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書法大家于茂陽

于茂陽

1955年生于山東東阿。1994年在聊城師范學院(今聊城大學)創(chuàng)立全國首個書法教育專業(yè)。1998年主持撰寫《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史》。2003年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創(chuàng)立全國首個書法裝飾專業(yè)。2008年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黃易研究》,在全國有很大影響。2011年在山東創(chuàng)建全國第一個省級教育系統(tǒng)的書法家協(xié)會。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山東省教育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書法專業(yè)碩士生導師

【作品欣賞】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于茂陽


心輕萬事如鴻毛。茂陽書


忘機。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甲午之夏書之與君共忘機耳。于茂陽


昨夜讀書瓦雀聞香化鳳;今朝洗硯池魚吞墨成龍。于茂陽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又録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癸巳仲秋書于歷下,于茂陽


大道至簡:筆意簡率中盡顯書家情懷

——于茂陽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與流變

楊國棟

引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書法藝術在經歷了十年浩劫的嚴重壓抑以后,開始出現了新的生機。這種新的生機對當時很多的年輕書法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天賜的機遇。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正是因為把握住了這次機遇,逐漸的在書壇中成長和成熟起來,如今已經成為地域書壇的領軍人物,甚至是中國書壇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中堅力量。山東的于茂陽可以說是這個群體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書法作品以顏柳為基礎、以米芾為體章草為變,既有深厚的傳統(tǒng)根基,同時又有著強烈的個性風格,在山東乃至全國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這種學書經歷、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與流變過程以及他的成功經驗,對我們來說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與指導意義?,F試淺析如下:

一 “顏筋柳骨”的楷法根基

一九五五年,于茂陽出生在山東東阿縣的普通農村家庭,雖然是農村,他的家庭卻有著讀書的傳統(tǒng),受家庭影響他六七歲時就拿起毛筆開始啟蒙寫大仿。那時候,印刷技術還相當的落后,普通農村家庭能夠見到的字帖充其量也就是顏柳歐趙,所以他的書法啟蒙以顏真卿、柳公權入手,當然,在那個時候也算是正統(tǒng)的初學道路了。就這樣,于茂陽在艱苦的歲月(國家政權初定,自然災害嚴重)里對顏真卿和柳公權楷書的堅持臨摹了幾年的時間。這幾年的臨摹就是他書法藝術的最初的基礎,同時也是他書法藝術風格形成的根本。

十年浩劫開始了,社會陷入了混亂,人們原本正常的生活一下子被打亂了。受社會風氣和政治環(huán)境的制約,于茂陽對楷書的臨摹也基本中斷。一九七二年,政治空氣稍加緩和,于茂陽高中畢業(yè)以后重新回到農村,教過書、在村里當過隊長,也干過管區(qū)工作,盡管他愿意讀書寫字,但是除了工作和農活以外基本上也沒有什么時間了。

一九七五年,于茂陽被推薦到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中文系上大學,這個機會使他走出農村,開闊眼界,也有了讀書寫字的時間。大學畢業(yè)以后留校任教,大學里的工作環(huán)境使得他對讀書寫字有了更加強烈的欲往,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在大學三年和畢業(yè)初的幾年里,他又重新開始了顏柳楷書的臨摹。斷斷續(xù)續(xù)近二十年的學書時間,于茂陽對書法的臨摹大致沒有離開顏柳,楷書的臨摹為他后來的書法創(chuàng)作墊下了很好的基礎,直到現在他的行楷和行書作品仍然有著很濃厚的顏柳氣息,尤其是顏體楷書的結字寬博在他的作品中表現的非常充分。

二 “米書刷字”的行草體態(tài)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十年浩劫的結束,改革開放的深入,文化藝術等各項事業(yè)都處于百廢待興的局面。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以及各省書法家分會的成立,第一屆全國書法展、第一屆大學生書法展、第一屆全國篆刻展相繼舉辦,書法藝術也走向了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這時候于茂陽正處于青壯年時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上都處于春風得意的時候,趁著全國書法藝術發(fā)展的春風,他也開始了對書法藝術全面而且深入的學習階段。

這時候,于茂陽開始脫離對顏柳楷書的臨摹,開始鐘情于米芾的行草書法。當時書法范本的印刷與發(fā)行還算不上豐富,能夠見到的米芾書法的出版物僅有《蜀素帖》和《苕溪詩》兩種,多年喜歡書法而又苦于沒有范本的他,得到這兩本字帖好似見到了東方之曙。被米芾書法的精湛技法所折服,對著《蜀素帖》和《苕溪詩》一臨就是十年,他對米芾書法心摹手追,精研筆法、深究結字、醉心氣韻,十年間他對米氏的筆法可為爛熟于胸。(圖一)

于茂陽這一階段對米芾書法十年的研究與臨摹,是他學習傳統(tǒng)、深入傳統(tǒng)最關鍵的時期。他對米芾書法技法的接受再加上早年顏柳書的基礎,構成了他自身書法藝術的本體,自此以后,他的書法風格不管如何變化都沒有離開米書的形體。

大約在九十年代初期,于茂陽的自我風格和自我創(chuàng)作意識開始展露頭角,在字形、用筆等各方面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與理解。就從書法作品來看,這一時期于茂陽的自我創(chuàng)作意識明顯的表現出“思變”與“不群”,當然這種自我創(chuàng)作意識還僅僅是字形上的簡單變化,還沒有脫離“米家”的藩籬。

三 “傳統(tǒng)至上”的二王沃土

在那個年代,學習米芾的人往往將自己帶上了絕路,其原因就是米字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入帖容易出帖難”,在米芾強烈的個性風格的束縛下,學習者很難張揚自己的個性風格,在米芾的陰影中走出來。于茂陽深刻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對米芾書法精研十多年以后,于茂陽清醒的認識到僅有嫻熟的臨米技法是遠遠不夠的,在學米的基礎上要想尋求自我、追求自己的個性風格就必須深究其源,尋求米芾書法的根源所在。

大約在九十年代初期,于茂陽開始上溯二王,在二王的行草書中探尋米芾行草書的源泉。學習二王,他從行書《蘭亭序》和《集王圣教序》入手,進而師法草書《十七帖》,對二王的行草書系統(tǒng)的臨習。(圖二)

有了十年臨習米芾的扎實基礎,一旦回歸二王,頓時使他在書法上打開局面。對米芾書法來說,二王是源泉,而對于茂陽師法米芾來說,二王的行草書就是傳統(tǒng)的沃土。他師法二王并非要創(chuàng)作出純粹的二王書風,而是要通過二王來滋養(yǎng)自我,為在米書基礎上的自我創(chuàng)作增加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源。他曾經將書法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總結為“傳統(tǒng)是變,創(chuàng)新為常”,所以他師法二王的目的不是為“?!保窃凇白儭?,這種變就是通過二王筆法的中庸來沖擊米芾的犀利筆法。在他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作品中能夠明顯的體會到變化,這時的變化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米字形體的變化,有了明顯的自我,而這種自我又不是臆造的是有傳統(tǒng)的,是通過二王對米芾的沖擊加上自我意識的改造形成的自我風格的雛形。(圖三)

四 “渾厚凝重”的章草意蘊

按常理,一個書法家能夠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藝術道路,在米芾與二王的夾縫中行草書能夠找到自我就應該知足了。于茂陽卻遠遠沒有滿足于此。

世紀之初,于茂陽在書法風格上開始尋求新的增長點。通過一番嘗試,最終他選擇了章草(其實他對章草的關注要遠早于此時)。對章草的師法他一開始就拋棄了元明書家的章草風格(以趙孟頫、沈周為代表),他認為元明時期的書家對章草的理解都流于表面,沒有學到章草的精髓。所以他師法章草從源頭上入手,臨習從《平復帖》、《出師頌》開始,讀帖更是在漢代草書簡牘上尋求營養(yǎng),深入探究章草的來龍去脈。

數年后,他開始將研究、臨習得來的章草的簡捷,草隸的厚重嘗試運用到自己的行草書創(chuàng)作當中,開始了米芾與章草的合流,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從比較中不難看出,這一時期的作品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行草書了,自我風格已經漸趨豐富和成熟了,二王的傳統(tǒng)隱藏的更深了、米芾的字形已經化為己有了、章草的成分也已經融入到了作品的深層了。當然從細節(jié)上看,他對章草的應用還時有稚嫩與不成熟的成分存在,比如部分波折在行草書中顯得比較突兀,為了追求厚重個別的轉折筆畫稍顯笨重,波折較為輕率。(圖四)不過,這些稚嫩與生疏在個性風格初創(chuàng)與形成的過程中都是微不足道的。

于茂陽書法風格的真正成熟與飛躍,是在二零一三年夏天,朋友圈都稱之為“癸巳之變”。在多年嘗試章草與米芾行草書融合之后,他重新回到米芾書法中去,尋找新的營養(yǎng)元素,開始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米芾書法筆法的特質,最終將米芾“中鋒鋪毫”的筆法特征發(fā)掘再運用,來強化自我風格。鋪毫與中鋒常常被認為是一對矛盾,在米芾書法中常見有鋪毫用筆,但其線條質感異常厚重絕非側鋒所能完成,于茂陽將此類筆法夸張、定格為自我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形體上再稍加章草的扁方。除此以外,他還大膽的運用側鋒成分,線條收筆處又常常戛然而止,看似粗糙實則獨具匠心。(圖五)

五 “大道至簡”的個性情懷

一個書法家,自我風格(立足于傳統(tǒng)而又充滿個性活力的自我風格)的形成與成熟,僅有技術層面的錘煉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自我的個性情懷。于茂陽恰恰具備了這一點。

于茂陽為人素來崇尚一個“簡”字,可以說為人簡單、處事簡約、營居簡易、從藝簡捷。他自己經常說:“簡”就是“減”,人生只做加法定然是負累無窮,如果能用減法除去繁文縟節(jié)、拋去俗利浮名、舍棄偽裝粉飾,便可以達到心跡雙清的境界。為此,他還曾經為自己取了個“一簡齋”的號,此中可見其心境。

“簡”是至理,于茂陽不盡處事如此,為藝也是如此,對簡約、簡潔等審美取向的追求貫穿于他的整個學書歷程。從早年他臨習米芾的作品中可以窺見一斑:臨米芾書法他的理解也是刪繁就簡,在用筆上他在深究米氏筆法根本的基礎上舍棄了米芾用筆起收處的繁文縟節(jié)的外在表現,進而將簡約的筆法本質化為己有。后來他師法章草也是如此,他將章草外露的波折跳動藏匿于深處而將厚重簡捷的筆法、字法的內涵運用到以“米”為體的行草書當中。

應當說,在書法藝術風格形成的過程中,書法技法層面的錘煉與積累是外在的、可塑造的,而書法家所具備的精神氣質和個性情懷則是內在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書法技法層次的高低決定一個書法家書法作品的優(yōu)劣,而個性情懷的氣度則決定了一個書法家書法作品氣象的大小與格調的高下。也正是因為于茂陽有了“尚簡易”的個性情懷和審美追求,才有了他現在書法風格的成熟與完備。


結語

每一個書法藝術家都不是隨便成功的,而成功書法家的成功經驗與意義又是有所不同的。通過對于茂陽書法風格形成與流變的研究,至少給我們提供了兩點啟示:

其一,一個人的學書經歷與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不能摻雜任何世俗目的,也不能受時風的支配,只有這樣在書法創(chuàng)作甚至是書法風格形成與流變中才能夠隨心所欲。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書法風氣剛剛打開局面,時人在不同目的的支配下忙于追求時風,而于茂陽則未入時弊獨持了“己見”。從他的學書經歷不難看出:時人在初始迷茫時他就開始癡迷于米芾刷字的痛快淋漓了;當“廣西現象”、“河南現象”等大字篆隸風靡時他就開始從米書上追二王了;新世紀以來書者皆言回歸二王書風的傳統(tǒng)與正統(tǒng),他卻又開始了追求章草的凝重了。只有這種“今不同弊”的堅守,才能真正發(fā)揮和張揚自己的個性。

其二,書法學習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除了“純粹”和“堅守”以外,又要有理性的美學思維與自我審美趨向作指導,不能一味的隨心所欲。于茂陽的學術歷程始終以簡約率意為臨摹與創(chuàng)作的統(tǒng)旨,不管是對米芾心摹手追,還是對章草的精心研究他都大膽的舍棄了描頭畫尾瑣碎成分,繼承和吸收了用筆和結字的實質內涵。這種審美取向的個性追求和個性情懷才是書法家個性風格形成的根本素質所在。

作者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電話:13964132456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大家眼中的于茂陽】

茂陽的書法氣象正大。幾十年來,他把對文化的理解和觀察匯諸筆端,將書法作為文化情緒的詩意表達,于行草中融煉章草和今草,錘煉升華,成就了屬于自己的書體風格和氣象,在當下書壇獨樹一幟。應該說,書法是一種學養(yǎng)文化,濾萬色剩黑白,計白當黑,虛實相應,唯以觀念貫穿其中,才能達到藝術創(chuàng)新的高度。茂陽的作品流貫浩然之氣,充盈高遠境界,與他幾十年來為學為人的品格和修養(yǎng)相得益彰。事實上,也只有以人文境界和人格修養(yǎng)為支柱,書法藝術才有精氣神韻。茂陽以對書法的傾心與執(zhí)著,幾十年躬耕不輟,自成風格,境界卓然,不僅于創(chuàng)作抒胸臆,寫性靈,書情懷,狀書法之無窮意味與境界,更致力將書法文化推而廣之,授教育才,在大學書法教育體系乃普及教育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精于業(yè)并潤澤于眾,勤于藝而樹立師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 潘魯生


茂陽先生是高校書法教育的積極拓荒者和辛勤耕耘者。從1994年他在聊城師范學院建立書法教育專業(yè),到2003年又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成立書法裝飾專業(yè)。二十多年過去了,高校書法教育遍地開花,茂陽先生可謂有篳路藍縷之功。其書作,結體嚴謹、變化豐富,用筆沉穩(wěn)簡約,給人以凝重生辣、遒勁灑脫之美感,頗具風骨,氣息高古。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邵秉仁


茂陽先生在書法藝術上是一個善于變通而又敢于突破自我的人。他書法的根基在米南宮,多年來他一直嘗試用自我理解去變化南宮之書,頗有成就。近些年,他又探索以章草的簡約之法來改造米南宮的用筆。尤其近兩年,他不斷錘煉用筆與字法,所作行草書內含章草的某種基因,師古卻不泥于古,筆筆古人而又不失自我,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書法教育上,茂陽先生又是一個敢為人先的人。早在一九九四年他就在聊城師范學院設立了全國第一家書法教育專業(yè),使書法作為一門藝術走進了普通高等學校。如今,書法專業(yè)在全國高校中如雨后春筍般的蓬勃發(fā)展,他是有初創(chuàng)之功的。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張業(yè)法


茂陽先生書,以行草見長。觀其作品,可知其外師古人,中得于心。其書入于顏柳、得于南宮、養(yǎng)于二王、變于章草,最后化于自我。所作章草書給人以厚重生辣、洞達灑脫之美。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遼寧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 王丹


與茂陽兄相識日淺,然一見如故。若論其人,他是個痛快人;若論其書,他的書法中有想法。通脫而有思致,成就了他書法的通天盡人,使得他書法中涵涌著古今天然。最喜歡他的章草“味道”,而不只是章草的造型。章草似與山東頗有關系,劉睦、杜度,曾在山東為王為相,他們是章草的濫觴,兩千年至于今,茂陽兄在章草中寫出了山東人的俠骨柔腸!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 王 強


作書先修身,此言不虛。茂陽先生書法如其為人,沉著大度、機敏灑脫。其用筆以繁入簡,輕重緩急盡生毫端而不露痕跡;結字虛實相生,疏密穿插皆由心造而絕無做作之氣。其章草作品筆法沉穩(wěn)勁健,簡約之中蘊含著豐富的筆觸,字形造勢蕭散簡遠,平淡中盡顯奇絕之勢。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 王學嶺


于茂陽先生長期從事書法教育工作,為當代中國書法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2年夏我赴山東訪碑,在濟南工藝美術學院就清代黃易的訪碑活動和茂陽先生進 行了交流,他對書法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豪爽的性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茂陽先生 在藝術上追求“大道至簡”的審美理想,其行草書將魏碑的厚重與章草的簡約融為一 體,渾厚靈動,意境高古,與時風迥異,殊為難得。值此茂陽先生個人書法展開幕之際,謹祝展覽圓滿成功!

[美]波士頓大學終身教授 白謙慎


茂陽先生是我素所敬重的當代書法教育大家!之所以敢冠以“大家”兩字,絕非臨文尊題,而且衷心推贊。他創(chuàng)辦兩所高校的書法專業(yè):聊城大學“書法教育”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書法裝飾藝術”。僅從專業(yè)名稱即可看出,他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切時務實的,充分考慮了古與今、歷史與現實、學校與學生等等的諸多關系,力求從蓬勃發(fā)展的高校書法教育中選擇本校的發(fā)展道路,這是深得孔子“因材施教”之旨的。因材施教只從學生一個角度立論,而在現代教育系統(tǒng)中,要因材施教,必須首先在專業(yè)設置上找到符合教育機構自身特色的定位,找準時代的需求。茂陽先生作為山東高等書法教育的拓荒者、全國高等教育的中堅,至少在這一方面具有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無怪乎這兩所高校所培養(yǎng)的人才,逐漸在全國成為不可忽視不可代替的重要新生力量。茂陽先生自己的理論研究和藝術創(chuàng)作,也體現出與此教育思想一脈貫通的特色。理論上不事空疏,藝術上不涉虛浮,都能切中肯綮,直指本心,不偏一執(zhí),呈現獨特的價值。他曾有《20世紀中國書法史》大作問世,我相信,他從中窺見了歷史的走向,因而也使自己走在了續(xù)寫輝煌的正確道路上!史籍銘功,我信其必!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 葉培貴


茂兄,茂陽先生其人,玉樹臨風。其德風、學風、書風、酒風、食風、粥風、口風,均大有古君子之風。其亮節(jié)高風,堪可蔚然成風也。其風范久為余之楷模。余曾刻意尋其短處,三十年而不得,反復細琢,終有所獲——牙也。茂兄總角之時,小便正急,忽聞上課鈴響,欲奪廁門狂奔,一光頭小廝迎面撞來,茂兄大門牙二枚溘然落地,情急中,拭去泥土復插于原處,不想十幾日后竟又生根落戶。若干年零三日之后,茂兄奉命調往省城濟南履職之初,家眷未到,遂定點周邊一小餐館早餐,員工倒也殷勤,服務倒也熱情,茂兄倒也滿意。忽一日,早餐順利進行,猛然“咔嘣”一聲,一片石頭從口中落地,茂兄不言,旋以不滿意之眼光看了一眼身邊員工,繼續(xù)咀嚼,仍有異物感,伸手一摸,大門牙少了一枚,遂從地上撿起,一邊以餐巾紙包牙,一邊以歉意眼神又看了一眼身邊員工?;仄滢k公室正值上班前一刻鐘,馬上找出“502”即時膠,欲立刻恢復門牙完好之莊嚴形象,左手拇指和食指緊緊捏住掉下的門牙,右手涂膠水,未曾想到,將一枚碩大的門牙緊緊粘于拇指食指之間。試想,十分鐘后上班開會,主席臺上講話的人門牙成了黑洞,手中緊緊捏著一枚大牙,是何情境也?為避囧境重演,茂兄去醫(yī)院將大門牙做成可拆卸式活動裝置,晚上可拿下保養(yǎng)。越明年,春夏之交的一個周日,濟南南部山區(qū)蒼翠掩映中隱著一片杏林,正值成熟之時,鵝黃翠綠中,大片紅杏在藍天白云下含笑搖曳,杏主邀茂兄自己動手采摘,摘畢,友人先行下山,茂兄小便內急,正擇一隱處溺之,樹影晃動,一縷陽光直射茂兄雙目,一個冷顫打了個噴嚏,門牙不翼而飛,落入荒山野草之中,溺畢,尋牙而不得,再尋,仍不得。時已汗溽夾背。好在茂兄智商極高,重回溺處,雙腳對準腳印,模擬溺時噴嚏狀,遂順勢尋去,得門牙一枚,以雙手搓之,復裝原處。表情依然莊嚴如初。世謂人無完人,若茂兄牙好,胃口便好,吃嘛嘛香,便無以上之“尷尬”。是為記也。

山東藝術學院成教學院院長、教授 劉光


于茂陽先生于書法教育和書法創(chuàng)作雙線并進,兩手皆硬。一方面,他慧眼識才,因人施教,將弟子引入正途,推向勝境;另一方面,他將行書與草書雜糅,小草與章草匯融,中鋒與偏鋒兼具,濃墨與焦墨并存,寫出一種頗具辨識度的、自由自在的、既含古韻又見時格的于氏書風來。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 劉洪彪


于先生在多年的筆墨探索和書法教育歷程中,形成了獨特觀念。如,他認為書法的學習,重在博覽與心悟,他把自己的主張歸納為一個公式:“書法功力=準確性的積累+悟性≠時間+數量”,以此示人,常啟后學于迷津。實踐證明,這是學習書法藝術的真知灼見。他一直主張書法學習要有綜合性修養(yǎng),要注重學術研究,書法專業(yè)的師生要走“學院派”的規(guī)范路子。早在二十年前,他就敏銳發(fā)現了當代書法研究的重要性,引導領弟子們側重對近現代書法史的研究?!?0世紀中國書法史》一書,就是鄭培亮和我在他領銜督導下認認真真完成的。該著出版于1998年,是國內第一部20世紀書法史研究的專著,具有直面現實,敢說真話,勇于批評的濃厚色彩,出版以來備受關注。于茂陽先生是我的恩師。自我步入大學便有幸得到先生的精心呵護和悉心指導,隔三差五,在他繁忙行政工作之余總是對我的輔導孜孜不倦,多年之中風雨無阻,大學畢業(yè)后又是他一直關懷著我,努力把我重新調回母校任教,使我從此走上了書法專業(yè)之路。在于先生身邊工作是幸福的。即使由于工作原因山河相隔,也不能阻斷我們的師生情誼,先生的指導一直是我回味不盡的精神財富,感激不盡。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劉宗超


在書法的理論研究方面,他審時度勢,尋找最有發(fā)展空間和理論研究價值的課題,而從不做老生常談人云亦云的學術垃圾。他主持編寫的《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史》以嶄新的視角翔實的資料對中國二十世紀的書法發(fā)現,脈絡和各種書法現象以及重要書家,進行了梳悉論述。尤其是還涉及了很多仍在世且名高位顯的書家,為了保證史書著作的學術品質,他秉筆直書,不阿權貴,不諱親疏,給每一個書家一個可觀的定位,打破當前學術界互相吹捧的歪風邪氣,倡導了一種嶄新的學術風尚。在書法創(chuàng)作當面,于老師將他的性格氣質學養(yǎng)人生態(tài)度,寓于書。正所謂“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藝概》) 風格上就是既有米芾的沉著痛快,振迅天真,又有顏魯公的寬博剛厚。近年來作品才有融入了章草的高古簡約,在作品形式和書寫材料上,于老師也不主顧常,極力嘗試新觀念、新想法,展覽的作品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其作品所透出的氣息不是超然物外,瀟灑淡遠的老莊風韻,也不是風格固化的自成一家,而是積極入世,日有新境的不懈進取。

魯迅美術學院 劉元飛


觀茂陽刷字。一日,酒至微醺,茂陽慨然道:習書五十余年,習米芾三十余載,今日始得悟,米字核心在一“刷”字,而“刷”的精髓在于鋪毫中鋒。我問道:“鋪毫中鋒”之說出于何人?茂陽道:出自于鄙人。我說:光說不練嘴把式,何不演示一番?茂陽遂調墨展紙,揮灑起來。只見他輕捏筆管,不急不徐,隨手涂抹,信筆刷來,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不多時,毛澤東詞《沁園春雪》已躍然紙上。其用筆鋪毫運行,自然調鋒,線條內斂而雄渾。其結字能簡則簡,清爽干凈。整幅作品古拙樸茂,清簡典雅?!八ⅰ碑?,茂陽擲筆大笑,我則連連擊掌,嘆道:“刷”的好。真真有兩把刷子也。相攜入座,連浮幾大杯,盡歡而散。

武警濟南指揮學院教授 孫茂貴



1995年,國內第一個書法教育專業(yè)在聊城師范學院正式招生,盡管當時招收的是??粕?,但這次招生開啟了國內書法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先河,而于茂陽教授就是創(chuàng)辦國內書法教育專業(yè)的導航人。筆者一直以為,對于書法家而言,書法教育的意義遠遠大于書法創(chuàng)作本身。集書法創(chuàng)作、書法教育和學術研究于一身的于茂陽教授,盡管其書法創(chuàng)作水平得到廣泛好評,盡管其撰寫的《20世紀書法史》彌補了學術研究的一項空白,但是,他先后在兩所高校創(chuàng)辦的書法教育專業(yè)和書法裝飾專業(yè),其意義將更為深遠,我國的高等書法教育史必將銘記這份業(yè)績。而于茂陽教授在聊城大學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各捐贈20萬設立的“于茂陽獎學金”又將開啟另一個歷史篇章……

聊城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向彬



于茂陽教授的書法根植于中國優(yōu)秀書法的傳統(tǒng)之中,從他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王羲之、米芾、王鐸等等歷代書法大家皆有深刻地學習和研究,同時他與時俱進,自覺地將傳統(tǒng)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敏銳觀察當今書壇,不斷探索和發(fā)展,形成了獨具個性的書法風貌!他的書法追求,恰如孫過庭《書譜》所倡導的“古不乖時,今不同弊”;于茂陽教授書法積數十年之功而造詣非凡。在當今書壇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于茂陽教授是改革開放以來,開辦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書法專業(yè)的先行者,于書法學科的建沒有篳路藍縷之功,而今已桃李天下,化育書法英才于齊魯,可謂功莫大焉!于茂陽教授還于學術有精深的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史》等著作在現當代書法研究領域有著突出的地位。

西泠印社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山東財經大學教授 范正紅


與茂陽先生相識多年,其間雖然見面不多,但消息相聞并不少,因為近年來帶的碩博士有六七位都曾經是茂陽先生的學生,故而對他的為人為藝還是比較熟悉的。茂陽先生的書法以米芾為體,章草為用,其用筆結字崇尚簡約。尤其近幾年米書章草皆化為己有,書風漸趨生辣,字里行間流露出正大氣象,卓然有大家風范。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 鄭曉華


創(chuàng)作、研究、授業(yè)如三足鼎立,支撐起茂陽兄意味深長的藝術時空,因此,這個世界不是單一的、靜態(tài)的,而是回蕩著三維互動的鏗鏘之聲。在研究和授業(yè)中曰漸被強化的學術理性,引領他的創(chuàng)作于八面來風、悠然開闔中凱旋而歌,由年輕時代的風華俊朗進入了中年的生辣蒼莽。二王的飄逸,米芾的險仄,章草的古麗,已由姿態(tài)上的衣袂翩翩、顧影徘徊,深化為一片深醇的歷史底色,而藝術主體的自我則冉冉升起。這是一個書家在真正的意義上獲得生命、成為“這一個“的象征。愿茂陽兄鼓蕩藝術的風帆,“江流大自在,坐穩(wěn)興悠哉“!

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山東大學教授 鄭訓佐


每一個書法家都不是隨便成功的,而每一個書法家的成功經驗與意義又是有所不同的。于老師書法風格形成與流變至少給我們提供了兩點啟示:其一,一個人的學書經歷與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不能摻雜任何世俗目的,也不能受時風的支配,只有這樣在書法創(chuàng)作甚至是書法風格形成與流變中才能夠隨心所欲。只有對“今不同弊”的堅守,才能真正發(fā)揮和張揚自己的個性。其二,書法學習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除了“純粹”和“堅守”以外,又要有理性的美學思維與自我審美趨向作指導,不能一味的隨心所欲。于茂陽的學術歷程始終以簡約率意為臨摹與創(chuàng)作的統(tǒng)旨,這種審美取向的個性追求和個性情懷才是書法家個性風格形成的根本素質所在。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楊國棟


茂陽書法以行草見長。其書取法晉唐,兼涉宋明,因器備長鋒,熟馭使轉,于自然流便揮運中集眾家之善得心應手。又數十年教書育人,碩果累累,教學相長,體悟甚豐。正所謂厚積薄發(fā),面貌自見。字里行間,淹雅不俗;胸中丘壑,盡顯風流??上部少R。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 顧亞龍



在書法實踐方面,于茂陽先生身體力行,堅定不移的貫徹其書學理念,走傳統(tǒng)經典之路。于茂陽先生五十歲之前,幾乎沒有所謂的創(chuàng)新意識,主要精力用之于對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書香氣息濃郁、傳統(tǒng)功底深厚,是于茂陽先生此期書風給人的主要印象。五十歲之后,于茂陽先生發(fā)現了章草變化之美,開始將主要精力用之于對章草的學習。于氏對章草的接受學習,并非是對自己前期書風的否定、推倒重來,而是以古化今:以今為體、以古為用。從而使其行草書呈現出了一種巧中愚拙、古樸大氣、內含豐富的持久魅力。于茂陽先生自謂這種書風還很不成熟,尚處于積極探索之中,然“知識觀之,莫不稱奇”,皆謂已成茂陽一家之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徐學標



我的恩師于茂陽先生

我是個地道的農家子弟,20年前背著鋪蓋卷來到魯西重鎮(zhèn)——聊城,在聊城師范學院(聊城大學前身)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涯。

我的專業(yè)是美術教育,那時美術與音樂專業(yè)合在一起,稱之藝術系。于茂陽先生正是這個系的“頭兒”。我一入學就從師哥師姐那里知道了許多關于于老師的傳奇經歷,比如:他二十八歲就是山東高校里面最年輕的正處級了,又如何雄姿英發(fā)地帶著學生爬火車去新疆進行社會調查等等。當然,我關于于老師印象最深的,他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這使我非??释苷J識于先生,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書法,經常寫畫卻無理法,所以真心希望能有個專家指點我,但是同時有為自己的想法感到很幼稚可笑。于老師作為系里的“頭兒”,實在是太忙了,又哪有時間搭理我呢?然而沒過多久,幸運的事情就發(fā)生了。一天早晨,我在教室里上自習,班主任老師過來通知我到于老師的辦公里去一趟,我記得當時很緊張,心里惴惴不安,不知于先生為什么找我。等我到辦公室的時候,他正在和另外一些老師談話,叫我到來,打量我一下,便非常幽默地說:“這個學生寫字很大氣,與他的個頭嚴重不相符?!保ㄎ覍ν馓柗Q身高一米六,其實去掉鞋子不到一米五八)這話說完,我初次見于先生的緊張便瞬間煙消云散了。直到此時我才明白,于老師此前已見過我參加書法展覽的作品了,而且應該頗有好感,這才有了此次見面。此后我終于得償所愿,正式跟于先生學習書法,我每隔一段時間就去他辦公室交作業(yè)請教。他每次都是鼓勵多,批評少,從來不作瑣碎的技巧指導,開始我并不理解,后來才真正理解于老師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給我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一如他做領導,一旦安排別人了工作,就不再輕易的具體指導限制。說是讓人有機會發(fā)揮自己最大的主觀能動性,關于這一點,與于老師共過事的人都有同感。套一句時髦的話就是于老師有戰(zhàn)略眼光,凡事他都能具前瞻性,而且認準了的事就一定要做成,他經常寫的一幅對聯:三思方舉步,百折不回頭。最能表達他的這種心境。

一九九四年,于老師在聊城師范學院(聊城大學前身)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高等書法教育專業(yè),當時全國有書法專業(yè)的高校僅有中國美術學院和首都師范大學,而且兩校都是名校,我們這個省內二本學校在書法專業(yè)的設置上與他們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在專業(yè)設置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于老師百折不回頭的堅韌品格。從師資調入資料配備,課程設置到招生各個環(huán)節(jié),他都頂著各種壓力,正是有這種執(zhí)著,不出數年聊城大學的書法專業(yè)就名滿國內書壇,可與其他大學的書法專業(yè)辦學分庭抗禮,我親身經歷并見證了聊城大學書法專業(yè)的發(fā)展,見證了于老師的堅韌執(zhí)著,也感受到了刻骨銘心的知遇之恩。書法專業(yè)建立之初師資匱乏,于老師把尚在讀書的我也納了書法老師的培養(yǎng)計劃。在我之前,于老師把鄭培亮老師從陽谷調來聊大,又把劉永超老師從泰安調到聊大。由于中國特殊的人事體制,中間極具曲折,本來以為培養(yǎng)我留校能略簡便,可誰知我命運多舛,留校競爭跌宕起伏,終于有驚無險,不料體檢環(huán)境出狀況,工作遂成泡影,本來家庭貧寒又遇到變故,其中心情苦悶彷徨,不能言狀,回鄉(xiāng)靜養(yǎng)年余。于老師竟多次從聊城不遠千里到即墨看望我,便告訴我他當年養(yǎng)病的情狀和困難借以鼓勵我戰(zhàn)勝疾病。后來我體檢合格,于老師又推薦把我調回聊大教書,這期間種種情景雖然已過去二十年,然每每憶起,仍歷歷在目,熱淚盈眶,唏噓不已。對于于老師我早已視之為父。其實這種知遇之情,并不是我一人,正是于老師的任人唯賢才會讓那么多的人感懷他的知遇之恩,但是他自己卻對此總是輕描淡寫,不做一提,因為在他那里這種提攜獎掖后進已成為他人格中的一部分。

每次去于老師的辦公室,都能見到很多人并且身份豐富,可謂“各色人等”,而于老師都能暢談自如其樂融融,關于這一點,別人有各種評價,我認為于老師與人交,不裝不假,見真性情,是最根本的原因。記得有一次,于老師接待外校來的書法同行,席間很幽默地講了自己早年一件很心酸的故事:當時于老師在農村家里,條件差,結婚的時候,借了一張床,三日后,師母回門,床便被人索回。時過多年,師母依然耿耿于懷,當然現在這種回憶已然成為溫馨的家史了。于老師在生人面前能自曝起早年窘境,真情流露。與人的交往頓時沒了距離沒了生分感。

正是于老師具有豁達真率的性格,因此思維是發(fā)散式的不受局限。無盡的想象力造就了高瞻遠睹的戰(zhàn)略性眼光。做事為人不與人同。在書法的理論研究方面,他審時度勢,尋找最有發(fā)展空間和理論研究價值的課題,而從不做老生常談人云亦云的學術垃圾。他主持編寫的《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史》以嶄新的視角翔實的資料對中國二十世紀的書法發(fā)現,脈絡和各種書法現象以及重要書家,進行了梳悉論述。尤其是還涉及了很多仍在世且名高位顯的書家,為了保證史書著作的學術品質,他與鄭培亮、劉永超,秉筆直書,不阿權貴,不諱親疏,給每一個書家一個可觀的定位,打破當前學術界互相吹捧的歪風邪氣,倡導了一種嶄新的學術風尚。其著作一經問世,便在書法界引起巨大反響,成為研究二十世紀書法的扛鼎之作,后來于老師在研究生論文寫作和學術研究時,也遵循新視角新觀點的思維理念。

在書法創(chuàng)作當面,于老師將他的性格氣質學養(yǎng)人生態(tài)度,寓于書。正所謂“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藝概》)

風格上就是既有米芾的沉著痛快,振迅天真,又有顏魯公的寬博剛厚。近年來作品才有融入了章草的高古簡約,在作品形式和書寫材料上,于老師也不主顧常,極力嘗試新觀念、新想法,展覽的作品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其作品所透出的氣息不是超然物外,瀟灑淡遠的老莊風韻,也不是風格固化的自成一家,而是積極入世,日有新境的不懈進取。我每次去看望他,都能見到他堆積如山的或臨習或創(chuàng)作的書稿。一個年屆花甲的長者,依然保持著青春的節(jié)奏,這是讓我們晚輩驚省的最好身教,是師者的最高境界。

于老師已屆花甲,我有幸忝列師門也已二十余年,在我的人生路上,于老師是我另一意義上的父親,六十對別人來講可能意味著暮年,而對于于老師來講,正是他藝術生涯的新開端,在此我衷心祝愿于老師身體健康青春永駐。

學生劉元飛。


于茂陽:我國高等書法教育專業(yè)的導航人

向彬

二十年前,若有人提及在高等教育中開設書法專業(yè),可能被人們認為是異想天開。盡管我國最早在西晉時期就已經開設“書學”(培養(yǎng)書法人才的專門學校),從隋代開始,“書學”作為中央官學正式招生培養(yǎng)書寫人才,唐宋兩代的“書學”得到空前發(fā)展。但建國后的高等教育中,只有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在國畫專業(yè)中于1963年嘗試招收書法方向的本科生,并于1979年招收國內第一屆書法研究方向的碩士生,而國內其他高校,無論是書法專業(yè)的本科教育還是研究生教育都是空白。

1994年,我國的高等書法教育界發(fā)生了兩件影響很大的事情。這一年,歐陽中石先生在首都師范大學率先提出招收書法方向的博士生,各項論證得到了教育部的認可,1995年順利招收了我國第一屆書法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也是在1994年,聊城師范學院(現聊城大學)的于茂陽教授提出要設置書法教育專業(yè),旨在為國內培養(yǎng)真正合格的書法師范人才,其論證報告很快得到山東省教育廳的批復,1995年,國內第一個書法教育專業(yè)在聊城師范學院正式招生,盡管當時招收的是??粕@次招生開啟了國內書法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先河,而于茂陽教授就是創(chuàng)辦國內書法教育專業(yè)的導航人。2000年開始,于茂陽教授在聊城師范學院創(chuàng)辦的書法教育專業(yè)正式招收本科生;2002年,聊城大學成立書法系,成為國內為數不多設立書法系的高校之一,同年,于茂陽教授開始在聊城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中招收漢字書寫教育方向的研究生。時至今日,于茂陽教授在聊城大學創(chuàng)辦的書法教育專業(yè)得到空前發(fā)展,近20年來,為社會輸送了800多名書法師范人才,其中有150多名學生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聊城大學的書法教育專業(yè)在國內享有良好的聲譽,這一切,離不開于茂陽教授所開當代高等書法教育專業(yè)之歷史先河。

一位歷史的開拓者,永遠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2003年1月,于茂陽教授調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擔任黨委書記,憑借他創(chuàng)辦國內第一個書法教育專業(yè)的經驗和敏銳觀察力,在書法創(chuàng)作與應用藝術之間找到了結合點,他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創(chuàng)辦了國內第一個書法裝飾專業(yè),專門培養(yǎng)書法應用型人才,為當代高等書法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強有力的補充,對當代書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學術探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所培養(yǎng)的應用型書法人才很快得到了社會的好評,為當前書法藝術如何進入日常生活開啟了大門……

筆者一直以為,對于書法家而言,書法教育的意義遠遠大于書法創(chuàng)作本身。集書法創(chuàng)作、書法教育和學術研究于一身的于茂陽教授,盡管其書法創(chuàng)作水平得到廣泛好評,盡管其撰寫的《20世紀書法史》彌補了學術研究的一項空白,但是,他先后在兩所高校創(chuàng)辦的書法教育專業(yè)和書法裝飾專業(yè),其意義將更為深遠,我國的高等書法教育史必將銘記這份業(yè)績。而于茂陽教授在聊城大學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各捐贈20萬設立的“于茂陽獎學金”又將開啟另一個歷史篇章……

作者:向彬(1972.11--),博士后,教授,聊城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兼書法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揮灑縱橫 滋蘭樹蕙

——于茂陽先生的書法藝術與教育成就

劉宗超

于茂陽先生以獨特人格魅力、出色教育成就和雅正書法風格備受矚目。他兩次創(chuàng)辦高校書法專業(yè),探索學院式教育思想與教學方式,成為齊魯大地高等書法專業(yè)教育的一面旗幟,從教四十余年,育人無數。他為人真誠坦蕩,睿智干練,樂于助人,勝友如云。他長于行書,筑基于米芾書風而又博采眾長,碑帖結合,筆墨恣意而不乏遒厚,卓然有成,個人風格顯著。

于茂陽先生傾心教育事業(yè),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的書法教育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1994年,于教授在當時的聊城師范學院首創(chuàng)全國第一家以培養(yǎng)專職書法教師為目的的“書法教育專業(yè)”。該專業(yè)的創(chuàng)辦立即引起了書法界的極大關注,專業(yè)媒體稱這一舉動是“為書法教育園地下了一場及時雨”。隨著該專業(yè)的成功運作,一些省內外兄弟院校不斷到該專業(yè)學習考察教學情況,受此影響,國內又有幾所院校成立了書法教育專業(yè)。2003年,他又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籌建了全國第一個“書法裝飾藝術專業(yè)”,并形成了書法本科、書法碩士研究生、書法藝術研究所的教研體系。二十年來,他所創(chuàng)辦的書法專業(yè)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書法人才。

于茂陽先生在書法教育上的成就,源于他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造詣。他的書法歷程與新中國的書法發(fā)展同命運。經過“文革”的痛苦求索之后,他恰巧趕上了新時期波瀾壯闊的“書法熱”浪潮,身處高校濃郁文化氛圍之中,癡迷于書法藝術,朝夕臨摹,而又對傳統(tǒng)文化用功不輟,以文養(yǎng)藝。但他并未將心思用到對大展賽的追逐上,而更多的是冷靜思索。他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從不愛趕熱鬧,也不愿張揚自己,而是扎實走著自己的藝術與人生之路。經過幾十年辛勤的筆墨探索,他以遒勁奔放的行草書獨標風范,頗具藝術感染力。

清代中期以來,學書的傳統(tǒng)之路,大致有帖學與碑學兩大塊,而于教授走的是碑帖結合的路子。細加探究可見,他的行草書以米芾行草書為基礎,而又具有魏碑、章草筆意,藝術風格沉著痛快,不落一般學米之窠臼。他對米芾書法如醉如癡,對《苕溪詩卷》、《蜀素帖》下硬功夫分析臨摹。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去”,再用最大的功夫“打出來”。他的作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與鮮明的個性風格。于先生注重筆畫的質量,由率意漸求精到,其作品行筆多用中鋒,追求“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之法,筆法映帶呼應之處極具內力,作品線條沉厚剛勁,氣勢充沛。其字勢具有二王、米芾、于右任等行草書欹側多姿的特點,又能師心自用,縱橫揮灑。他在書法用筆上提按幅度大,在遒厚之中時有逸筆,頗得奇中寓平、險中有穩(wěn)之趣,深得米芾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之風。當今書法創(chuàng)作,取法二王、米芾的書家很多,但能融入魏碑、章草筆意耐得住反復品味者則鮮見。于茂陽先生的行書和行草書就是具有“內力”的大美之書。

于先生在多年的筆墨探索和書法教育歷程中,形成了獨特觀念。如,他認為書法的學習,重在博覽與心悟,他把自己的主張歸納為一個公式:“書法功力=準確性的積累+悟性≠時間+數量”,以此示人,常啟后學于迷津。實踐證明,這是學習書法藝術的真知灼見。他一直主張書法學習要有綜合性修養(yǎng),要注重學術研究,書法專業(yè)的師生要走“學院派”的規(guī)范路子。早在二十年前,他就敏銳發(fā)現了當代書法研究的重要性,引導領弟子們側重對近現代書法史的研究。《20世紀中國書法史》一書,就是鄭培亮和我在他領銜督導下認認真真完成的。該著出版于1998年,是國內第一部20世紀書法史研究的專著,具有直面現實,敢說真話,勇于批評的濃厚色彩,出版以來備受關注。他所主持的課題《書法專業(yè)教學體系的建構與發(fā)展》曾獲得全國首屆高師院校美育成果獎以及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于茂陽先生之所以在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教育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當得益于他灑脫坦蕩的個性、熱情助人的品質、多方面的修養(yǎng)以及豐富的社會閱歷。他現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書法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先后多次赴日本、美國等多國考察藝術教育情況,并成功地在日本、美國舉辦過個人書法藝術展,出版有個人書法作品集。

于茂陽先生是我的恩師。自我步入大學便有幸得到先生的精心呵護和悉心指導,隔三差五,在他繁忙行政工作之余總是對我的輔導孜孜不倦,多年之中風雨無阻,大學畢業(yè)后又是他一直關懷著我,努力把我重新調回母校任教,使我從此走上了書法專業(yè)之路。在于先生身邊工作是幸福的。即使由于工作原因山河相隔,也不能阻斷我們的師生情誼,先生的指導一直是我回味不盡的精神財富,感激不盡。不能常在一塊了,我常以莊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話自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于茂陽教授多年的教育實踐已經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書法人才。他所創(chuàng)辦的書法教育專業(yè)已經招生二十屆了!有的學生畢業(yè)后繼續(xù)深造,現已成為碩士或博士;有的多次入選國展和各級各類大展,活躍在當下書法領域;有的畢業(yè)后充實到了書法教育崗位,為書法藝術的普及與提高做著扎實的工作。

于茂陽教授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書法教育家,也是當前一位卓有影響的書法家。如今,已屆耳順之年的他,壯心不已,“開襟坐霄漢,揮手拂云煙”,他對未來書法之路充滿了信心!在于先生舉辦書法展之際,衷心祝愿他:享受滋蘭樹蕙之樂!創(chuàng)造璀璨藝術人生!

(劉宗超,藝術學博士。河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北省書畫院副主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她的草書很“狂野”,既有《書譜》的筆意,又有章草的凝重,佩服
他的草書既有《書譜》筆意,又有章草神采,入第八、十屆書法展
米芾草書《德忱帖》
“墨韻太白
史上10大草書書法大家及其作品欣賞
號稱“書圣”的東晉書法家:王羲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