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某天清晨,打開某音。
跳出來一個直播間,屏幕里黑摸摸的,還以為是故障了,閃過幾個人影后才知道,是對面天還沒亮。
主播在翡翠市場里,拿著一個玉佩,并熟練地擺弄著。
時而拿手電筒照一下,感嘆著真是好貨。
“這個3000塊錢賣不賣?”
“你看看清楚,這個水頭,起碼要1w?!?/p>
店家邊說邊把玉佩往回拉,而后被主播一把搶過,對著鏡頭寫下“999”的價格。
一來一回間,不到1分鐘,充滿戲劇性。
而看劇的人,早就把產品拍完了。
這個套路,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妥妥的和賣9.9包郵茶一個模式嗎?
可見,買茶和買文玩一樣,處處都要講究經驗和知識。
所謂撿漏,不過是賣家安排的一場鬧劇罷了。
今天,就來盤點如今茶圈里最容易讓人上當的3種“韭菜茶”,一割一個準,大家要仔細甄別。
第一種,概念噱頭特別大的茶
想要吸引新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人為地制造一些“噱頭”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比如,大家都不陌生的八道火肉桂。
當時,那位主播獲得了大量的流量,順利躋身頭部主播行列。
還有一些相關的點評人員站出來,蹭了一波流量。
有人說,巖茶可以焙八道火,當然也有人說不行。
前者認為,雖然焙一次火的成本不低,但想真心做好茶的人,可以不計成本。
后者則認為,拋開成本來說,這么多道火,真的不怕茶葉被炭化嗎?
按照價格來說,兩斤299。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也看不出是為了做好茶而不計成本,更像是不懂茶的人在胡編亂造。
事實上,巖茶的工藝好不好,不是看焙火次數。
一是看做青,二是看焙火,兩者結合才是王道。
只要焙到成品質量達標,讓茶葉的內含物質轉化到位,就可以了。
甚至,有些技術嫻熟的老師傅,一次性就能焙到位。
那么,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更何況,連孫悟空都抵擋不住三昧真火,更何況是茶葉,又怎么能經得起八道火?
這一看,就是外行人所言。
類似的噱頭,還有茉莉花茶中的“十三窨”。
在花茶的制作過程中,窨這道工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10次的情況已經足夠夸張。
所謂的十三窨,純屬噱頭大于本身實際。
如果沒有用好的原料,沒有控制好鮮花與茶的配比,沒有精湛的工藝。
做出來的茶,頭銜再大,也是名不副實的。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空有噱頭,實際卻像在扯淡。
第二種,特別有名,但賣的很便宜的茶
在中國,凡事都講究門當戶對。
自降身份,未必是好事。
歷史上,高門貴女愛上窮書生的故事,比比皆是。
你看王寶釧,本是當朝丞相最疼愛的女兒,被千嬌百寵著長大。
因為相信薛平貴“永不相負”的鬼話,變成了寒窯當中挖野菜充饑的乞丐,從嬌小姐變成了滿面風霜的婦人。
殊不知,人家薛平貴早就在西涼當起了國王,老婆孩子熱炕頭。
鳳凰男一朝得志,結局不言而喻。
同樣,名茶的自降身價,也不可能是正常的,更不會有好結果。
舉幾個例子,老白茶、金駿眉,以及牛欄坑肉桂、馬頭巖肉桂、慧苑坑水仙等一系列武夷正巖茶。
這些好東西,都是稀罕品,產量低,品質高,價高者得。
自古以來,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就已經形成了。
假如這些名茶自降了身份,賣9.9包郵,或者幾百塊錢就能買好幾斤,那懂行的人肯定看都不看一眼。
在市場上,價值決定價格。
價格的下降,必定意味著價值低,這么便宜,肯定不是好貨。
一分錢一分貨,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因此,也建議各位茶友,不要盲目追求名山茶,更不要圖便宜去買。
在選購的時候,應該以自己的經濟條件為主,在自己的消費水平內擇優(yōu)購買。
既然都是要花錢,為何不用自己辛苦賺的錢,買點好茶,喝起來更舒服呢?
至于花低價買回來的名茶,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西貝貨。
享受不到喝茶的樂趣,錢也花出去了,一腔努力便付諸東流。
按照現(xiàn)代人的消費觀,不應該是唯便宜是舉。
喝好茶,享好茶,補益身心,才是向往的生活。
第三種,包裝比茶還多的“禮品茶”
每到逢年過節(jié),市場上都會出現(xiàn)大量的禮品茶。
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作送禮的。
包裝精致,高級,有檔次,打底都是雙開門的。
無形之中,給足了主人面子。
可打開一看,茶葉才2斤,但包裝足足有10斤。
盒子套盒子,一層又一層,差點以為自己買的不是茶,是套娃。
實際上,這就屬于過度包裝了。
歸根結底,是商家為了提高商品的價格,刻意為之。
不惜在包裝上下了很大功夫,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壓力,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有的禮品,甚至禮盒的價值比茶葉還貴,完全本末倒置了。
試問,各位花高價買回來的禮品茶,到底圖的是茶葉本身,還是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裝?
包裝好,不意味著茶葉就好。
有一些好茶,反而不在乎華麗的包裝,只是低調地裝在牛皮紙泡袋里。
或者是用紙箱、食品級塑料袋和鋁袋,層層密封,樸素的三層包裝。
就像很多新茶友,剛開始喝村姑陳家的茶,會好奇:
怎么這么貴的茶,外包裝卻是如此簡單和“敷衍”?
或許,大家有時候早就忘記了,買茶是為了喝茶,而不是為它過度精美的外包裝而買單。
包裝的意義,是在于保護茶葉,免于外界水汽、高溫、異味的侵擾。
只要能做到這些,便是優(yōu)秀的包裝。
對于商家而言,節(jié)省了成本。
對于消費者而言,減輕了自己的消費壓力。
雙贏的結局,何樂而不為呢?
撿便宜,是每個買家的夢想。
至少在下單的那一刻,他們會相信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然而,這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品質好的茶,名山茶,數量本就不多。
明明可以賣出更好的價格,商家為何要自降身份,低價出售呢?
答案只有一個,不值得。
不得不說,雖然茶葉市場正在被互聯(lián)網顛覆,但如果不能讓行業(yè)變得更好,只是成為“割韭菜”的工具。
那么,即使能夠短暫看到行業(yè)繁榮,最終,也很難有長久的發(fā)展。
這對于每一位從業(yè)人員來說,都是噩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