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朝執(zhí)掌大權(quán),曹操圖謀行刺之事,卻引出一個問題來,董卓何以能掌握東漢大權(quán)。各朝對京城一帶防范最嚴,往往以重兵把守,假若邊關(guān)叛亂殺到京城,往往辛勞異常,而且等到到時,京城已經(jīng)云集各地調(diào)集的大軍,所以除非如實力已經(jīng)雄厚到可居天下大半之外,要引兵入京執(zhí)政難上加難,所以各朝的叛逆真造反時也是用偽詔(如安祿山),密詔(如劉備),清君側(cè)(如朱棣)的借口。象董卓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入京借口的實在是太幸運至極了。這點上何進袁紹功勞不可不謂之大也。而何進被殺,朝中無人統(tǒng)領(lǐng),何進之弟何苗在亂中也被殺,剩下何系部屬見董卓勢大,紛紛投靠董卓。(之中董卓初來兵少,還用了夜晚撤出白天進入的疑兵之計,等到大家發(fā)覺董卓已經(jīng)勢大,)而另一大勢力宦官則更不用說了,被袁紹殺了精光。所以……等等,假如我這般說下去,那也未免太簡單了,朝中其他勢力呢?各位大臣呢?其中朱儁皇甫嵩都為討黃巾的名將,他們?nèi)四??朝中三公呢?還有袁紹是誅滅宦官的首謀,又是四世三公袁家之人,為何何系人馬不投之于他呢?另外各地勢力有何動作?當然,不免要說到董卓此人。
先說董卓其人,董卓隴西人,膂力過人,為人粗猛有謀,少時游歷羌中,為羌胡所畏。之后為將有戰(zhàn)功,將所得財物分于屬下,不管說起豪爽也罷,收買人心也罷,他確實是一個人物,日后入京,他提拔蔡邕,取消黨錮,收買呂布,聽從周毖、伍瓊之計,任用荀爽、陳紀、韓融等名士,還令韓馥,劉岱,孔伷等人出任各地州牧太守。(不過后來這些人也是反對他的主力。)所以雖然他縱兵行兇,但是對于官員名士,實在是十分巴結(jié)或者說收買的,這點上歷史記載也公允的指出“卓所親愛,并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本瓦@點也就可知為什么蔡邕會在董卓死后為之而泣了,確實董卓用自己新得到的權(quán)力收買了許多人,尤其在遷都之前。他并非一介武夫而已,而是頗有心計之奸雄。演義中說董卓在入京之前的職位是前將軍鰲鄉(xiāng)侯西涼刺史,這前將軍鰲鄉(xiāng)侯到是不錯,但是西涼刺史就不對了,董卓任過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在入京前是并州牧的職位,而他手下的那是征討涼州作亂的羌胡時帶領(lǐng)的人馬。(董卓在征討涼州叛亂時戰(zhàn)績倒也不差,董卓手下涼州人士不少,不過能不能如演義中稱為二十萬西涼大軍還是問題,至少二十萬只怕是假的。)所以在得到何進密令后能第一個趕到洛陽的就是董卓,因為他離的最近,他在征討涼州之后,朝廷給了他并州牧的位子讓他交了兵權(quán)去就任,皇甫嵩也派來了,就準備接收他的軍隊,他呢?也沒去并州上任,也不在涼州征討了,就屯軍河東。要真是涼州趕來,那黃花菜都涼了。
而且董卓在入京前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雖然不能說宦官和何系的大火并是董卓主導的,但是他在其中添了一把火是肯定的,比如在誅殺何苗一事上,何苗是何進之弟,位列車騎將軍,雖然素來和何進在殺宦官一事上有沖突,但是其地位至高,而且擁有大量部屬,何進一死,應該是其掌權(quán)的大好時機,而且在何進死后,他同和袁紹入宮斬殺宦官趙忠,局面還是在控制之中,但是何進部屬吳匡和何苗不和,所以:“吳匡等素怨苗不與進同心,而又疑其與宦官通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報仇乎?”皆流涕曰:“愿致死!”匡遂引兵與董卓弟奉車都尉旻攻殺苗,棄其尸于苑中?!闭堃姶宋闹卸康芏瓡F參與了殺何苗一事,何苗死后宮中才開始大亂,而就在此時董卓突然進兵遇到在外的少帝,假若說巧合那實在是太巧了。(即便說是董旻是臨機一動,但是想必也送信于董卓了。)而且因為何進和何苗都死,使得何進何苗的部屬都歸于董卓之下,董卓得以控制朝中大權(quán),若說董卓這位何苗被殺的最大受益者,沒在此中做了一番手腳,實在難以想象。當然,此事并不到此為此,我們還是要回答前面的問題,朝中大臣呢?
袁紹呢?當時朝中百官中,大將軍和車騎將軍都死,司空是劉弘,也是第一個被董卓取代的,司徒丁宮剛被罷免,應該空懸,劉虞由幽州牧升為太尉,不過未就任,再就是由后將軍升為太傅的袁隗,和何進同錄尚書事,又是袁家大族之人,可以說是袁紹的后臺,但是也未正面對抗董卓,在董卓要求廢帝時,掌管尚書的他只有“隗報如議?!边@般,還主導廢立大典,尚不如其侄袁紹。三公都是碌碌無為之人。(演義說當時司徒是王允,太尉是楊彪都是錯誤的,其實王允楊彪的職位都是董卓上臺后委任。)而朝中名將呢?朱儁在其時應該是就任城門校尉,河南尹,可憐他不久前出任河內(nèi)太守,還要用家兵退弟,想來手中也是無兵。(不過等董卓離開洛陽,朱儁倒是意圖起兵,但是手里還是無兵。)至于皇甫嵩他本是被派去接管董卓手下的將領(lǐng)的,結(jié)果一來董卓不交,二來很快就發(fā)生了何進被殺的事。倒是有人勸說他起兵和關(guān)東諸侯聯(lián)合進攻董卓,但是被他拒絕了,反而回京。(董卓對皇甫嵩又恨有忌憚,頗想殺之,但是和皇甫嵩之子卻交好,最終沒有為難皇甫嵩,只是和皇甫嵩斗了一下嘴皮子。最終在董卓死后被用。)還有一位袁紹,他當時就任司隸校尉,又是何進手下首將,主導殺宦官之事,還有叔父袁隗支持,本是抵御董卓的一大人選。不然也不敢和董卓說那句頗有氣概的“天下健者,豈惟董公!”但是一來袁紹資歷尚淺,固然關(guān)東起兵能做個盟主,但是在這京城還只怕不夠,尤其是之前處置失當,害得何進被宦官殺死,又造成宮中大亂,皇帝也流落鄉(xiāng)野,實在是極大的過失。而且在當時不能阻止殺何苗一事,使得日后何進何苗部屬心懷忌憚,投到董卓之下,不能不說是大問題。(殺何苗可能不能阻止,也可能是不想阻止,畢竟何苗何進死后,就是袁紹領(lǐng)大權(quán)了,不過沒想到董卓這個黃雀,不管是如何,都失了何氏部屬人心。)二來袁紹膽氣不壯,固然能對董卓說那句有氣概的話,但是卻不能采用鮑信(受何進派遣募兵回來,也是三國初年一個相當關(guān)鍵的人物)的趁董卓初來兵力不足疲憊的情況下先下手為強的建議,變得和何進一般猶豫了,不知是不是宮中大火打擊了他。曹操稱其干大事而惜身倒也不是說錯。而唯一能和董卓相對抗的只有比董卓早到的外兵,并州刺史丁原了。(演義中稱之為荊州刺史是虛構(gòu),不過說起這并州強兵不少。)此時他就任執(zhí)金吾,可惜被董卓拉攏了其部屬呂布,身首異處。(就是前一回中的所說的“饋金珠李肅說呂布”了。)
朝中如此,各地勢力自然也不服這前幾天還是一州牧的鄉(xiāng)下土包子董卓了,只是董卓挾天子令諸侯,地方諸侯也沒有主心骨不得已從之了,不過各地離心勢力一步步加重,做了益州牧的劉焉已經(jīng)斷絕蜀道,準備做土皇帝了。而各地反董聯(lián)盟形成也是遲早的事,而且還是董卓直接引起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