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清泰三年夏,太原留守、河?xùn)|節(jié)度使石敬瑭勾結(jié)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后晉。到了五代時期,契丹覆滅了后晉,后晉將軍劉知遠在太原自立為帝,揮師南下討伐遼軍。
此次戰(zhàn)役,因劉知遠出身行伍,治軍甚嚴,他的軍隊得到沿途百姓的擁戴,不斷有漢人響應(yīng)劉知遠號召參軍。駐守在中原各地的遼軍守將聽說劉知遠勢大,聞風(fēng)而逃,劉知遠輕而易舉地奪回汴京、洛陽。隨后,劉知遠在汴京登基,改國號為漢,史稱后漢,他則成為了后漢高祖。
可惜,劉知遠福薄,僅當(dāng)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他的兒子劉承祐登基后,朝中形勢動蕩。劉承祐覺得藩鎮(zhèn)武將的權(quán)力太大,打算通過殺掉藩將的方式鞏固集權(quán)。于是劉承祐派人前往鄴城暗殺大將郭威,誰知郭威早有警覺,劉承祐非但沒有除掉郭威還逼得郭威發(fā)動嘩變。
公元950年,郭威打下了汴京被部下?lián)泶鳛樾戮?,公?51年,郭威在汴京正式登基改國號為周。因為,郭威幼年家境貧寒,深知民間疾苦,肚子里又有一些墨水,懂得人才的可貴。所以,郭威致力于改善民生,唯才是舉,在他的整治下,中原的混亂局面竟有所好轉(zhuǎn)。
后周建國時,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仇視郭威,于太原建立北漢政權(quán),與后周分庭抗禮。為了擊敗郭威,劉崇不惜投靠契丹,并尊契丹皇帝為“叔皇帝”。此后,劉崇不斷借助契丹人的力量進犯后周,但均被郭威擊退。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駕崩。
由于,郭威生平未有子嗣,所以,他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內(nèi)侄柴榮,也就是后來的周世宗。柴榮登基后,劉崇認為:后周新君上位,局勢不穩(wěn),隨即率領(lǐng)三萬人馬,并向契丹借兵一萬,浩浩蕩蕩地朝著潞州進發(fā)。劉崇發(fā)兵的消息傳到汴京后,周世宗立即與群臣協(xié)商。柴榮認為:“自己剛剛上位,需在軍中樹立威信,所以,打算御駕親征劉崇。”
大臣們卻勸阻道:“陛下登基未久,朝中局勢未穩(wěn),不應(yīng)離開汴京,應(yīng)該留在京城主持大局,派其他將軍上陣?!辈駱s卻說道:“劉崇這家伙趁著我朝大喪,又覺得我年紀輕輕資歷尚淺,想要侵吞中原。這次他親率漢軍來討,我必須親自出征對付他?!?/p>
大臣們見柴榮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大多不再發(fā)聲,唯有一老臣馮道仍堅持阻止柴榮親征。
馮道自唐明宗時期入仕,擔(dān)任宰相。此后,馮道歷經(jīng)四朝,堪稱“四朝元老”,此人雖無出色的政績,但他卻憑借油嘴滑舌討得每個主子歡心。在契丹入主中原時,馮道第一時間跑到耶律德光面前宣布投靠新主。后來,馮道又投入郭威麾下,因其資歷深厚,被郭威任命為太傅。
此時的馮道已經(jīng)混成了老油條,他仗著自己資歷老,在柴榮面前賣弄資歷,打算讓柴榮放棄親征的想法。柴榮對馮道說道:“早年唐太宗曾一統(tǒng)中原,每場戰(zhàn)斗都身先士卒,我又怎能躲在汴京呢?”馮道反駁道:“陛下哪能與唐太宗相提并論?”
此話一出,柴榮已聽出馮道瞧不起自己,于是便據(jù)理力爭道:“我朝兵強馬壯,想要滅掉劉崇,還不是像大山壓破雞蛋一樣輕松?”馮道又說道:“陛下哪能與大山相提并論?”柴榮聽罷惱羞成怒,當(dāng)即拍案而起,不顧群臣阻攔離開了朝堂。
不過,柴榮卻并未向馮道妥協(xié),反而堅定了御駕親征的想法。因為,馮道的無禮之舉,柴榮將馮道趕去修建周太祖的墳?zāi)?。馮道賣弄資格碰了一鼻子灰,氣得臥床不起,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了。不久,柴榮親率大軍抵達高平,與漢軍對峙。
劉崇見周軍人少,笑著說道:“早知周軍人少,我何必向上國借兵?這一戰(zhàn)我不但要讓周軍吃盡苦頭,還要讓上國見識到我的厲害。”兩軍開戰(zhàn)后,人數(shù)處于劣勢的周軍果然不敵,逐漸敗退。正當(dāng)周軍落敗之際,柴榮親自來到陣前督戰(zhàn),他手下的兩員大將趙匡胤和張永德各率兩千名精銳突入敵陣。在柴榮的帶領(lǐng)下,周軍一掃頹勢,如下山猛虎殺入漢軍陣中,以一當(dāng)百。
過了一會,戰(zhàn)場形勢陡然逆轉(zhuǎn),北漢軍隊被殺得七零八落。守在后方的遼軍見漢軍落敗,悄悄撤出了戰(zhàn)場。最終,漢軍全軍覆沒,劉崇僅帶著幾名親兵逃回晉陽,自此一蹶不振。經(jīng)過這場惡戰(zhàn),柴榮與麾下的軍隊度過了磨合期,大大增加了周軍的氣勢,也為后來柴榮打贏南唐打下了基礎(chǔ),基本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
若非柴榮壯志未酬身先死,恐怕此生定能締造一統(tǒng)中原的奇跡。
在后世,柴榮更是被史家評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干,而且節(jié)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梢哉f,在當(dāng)時中原紛繁復(fù)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tǒng)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是,更重要的是:趙匡胤接手的后周政權(quán)國力強大,其統(tǒng)一之勢已經(jīng)不可阻擋了。
參考資料:
【《新五代史·卷十·漢本紀第十》、《舊五代史·卷九十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