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國度,也是詩的故鄉(xiāng)。
3000年前的《詩經(jīng)》埋下了中華詩歌的浪漫種子,到了魏晉陶淵明、竹林七賢等推崇歸隱山林,陶淵明更是創(chuàng)造出最早的田園詩,成為之后文人追求的最佳心境。詩詞在唐宋達到了巔峰,唐朝統(tǒng)治者將詩歌加入科舉考試,形成了詩歌自上而下的流行,詩詞也隨著國家的興盛榮辱,不斷變化著曲調(diào)節(jié)奏。唐朝詩歌以李白與杜甫為代表,充滿激情地歌頌著大唐大好山河,波瀾壯闊,曠莽渾厚,雄闊宏偉,縱橫四海。到了宋代,唐代的五言七言詩發(fā)展到講求韻律靈動的宋詞,將詩中的山水情境與音律變化相結(jié)合,開啟了宋詞的新領(lǐng)域。然而隨著靖康之亂,金人入侵,國破家亡,眾多文人南遷,也開始了詩歌的流浪,詞中蘊雜了更多溫厚蘊籍,精微深細,婉約中流露出豪邁愛國之情。
竹林七賢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元稹《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自古詩中茶意濃,文人常尚茶好酒,自唐代始有大量的茶詩出世,不論是李白為答謝友人贈送仙人掌茶,著詩表達對茶的頌揚【注1】,白居易聽聞友人在茶山的雅集,作詩流露出的羨慕之情【注2】,還是皎然和尚所表達的滌煩、益思、清神、得道的”茶道全爾真”的境界【注3】,亦或是盧仝描繪的可以通過飲茶通仙靈,羽化成仙的茶道天人合一的精神描述【注4】,顯然茶已脫胎于前朝單純物質(zhì)化的茶羹飲,被寄予更多的精神含義和超脫意義。梅蘭竹菊,茶酒風月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停仁怯|動文人文思舞動的媒介,也是借以抒情表達心境抱負的載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傳統(tǒng)儒家的精神追求都融于詩詞茶酒之中,待世人品讀。
【注1】《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李白
【注2】《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因寄此詩》白居易
【注3】《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皎然
【注4】《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盧仝
宋代誕生的眾多茶學著作及茶詩作品在茶文化歷史上達到了空前高度,文人雅士紛紛借助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等形式寄情于茶,宋代許多著名的詩詞大家,蘇軾、黃庭堅、辛棄疾、李清照等,皆樂此不疲地吟頌以茶為題的詩詞。不僅如此,統(tǒng)治階級也鐘情于茶。宋太祖趙光義在建安北苑設(shè)置監(jiān)制貢茶機構(gòu)”建安三千里,京師三月嘗新茶”,專供皇茶御用。并揮墨在多篇詩作中頌揚了茶的品格,稱贊”茶香勝酒”【注5】,茶中有真味的思想,茶的精神價值被統(tǒng)治階層推上了歷史高度。宋代出現(xiàn)一大批茶書,如蔡襄的《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趙汝礪的《北苑別錄》、呂惠卿的《建安茶記》、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等等,宋徽宗趙佶更是親自撰寫茶專著《大觀茶論》,打破了唐代茶學著作僅陸羽《茶經(jīng)》一枝獨秀的狀況,對宋代茶文化的系統(tǒng)性推廣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也深深影響了整個宋代文化圈中的文化大家們的審美方式。
【注5】出自趙光義《緣識六十一首》之三十六”爭知道味卻無言,時得茶香全勝酒”。
著詩萬余首的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嗜好飲茶且精于茶藝,希望繼承唐代茶圣陸羽的衣缽做一位宋代茶神。一生創(chuàng)作茶詩三百余首,很多人只以為他嗜好飲茶,其實他的茶詩更是寄托了他內(nèi)心的志向和抱負。出生于北宋大臣之家,自幼便經(jīng)歷了靖康之變,全家老小與當時的平民百姓、朝廷貴族,一起開始了南遷的逃亡之路,兒時親眼目睹國家的山河破碎,這深刻影響了陸游的人生抱負。建功立業(yè)、北定中原成為了陸游86年人生中的最大愿望。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游廣為傳頌的《臨安春雨初霽》一篇中描繪了一個閑適的情境:聽著綿綿的春雨,巷子中傳來賣杏花的聲音;閑坐在窗前寫寫行書,分分茶【注6】。看似恬淡閑適的生活卻掩蓋不了年過花甲的陸游心中的一腔抱負,即便身著一身素衣不再為官,心中仍渴望著有一天可以九州統(tǒng)一,收復失地。
【注6】分茶:茶百戲,水丹青,茶戲,在茶湯上作畫。見后文茶百戲。
午枕初回夢蝶床,紅絲小鎧破旗槍。
正須山石龍頭鼎,一試風爐蟹眼湯。
巖電已能開倦眼,春雷不許殷枯腸。
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中描繪了陸游在夢中披上戰(zhàn)袍,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與敵人殊死拼搏的場景?,F(xiàn)實中的南宋朝廷卻被醉心于聲色犬馬、鶯歌燕舞的酒囊飯袋所掌控,而自己具有蒙頂山茶、紫筍茶這樣高潔的品質(zhì)卻不為所用。
陸游形象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分茶場景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陸游自幼懷有強烈的愛國抱負,詩歌中滿溢著熾熱的愛國情懷和建功立業(yè)的凌云壯志,渴望著有一天能棄筆從戎,報效祖國??涩F(xiàn)實無數(shù)次被朝廷殘酷地打擊,被迫選擇碌碌無為,退而冷觀國家的衰退。晚年長達二十年的隱居山陰,抱負始終難以施展。直到去世前仍惦念著中原的收復和祖國的統(tǒng)一。陸游的情懷是一種心底的訴說,這位遲暮英雄的一腔報國熱血無人能懂,只能通過詩詞來排遣內(nèi)心的積郁和苦悶?!辈柘沣~碾破蒼龍。壯心自笑老猶在”,詩中豪放中有婉約,婉約中隱豪放。淺淡的情感中雖無濃墨重彩的渲染或疾呼,仍能如淡淡茶香一般沁入心脾。從詩作中以茶自喻,透出他超脫、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范成大、梅堯臣、朱熹、辛棄疾等都是與陸游交往頗多的友人,愛國是他們共同的理想,飲茶則是他們共同的愛好,他們常烹茶吟詩,書寫天下英雄共同的胸臆,將政治上的理想與抱負、精神上的向往與追求寄托在茶湯與詩詞中,交匯升華。
北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才華橫溢,歐陽修也夸贊蘇軾的才華,稱”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然而蘇軾一生仕途不順,二十余年的貶官生涯,將他歷練成道,將旁人眼中的茍且活成自己生命中鮮活的詩歌。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既有21歲便中進士少年的意氣風發(fā),又有中年仕途不利的愈挫愈勇,也有晚年的達觀淡泊。既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樂觀,又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輕靈飄逸。蘇軾好飲茶,自幼跟著父親與叔叔飲茶,茶伴隨著蘇軾的顛沛流離的仕途之路,給予其心靈的慰藉,有”濃茗洗積昏,妙香凈浮慮”【注7】滌除塵煩的飲茶之時, “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8】的淡薄,也有”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的超然。【注9】蘇軾一生寫有八十多首茶詩,為茶專著《葉嘉傳》,刻畫了一個胸懷大志,威武不屈,敢于諫言,忠心報國的濟世之才”葉嘉”形象。但仕途坎坷,最終選擇出淤泥而不染,淡泊名利,飄然一身。明在描述”葉嘉”的高尚品格,實為以茶喻人,暗喻自己與茶有一樣高潔的節(jié)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