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為之飲,發(fā)乎神農(nóng),聞于魯周公“,中國喝茶的文化有千年之久,源遠流長。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演變,隨著時代的更替發(fā)展,烙印上了不同的時代特征,呈現(xiàn)出它的歷史發(fā)展的時代性。在給人們解渴之余,也成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
我國飲茶方式從先民的生嚼漸漸演變?yōu)楦?,羹飲(將茶葉與其他食物混煮在一起當成食物食用)方式從秦漢時期開始,或流行于大眾,或局限于一小撮人。煮茶始于西漢,在唐代盛行;從唐代開始,飲茶活動逐漸成熟,開始從傳統(tǒng)的粗放飲茶,轉(zhuǎn)為精細化飲茶。與唐代不同,宋朝煮茶之風(fēng)不流行,開始興起點茶(此法傳到日本后變成了抹茶道),點茶是將餅茶碾成碎末,置茶盞中,用沸水點沖,先用少許沸水攪合成粘稠膏狀,后繼續(xù)注入沸水,邊注邊攪拌,使其產(chǎn)生燙花(泡沫)即可。元代開始,散茶興起,到了明清時期,煮茶和點茶逐漸消亡,沖泡散茶成為主流。到了現(xiàn)代,由于現(xiàn)代茶葉的生產(chǎn)水平提高導(dǎo)致茶品多樣性,生出了輕飲、調(diào)飲和即飲等新型的飲茶方式,沖泡和煮茶之風(fēng)在當今社會,還是受到歡迎的。
煮茶是最原始的茶飲制作方式,即為將茶葉放在茶具中加水煮。
西晉《廣志》寫道”茶叢生,真煮飲為茗茶“,魏晉以來,五胡亂華,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談之風(fēng),以煮茶、飲茶助興,推動了飲茶方式的演變。
唐代是我國古代茶葉與茶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關(guān)鍵的重要歷史時期,自唐代始,飲茶之風(fēng)南北盛行,風(fēng)行朝野,流于塞外。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陸羽攥寫的《茶經(jīng)》問世,書中的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總結(jié)了前人煮茶、飲茶的方式方法。唐代以前,沒有專門的煮茶器具,茶具多數(shù)與食物器具相互混用,唐代以后,才有專門的茶具;《茶經(jīng)·四之器》就詳細介紹了功能齊全,門類多、品質(zhì)高的配套成系列的唐代茶具,涉及生活、備茶、煮茶、飲茶、收拾五個步驟;在《茶經(jīng)·五之煮》中介紹了煮茶用水的經(jīng)驗,”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煮茶的火候也十分講究,有”三沸“之說,剛煮時,水剛開,水面出現(xiàn)細小水珠,如魚眼一般,伴有微微聲,稱為一沸;此時加入些許鹽調(diào)味,水泡如涌泉連珠出現(xiàn)時,稱為二沸;此時,舀出一瓢開水備用,再用竹夾在鍋中心攪拌使開水成漩渦狀,將茶往漩渦中心倒去,稍后,茶水沸騰迸濺,稱為三沸;此時,將舀出的那一瓢開水倒進鍋中,煮茶就完成了。
自煮茶之風(fēng)在唐代興起,逐漸成為了上層貴族的一種生活方式,以茶交友,以茶論德。從宋代開始,煮茶不再流行,漸漸被點茶取代??v觀歷史直至今日,煮茶的方式不再將茶碾碎后再煮,而是將完整茶葉置于煮茶器中煮,雖然有所不同,但在這鋼筋混泥土的都市里,與三兩好友,圍坐一起,聽著煮茶的沸騰之聲,傾心而談,不失為一種放松解壓的方式。
三、泡茶方式
泡茶方法源于唐代”庵茶“的壺泡法和宋代點茶法的”撮泡法“。泡茶主要采用茶爐、燒水壺、茶壺、茶杯、蓋碗等,崇尚景瓷宜陶,其中紫砂壺和蓋碗杯最受歡迎。”壺泡法“主要流程為備茶、備器、擇水、取火、侯湯、溫壺、洗茶、投茶、沖注、分釃、品啜,在壺中沖泡,泡好后倒入茶盞或者茶杯中飲用。”撮泡法“主要流程為備茶、備器、擇水、取火、侯湯、潔盞或潔杯、投茶、沖注、品啜,這種沖泡方法是直接將茶放在茶盞中注入沸水沖泡,然后直接飲用。
自元代開始,茶葉經(jīng)過清蒸后,再經(jīng)搗、拍、焙、穿、封加工而成的餅茶法開始衰退,而經(jīng)過揉、炒、焙加工而成散茶開始在上流社會和文人生活圈中流行起來。
明代由于朱元璋廢除進貢餅茶,使得早在民間流行的散茶沖泡很快就成為主流,這些飲茶方式在唐宋期間,只在底層人民中流行的。此后,飲茶就不必先將茶碾碎,再煎煮或者沖泡,而是直接沖泡,飲茶的方式變得更為輕簡,也因此發(fā)明了紫砂壺和各式各樣的瓷制小茶壺。到了清朝,繼續(xù)沿用明代的散茶沖泡法,其茶具與明代的并無多大差異。
明代茶壺
直到今日,廣大群眾的飲茶方式都采用”撮泡法“,600多年來一直長盛不衰,也許將來還會被人們所喜愛且一直沿用下去。但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飲茶方式,如袋裝茶、速溶茶、罐裝茶飲料等,在這個人們追求省時方便的社會,也勢必會對飲茶文化的演變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jù)采摘時間的先后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jù)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茶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花茶七大類。
1.綠茶是我國產(chǎn)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龍井
2.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jīng)過發(fā)酵形成的品質(zhì)特征。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滇紅
3.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以“鐵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鐵觀音
4.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制成。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白茶種類
5.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君山銀針
6.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緊壓茶后主要供邊區(qū)少數(shù)民族飲用。
黑茶
7.花茶主要以綠茶、紅茶或者烏龍茶作為茶坯、配以能夠吐香的鮮花作為原料,采用窨制工藝制作而成的茶葉。主要品種有玫瑰花茶、杜仲花草茶和勿忘我花茶等。
桃花茶
不同的茶都有其不同的飲用方式,而同類的茶又因其發(fā)酵的程度不同又有所區(qū)別。
通常來看,煮茶所選用的茶葉種類,主要有兩種,一是發(fā)酵較重的茶葉產(chǎn)品,比如紅茶或者陳年的普洱等;二是所存時間較長的老茶,這一類的茶葉更適合煮的方式進行飲品,比如老普洱、有一定年份的鐵觀音或者磚茶等,對于味道較輕的白茶或者鐵觀音,直接放在合適的茶具中煮,但對于老普洱這樣的茶葉,應(yīng)該先沖泡后再進行烹煮,避免茶湯過于濃厚。也有的人,不局限于一種茶葉的烹煮,而是多種茶葉進行混合煮,這要根據(jù)個人口感喜好。
對于泡茶方式,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宜用沸水直接沖泡,用細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宜用降溫以后的沸水沖泡。細嫩茶葉比粗老茶葉沖泡時間要短些,比如綠茶,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沖泡,可以觀看其茶葉姿態(tài)。烏龍茶沖泡時,用紫砂壺或者瓷盞,配上小瓷杯,沸水多次沖泡,每次的沖泡,茶的香味不盡相同。花茶多用蓋杯。對于注重香氣的茶葉如烏龍茶、花茶,沖泡時間不宜長;而白茶加工時未經(jīng)揉捻,細胞未遭破壞,茶汁較難浸出,因此其沖泡的時間相對延長。
煮茶或者泡茶,是在不同的條件、環(huán)境下,針對的茶葉種類的不同而選擇的泡飲方式不同而已,都是為了能喝上一口好茶,調(diào)節(jié)生活節(jié)奏,放松心情!區(qū)別與否,或大或小,都已不重要了!
[1]陳文華. 我國飲茶方法的演變[J]. 農(nóng)業(yè)考古, 2006, 000(002):118-124.
[2]郭雅玲. 飲茶方式的演變[J]. 福建茶葉, 2009, 32(1):44-45.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