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逃兵回來了
樊愛能和何徽一邊跑一邊搶,還散布謠言,說柴榮戰(zhàn)敗,估計已經掛了,趕緊跑吧,北漢和契丹人快來了。跑著跑著,突然聽說柴榮勝了,而且是大勝,一戰(zhàn)就把劉崇打回老家了。
樊愛能和何徽停下來了,你瞅瞅我,我看看你,怎么辦?柴榮勝了,沒地方跑了。落草為寇?算了吧,草寇遲早有被收拾的一天,再說搶劫那買賣,有一頓沒一頓的,哪有當將軍,月月按時領軍餉舒服。
最后,兩人一致認為,還是要回去。逃兵,還是扔下皇帝自己跑了的逃兵,還敢自己回去?這在任何朝代都是難以想象的,各個朝代,從古到今,對待逃兵的態(tài)度基本一致,那就是槍斃,古代叫斬首。
可是五代十國不一樣,這樣的事情多了。社會這么亂,要打的仗還很多,你因為人家跑了一次就殺了,那下一次打仗的時候,靠誰呢?
李從珂,石重貴都對逃兵很寬容。劉知遠甚至對投降派都能既往不咎,繼續(xù)高官厚祿。更何況,樊愛能和何徽并不是一開始就跑了,他們還打了幾個回合,打不過才跑的。你總不能要人去打仗,還不能打敗吧?
所以,這兩個人一商量,一致覺得回去是最好的選擇。最多官降兩級,再不行屁股上來二十軍棍,挺過去了,以后還是吃香的,喝辣的。
回,就這么定了!
其實說到底,還是這兩人,根本就沒把柴榮放在眼里。一個小屁孩,既沒有軍功,哦,現(xiàn)在有了,不過也才一次,誰知道是真能打,還是運氣好。
第二,柴榮滿打滿算當了不到半年太子,時間太短了,這之前,誰知道柴榮能當皇帝啊。半年,還不足以籠絡到足夠的人心,建立自己的羽翼,大多數(shù)人還處于觀望中。
最重要的是,柴榮他不姓郭啊!
不就是郭威的義子嗎,在五代十國,由于戰(zhàn)亂,到處都是孤兒,義子義父這事太平常了,也沒見誰把皇位傳給義子,李克用十幾個義子呢,臨死還不是把三支箭給了親兒子李存勖。
郭威的親兒子雖然都被殺了,但是誰能想到年紀不大的郭威突然就死了,而且臨死還非要親侄子在面前承認柴榮這個皇帝,是不是老糊涂了。
他們怎么知道,郭威由于和原配夫人柴氏常年無子,才收養(yǎng)了柴榮。而且那個時候,正處于郭威一生的低谷,郭家吃了上頓沒下頓。是少年柴榮,憑借著做生意的天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讓郭家收支平衡,不為吃法發(fā)愁。
就是這段共患難的經歷,讓郭威和柴榮不是父子,親過父子。也正是這段經歷,讓柴榮認識到人間疾苦,別人以為柴榮只是善于經商,郭威卻從中看到了柴榮的才能。
抱著這樣的想法,回去,就這么定了,樊愛能和何徽回到了開封。
2、逃兵撞槍口了
這邊,柴榮正在生悶氣。雖然贏了,但是過程太驚險。
如果不是劉崇怕了先往后撤了;如果不是趙匡胤挺身而出,做出正確選擇;如果不是北漢大將張元徽突然戰(zhàn)死;如果不是劉崇膽小,沒有趁天黑主動進攻;如果不是劉詞半夜趕到……
一系列的如果,里面只要一個如果出現(xiàn)差錯,敗的就不是劉崇,而是他柴榮。劉崇敗了還能退回老巢,他柴榮如果敗了呢?死無葬身之地。
自己的兵,為什么一開戰(zhàn)就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墒牵瑯舆@些兵,之前在郭威,王峻手里卻能所向披靡,起碼打的北漢不敢露頭。
問題出在哪里?還是自己威望不夠。
柴榮正生氣,外面稟報,樊愛能和何徽回來了。
什么?柴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兩人到底有臉沒臉,扔下皇帝跑了;兩次殺了皇帝派去追他們的使者;阻止劉詞大軍來救皇帝。那條不是死罪?現(xiàn)在還敢回來?
柴榮郁悶了,問身邊的張永德,他們?yōu)槭裁锤一貋怼?/p>
我們簡單說說張永德吧,郭威的女婿,柴榮的一擔挑。張永德娶了郭威第四女壽安公主為妻。乾祐三年,后漢劉承佑計劃除去郭威的勢力,派張永德去給昭義軍節(jié)度使常思送生日禮物,密令常思除掉張永德。
張永德知道自己生命有危險,直接找到常思,對他說:“您是要執(zhí)行皇帝的命令殺我嗎?皇帝讓我死,我死而無怨,只是為空連累您的宗族”。
常思不解,問:“為什么這么說”?
張永德說:“當今奸佞之人當政,郭公立誓為國除奸,我能于此事盡一微薄之力,大事若成便是您的功德,不成而死亦不算晚?!?/p>
常思問:“你看你丈人的大事有幾成把握”?
張永德說:“幾乎必然成功”。
后來郭威起兵,常思慶幸,幸虧沒有殺了張永德斷了自己的后路。
由此可見,張永德智慧和膽識都很過人,而且此人胸懷寬廣,能夠容忍,而不為自己的得失與人計較。因為與柴榮關系特殊,又是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張永德升官很快,做到殿前都點檢。然而,柴榮最后一次北征契丹的時候,撿到一塊木牌,寫著點檢做天子。張永德替趙匡胤背鍋,被柴榮冷藏起來。后來張永德受到宋太宗和宋真宗重用,活到73歲。
當時張永德說:“逃兵這樣的事,最近十幾年經常發(fā)生。逃兵得不到處罰的事,也不少見”。
柴榮更加抓狂了,不過,張永德接著說:“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茍軍法不立,雖有熊羆之士,百萬之眾,安得而用之”!意思是,如果你想做個安穩(wěn)皇帝,就放了他們,以后還用得著。如果你想統(tǒng)一天下,那么軍法不嚴,即使兵再多,也不可能完成。
好了,柴榮知道怎么辦了。
即收愛能、徽及所部軍使以上七十馀人。責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將,非不能戰(zhàn)。今望風奔遁者,無他,正欲以朕為奇貨,賣與劉崇耳!’悉斬之?!?/p>
意思是把樊愛能、何徽以及手下軍使以上的官,70多人全斬了。柴榮用自己的軍功和鐵腕,讓每個人明白,對于皇帝的命令,必須100%服從。從此,后周軍紀開始整肅。
3、再戰(zhàn)北漢
劉崇回到晉陽(今太原市晉源區(qū)一帶),手下士兵死的死,傷的傷。本來家底就薄,這一折騰,沒了,以后進攻后周是沒戲了。算了,就守著北漢一畝三分田過日子吧。
劉崇閑下來,很有閑情逸致,給馱著自己跑回老家的那匹馬建了一個全新的馬廄,按照三品官的俸祿喂養(yǎng),并冊封那匹馬為“自在將軍”。
誰知道,自在將軍的馬廄剛建好,就傳來消息,柴榮來了,已經帶著人馬在來晉陽的路上,柴榮要找咱們算賬了。
前面說過,柴榮的一生,決不允許別人過來打了自己,跑了就沒事了。敢惹柴榮,就準備放點血吧。
劉崇急了,這小娃娃,還沒完了。趕緊,寫信,給契丹叔叔求救。
三月結束高平原之戰(zhàn),4月中,后周前鋒符彥卿就抵擋太原城下,把太原圍的水泄不通。而柴榮處理了樊愛能逃兵的事,大軍隨后就到,不給劉崇喘息的機會。
劉崇向契丹叔皇帝求救,遼國皇帝耶律述律派兵南下,柴榮分兵抵擋,他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抓緊時間攻城,在遼國大軍趕到之前拿下太原,那遼軍到了也沒有辦法了,其他州郡就會不戰(zhàn)而降,遼國只能撤軍。
然而,柴榮低估了北漢,低估了太原城。太原城城堅墻厚,山西人彪悍善戰(zhàn)。1000多年以后,在這里,國軍第一次阻擋住了日軍的步伐。
后周軍隊輪番攻城,沒有什么效果。這時候,又是趙匡胤,他帶人沖到了城下。不過,趙匡胤沒有選擇架云梯,或者用繩鎖爬墻,也沒有用木頭或者石頭之類的去撞門。史書記載,趙匡胤直接在太原城門放了一把火,把城門點著了。
五代十國,點火還用的是打火石,這東西可遠遠沒有火柴好打著。趙匡胤看起來對于什么材料容易著火很有研究,總之,他的火點著了,太原城的大門被燒毀了。
趙匡胤帶人沖了進去,很快,比進去時候更快的速度跑了出來。沒辦法,城門后面的箭像馬蜂窩一樣射過來,不跑不行啊,趙匡胤的左臂還中了一箭。
不過,中箭的趙匡胤精神大振,城門后面的情況已經看清了,沒什么可怕的,再來一次。不過,柴榮拉住了趙匡胤,沒讓他再次冒險。
太原城攻了一個月,城沒破,那邊阻擋契丹軍的史彥超在忻口陣亡了。更要命的是,后周的補給跟不上,本來就準備不足,糧草快要耗盡,不得已,柴榮退兵了。
4、最強軍隊
撤軍回來,柴榮又開始反思,為什么沒能一鼓作氣拿下北漢?一個月,攻不破一座城。想來想去,柴榮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兵不精。
攻城的時候,并不是人人向前,不能向太原城形成一波接一波,不間斷的沖擊,讓守城軍士有喘氣的機會。因為并不是每股力量都在全心攻城,還有的能拖就拖,畏懼不前。
因此,柴榮決定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直接對皇帝負責,就是最初禁軍的雛形。不管禁軍后來怎么樣,仁宗時候的禁軍多么不堪一擊,而且由于禁軍強大吸附力,導致湘軍老弱,地方軍沒有戰(zhàn)斗力,一旦禁軍失敗,地方很難形成有效防守。所以,后來金兵才能長驅直入,直搗黃龍。
但是這個時候,禁軍就是當時最強大軍隊,周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趙匡義,就是憑借這支軍隊逐漸完成統(tǒng)一。
趙匡胤所在的殿前司,是柴榮禁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所選新兵,優(yōu)先安排在趙匡胤的部隊。在高平原之戰(zhàn)和圍攻太原兩次戰(zhàn)斗,趙匡胤都表現(xiàn)突出,因為戰(zhàn)功提升為后周禁軍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其實這時候趙匡胤的官并不大,殿前都虞候,上面還有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只是機構的第三級別官員。而且殿前司并不管理所有禁軍,只是禁軍的一半。還有另一半,侍衛(wèi)馬步軍指揮使司,單獨向皇帝負責。
其實,官不大才有實權,因為需要實際操作,而上面的,大多口頭下下任務,命令;開會講講話,鼓勵鼓勵士氣。
就是這次禁軍選拔,趙匡胤成為最大受益者,建立起了自己的私人小集團,為后來的陳橋事變打下基礎。
有一些人在這次選拔中被選中,安插在趙匡胤的手下,他們包括田重進、潘美、羅彥環(huán)、郭延赟、米信、張瓊、王彥升……將來,他們都將成為戰(zhàn)功赫赫的將軍,也是國家的基石,只不過那個國家不姓柴。
而且,殿前都虞候的職位,已經讓趙匡胤可以與其他軍官進行禮尚往來的人際交往了。我們之前說過,趙匡胤身上有一種氣質,可以讓大多數(shù)接近他的人,愿意聽他的。曾經,因為這個氣質,趙匡胤在董宗本手下混的風生水起,連董宗本的親兒子都妒忌,后來想法設法將他趕走。
現(xiàn)在,趙匡胤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寄人籬下的趙匡胤了,他是堂堂殿前都虞候,皇帝的紅人,他的職務,加上他的氣質,很快,他就結交了不少好兄弟,這些人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赟、王政忠。加上趙匡胤,一共10個人,被稱為“義社十兄弟”。他們雖然當時官都不大,但是都已經有了職務,而且在急速擴張的后周王朝,他們都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這一年,趙匡胤28歲,他從一個將軍身邊的普通士兵,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戰(zhàn)功,擁有自己部隊的將軍。百年以后,岳飛,在28歲的時候,作為張俊的先鋒,大破李成軍,俘獲兩萬人,馬兩千匹。岳家軍這支民間性質的軍隊,定軍號為神武右副軍,十一月,改為神武副軍,岳飛升為都統(tǒng)制,同樣擁有自己的番號和部隊。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宋史》;《五代史》;《蘇東坡傳》;《太祖實錄》;《正說宋朝十八帝》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