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胡、鮮卑、匈奴、柔然、突厥、契丹、黨項、蒙古等這些有些什么區(qū)別?中國古代的民族族群名稱眾多,不同時代稱呼也是多種多樣。我們在史書上經(jīng)常聽到的這些名字,他們有什么傳承關系,又是怎么衍化的呢?”
往事越千年,很多歷史線索已經(jīng)消失在歲月中,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多數(shù)也是語焉不詳。關于眾多民族和部落的關系和傳承,有著多種多樣的推斷和說法,我們今天要說的也是其中的一種說法,供大家參考和判斷。
01
炎黃部落
在炎黃部落的年代,黃帝部落在整合諸多部落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刺頭部落,比如夏后氏等。黃帝部落占據(jù)膏腴之地后,驅(qū)趕了夏后氏等部落,夏后氏被往西驅(qū)趕,其后慢慢繁衍生息,后來被中原部落稱之為西戎。部分部落被往北驅(qū)趕,隨著時間的推進,后續(xù)被中原部落稱之為北狄。同樣向東和向南遷徙的部落慢慢發(fā)展,被中原部落分別稱為東夷和南蠻。而炎黃部落的核心部落占據(jù)了中原水土豐腴之地,后來與南蠻部落逐步融合,衍化出了漢人的雛形。
--往西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戎和北狄逐漸融合,同時可能與更多的中亞部落融合,發(fā)展出了匈奴部落和羌。匈奴部落在歷史上一段時間內(nèi)成為了懸在中原民族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與中原部落互相糾纏了幾百年。后來匈奴部落傳承到后來被稱為鐵弗,并在后來融入北鮮卑,徹底消失在歷史中。而羌則一直衍化至后來,先是稱之為黨項,后來又改稱為羌,一直繁衍至今。
--往東看--
被黃帝部落趕到東部的東夷,隨著時間流轉,慢慢變成了東胡,而后東胡部落又誕生出了兩個群體,一個是鮮卑,一個是烏桓。烏桓在三國時期被曹操所滅,歷史戛然而止。而鮮卑的歷史演進就比較復雜了。
鮮卑隨時間衍化出了北鮮卑、西鮮卑、東鮮卑、室韋、契丹等群體。
契丹隨著演進,直到遼代以后,歷史消亡,逐步融合入蒙古和漢人,消失在后來的歷史中。
西鮮卑基本為慕容氏鮮卑,后來發(fā)展為吐谷渾,吐谷渾后來融入藏族群體,成為了藏族群體的一部分族群來源。
東鮮卑構成復雜,主要為慕容氏、宇文氏和段氏,后來東鮮卑融合中原族群,成為漢人族群的一部分。
北鮮卑主要為拓跋氏,曾經(jīng)在歷史上建立北魏,后來被稱為拓跋鮮卑。值得一提的是拓跋鮮卑有一波奴隸部落,叫做柔然,柔然后來做大,與拓跋鮮卑之間互相攻伐,也讓拓跋鮮卑著實頭疼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來柔然被突厥所滅,也是從此消失了。而拓跋鮮卑后來也慢慢融入中原民族,成為了漢人的部分族群來源。
室韋的歷史比較閃耀,室韋后來發(fā)展到蒙兀室韋,蒙兀室韋到后來被稱為蒙古(蒙兀),蒙古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蒙古到后期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其中韃靼的族群一直衍化到現(xiàn)在,目前主要在俄羅斯境內(nèi),包括中亞地區(qū)。而瓦剌群體后來發(fā)展為幾個部分,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這里面的和碩特部被準噶爾部所滅,準噶爾部和杜爾伯特部組成了現(xiàn)在的蒙古主體族群。而土爾扈特部在清朝時期一部分東歸回歸中國,一部分留在了俄羅斯。留在俄羅斯的部分目前主要在俄羅斯境內(nèi)的卡爾梅克共和國,其主要的族群卡爾梅克人主要來源于土爾扈特部。
東胡這一部分大概到此就差不多這樣,當然其中民族融合復雜,不同族群發(fā)展演進千頭萬緒,上面只是簡要的概述下部分群體的衍化可能性和線路。
02
非炎黃部落
下面我們再看看生活在中國土地上與炎黃部落歷史一樣悠久的部落。
首先是肅慎。肅慎是歷史記錄久遠的部落,發(fā)展路線相對東胡也算是相對的線路干凈。后來肅慎發(fā)展為靺鞨,再到后來靺鞨群體中出現(xiàn)了女真族群,后來衍化為滿族,延續(xù)到現(xiàn)在。當然過程中不斷地有民族融合的事情發(fā)生。
其次是吐蕃。吐蕃隨著時間推進后來融合了吐谷渾,成為現(xiàn)在的藏族群體。
然后是西邊的族群。西亞的部分塞種人和部分丁零人(也叫鐵勒)融合成為突厥人,突厥最開始是柔然的奴隸,負責給柔然煉鐵(雖然這看起來像是個食物鏈,突厥開始是柔然的奴隸,柔然開始是拓跋鮮卑的奴隸,隨著族群的興盛,這種關系可能隨時出現(xiàn)顛倒)。突厥發(fā)展到唐朝階段,被回紇和唐朝所滅,消失在史書中了。而丁零人(鐵勒)的一部分,后來衍化出了回紇,回紇后來被稱為畏兀兒,直到現(xiàn)在被稱為維吾爾。
最后,附上衍化關系的梳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