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馬遷,字子長,漢朝夏陽人,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
2.《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
3.“世家”是《史記》傳記中之一體,主要記錄諸侯之事。
夏(jiǎ) 輟(chuò) 悵(chàng) 茍(gǒu)鵠(hú) 閭(lǚ)適(zhé)戍(shù)當行(háng)度(duó) 數(shù)(shuò)諫(jiàn)數(shù)(shù)萬 帛(bó) 罾(zēng)篝(rǎng)忿恚(fèn huì) 笞(chī) 毋(wú) 蘄(qí) 徇(xùn) 铚(zhì)酂(cuó)柘(zhè)譙(qiáo)乘(shèng) 弗(fú) 誅(zhū)稷(jì)
1.“悵恨”“太息”表現(xiàn)了陳勝怎樣的感情?
對受剝削、受壓迫的雇傭生活的強烈不滿。
2.“茍富貴,無相忘”表明了陳勝什么愿望?
擺脫貧困,改變現(xiàn)狀。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表明了什么?
陳勝出身低賤,卻有遠大的抱負。
4.表明陳勝同情跟自己同命運的人的句子是什么?
茍富貴,無相忘。
5.畫龍點睛、提挈全文的詞語是什么?后文與之相照應(yīng)的詞句有那些?
畫龍點睛、提挈全文的詞語是“鴻鵠之志”。后文與之相照應(yīng)的詞句有:“舉大計”、“死國”、“王侯將相”。
6.“燕雀”、“鴻鵠”各比喻什么?“鴻鵠之志”指什么?
“燕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文中暗指其余傭者);“鴻鵠”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文中暗指陳勝自己)。
“鴻鵠之志”指遠大的抱負,文中具體指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統(tǒng)治,擺脫受壓迫、受奴役的地位。
7.“傭者笑而應(yīng)”中的“笑”表現(xiàn)了他們的什么心態(tài)?
嘲諷陳勝。
8.本文傳主是陳涉,為什么開頭連吳廣的姓名也作交代?
因二人合謀起事,吳廣在起義中有特殊作用。
9.表明陳涉胸懷大志的句子是什么?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0.起義的直接原因(導(dǎo)火線)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斬;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秦王朝的暴虐統(tǒng)治。)
11.陳勝、吳廣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持(即“宜多應(yīng)者” )的理由是什么?(另問:陳勝在起義前對形勢作了怎樣的分析?)
①天下苦于秦的暴虐統(tǒng)治太久,百姓對秦朝痛恨;②秦二世殺太子扶蘇,引起了群眾對秦王朝的更大不滿;③楚人懷念楚將項燕,有強烈的復(fù)國愿望。
12.陳勝提出了怎樣的策略口號?
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14.起義前所做的輿論準備是什么?有什么目的?
①置書書魚腹(將寫有“陳勝王”的字條放入魚腹中,戍卒買魚,得此字條);②篝火狐鳴[或“故作狐鳴”](吳廣在駐地旁叢祠中,以篝火作鬼火,裝作狐貍叫:“大楚興,陳勝王”。)
目的:樹立陳勝形象,鞏固陳勝在戍卒心目中的地位,為起義順利發(fā)動作輿論準備。
15.表明陳勝也知道起義有可能失敗的句子是什么?
“舉大計亦死”。
16.陳勝的領(lǐng)導(dǎo)才干突出表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
①對策略口號的分析上;②起義的準備、發(fā)動上。
17.陳勝判斷君主“當立”、“不當立”的主要依據(jù)是什么?
按封建倫理,立長不立幼。
18.從“卜鬼”和“故作狐鳴”可看出古代農(nóng)民起義具有什么特點?
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或利用人民群眾的封建迷信思想。
19.起義的第一步是什么?激勵群眾反抗決心的話是什么?
第一步是并殺二尉。激勵群眾反抗決心的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0.“公等遇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段話說了哪兩層意思?
(1)分析處境(不是被殺,就是戍邊而死)
(2)大丈夫要死就要干大事(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21.用現(xiàn)代漢語表達“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思,并分析反問的作用。
“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使用反問,鮮明地表現(xiàn)了陳勝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有激勵眾人反抗決心的作用,具有很大的鼓動性和號召力。
22.概括第三段的內(nèi)容和層次。
第三段寫發(fā)動起義到建立政權(quán)的經(jīng)過。分三層:(1)起義開始的情形;(2)起義迅猛發(fā)展的形勢及建國經(jīng)過:(3)諸郡縣反秦斗爭形勢。
23.起義發(fā)動十分周密,具體表現(xiàn)在哪幾方面?
(1)借吳廣被鞭打怒卒,使戍卒站在自己的一邊;(2)殺死二尉,堵死眾戍卒的退路;(3)向大家講明兩種前途,激勵眾人的反抗決心。
24.表現(xiàn)起義初期迅猛發(fā)展的語句有哪些?
“車六七百乘,騎千余”、“陳守令皆不在”。
25.“陳守令皆不在”說明了什么?
起義軍隊伍壯大,守令望風(fēng)而逃。
26.“守丞死”和“三老、豪杰” 的話及“諸郡縣”的響應(yīng)說明了什么?
“守丞死”說明秦軍人心背離;“三老、豪杰”的話和“諸郡縣”的響應(yīng)說明人心所向。
27.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陳勝和吳廣的活動。
28.“等死”指什么?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29.“死國可乎”表現(xiàn)了陳勝什么樣的精神?
敢于斗爭,要死得有價值的遠大抱負和寬闊胸襟。
30.卜者的話有什么作用?
照應(yīng)“天下苦秦久矣”,表明人民要求推翻秦朝的愿望強烈,暗示陳勝以“卜鬼”“威眾”,引出“威眾之策”。
31.怎樣評價陳勝?
陳勝有雄才大略,他機智,有卓越的宣傳能力和組織才能,是成熟的農(nóng)民起義組織者和領(lǐng)導(dǎo)者。
出師表
一、基礎(chǔ)知識掌握
1.本文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度龂尽纷髡哧悏?,字承祚(zuò),晉朝人,史學(xué)家?!度龂尽妨寰?,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2.《出師表》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曾任蜀相。
3.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屬于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主陳說自己的請求和愿望?!瓣惽椤保ò褍?nèi)心真情道出)是它的主要特點。本文以議為主,輔之敘事,都有抒***彩。
4.這篇表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劉禪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yè);也表達了作者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的決心。
二、文言詞語積累
【疲弊】人物力消耗,疲乏、凋弊?!颈篱悖╟ú)】死。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菊\】的確,確實?!厩铩窟@里是“時”的意思?!臼庥觥刻貏e厚待。殊,特殊,出眾?!鹃_張圣聽】擴大圣明的聽聞。開張,開放、不閉塞?!竟狻堪l(fā)揚光大?!净趾搿堪l(fā)揚光大。恢,發(fā)揚。弘,擴充、光大?!就苑票 窟^分地看輕自己。妄,胡亂。菲薄,輕視、小看?!疽魇Яx】說話不恰當。引,稱引、譬喻。義,適宜、恰當。【陟(zhì)】提拔?!娟啊可啤!痉瘢╬ǐ)】惡。【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條法令?!拘獭苛P。【昭】顯示?!局緫]】志向和心思?!局壹儭恐艺\純正?!竞啺巍窟x拔。【遺(wèi)】給予。【咨】詢問。【闕】通“缺”,缺點?!臼纭可啤!揪科健!緯詴场客〞??!臼且浴恳虼?。【舉】推薦?!鞠ぁ慷??!拘嘘嚒筷犖??!緝A頹】傾覆衰敗?!就春蕖客葱倪z憾?!舅拦?jié)】守節(jié)義而死。(即以死報國)【布衣】平民。【躬】親自?!酒埲科埱冶H!韭勥_】有聲望,顯達?!锯╳ěi)】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屈就(降低身份)。枉,屈就?!绢櫋堪菰L。【感激】感動奮發(fā)?!驹S】答應(yīng)?!掘?qū)馳】奔走效勞。【傾覆】失敗?!緺杹怼磕菚r以來?!居小客ā坝帧??!炯摹客懈丁!举恚╯ù)】早?!拘А繉崿F(xiàn)?!久棵??!臼╯hù)】希望?!抉w(nú)鈍】比喻才能平庸。駑,劣馬,走得不快的馬。鈍,刀刃不鋒利。【攘(rǎng)除】排除,鏟除?!炯閮础考樾皟搭B的敵人?!韭毞帧柯氊煴痉?。【損益】減少、增加(指得失利弊)?!韭康÷?,疏忽?!菊谩勘砻?、顯揚。【謀】計議、謀劃?!揪蹋╦iù)】過失?!咀烧專▃ōu)】詢問。諏,詢問?!狙叛浴空浴!静粍佟坎槐M?!九R】面對?!咎榱恪苛鳒I。
三、閱讀理解運用
1.文中開篇含有痛惜先帝大業(yè)未竟之情,目的是:
內(nèi)含創(chuàng)業(yè)維艱的意思,意在引起劉禪深思。
2.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觀條件的句子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3.提出不利的客觀條件的目的是:
使劉禪認識到?jīng)Q定存亡的危急形勢,希望劉禪思危。
4.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觀條件是:
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5.提出有利的主觀條件,并特意說這是由“先帝之殊遇”造成的,目的是:
使劉禪認識到客觀形勢固然堪憂,但希望猶存。
6.作者為什么要先分析當前形勢?
使劉禪認識到形勢危急但希望猶存,進而啟發(fā)他采取有利于興復(fù)漢室的政策,為提出建議做準備。
7.作者提出了哪三項建議?三條建議的核心是什么?
j廣開言路;k嚴明賞罰;l親賢遠佞。其中“親賢遠佞”是建議的核心。因為做不到這一點,一、二條建議就無法落實。文中“薦賢”等皆在于此。
8.第一段忠包含的一個成語是:【妄自菲薄】,它的含義是:過分地看輕自己。
9.“妄自菲薄”的后果是:
以塞忠諫之路也。
10.第三段中的一個成語是:【作奸犯科】,意思是: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條法令。
11.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依法辦事”?
國君跟宮中親近,與府中疏遠,如果有偏私,則內(nèi)外異法而法治不行,政局必亂。
12.從第二段來看,作者深憂的是什么?
“偏私”,“內(nèi)外異法”。
13.第三、四段作者都先“薦賢”,再分別針對宮中、府中做內(nèi)政、軍政上的安排,第四段也補充“薦賢”。作者為什么要多次“薦賢”?
劉禪昏庸無能,不懂治理政事,如果受壞人蠱惑,必將導(dǎo)致國內(nèi)政局不穩(wěn),對出師也將產(chǎn)生重大影響,所以作者多次舉薦賢人管理宮中、府中之事,使其“親賢遠佞”,以消除伐魏的后顧之憂。
14.作者對劉禪提出的建議中反復(fù)陳說的是:親賢臣,遠小人。
15.作者從正反兩方面概括兩漢歷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說明什么?
總結(jié)兩漢歷史興衰的經(jīng)驗教訓(xùn),說明“親小人”必將導(dǎo)致亡國。
16.表明作者身份及淡泊生活的句子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表明作者志趣過人、品格高遠、無意于功名利祿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7.《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時,見諸葛亮草廬中有一幅對聯(lián),表明了諸葛亮的志趣,這幅對聯(lián)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18.表明先帝知遇之恩和寬宏的氣度的句子是:先帝不于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19.表明先帝不恥下問美德的句子是:咨臣以當世之事。
20.追敘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說明創(chuàng)業(yè)艱難;并表明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1.第六段中的一個成語是:三顧茅廬?,F(xiàn)在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22.“臨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白帝城托孤”。
23.表明為“北定中原”作準備的句子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表明出師北伐時機成熟的句子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表明出師戰(zhàn)略目標(作者鞠躬盡瘁)的句子是: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24.從第七段選出六個字,概括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
報先帝,忠陛下。
25.第八段作者歸納了各方責任。表明嚴于律己的句子是:不效則治臣之罪。嚴格要求諸臣的句子是: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向君主提出的希望是: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26.諸葛亮寫本文表達了對后主劉禪怎樣的希望和感情?
希望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yè);表達了忠于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的決心。
27.寫出有關(guān)評價《出師表》的詩句。并指出作者、出處。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
28.寫出杜甫評價諸葛亮的詩句,指出出處。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
29.劉備在給劉禪的遺詔中寫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剬@兩句話的理解。
這是先主教導(dǎo)后主的話。告誡后主多做善事;也啟示人們:無論善惡,都不要忽視小事,量的積累將導(dǎo)致質(zhì)的變化。
30.諸葛亮才智過人,從《三國演義》中舉出相關(guān)情節(jié)。
空城計、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造木牛流馬、借東風(fēng)、巧布八陣圖。
31.談?wù)動H賢遠佞在當今的現(xiàn)實意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