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金山國,簡稱金山國,又名西漢敦煌國,它不是西漢時期的政權(quán),而是唐末五代河西沙州地方政權(quán)。唐昭宗光化三年張議潮之孫張承奉嗣立為沙州歸義軍節(jié)度使。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張承奉自稱白衣天子,建號“西漢金山國”,不再奉唐朝正朔。
西漢金山國
那么西漢金山國有多大呢?在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一月,唐中央在沙州設(shè)歸義軍時,歸義軍下轄瓜、沙、伊、西、肅、甘、蘭、鄯、河、岷、廓十一州。但是在歸義軍后期,由于歸義軍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和少數(shù)民族勢力的崛起,疆域急劇縮小,到張承奉建國時,真正控制的地區(qū)僅剩瓜、沙二州。其中,沙州轄敦煌、壽昌二縣,瓜州轄晉昌、常樂二縣。
歸義軍節(jié)度使
唐朝滅亡后,朱溫建立了后梁王朝,改元開平。歸義軍是唐朝的地方藩鎮(zhèn),張承奉和其他地方的節(jié)度使一樣,不滿于朱溫的篡權(quán)自立,在唐亡之后也割據(jù)一方,伺機謀求獨立。國以白色為祥瑞,張承奉自號白衣天子、金山國圣文神武帝。節(jié)度使衙改成皇宮,又設(shè)文武官屬,所有幕臣將士,皆獲提拔擢升。
西漢金山國自稱擁有沙、瓜、肅、鄯、河、蘭、岷、廓八州,但實際上歸義軍只能控制瓜、沙二州。為打通東、西交通,與回鶻交戰(zhàn)。公元911年,金山國被甘州回鶻擊敗。雙方訂立城下之盟,又叫“父子之約”。盟約規(guī)定,回鶻可汗為父,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為子,子向父獻(xiàn)城投降,稱臣納貢,結(jié)“父子之國”,回鶻退兵撤圍,西漢金山國勢力不得越出敦煌。如有反悔,敦煌城破之日,雞犬不留!從此,金山國成為回鶻政權(quán)的附庸。
金山國
由此,西漢金山國更名為西漢敦煌國,張承奉由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改稱敦煌國天王,成了甘州回鶻可汗的兒皇帝。張承奉之后,歸義軍被曹議金所據(jù)。公元914年,曹議金廢金山國仍稱歸義軍節(jié)度使,西漢金山國滅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