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即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錘頭系于長繩一端或兩端制成的軟兵器,亦屬索系暗器類。僅系一錘者,繩長約五米,稱'單流星';系兩個錘者,繩長為四尺半,稱'雙流星'。其錘有瓜形、多棱形、渾圓形等,大小如鴨卵。
【拐】俗稱'拐子',由民間老人之拐杖而演變成的一種武術器械。由鐵制或木制。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長拐一般長四尺。拐柄為圓柱形。在其柄端垂直處,有一突出之橫拐。
【槊】中國古代兵器,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馬上作戰(zhàn)。槊的各類很多,結構復雜,較為笨重,多為力大之人使用。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正字通》一書中云:“矛長丈八謂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稱為“鐵槊”。
【棒】中國古代兵器,同屬棍種。棒長約五尺,以堅韌白蠟木制之。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往上愈細,頂端粗為八寸。棒的種類較多,僅《武經》記載即有鉤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桿棒、大棒、夾鏈棒七種。
【棍】中國古代兵器,棍有木制和金屬制兩種。木制的棍有齊眉棍、三節(jié)棍、二節(jié)棍等。金屬制的棍有鐵頭棍、渾鐵棍、渾銅棍等。還有鐵制的帶齒帶鉤棍,如爪子棍、狼牙棒、鉤棒等。
【鏜】中國古代兵器,始于明代,是由槍發(fā)展而來的。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并嵌于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鉆。
【抓】中國古代兵器,又稱撾,在民間流傳較廣。抓頭形似爪,縛以長繩或木柄。抓分長械及軟械兩種。長械有“金龍抓”,桿長約2米,桿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撓。
【錘】古代兵器。錘大體有長柄錘、短柄錘、鏈子錘等。也有分為硬錘、軟錘的。長柄錘多單用,短柄錘多雙使。
【锏】中國古代兵器,長而無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簡”。 考锏之由來,與劍為同時,在秦漢之后則盛行,鞭與锏歷代視之為雜兵,因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劍用之廣,除雙鞭雙锏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戰(zhàn),尤其和長兵為伍來使用。
【鞭】中國古代兵器,屬短兵器械的一種。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制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常人所稱之鞭,多指硬鞭。
【叉】中國古代兵器,頂端有兩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在遠古時代,為捕魚狩獵的生產工具,后演變?yōu)橐环N兵器。
【鉤】中國古代兵器名,似劍而曲,由戈演變而成,春秋時期,鉤與戈、戟并用之,武術中所用的鉤有單、雙鉤之分。技法有鉤、縷、掏、帶、托、壓、挑、刨、掛、架等。演練時起伏吞吐如浪式。
【鉞】古代兵器,武術器械之一。鉞作為一種兵器,由青銅鈹頭、長柄構成,鈹頭尖鋒直刃、扁莖,穿透力很強,很可能是由扁莖短劍發(fā)展而來。它出現(xiàn)于春秋時期,在戰(zhàn)國時期大量使用。
【斧】古代兵器。與戈矛同時,亦為古仗之一。斧的起源很早,原始人類即用利石作為劈器。黃帝時即有斧銊之名,在當時非但用為兵器,抑且用為刑罰之具。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類,即知拾利石為劈器。而最早之銅斧,見於商代,不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鏤,極為精美,已為儀仗之用。
【戟】戟是一種既可刺殺也可勾啄具有雙重性能的兵器,能夠明顯提高戰(zhàn)斗效能。古書中也稱“棘”。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
【劍】古代兵器之一,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貴,人神咸崇,屬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古代的劍是長條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的一種兵器。創(chuàng)始自軒轅黃帝時代,有書云:“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
【槍】中國古代兵器之一,武術長器械。屬于一種長柄的刺擊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變而來。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zhàn)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于此;惜當時雖為戰(zhàn)斗之具,惟無一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借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已。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zhàn)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漢代長兵器,側重戟、矛。
【刀】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刀的最初形態(tài),與鉞非常接近。其形狀為 短柄,翹首,刀脊無飾,刃部較長。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刀的形狀發(fā)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fā)展為步兵的主戰(zhàn)兵器之一,同時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最早的銅刀脫胎于石刀,形狀很小。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青銅兵器便是銅刀。商朝的青銅刀,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其制作如同石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