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茯苓9g,芍藥9g,白術6g,生姜9g,附子9g。
功效:溫陽利水。
主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如下肢水腫、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等。
用法與制法:上5味,以水800ml,煮取300ml,去滓,每次溫服100ml,日3服。
加減:若咳者,加五味子、細辛、干姜各3g;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6g;
若嘔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g。
方解:
真武湯,張仲景用于治療陽虛不能化水所引起的濕聚水腫病證,為溫陽化水之劑,由附子、白芍、白術、生姜、茯苓共5味藥組成,本方是歷代醫(yī)家用于治療由腎陽虛衰而造成陰水的代表方劑。
蓋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腎,脾陽虛則濕難運化,腎陽虛則水不化氣而致水濕內停。
腎中陽氣虛衰,寒水內停,則小便不利;水濕泛溢于四肢,則沉重疼痛,或肢體浮腫;水濕流于腸間,則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則或咳或嘔;水氣凌心,則心悸,水濕中阻,清陽不升,則頭眩。
若由太陽病發(fā)汗太過,耗陰傷陽,陽失溫煦,加之水漬筋肉,則身體筋肉動,站立不穩(wěn),其證因于陽虛水泛,故治療當以溫陽利水為基本治法。
本方以附子為君藥,本品辛甘性熱,用之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兼暖脾土,以溫運水濕。
臣以茯苓利水滲濕,使水邪從小便去。
白術健脾燥濕,佐以生姜之溫散,既助附子溫陽散寒,又合苓、術宣散水濕,為佐藥;白芍亦為佐藥,其義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言其能“利小便”,《名醫(yī)別錄》亦謂之“去水氣,利膀胱”,二者柔肝緩急以止腹痛,三者斂陰舒筋以解筋肉動,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熱傷陰,以利于久服緩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