那么漢朝社會也可能就會喪失在漢武帝手里。
經過多方調查,漢武帝獲知太子完全是被逼上絕路的,被憤怒壓抑的父子親情,強烈迸發(fā)出來,令他悲痛萬分,始終不能相信,竟然是自己親手釀成了父子相殘的悲劇,不僅痛失愛子,而且讓帝國失去了理想的接班人(武帝晚年建思子宮,在湖縣建歸來望思之臺,追思長子)。不久,更為致命的打擊接踵而至,匈奴入侵邊境,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七萬大軍反擊,輕率地縱兵深入,導致孤立無援,兵敗投降。輝煌一生的武帝,從未遭遇過如此慘痛的失敗。同時,國內局勢也十分嚴峻,窮兵黷武導致國力虛弱,各地頻繁爆發(fā)農民起義,朝廷忙于應對,疲于奔命,漢武帝和他的帝國一同陷入到重重危機中。這一切讓漢武帝不得不對自己多年來的統(tǒng)治方略進行深刻反思,他意識到自己的執(zhí)政策略必須做出重大調整。
輪臺詔。又稱“輪臺詔令”,是漢武帝劉徹于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所下的詔書。武帝在其中否決了桑弘羊等大臣在西域輪臺地區(qū)屯田的提案,并對派遣李廣利遠征匈奴之事表示悔恨。武帝批評桑弘羊的建議是擾亂天下,給百姓增加負擔,對百姓毫無益處,“朕不忍聽到這樣的建議”。他對自己以前的政策進行深刻反思和檢討,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輪臺詔稱得上是漢武帝最后歲月的治國新綱領。
漢武帝好大喜功,而且引起了政治內亂,他幾乎把一個完好的漢帝國帶到了毀滅的邊緣。但他在生命最后的時候做了一個反悔,認為自己幾十年的統(tǒng)治有錯誤,因此有了輪臺罪己詔,據此做了政策的轉變。輪臺詔明確了新的治國思路,就是讓政策回歸休養(yǎng)生息,富國養(yǎng)民。然而留給這位老人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必須盡快重新選定接班人,但剩下的皇子不是年幼就是節(jié)行有虧,這讓漢武帝左右為難。
漢武帝仿照周公輔成王做法,選霍光輔佐漢詔帝
詔帝期間實為霍光執(zhí)政,忠實地執(zhí)行著休養(yǎng)生息的國策
一幅“周公輔佐成王故事”的畫作傳承至今。傳說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由其叔叔周公旦輔政,周公不負周武王之托,將周朝治理的穩(wěn)固強大,等周成王成年后,周公還政于周成王。漢武帝病重之前,令畫工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朝諸侯圖》送給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這等于宣示天下,他要立八歲的少子劉弗陵為帝,以霍光為首輔大臣輔政?;艄馐且压蚀髮④娀羧ゲ⊥府惸傅男值?,性格沉穩(wěn),處事周詳,深得武帝信任。漢武帝臨終前,拜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左桀為左將軍,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四人共同輔佐少主。顯然,被賦予周公使命的霍光,將成為未來漢王朝最主要的角色。在接班人的培訓上,武帝選定了一個非常好的人,霍光在歷史上被評價為相當于周公那樣高地位的人。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霍光將帶領其他三位大帝,肩負著歷史賦予的重任一同開啟昭宣時代。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漢武帝的生命終于走到了盡頭。他在遺詔中寫道“蒼蒼之天不可得久視,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絕矣”。帶著對帝國的眷戀與生命的不甘,漢武帝長眠于陜西省咸陽市的茂陵。茂陵是西漢帝王陵中最大的一座,在茂陵周圍,有二十多座陪葬墓,見于確切歷史文獻記載的陪葬墓有西漢的兩大軍事家--衛(wèi)青、霍去病;在茂陵西北角有李夫人;在稍遠處的就是霍光墓。
昭帝劉弗陵即位的最初幾年,除了應對突發(fā)事件,施行一些惠政外,國家少事?;艄庥H歷了武帝中晚年政治的轉折,無論是從他的個性還是理念出發(fā),他都忠實地執(zhí)行著武帝晚年制定的與民休息國策。然而這與桑弘羊為代表的激進改革派有著嚴重分歧。桑弘羊是中國古代杰出的理財家,公元前119 年前后,在國家遇到嚴重的財政危機時(武帝大舉北擊匈奴的后期),漢武帝重用桑弘羊,進行全面的經濟改革,桑弘羊在全國推行鹽鐵、均輸、平準等經濟改革政策,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鹽鐵官營,將國家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鹽和鐵收歸國營。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的鹽池,是我國最古老的鹽業(yè)生產中心,古稱河東鹽池,是西漢時期最為重要的鹽產地和集散地。當年綿延不絕的車隊滿載食鹽,運向四面八方,運城由此得名。如今,廣袤的鹽池和深深的車轍依稀訴說著這里曾經的輝煌。鹽自戰(zhàn)國起,就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桑弘羊的改革將鹽的生產由過去的民營改為民制官收,國家提供煮鹽用的鐵鍋,生產出的鹽由國家統(tǒng)一收購、運輸、售賣。國家為此設立專職的官員掌管鹽務,并在全國多數郡設立鹽官,分布之廣,規(guī)模之大,前所未有,此舉使鹽稅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桑弘羊進行的眾多改革,取得了成效,暫時緩解了財政危機,史稱“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意思是說老百姓的稅賦沒有增加,國庫里的錢越來越多。
桑弘羊的財政思想最大的特色是強調重商,他在中國歷史上最具有貢獻的見解有兩點。一是認為富國不一定非要用農業(yè),工商業(yè)也可以富國;二是他是歷史上最早提出大生產模式的優(yōu)越性之人,大生產使得鐵的產量大幅度增加,促進了國家力量的強盛。桑弘羊的改革在很短時間內使得瀕于崩潰的漢朝經濟得以恢復,國庫再次充實,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并保證了反擊匈奴戰(zhàn)爭的勝利。然而,桑弘羊改革的弊端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日益顯現出來。鹽鐵官營對于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抑制商人勢力、改進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存在著生產的鐵器質量不高,規(guī)格不符合要求,包括售價方面,以及官吏強迫農民進行購買等弊病。這些弊病在改革推行十余年后日漸凸顯,百姓怨聲載道,地主、官僚、貴族和商賈等也強烈不滿。
鹽鐵會議?;艄庹茩嗪?,為了緩解嚴峻的社會矛盾,主張對國家壟斷的工商業(yè)稍微放松一些,而桑弘羊對此反對,堅決主張嚴管。為了能在統(tǒng)治階層內部達成一致,霍光聽取了同僚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舉賢良、文學之士,詢問百姓疾苦,為即將召開的一場朝廷會議做準備。公元前81年二月的一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賢良文學六十余人,與朝廷大臣齊聚都城長安,共同探討治國之策。事前誰也沒有想到,會上辯論異常激烈,以致這次會議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會議之一。御史大夫桑弘羊更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成為眾矢之的。賢良文學猛烈抨擊武帝推行的鹽鐵國營、酒榷、均輸等經濟管制政策,歷數其弊端,認為這是與民爭利,是造成百姓貧窮困苦的根源。作為這些政策的制定者,桑弘羊反駁道,這些管制措施是制衡周邊民族,安定邊疆,滿足國用的主要經費來源,是國家大業(yè),決不可廢。雙方的辯論精彩紛呈,這次會議稱得上中國古代非常罕有的一次辯論賽,史稱鹽鐵會議?;笇捀鶕紮n案,撰寫了《鹽鐵論》一書,保留了這次會議的珍貴記錄。然而,當時辯論的會場早已蕩然無存。西安市三橋鎮(zhèn)高堡子村的一個農家院落,就是舉行中國歷史著名的鹽鐵會議的所在地。鹽鐵會議討論的議題有很多,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鹽鐵。
鹽鐵會議五個月后,朝廷頒布一項決定,廢除酒專賣和關內鐵管。根據《鹽鐵論》記載,這個決定是包括桑弘羊在內的大臣提出,霍光代表詔帝奏可的?;艄庠诖耸律铣浞肿鹬亓舜蟪嫉囊庖?,但是這件事仍埋下了桑弘羊與霍光決裂的隱患。
在桑弘羊看來,舉賢良、文學以及召開鹽鐵會議本身,已經反映了霍光的態(tài)度。桑弘羊是一個極聰明且自信的人,尤其是武帝中后期,他曾拯救了國家的財政危機。但在武帝晚年,他的思想并沒有跟隨武帝一起轉變,而是始終堅信,積極有為的方針是正確的,霍光執(zhí)政后所采取的與民休息的無為政策讓他難以接受。除桑弘羊以外,另一位輔政大臣上官桀及燕王劉旦等人也對霍光深為不滿,很快這些人便勾結在一起,計劃除掉霍光,他們暗中窺伺,等待時機。這天霍光出宮休沐,一封號稱是燕王旦的上書乘機送入皇宮,遞交到昭帝手上,這封上書舉報霍光出京檢閱羽林郎,擅自調增幕府校尉,專權自恣,可能要篡奪皇位,要皇帝馬上調燕王旦進京保護。然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顯然過于低估了昭帝的智商,十四歲的昭帝立刻就識破這封信是偽造的。上官桀等人見攙毀霍光不成,便又策劃由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設伏殺了他并廢掉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九月,陰謀泄露,長公主、劉旦自殺,其余參與謀反者全部被滅族。一場顛霞政權的危機安然度過,霍光得到了漢昭帝的全面信任,朝中再無可與之抗衡的勢力,史稱威震海內。這段歷史讓后代歷史學家對霍光的評價眾說紛紜。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正月丁亥日,十八歲的昭帝在未央宮加元服,即舉行成人儀式,冠禮。雖然一般而言,年幼的皇帝成人后便可親政,但昭帝依然將政事委任于霍光?;艄饫^續(xù)執(zhí)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寬松國家權力對民間的控制,社會秩序已明顯有了好轉。然而三年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年僅二十一歲的昭帝猝然病逝,這位八歲登基,執(zhí)政十三年的年少天子(實際加冕掌權只有3年),在霍光的輔佐下,繼承了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在較短的時間內基本扭轉了漢武帝晚年動蕩不安的社會局面,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為昭宣中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艄庖膊蝗枋姑?,內外措施得當,成效顯著。昭帝和霍光的關系被《漢書》贊為“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艄庾约阂惨灾芄珌碜跃?,也確實做到了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像周公一樣輔佐漢昭帝。在他輔改期間,昭帝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政績,這些政績?yōu)檎研信d打下了基礎。
昭帝無子,他的猝然離世令霍光和大臣們措手不及,霍光和大臣商議,立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帝。然而,霍光覺得劉賀當了皇帝后,不僅生活奢扉,而且急于擺脫霍光的控制,建立自己的領導班子?;艄馀c幾位重臣密謀后,上奏皇太后廢黜了在位僅27天的劉賀(即位僅27天,就能看透一個人嗎?其中原委難以得知)。
昌邑與南昌:昌邑王劉賀是第二代昌邑王,僅做了27天皇帝就被廢后,重回昌邑國做昌邑王??赡苁钦训蹖λ环判呐掠泻蠡迹嗷蛩男袨椴粰z點,在被廢十一年后,又被貶為海昏侯,貶到了豫章(今南昌市)?;杩h,在此?;韬顐鞒兴拇⒀永m(xù)了168年。南昌即南昌邑的意思,是南昌名字來源的說法之一。?;韬钅褂?015年發(fā)掘,被列為當今重大考古發(fā)現。
霍光將劉病已立為漢宣帝,繼續(xù)輔佐
宣帝了解民間疾苦,輕徭薄賦,寬刑罰,西漢中興
劉賀被廢后,選新皇帝再次提上日程。由于武帝子孫凋零,可供選擇的人并不多。這時流落民間,身為庶人的劉據之孫(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是因巫蠱之禍被錯殺的太子),十八歲的劉病已(后改名為劉詢)進入霍光的視野。劉據當年因巫蠱事件兵敗自殺,妻妾、子女均被殺。當時劉據的孫子劉病已剛剛出生幾個月,也被收系獄中,廷尉監(jiān)丙吉、掖庭令張賀等人可憐他尚在襁褓,派女囚喂養(yǎng)他,如此歷經磨難才活了下來,昭帝時期承認了他的皇室血統(tǒng)身份。公元前74年七月庚申,這位命運多舛的少主,被迎入未央宮。當日,便舉行了登基典禮,是為宣帝。然而此時的漢宣帝,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表現,在霍光面前,顯得唯唯諾諾。史載,宣帝即位拜謁高廟時,霍光隨從摻乘,宣帝感覺若芒刺在背。
霍光為了專權,廢除了昌邑王,立了漢宣帝,之所以立漢宣帝,是因為宣帝的勢力單薄,沒有盤根錯節(jié)的親戚支持,也無黨羽支持。宣帝也知道,自己的命運完全掌握在霍光手中,霍光既然可以立他,也就可以廢他。漢宣帝入朝后的第二年正月,霍光表示要歸政皇上,宣帝謙讓,表示一切仍需要委任大將軍,結果一切如昭帝時一樣,凡事先向霍光匯報,然后再向宣帝上奏。此時霍光已權傾朝野,他雖然對漢室忠心耿耿,但是權力欲和控制欲很強,他一方面牢牢把持朝政,另一方面大肆封賞,提拔自己的親屬,史稱“黨親連體,根據于朝廷”。
在牢牢把持朝政二十年后(公元前87年開始輔佐漢昭帝),公元前68年三月,霍光病逝,謚為宣成候。這位三朝元老不負漢武帝的臨終囑托,在內政外交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使國家平穩(wěn)過渡,穩(wěn)定發(fā)展?;艄馑篮螅瑵h宣帝以堪比帝王的葬儀,將他安葬在茂陵,長伴于漢武帝身邊。
謚號、廟號、尊號、年號的區(qū)別:
謚號:指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后世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而給予的帶有評判性質的一種名號。
廟號:指的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漢朝及之前朝代對廟號比較慎重。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
尊號:自唐代武后中宗之世起,皇帝又可有尊號。這種尊號大多是生前奉上的,有的帝王可以被奉上好幾次尊號,一般都是諛美贊頌之辭。如唐玄宗在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號為開元圣文神武皇帝,宋太祖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受尊號為應天廣運仁圣文武圣德皇帝。
年號:是封建社會中帝王用以紀年的一種名號。我國古代最早的紀年法是按照王侯即位的年次紀年,例如公元前77年是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元年,公元前370年是周烈王六年、魏惠王元年等等。
霍光死后,漢宣帝宣布親政,此時的漢宣帝不再唯唯諾諾,他開始真正實施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他逐步削弱霍家人的權勢,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這讓霍家人坐立不安。情急之下,霍家人決定鋌而走險,密謀毒死漢宣帝,然而此時,漢宣帝已羽翼豐滿。公元前66年,宣帝以謀反罪,將霍氏一族滅族。
霍氏家族雖然被清算,而漢武帝輪臺詔定下的基調,由霍光所執(zhí)行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被漢宣帝延續(xù)并發(fā)揚光大。在其二十五年的統(tǒng)治中,政治清明、重視教化,漢王朝再一次呈現出勃勃的生機。
漢宣帝的陵叫杜陵,其陪葬品的數量僅次于漢高祖劉邦。宣帝是西漢的第十個皇帝,在西漢的歷代皇帝中,也是唯一一個小時候坐過監(jiān)獄的。因為從小在民間長大生活過,所以他當了皇帝后,深知國家現狀和民間疾苦,也知道社會、國家存在的問題。因此當政后采取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對因巫蠱之禍造成的冤假錯案進行全面平反。
親政后不久,漢宣帝親自參加了一些案件的審理,社會風氣為之一新,他還聽從大臣的建議,一改從武帝以來嚴刑峻法的做法,提倡省法制、寬刑罰,為了從制度上保證執(zhí)法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宣帝下紹,置延尉平四人,隨后又公布了一系列減免刑罰的措施。為了鼓勵孝道,宣帝下紹,子女包庇父母,妻子包庇丈夫,孫子包庇祖父母罪行的都不治罪,這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宣帝還下詔斥責一些地方官舞文弄法,欺上瞞下。為了方便百姓避諱,漢宣帝甚至將自己的名字由病改為詢(也就是把名字由劉病已改為劉詢),并赦免之前觸諱治罪之人。他還先后十次下令,大赦天下。
在奉行為政寬簡的同時,漢宣帝延續(xù)了昭帝時期的輕徭薄賦,勸民農桑的政策。即位不久,即免除當年租稅,此后又先后三次減免徭役賦稅。在漢宣帝統(tǒng)治后期,國內經濟繁榮農業(yè)連年豐收,谷價創(chuàng)漢朝立國以來最低。為防止谷賤傷農,漢宣帝專門設立了常平倉,谷價低時,加價買入,饑荒時原價售出。這種以國家力量來干預糧食價格的舉措,使得百姓得利,國家安定。在漢宣帝的大力倡導下,各級官員都以鼓勵農桑,發(fā)展生產作為首要政務。武帝時期每石糧食50錢,到了宣帝時每石糧食僅5錢,而且社會人口數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漢宣帝深知,一套好的措施、好的制度需要大量的循吏去貫穿實施。循吏就是人們常說的廉潔而又有能力的地方主管?!稘h書·循傳》共收了六個人的傳,其中五人是宣帝時期的。漢宣帝認為治政的關鍵在于吏治,吏治的關鍵又在于地方官,每當任命州刺史、郡太守、諸侯王相等地方官員時,宣帝都親自召見,詳細詢問執(zhí)政方略,然后綜核名實。對治政確有成效的,就頒紹書加以勉勵、賞賜,每逢年初郡國上計(郡國上計,一般由皇帝或丞相親自接受計書,漢武帝劉徹曾在甘泉宮和其他地方受計。西漢末到東漢,多由大司徒受計。朝廷根據計簿對守、相進行考核,有功者受賞,有過者受罰。各地所上計書,最后集中到丞相府,由計相把這些計簿存檔保管。東漢時計簿歸尚書掌管。),宣帝都親自詢問地方官員政令得失,了解民情,他反對頻繁調換郡太守,認為那樣會讓百姓沒有安定感,不愿服從管理。但宣帝并非一味施行仁教,而是因地因時制宜,大力推行循吏政治的同時,也在三輔等官僚、豪強勢力盤踞的地區(qū),重用在刑罰上出名的能吏。趙廣漢是漢宣帝時的能吏之一,擔任潁川太守期間,針對當地大姓、宗族肆意橫行,朋黨為奸的現狀,用計謀對他們進行離間,鼓勵檢舉揭發(fā),上任幾個月,就誅殺首惡,郡中震栗。擔任京兆尹時,趙廣漢成為第一個敢向霍光家族開刀的人。當時霍光剛死不久,霍家人仍然權傾朝野,趙廣漢查到霍家非法釀酒、屠宰,親自帶人闖入霍光兒子的宅第搜查,砸爛釀酒器具,砍壞了門戶,霍光的女兒當時是皇后,向宣帝哭訴,宣帝心里支持趙廣漢,但顧及皇后的面子,只得下紹責備趙廣漢。韓延壽、尹翁歸、嚴延年、張敞等也都是漢宣帝時的能吏,他們嚴厲打擊豪強勢力,貪官污吏,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宣帝晚年,曾與后來的元帝,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奭(shi)閑聊,劉奭批評宣帝持刑太深,認為宜用儒生,宣帝勃然作色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并感慨道,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的太子,就是后來的漢元帝劉奭,純任德教,特別注重儒家。漢宣帝給他講,漢家自有制度以來,本以霸王道雜之,就是說,即會用儒求思想也會用法家思想,還有其他有用的思想,都會全部采納,不會純粹靠儒家思想來治理天下。應該講,這種治國理念是非常好的,它不僅維系了漢朝的統(tǒng)治,更重要的是它為后來的歷代帝王所沿用。對后世的啟示就是國家統(tǒng)治即要利用仁政來得天下,又要用法律來維護統(tǒng)治秩序。
公元前49年年底,宣帝病逝未央宮,結束了二十五年的統(tǒng)治。漢宣帝被后代追尊為中宗,中興之主謂之中宗。漢宣帝對內輕徭薄賦,整飭(chi)吏治,對外安定邊疆,將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眾多功績使得他與高祖劉邦、文帝劉恒、武帝劉徹并列,成為西漢正式擁有廟號的四位皇帝之一。
漢宣帝和他的前任漢昭帝共執(zhí)政三十八年(詔帝執(zhí)政十三年),踐行武帝后期的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政治清明,呈現出“吏稱其職、民安其業(yè)”的和諧繁榮景象。后代歷史學家將昭宣之治稱為昭宣中興。
從漢武帝發(fā)布輪臺詔,到昭帝時期的鹽鐵會議,再到宣帝的霸王道雜之,從積極有為到休養(yǎng)生息,漢帝國的統(tǒng)治者們艱難地抉擇著歷史的走向,大漢帝國在輝煌與危機轉圜之際的這次平穩(wěn)過渡,注定在時空的長河中留下悠遠的記憶。
昭宣時代,為歷史勾勒出一個強悍王朝的溫和背影。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