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拾遺錄(十三):墻倒眾人推。
光緒二十六年,李鴻章羽翼下的盛宣懷掌控著輪船招商局、上海電報局、華盛紡織總局、通商銀行、漢陽鐵廠以及萍鄉(xiāng)煤礦等一系列清朝大型企業(yè),切實關(guān)系著清朝的經(jīng)濟命脈,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企業(yè)也被伊藤博文稱為“破屋子里的好桌子”。宣統(tǒng)三年升任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紅頂商人,這個從一品的官職是晚清宦海眾所周知的肥缺,因此在廟堂之間左右逢源。然而在庚子大亂中,盛宣懷在北方的企業(yè)受到很大損失,米麥生意直接叫停,通商銀行的在京畿地區(qū)的兩家分行被洗劫,損失白銀二十六萬兩,所以一旦義和團和戰(zhàn)事再蔓延至南方,盛宣懷只?;丶冶Ш⒆拥膽蚍?,一手打造的商業(yè)版圖必將灰飛煙滅,因此這位日后的紅頂商人開始展現(xiàn)出他的能耐。
其后,盛宣懷積極為實現(xiàn)東南互保而奔走,需要撮合三位實權(quán)總督聯(lián)合,這三位總督分別是是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以及兩廣總督李鴻章。至于李鴻章這位老上司自然好說話,而且洞若觀火的李鴻章,對于清廷北上勤王的詔書,一直選擇視而不見,因此撮合的重點自然放在劉坤一和張之洞身上。為了說服劉坤一,盛宣懷搬出了與劉坤一交往甚密的張謇當說客,對于被稱為“可人”的張之洞,則請出張之洞的密友趙鳳昌來游說。盛宣懷這番對癥下藥十分有效,兩江總督劉坤一一直對張謇“以國士相待,言聽計從”,而趙鳳昌在張之洞幕僚中一直備受重用,有“湖廣總督張之洞,一品夫人趙鳳昌”這樣的調(diào)侃。
但是趙鳳昌被張之洞派駐上海后,這些流言自然不攻而破。盛宣懷集合三人在上海碰頭后,緊鑼密鼓地幕后聯(lián)合開始展開,先是李鴻章果斷拋出“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并令盛宣懷將此電拍發(fā)劉坤一與張之洞兩人,眼見著影響力最大的李鴻章已經(jīng)出頭,接下來盛宣懷遂力請張謇和趙鳳昌兩人火速前往南京和武漢,當面再向劉、張二人闡明危急情勢,請共實行東南互保。緊接著劉坤一與張之洞積極響應(yīng),劉坤一回電:“欲保東南,留為大局轉(zhuǎn)機?!睆堉磩t拍復;“蔽處意見相同?!辈⒄埵⑿麘崖?lián)系官紳,在東南半壁與洋人達成協(xié)議。
最終,在清廷廟堂之上正式宣戰(zhàn)五天后,盛宣懷撮合下的三位總督,實行東南互保。在其主持下的各省代表,與洋人商定了東南互保的的具體內(nèi)容,其中念于兩江、兩廣以及湖廣總督的實力,規(guī)定洋人不得出兵,而各地洋人安全由各省督撫負責。此外,盛懷宣接著還拉攏了閩浙總督、四川總督等人加入互保,盡管廟堂之上氣憤到咬牙切齒,仍然奈其不得,畢竟這些有人馬、有地盤、有餉銀的督撫們已經(jīng)尾大不掉。直至八月二十日,兩宮西狩途中頒布罪己詔,也算是默認了盛宣懷這一做法的合理性,自此這個晚清宦海的大滑頭,終于可以說出:“生平但知埋頭做事,功不鋪張,過不辯白,吃虧在此。即如東南互保,非我策劃,難免生靈涂炭?!?/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