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怕被時代拋棄,不能與時俱進,也只好學著坐在電腦前給自己充電。對于網(wǎng)上的事,我最初確實是不大感興趣的,就像拒絕陌生的訪客一樣固執(zhí)地拒絕著這個新生的事物。因為我的寫作一直是自己用傳統(tǒng)的書寫工具親手操刀,寫完后再去電腦上打印。誠不想網(wǎng)絡確實有它的好處,對于愛好寫作的人來說,博客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平臺,讓你的作品不經(jīng)過繁瑣的環(huán)節(jié)就可以示之于人。
人都說,網(wǎng)絡是虛擬的空間世界,可我就是愿意在這樣的空間里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我把博客當做自己的一塊責任田,把寫博文當做一種精神寄托。在這里沒有了為求嘩眾取寵而自設的煩惱,沒有了為追求點擊率而生的無奈,有的只是淡定地做人,執(zhí)著地閱讀和寫作。有了這樣的心境,你肯定會心靜如水、心無旁騖,少了許多的附累。工作之余,閑暇之時,你可沏一杯熱茶,打開你的博客,聽著悠揚的樂曲,讀一些精彩的博文,寫一些休閑的文字,再找一些好的圖片相配貼上去,等待朋友們的欣賞和評判。然后啜一口茶,再踩一踩朋友的“家”,敞開心窗、真誠交流,那種悠然閑適、涉趣無盡的感覺一定是很別致的。
幾年前,我初涉網(wǎng)絡寫作,從不知博客為何物到沉迷網(wǎng)絡。我的文章發(fā)表,投稿很少,大多都是紙媒編輯從我博客選走的。之所以我的寫作實現(xiàn)了丑小鴨到白天鵝的神奇蛻變,都因博客,我要感謝這種新興的傳播形式。在博客里通過閱讀傾聽大師的言說,感受智者的脈動,汲取文化的精髓,成長心智,滋養(yǎng)精神。在別人的博客里我如饑似渴地汲取營養(yǎng),有時讀到精彩博文,我會在文字的海里沉醉良久。艷羨欽敬中,我不由愧赧于自我的不敏。我常想:人的能力暫時低一些不要緊,但心中的標尺不能低。我是一個生不逢時的人,正當讀書的大好年華,適逢“文革”,整天搞“停課鬧革命”,學毛主席語錄,寫大字報,開批判會,高中課程基本沒學。畢業(yè)那年,又因家庭成分問題,報考大學,未被錄取。求學無門,生活無著,只能在生產(chǎn)隊的田間地頭打發(fā)時光。在生產(chǎn)隊里我什么苦力活都干過,放過牛、拉過板車、耕過地、修過水庫……
1973年,村辦小學恰好缺少一名民辦老師。雖然我是全村最合適的人選,但由于家庭成分問題,人們對我是否有資格到學校任教爭論不休。這時,老校長力排眾議站出來拍了板,才使我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民辦教師。由一個農(nóng)民一下成為“老師”,雖然還要用上面發(fā)的15元“工資”每月給隊里繳8元來換取工分,但身份地位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工作性質(zhì)已完全不同。盡管如此,我心里還是很明白,這當老師教書不同于耕地擺樓拉車除草,它需要知識,需要教育教學的智慧和技巧。當老師不僅僅是勞動、掙工分糊口,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實踐使我痛感知識底氣不足,良好的愿望和高漲的工作熱情,并不能代替實實在在的教學工作,在痛定思痛之后我開始發(fā)憤學習,堅持給自己“補鈣”。
1978年,夢想成真,我考取了師范院校,這是我人生讀書學習的第二個春天。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終于有幸忝列正式教師行列。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產(chǎn)生在業(yè)余時間里。”我不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如果說我有什么特別之處,一是比較用功;二是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我36年的教書生涯中,我很少休過節(jié)假日、星期天。我是四不會:不會喝酒(其實是患高血壓,醫(yī)生不讓喝)、不會搓麻將、不會吸煙、不會跳舞。有朋友開玩笑說:“老趙,凡是娛樂活動你都不會,那退休之后還不寂寞死!”我笑著說:“網(wǎng)絡空間,裝著整個世界,我就在這個舞臺上尋找我的知音、我的‘舞伴’?!蔽野汛蟛糠值臉I(yè)余時間用于讀書、學習、寫博、網(wǎng)上交流。讀書、寫作已成為我生活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閱讀對于一個語文教師的成長至關重要。只有愛讀書的人,才知道閱讀的重要,才會在潛意識里鼓勵、鼓動別人多讀書。一個淺薄而低俗的人一定是不讀書或讀書少的人,而淺薄和低俗則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軟肋。文化內(nèi)涵的單薄膚淺嚴重束縛著自身的發(fā)展,制約著教育觀念的更新與教育改革的步履。教師不一定成為思想家,但一定要有思想、有境界,而思想家和境界通常要有豐富的讀書來承載。
我曾著迷于中外教育教學論叢、古代文學名著。記得“文革”剛過后,好多書籍解禁,初讀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書中人物命運起起伏伏,時而動蕩不羈,時而貧困潦倒,時而暴富卻空虛,時而因迷茫而探尋精神支柱,時而在戰(zhàn)爭中面對生命的威脅,時而大難不死,因禍得福。感嘆之余,我想人的一生,也就是一個未解的方程式,一個不斷求索的過程。讀巴爾扎克的作品,從中發(fā)現(xiàn):人是有許多弱點的,欲望會把人拖入一個無法自拔的泥淖之中。因而無欲則剛,人需要修煉,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的生活沒有因閱讀而添加忙碌,反而因閱讀而澄靜如水;我的生活沒有因閱讀而憔悴疲憊,反而因閱讀而充實愉悅。可見,博覽群書,建立自己的立體式前瞻性知識結構,確立自己的文化強勢地位,作為我們語文教師實在太重要了。
閱讀對一個語文教師的成長至關重要,但寫作對一個教師的發(fā)展同樣有著諸多的不可替代性。首先,寫作是教師職業(yè)的需要。教師寫作的意義在于能夠提升生活品質(zhì)、獲得精神動力。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為我們教師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作為一名教師,我常常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記錄教學實踐、記錄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不時有靈感的火花在思想的深處閃現(xiàn)。教學之余,我堅持教學案例分析,寫教學后記,做資料卡片。或分析失敗原因,或提出改進辦法,或記下成功的喜悅。幾年來,各種心得體會、教學筆記寫了幾十本,有300多篇文章先后通過博客這一交流平臺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教學研究》《寧夏教育》等報刊發(fā)表,其中有的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語文教與學》全文轉(zhuǎn)載。
閱讀,成為我生命的要素;寫博,讓我找到了生命的支點;發(fā)表,重塑了我迷失的自信。
教育的發(fā)展歷來有兩個生長點:一是理論上的提高,二是實踐的突破。我覺得學習理論貴在學以致用。
1999年,針對作文教學耗時多、收效慢的現(xiàn)狀,我有意識地對作文教學的方法進行了創(chuàng)新探索,利用三年的實踐進行了“自能式”素質(zhì)作文教改實驗,研究報告發(fā)表在《寧夏教科研》雜志上,此項實驗獲得全國語文教研成果二等獎。
2003年,我主持并參與學校申報的“十五”國家級“校園文學與教學研究”課題,經(jīng)過兩年的研究與實驗,效果良好。最后經(jīng)教育部課題領導小組評估驗收,認為內(nèi)容豐富,求真務實,完成了科研任務,準予結題。該課題旨在探索校園文學活動促進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和方法,總結整合校園文學資源,使學生在文學閱讀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升華情商,提高人文素質(zhì)和文學修養(yǎng)。利用課題研究這一平臺,我和幾位文學社指導老師先后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文學愛好者。他們曾在《中學生》、《語文報》、《語文世界》、《六盤山》、《固原日報》、《中學生作文選》、《小龍人報》、《全國校園文學大觀》等刊物上發(fā)表作品數(shù)百篇(首),有200多人在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中獲獎。2004年,“月窗”文學社被《中學生》雜志社評為“全國校園文學五十佳社團”;2008年12月,社刊《月窗》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和教育雜志社聯(lián)合評為第三屆全國中小學優(yōu)秀校內(nèi)報刊二等獎;2009年7月,“月窗”文學社被團中央學校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學生》雜志社、“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組委會聯(lián)合評為“十佳文學社”,原社長李娟榮獲“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首屆“十佳”小作家榮譽稱號;在第五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中,有8人分別獲二、三等獎;在第六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中,有36人分別獲二、三等獎,西吉中學榮獲團體獎;在第七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中,有40余名同學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在第八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中,有20余名同學分別獲二、三等獎,西吉中學榮獲組織獎。《月窗竹影》作為“十五”國家級科研課題“素質(zhì)教育與校園文學研究”研究成果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西部月窗》、《高考作文學案》、《校園花圃》(十校合編,“十佳文學社”作品選)作為“十一五”國家級科研課題“新課改形勢下的校園文學社團活動研究”研究成果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10年5月,西吉中學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推選為“理事單位”。
2007年4月,我又主持參與了學校申報立項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改革與校園文學研究”課題。多年來,承接的每一項課題研究都讓我進入到新的領域,都讓我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構建了新的工作平臺。
研究,是一種發(fā)現(xiàn),也是一種提升。寫博,是一種興趣愛好,也是一種資源共享。通過課題研究、網(wǎng)上學習、博客交流,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我堅信,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無論何時何地,教研總能和自己的教育歷程與生命連接在一起;教研使我的生命改換了一種色彩,寫博使我在生活的坐標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