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1563-1620),漢族,大明第十二代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繼位,次年改元萬歷,此后四十八年始終未改元,故稱萬歷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十歲登基,二十歲親政,四十八載皇位,五十八歲駕崩。
萬歷皇帝并不漫長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太多太多的風開發(fā)與霜雨露、愛恨情仇。他本來可以擁有天真爛漫的無猜童年,卻因過早承載的帝王光環(huán)和社稷重任而遭受來自家國親臣的過度開發(fā)與監(jiān)管。他有至高無上的帝王之尊,卻時時遭受臣僚的掣肘與責難。他想如普通百姓一樣享受真愛與自由,但漂浮于龐大文官集團的洶涌口水中,他的自由與愛情只能限定于紫禁城那狹小的床帷之間,至死不能于愛妃廝守同眠。他有臣服四方中興大明的雄心與氣度,帷幄之中平叛抗倭,何其淡定從容,然而大明江山二百余載雨蝕風化至此已白發(fā)蒼顏,天災不斷,黨爭連綿,體弱多恙,滿清正悍,一朝分兵四路宣兵塞外,薩爾滸山崗頓成屠明喪身墓場,壯哉壯矣,可悲可嘆。
回望萬歷帝雄偉而落魄的一生,我們很難為其武斷定論。究其攻擊而言,萬歷前十年倉廩豐實,太倉積粟可支用十年,國庫錢財多達四百萬,“海內(nèi)肅清,邊境安靖,治績炳然”。其前期的成就固然多仰仗于首輔張居正,但能夠讓別人死心塌地為自己做事,比自己親自做事更難能可貴。沒有明君的支持,縱然滿腹經(jīng)綸、才智卓著也難以作為,萬歷中后期,雖然深居紫禁城,但時刻關注時局發(fā)展,直接導演了著名的萬里三大征,直至臨死前,還不顧疾病纏身,分兵四路圍剿已成大勢的東北悍敵努爾哈赤。在其統(tǒng)治的四十余年中,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繁盛,吳承恩、王世貞、徐渭、李時珍、徐光啟等群星璀璨,佳著迭出,有力助推發(fā)展了傳統(tǒng)文化和科技,在他統(tǒng)治時期還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形態(tài)的最初萌芽。
就其消極影響方面,史學界對其批評最多的是他久不上朝,怠政誤政而引起的家國破亡?!睹魇贰ど褡诒炯o》直接評論說“故論考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將明朝的敗亡直接歸咎于萬歷。甚至清高宗在《明長陵神功圣德碑》中無不感慨的診斷出萬歷亡明的切膚之痛:“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孟森在他的《明清時講義》內(nèi)稱神宗晚期為“醉夢之期”,特色是“怠于朝政,敢于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于外庭隔斷”。閻崇年更是將萬歷怠政的表現(xiàn)總結(jié)為“六不做”,即“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預知萬歷怠政的真正原因,請看萬歷皇帝緣何三十年不上朝理政(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